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皇家海軍

英國海上作戰軍種

皇家海軍(英語:Royal Navy,簡寫:RN),亦稱英國皇家海軍英國海軍,是英國的首要海上作戰部隊。9世紀時阿佛烈大帝首先開始使用海上軍隊,而自14世紀初起英格蘭海軍開始參與海戰。現代皇家海軍可追溯至16世紀初,為英國三軍中最早成立的軍種。因此,皇家海軍又稱為「資深軍種」(Senior Service)。

皇家海軍
Royal Navy
存在時期1546年,​477年前​(1546[1]
國家或地區 英國[註 1]
部門國王陛下海軍
種類海軍
功能海戰
規模32,880現役
3,040海上預備役
7,960皇家艦隊預備役[註 2]
74艘現役艦艇[註 3]
174架飛機英語Fleet Air Arm[2]
海軍參謀部英國倫敦白廳
格言汝欲和平,即須備戰
(拉丁語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顏色紅與白   
進行曲橡樹之心
艦艇2艘航空母艦
2艘船塢登陸艦
6艘驅逐艦
11艘巡防艦
10艘核潛艇
3艘後勤登陸艦
8艘巡邏艦
無人水面載具
自主水下載具
網站www.royalnavy.mod.uk
指揮官
海軍大臣懸空
第一海務大臣賓·基伊英語Ben Key 海軍上將
艦隊司令安德魯·貝恩德英語Andrew Burns 海軍中將
第二海務大臣尼可拉斯·海恩英語Nicholas Hine 海軍中將
標識
白船旗[註 4]
艦首旗[註 5]
飛機
戰鬥機F-35B
直昇機山貓梅林野貓英語AgustaWestland AW159 Wildcat海王英語Westland Sea King
偵察機掃描鷹
教練機教練英語Grob G 115鷹式

自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皇家海軍同荷蘭皇家海軍法國海軍爭奪制海權。自18世紀中期起其為全球最為強大的海軍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美國海軍所超越。皇家海軍於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對大英帝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相當重要。由於其歷史地位顯赫,人們(包括美國等非英國人士)時常略去「英國」部分,直稱其為「皇家海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皇家海軍規模大幅度縮減[3],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其仍為全球規模最大。至戰爭結束時其規模被美國取代。在冷戰期間,皇家海軍轉變角色為重點反潛力量,主要於GIUK缺口搜索蘇聯潛艇。福克蘭戰爭蘇聯解體之後,皇家海軍重新編制遠征作戰部隊,繼續活躍於全球範圍,並仍舊是世界最具經驗且實力充足的藍水海軍之一[4][5][6]

皇家海軍擁有諸多科技先進的艦船和潛艇[7],包括兩艘航空母艦、兩艘船塢登陸艦英語Albion-class landing platform dock、四艘彈道飛彈潛艇(維持英國的核威懾英語Nuclear weapons and the United Kingdom)、七艘核動力艦隊潛艇、六艘飛彈驅逐艦、13艘巡防艦、15艘反水雷艦船及22艘巡邏艦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軍共有78艘現役艦艇(包括潛艇),9艘皇家海軍輔助艦隊英語Royal Fleet Auxiliary(RFA)艦艇、以及5艘根據合同可為輔助艦隊使用的商船隊英語Merchant Navy (United Kingdom)艦艇。輔助艦隊對皇家海軍進行海上補給,通過其三艘貝級登陸艦英語Bay-class landing ship船提升皇家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並取代過去巡防艦的職責,同皇家海軍一同進行巡邏任務。皇家海軍的總排水量達到近400,000噸(包括輔助艦隊和皇家海軍陸戰隊則達676,000噸)。

皇家海軍與皇家海軍陸戰隊共同組成國王陛下海軍。海軍的軍種指揮官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將軍階,亦為英國國防委員會成員。國防委員會將海軍管理職責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國防大臣領銜。皇家海軍目前於英國境內擁有三個海軍基地:樸茨茅斯克來德德文港,其中第三者為西歐最大的海軍基地。

