翁嘉化

马来西亚政治人物 (1895年-1962年)、巫统创始人

拿督斯里翁·嘉化爵士(Dato' Siri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馬來亞馬來人政治家,曾任柔佛州務大臣。他是馬來民族統一機構(英語: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統)的創立者,並且設置了人民信託局英語Majlis Amanah Rakyat馬來語Majlis Amanah Rakyat,簡稱MARA),促進了馬來西亞的社會經濟發展。

拿督斯里
翁·嘉化
Onn Jaafar
第1任 巫統主席
任期
1946年5月11日—1951年8月26日
前任首任
繼任東姑阿都拉曼
第7任柔佛州務大臣
任期
1947年1月1日—1950年5月11日
前任翁姑阿都阿茲阿都瑪吉馬來語Ungku Abdul Aziz Ungku Abdul Majid
繼任賽阿都卡迪爾莫哈末馬來語Syed Abdul Kadir Mohamed
個人資料
出生(1895-02-12)1895年2月12日
 柔佛麻坡縣(現東甲縣)武吉甘蜜
逝世1962年1月19日(1962歲—01—19)(66歲)
 馬來亞聯合邦柔佛新山
政黨 巫統馬來亞國家黨
配偶Rafeah Abdullah
Che Jamilah
Che Kah
Halimah Hussein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生平

翁·嘉化幼年時,曾在英國留學了7年,之後在霹靂洲江沙的馬來學校接受教育。畢業後,進入英國駐馬來亞顧問署擔任書記。

1915年,駐守在馬來亞的穆斯林印度軍人發起星洲暴動,翁·嘉化也前往星州協助當地平息暴動。

翁·嘉化的祖父和父親曾是柔佛州的州務大臣,他跟隨這一個傳統,在40歲時擔任柔佛州務大臣職位。

從政生涯

從1920年代開始,翁·嘉化開始在柔佛發動馬來民族運動。他成為一名撰寫文章聲張馬來人的福利的記者,其中有些文章抨擊了柔佛州依布拉欣蘇丹英語Ibrahim of Johor(Ibrahim of Johor)的政策。依布拉欣蘇丹一向將翁·嘉化視如己出,但他的這些行為造成兩人關係緊張。最後,翁·嘉化在為一家新加坡開設的英語報紙《星期日鏡報》(Sunday Mirror)寫了一篇批評依布拉欣蘇丹統治下的柔佛軍備廢弛,及罔顧土著權益的文章之後,蘇丹下令驅逐翁·嘉化。翁·嘉化在被驅逐之後持續發表政論,且名氣越來越大。1936年,依布拉欣蘇丹再次邀請翁·嘉化回到柔佛。[1]

翁·嘉化與安華·阿都馬力(Haji Anwar bin Abdul Malik)、賽·阿威·賽·賽益·奧哈迪(Haji Syed Alwi bin Syed Sheikh al-Hadi)、和莫哈末·諾亞·奧馬英語Mohamad Noah Omar(Mohamad Noah Omar)成立了「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目標是團結馬來人的力量來推翻英國人組建且進行特權階級統治的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翁·嘉化在柔佛擔任宣傳部長,並協助柔佛民眾撤退。日軍占領馬來亞時期,他擔任日軍糧食部的工作,並暗中幫助馬來亞反日軍組織。1945年日本投降時,他在峇株巴轄縣擔任縣長。1946年3月,他組織了1萬7000多人召開馬來人團體大會,商議成立巫協組織(即巫統前身),並在同年5月1日,翁·嘉化擔任巫協的首任主席[2]

馬來亞聯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宣布成立馬來亞聯邦,放寬移民政策,減少馬來統治者的主權,不承認馬來人至上,並作為英國保護國。本地出生的居民,大多數華人和印度人將依據聯邦的屬地主義原則而取得公民權。馬來人對於將平等權利賦予所有人的這項保證感到不滿。甚至連他們的傳統行業—公務員,也開放給所有的馬來亞居民。[3][4][5]在一開始,馬來人並不認定自己包括在「馬來亞人」這個標籤之下。[6]

在政治上覺醒的馬來人抗議這個聯邦的成立,在一場聚會舉起標語牌主張:「馬來亞屬於馬來人。我們不希望將馬來人的權利和特權賦予其他種族」。[7]有一個馬來人組織告訴英國人,聯邦的公民身份條款將導致「抹去馬來種族及其土地和統治者的存在」。[8]柔佛的行政官員對於依布拉欣蘇丹同意和麥邁克爵士簽署這份法律感到特別不滿,並聲稱蘇丹的行為違反了柔佛憲法英語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Undang-undang Tubuh Negeri Johor)中明確規定的「禁止外國勢力介入國家行政的行為合法化。」

1946年2月1日,阿旺哈山等七名異議分子,在阿布巴卡蘇丹國家清真寺英語Sultan Abu Bakar State Mosque發動遊行,以反對蘇丹簽屬條款。而時任峇株巴轄(Batu Pahat)公務員的翁·嘉化也被邀請參加[9]。抗議者揚言要推翻叛國的蘇丹,一時間,許多民族主義的口後應運而生。

