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山鎮
芳山鎮是錦州黑山縣西北部的一個鎮,由於「鎮」字與其的行政級別相同而出現重疊,公屬文宣中,鮮有稱其為「芳山鎮鎮」者。在現在的許多出版物上,都標為「芳山」,這是一種不嚴謹的做法。
芳山鎮 | |
---|---|
鎮 | |
坐標:41°53′01″N 122°10′53″E / 41.88351°N 122.1814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上級行政區 | 黑山縣 |
村級區劃單位數 |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行政區劃代碼 | 21 07 26 101 |
電話區號 | +86 |
地形
丘陵、平原、山地、濕甸相混。西北、中部有連綿山脈。流經中、南的兩條季節河在龍灣水庫上游匯合。蛇盤山為最大山脈,主峰302米,域內最高點。
經濟
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為玉米、高粱、花生,而高粱加工的秫米亦為民眾的主食。間以北方一些小糧食穀類。畜牧品種為牛、羊,已及民間散養的豬,大型養殖的蛋雞。重要畜力為馬、驢。 工業比較微薄,早期主要為糧食加工,肥、礦料加工,農具廠。現有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粗加工作業。 近年商業略有起色,主要滿足鄉邑需給服務。中心村原本有一個集市市場,後在邊緣又增置兩個,連為一體,布局不盡合理。
文化
主體為北方民族文化。溯其源祖,則黃河、山東、渤海、滿洲文化多類匯融。民族為漢、散居的接納漢文化的滿和少量的回族。方言為錦州北部語源。在民間文化自給自足的傳承方式下,現代文化主要來源為電視和人員流通的傳播擴散。書籍、電影來源較少,基本沒有報紙、刊志。
民俗
從農曆二十三小年起,即按照臨近春節的每日約俗進行節慶儀式。一般要蒸製粘食,進入冬季要積漬酸菜。端午節更需以香蒿洗面,挽五彩線到蛇盤山集游登高。由於經濟所限,不能提供經常的採購機會,約定農曆三六九為集市,集中生活農事交易。現在仍保有剪紙、風箏、祈禮、娛戲等民間習藝。傳統民居為土木結合式,多為平頂。有大型家事不論黑白都要饌飲。保有較濃厚的家族、宗親觀念。 在信教團體中,以佛教為最,次為穆斯林的回教。有術士提供風水、卜卦、吉凶預測等。另外比較不常見的財神、火神、狐仙圖騰也有信仰者。在北部的四方台,為爭奪一塊交界山地,每年要進行簡單武器(石塊木棍)的搏鬥,可考資料顯示源自清代。是這裡最原始形態的文化遺存,不過近年多被制止。
旅遊
主要旅遊景點為以佛教、道教以及民間神祀崇拜為主題的蛇盤山旅遊區。蛇盤山早期曾有廟會舉行,建築也較規整,有多寶塔等。但經歷文革等社會變故後趨於冷淡。近年景區的開發,廟會和從未斷停的端午節游賞一起成為旅遊時尚,端午來臨,四合咸慶,滿山熱鬧,香氣鼎沸,頗具特色。另有龍灣水庫擬做開發。山峰東側嶺有中繼微波站為最高人工建築。
衍變
在現代價值的影響下,傳統文化、生活方式緩慢變化,科學、商業概念為民眾採納習用。外出人口開始增加,升學、務工、婚嫁為主要外流進城方式。這導致年青人減少,進而新出生人口減少,結構出現老齡化趨向。2005年,全鎮遭禽流感襲擊,連鎖反應使經濟不景氣,削弱了民眾的小鄉鎮運做觀念。
總評
芳山鎮是北方中原民間文化與東北本土文化的集中,在眾多歷史變革下,它反映了一般中國農業文明的現代狀態,在傳統與現代,文明與盲昧,淳樸與市井的交錯中,展現出民生百態。因此是一種較有徵象性的文化類型。
行政區劃
橋頭溪鄉下轄以下地區:[1]
芳山村、八間村、東孟屯村、石柱子村、佛堂村、牛蹄窪村、四芳台村、北水泉村、靠邊村、韭池子村、英窩村、河窪村、東公廒村、李屯村、廟崗子村、小新村、羅台村、北郭屯村、趙屯村、老河身村和西孟屯村。
參考資料
- ^ 2023年芳山镇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