歷史

英格蘭海軍

約900年–1500年

10世紀英格蘭王國的海軍力量即為其國力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8]埃塞爾雷德二世曾通過要求每310海德土地需供一艘船建立起一支大型艦隊,但對於這一模式是否通常使用,史學界今尚無定論[9]。11世紀丹麥統治期間,官方通過徵稅維持一支常備艦隊,這一制度在復辟英格蘭君主懺悔者愛德華(1042年–1066年在位)治下延續了一段時間,愛德華本人也時常親自指揮艦隊[10]

 
弗魯瓦薩爾編年史英語Froissart's Chronicles中描繪的斯魯伊斯海戰;14世紀後期

諾曼征服後英格蘭的海軍力量似乎發生了減退[11]。英格蘭及其他地區的中世紀艦隊幾乎完全由戰時征入的商船組成,但亦有一些由君主所有,為戰爭目的專門建造的「王船」。和一些歐洲國家不同,英格蘭在和平時期並未維持小規模的核心戰船隊伍,其海軍組織雜亂無章,戰爭爆發時動員速度緩慢[12]

12世紀至13世紀,維京時代終結,同法國的衝突亦主要集中於英屬法國領土,由此英格蘭在海上受到的威脅十分有限,但在14世紀百年戰爭的爆發使法國的威懾力急劇提升。1340年戰爭初期,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斯魯伊斯海戰中擊潰法軍,導致法國入侵計劃失敗[13]。英格蘭的海軍勢力使其能夠安全地將軍隊及補給送往大陸,即便如此,英格蘭海軍卻無力阻止法國及其熱那亞卡斯提亞盟友對南岸港口的劫掠。這一威脅在亨利五世占領法國北部後才宣告終結[14]

常備海軍力量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亨利七世。他開始組織建造比過去更大的戰船,投資建立造船廠,並於1495年於樸茨茅斯興建了迄今尚存最古老的干船塢[15]。賭金全贏號為在此建造的首艘戰船。

1500年–1707年

 
16世紀後期繪畫,描繪西班牙艦隊同英國戰船交戰場面

在16世紀初亨利八世統治期間,有其專屬事務處、船塢及專用戰船的常備「皇家海軍」(Navy Royal)逐漸發展起來[16]。在伊莉莎白一世治下,英格蘭同西班牙發生衝突,皇家海軍與私人艦船一同對西班牙殖民地和商船進行劫掠,收穫頗豐[17]

1588年,菲利佩二世派出西班牙艦隊,意在終結英格蘭對荷蘭叛變的支援、阻止英格蘭的劫掠活動、推翻新教君主伊莉莎白一世並恢復天主教在英格蘭的統治。西班牙艦隊由里斯本啟航,原先希望護送一支西屬尼德蘭入侵英格蘭,但由於計劃制訂不佳、英格蘭侵擾、荷蘭方面封鎖及嚴重風暴而最早失敗[18]。1589年英格蘭派出英格蘭無敵艦隊反攻伊比利海岸,但未能借勢取勝。

17世紀初期,英格蘭的海軍實力相對減退,巴巴里海盜對英格蘭船隻及海岸區域進行劫掠及捕獲奴隸,皇家海軍對其並無太多辦法[19]查理一世大規模興建戰船,建立起一支小規模但頗為強大的艦隊,但其籌款方式最終間接導致了英國內戰的爆發[20]。內戰中廢除了君主制,新的英格蘭聯邦孤立無助,多面受敵,決定大規模擴張海軍力量,英格蘭海軍也由此發展為世界最強[21]

新政權推行《航海法案》,要求所有往來於英格蘭及其殖民地的商業活動均應為英格蘭船隻執行,由此引發同荷蘭共和國的戰爭[22]。在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年–1654年)初期,規模巨大且裝備精良的英格蘭海軍在同戰術先進的荷蘭海軍交鋒中未能獲得優勢,戰事局面僵持[23]。在改進其戰法後,英格蘭海軍於1653年在波特蘭英語Battle of Portland加巴德英語Battle of the Gabbard斯赫弗寧恩英語Battle of Scheveningen取得一系列重大勝利,使英格蘭最終獲勝[24]。這亦是英格蘭歷史上首次主要由軍事專用且國家所有的戰船參與的戰爭。