2月22日,遊行的消息傳到當時在寄宿在倫敦格羅夫納·J·W·萬豪酒店英語Grosvenor House的依布拉欣蘇丹耳裡。因此,蘇丹向英國撤回同意這項法案的方案,但這個舉動並沒有平息翁·嘉化和其他異議分子的怒火。在此之後,翁·嘉化聯合了其他馬來邦組織了更多的是會運動來反對馬來亞聯邦,並在5月成立了巫來由人統一組織(又作全國巫人統一機構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0],中文簡稱「巫統」。

為了安撫馬來人和巫統領袖,依布拉欣蘇丹英語Ibrahim of Johor主動捐獻約$5,000美金給巫統,並且在1946年任命翁·嘉化為柔佛州州務大臣。[11]

之後,馬來亞聯合邦成立,下令撤回非馬來人所擁有的公民權,這激怒了許多馬來西亞華人。1949年,陳禎祿成立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簡稱MCA),以聲張聯合邦華人的權益[12]。因此,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衝突正式展開,翁·嘉化與陳禎祿則刻意保持距離。但馬華公會爭取華人權益的路途一開始並不順遂,因為依布拉欣蘇丹不習慣與華人商人合作,陳禎祿很難與他進行溝通。

同時,依布拉欣蘇丹對於翁·嘉化的行政表現開始感到不滿意,因為它過於熱衷巫統的事務而忽略了柔佛的事務。1950年初期,蘇丹召見了翁·嘉化,要他在巫統事務和柔佛事務選擇一個,翁·嘉化選擇了前者,並於5月辭了州務大臣[13]

離開巫統

在之後幾年,翁·嘉化開始對於巫統堅持的馬來人本位主義感到厭惡,因此呼籲接納不分種族的馬來亞人,提議將政黨名稱改為「馬來亞民族統一機構」(United Malayans National Organisation),意欲消除名稱中的馬來人本位主義。但是他的建議在受到拒絕之後,1951年8月26日,翁·嘉化離開了巫統,並成立了馬來亞獨立黨(Independence of Malaya Party,簡稱IMP)。然而,馬來亞獨立黨得不到大多數馬來亞人的支持。1952年舉行的吉隆坡市議會選舉,馬來亞獨立黨慘敗。最後翁·嘉化又離開了馬來亞獨立黨,於1954年2月建立了馬來亞國家黨(Parti Negara),對於非馬來人的成員資格做出限制以取悅馬來人,終於在1959年以他的新政黨在國會取得一個席次。

雖然取得一點突破,但隨著翁·嘉化於1962年逝世,這兩個政黨之後都沒有取得民眾足夠的支持來對抗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聯盟,最後逐漸淡出政壇。

爭議

翁嘉化在馬來亞獨立黨不獲民眾支持後,放棄了原本提倡的多元種族政黨路線,轉而走向種族極端,他開始對馬華公會展開大肆攻擊。1953年3月25日,翁嘉化在吉隆坡獨立黨分部演講時,以中華總商會代表團曾赴台灣向總統蔣中正宣誓效忠事項,指責在馬來亞華人中有98%效忠中國國民黨,而其餘2%則是馬共分子。他指責馬華已經被中華總商會控制,並與中國國民黨暗通款曲,要將馬來亞變成中國第20個省[14]

馬華領袖陳修信在立法議會內針對翁嘉化在議會外發表種族性言論,破壞族群和諧問題提出了譴責動議(motion of censure)。他批評翁嘉化的指責毫無根據,不負責任,並且將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即導致華人與馬來人兩大民族的分裂[15]。最終,譴責動議在9票對40票,以及20票棄權下被否決。支持陳修信者為梁宇皋英語Leong Yew Koh、胡家濂、梁長齡、張崑靈、杜榮和,及三名巫統領袖;華裔議員方面,投反對票有楊旭齡、葉松綱;保持中立者有辜承福、林開成、歐陽炳晉和溫林鳴鳳[16]

大眾形象

2007年,翁·嘉化的故事被知名的馬來西亞導演Shuhaimi Baba英語Shuhaimi Baba拍為電影《1957: Hati Malaya英語1957: Hati Malaya》,而翁·嘉化角色則是由Zaefrul Nadzarine Nordin飾演。

參見

參考文獻

  1. ^ Aristocrat who spoke his mind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6-04.,2007年6月18日,The Star
  2. ^ 《馬來散記》作者:魯白野
  3. ^ Hwang, p. 37.
  4. ^ Ongkili, James P. (1985). Nation-building in Malaysia 1946–1974, p. 42.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82681-7.
  5.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133-4
  6. ^ Ongkili, pp. 59–66, 73.
  7. ^ Ongkili, p. 47.
  8. ^ Ongkili, p. 50.
  9.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211
  10.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211-2
  11.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361
  12. ^ Bayly, Harper, Forgotten wars: Freedom and Revolution in Southeast Asia, pg 502-3
  13. ^ Ong, One Man's Will: A Portrait of Dato' Sir Onn bin Ja'afar, pg 184
  14. ^ 拿督翁谓马华公会,已受中华商会控制. 《星洲日報》. 1953年3月26日. 
  15. ^ 拿督翁所作指责完全无事实根据. 《星洲日報》. 1953年5月7日. 
  16. ^ 彈劾內政閣員拿督翁案昨續激辯兩句餘鐘終以九對四十票遭否决拿督翁為自己申辯謂彼從來即努力於各民族之大團結. 《南洋商報》. 1953年5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年3月2日) (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