1660年5月英格蘭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登基,立即推動法案重建海軍,但自此刻起海軍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國家機構而非君主私產,「皇家海軍」一頭銜也正式得到使用。

在第一次英荷戰爭戰敗後,荷蘭對其海軍進行了改革,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年–1667年)雙方勢均力敵,戰事激烈,英格蘭在洛斯托夫特海戰英語Battle of Lowestoft(1665年)中獲勝,荷蘭則在史詩性的四日海戰英語Four Days' Battle(1666年)中取勝[25]。1667年查理二世政府由於財政緊張被迫將艦隊撤回港內並進行和談,荷蘭藉機發動麥德威河劫掠,直搗查坦造船廠英語Chatham Dockyard,燒毀或捕獲了英格蘭海軍多艘在港的大型戰船[26]。在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年–1674年)中,查理二世同法國君主路易十四聯手,但英國海軍屢戰不勝,而法國的陸上攻勢亦被遏止[27]

 
1667年第二次英荷戰爭中荷蘭進行麥德威河劫掠

1670年代至1680年代,英格蘭海軍大敗巴巴里諸國,迫使其求和,由此終結了巴巴里海盜對英格蘭船運的威脅[28]。1688年光榮革命後,英格蘭與荷蘭一同加入歐洲諸國,在大同盟戰爭(1688–1697)中聯手抵抗路易十四。聯軍於比奇角海戰(1690年)告負,但在巴爾夫勒和拉烏蓋英語Battles of Barfleur and La Hogue(1692年)獲勝,宣告了法國短期海上霸權的終結及英格蘭和此後英國長期海上霸權的開始[29]

在17世紀中,英格蘭海軍由原先半業餘且需同私人船隻一同作戰的「皇家海軍」轉變為全職業的皇家海軍。其財政逐漸受到規範和管制,僅使用戰爭專用艦船,並發展出了專業的軍官隊伍及明確的組織結構,取代了原先由海員和在社會上具有地位的前軍人共同組成的架構[30]

英國海軍

1707年–1815年

 
納爾遜特拉法加的旗艦勝利號現仍在服役,但其已永久停靠於干船塢

1707年《聯合法令》建立了大不列顛王國,亦將英格蘭皇家海軍同擁有三艘艦船的蘇格蘭皇家海軍英語Royal Scots Navy結合起來。18世紀至19世紀皇家海軍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軍力量,但在1805年之前敵船總數時常多於其數目或與之相近[31]。即便如此,英國海軍仍舊通過其先進的財政、戰略、訓練、組織、凝聚力、衛生、船塢、後勤及(自18世紀中期起)戰船設計和建造對其敵手保持了絕對性的長期優勢[32]

皇家海軍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2年–1714年)中同荷蘭聯手對抗法國和西班牙海軍。這一時期歐洲海軍行動目標為獲取一地中海基地,由此英國於1703年同葡萄牙續盟,奪取直布羅陀(1704年)及梅諾卡島(1708年)(戰後均為英國所保有),並支持奧地利哈布斯堡盟友自波旁王朝手中奪取西班牙及其地中海領地。戰爭初期法國海軍對英國及荷蘭的商船活動造成了顯著的破壞,但聯軍日後於維哥灣海戰(1702年)中大敗法國和西班牙,皇家海軍與法國海軍在戰爭中達成均勢,但面對法國名將福賓與杜蓋-特魯安時常落入下風。除此之外海軍亦協助奪取了新斯科細亞紐芬蘭島的法國殖民地[33]。在四國同盟戰爭中,皇家海軍在帕塞羅角英語Battle of Cape Passaro(1718年)擊敗西班牙艦隊,挫敗了其自奧地利和薩伏依處奪取西西里撒丁島的企圖。1720年代的未宣之戰中,西班牙收復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的計劃同樣受挫。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相對和平後,皇家海軍在詹金斯的耳朵戰爭(1739年–1748年)中再次同西班牙交鋒,多次試圖進攻加勒比地區的西班牙港口,鮮嘗勝果且損失嚴重。這一時期在加勒比地區的戰事時常導致大量參戰者死於熱帶疾病,這一戰爭亦不例外[34]。1741年對今哥倫比亞印度群島卡塔赫納英語Battle of Cartagena de Indias的圍城戰中英軍戰敗,海軍和陸軍均遭受重大損失[35]。1742年,英國海軍一支小編隊威脅轟炸兩西西里王國首都拿坡里,迫使其在半小時內即宣布退出戰事。在規模更大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4–1748)中,英國同法國再次交手。印度洋首次成為重要戰場,但這一戰爭的海軍戰事未分勝負,1744年法國計劃入侵英格蘭,但未能成行[36]。此後的七年戰爭中(1756–1763),英國海軍組織兩棲行動,協助攻克了加拿大、加勒比和西非的法國領地和法國海岸的一系列島嶼,而在印度洋的軍事行動則使法國在印度失去了現實的權力[37]。1759年法國再次試圖入侵,但在基伯龍灣背風岸的大風中英國再次獲勝,入侵計劃失敗,法國海軍也基本退出了這一戰事[38]。1762年英國同西班牙再次開戰,並於戰時奪取了哈瓦那(及一整支西班牙艦隊)和馬尼拉[39]

 
桑特海峽戰役(1782年)。右側的法國旗艦巴黎市號同巴爾夫勒號交戰

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中皇家海軍迅速摧毀了大陸海軍的所有巡防艦,但法國、西班牙和荷蘭此後加入戰爭,英國海軍自1690年代來首次失去海上主導權。大西洋及加勒比海一系列戰役未分決定性勝負,皇家海軍也未能保障對北美英軍的補給及切斷對殖民地叛軍的支持[40]。1781年在切薩皮克灣海戰中英國海軍未能終止法國海軍對康沃利斯勳爵軍隊的封鎖,最終導致康沃利斯在約克鎮敗降[41]。北美戰事就此結束,但印度洋戰事持續進行,法國未能在印度重新獲取一個落腳點。在加勒比地區,英國於桑特海峽(1782年)取勝,同年解圍直布羅陀英語Battle of Cape Spartel,重新樹立了英國海軍的領導地位,但未能阻止十三殖民地的最終獨立[42]

 
1816年英國海軍對阿爾及爾進行轟炸以逼迫其釋放歐洲奴隸

1790年代,海軍醫療委員會主席吉爾伯特·布蘭英語Gilbert Blane下令向海員發放檸檬汁,由此在皇家海軍中根除了壞血病。其他國家海軍此後亦採取了這一措施[43]

法國大革命戰爭(1793年–1801年)及拿破崙戰爭(1803年–1814年及1815年)期間,皇家海軍高效運作,壓制了所有敵國的海軍力量,導致其多數時間內被封鎖於港口內。英國於光榮六月一日海戰英語Glorious First of June(1794年)及此後一系列小規模戰役中獲勝,但其所支持的法國保皇黨未能重奪法國。1793年英國短暫占領土倫並奪取或摧毀了法國地中海艦隊所有艦船[44]。法國革命政權的軍事勝利使西班牙和荷蘭海軍加入法國一方,但1797年坎伯當海戰中荷蘭大敗,1799年剩餘艦船又敗降於登海爾德,荷蘭海軍退出戰事[45]。1797年的斯皮特黑德和諾爾譁變英語Spithead and Nore mutinies使英吉利海峽和北海艦隊近乎癱瘓,但這一問題很快得到解決[46]納爾遜領導的英國地中海艦隊未能於1798年阻止拿破崙·波拿巴入侵埃及,但在此後的尼羅河河口海戰中擊潰法國海軍,將其陸軍困於埃及[47]。波羅的海諸國決定加入法國一方,於是英國對丹麥發動攻擊,在哥本哈根戰役(1801年)中丹麥海軍損失嚴重,被迫同英國求和[48]

 
特拉法加海戰開始階段

戰爭期間皇家海軍亦通過兩棲行動奪取了多數的法屬加勒比島嶼及好望角錫蘭東印度的荷蘭殖民地,但加勒比地區的戰事導致了大量由熱帶疾病造成的損失。1802年的《亞眠和約》暫時中止了戰事,多數所得均歸還原主,但英國得以保有錫蘭和千里達島[49]。1803年戰火重燃,拿破崙試圖自封鎖港口中組織一支大型法西聯合艦隊以支持入侵英國,但這一計劃為皇家海軍所挫敗,聯合艦隊亦在特拉法加海戰(1805年)中為納爾遜擊潰[50]。這一勝利象徵英國海軍力量達到頂峰,其海上主導地位在20世紀初期之前都未再次受到挑戰。

特拉法加海戰後,海上軍事行動主要集中於摧毀小規模法國艦隊,一系列兩棲行動則奪回了在《亞眠和約》中歸還的諸多領地以及位於印度洋的法國海軍基地模里西斯[51]。1807年法國計劃獲取丹麥艦隊,英國先發攻擊,在哥本哈根戰役中取勝並俘獲全部丹麥海軍[52]。特拉法加海戰時皇家海軍海員人數近120,000人,其中超過一半均為強征入伍者[53]。對美國海員的強征行動導致了1812年戰爭(1812年–1814年)的爆發,但海上戰事主要局限於商業劫掠及獨船行動[54]。1815年拿破崙回歸,但海上戰事並未重燃[55]

1815年–1914年

1815年至1914年間,由於缺乏敵手,皇家海軍活動相對有限。這一時期由於蒸汽動力、金屬造船及爆炸性彈藥的引入,海上作戰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英國革新了其整支艦隊,但仍舊對其所有潛在敵手保持決定性優勢。

 
勇士號,首艘鐵甲船殼裝甲戰艦

工業革命使英國在造船業和金融資源上世界領先,其敵手即便享受工業革命成果亦無法在數目上擊敗英國海軍。1859年,皇家海軍艦船數量估計達到1,000艘,包括戰爭和非戰爭艦船[56]。1889年,國會通過《海軍防禦法案英語Naval Defence Act 1889》,正式採用「兩強標準」,要求皇家海軍戰艦數量必須至少與第二和第三大海軍數量總和相等。

 
無畏號戰艦

這一時期皇家海軍的首次主要行動發生於1816年。埃克斯茅斯勳爵英語Edward Pellew, 1st Viscount Exmouth帶領一支英荷聯合艦隊對阿爾及爾進行轟炸英語Bombardment of Algiers (1816),以迫使巴巴里海盜國家阿爾及爾釋放基督教奴隸並停止劫掠歐洲人為奴。希臘獨立戰爭期間,英國、法國及俄羅斯的聯合艦隊在1827年納瓦里諾海戰中擊敗鄂圖曼海軍,這也是史上最後一場大規模帆船海戰。同時,皇家海軍亦在南海開展反海盜行動[57]。1807年至1865年間,皇家海軍開展非洲封鎖英語Blockade of Africa以遏止非法奴隸貿易。除此之外,英國海軍亦參與了1854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以及一系列位於亞洲荷非洲的軍事行動,包括同中國清王朝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8月27日,皇家海軍參與了史上最短的戰爭——英桑戰爭

1879年海軍軍內禁止鞭刑,一系列改善軍人生活條件的改革也逐漸推行[58]

1914年–1945年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皇家海軍兩次都依靠美國的支援在第一次英語Atlantic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第二次大西洋海戰中成功撐過了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戰略的攻勢,保障食物、軍需品和原材料得以順利流入英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皇家海軍主力位於本土大艦隊,在北海同德國公海艦隊展開周旋。兩支艦隊多次交鋒,未分上下,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次為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雖然此役數量優勢的英國海軍損失巨大,但相比公海艦隊仍然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公海艦隊也在由此放棄了與英國進行艦隊決戰的計劃。直到1918年10月29日,面對與英軍艦隊的決戰命令,不想出擊的德國水兵們爆發叛亂,並隨著德國十一月革命導致德國投降,使得英國海軍得以不用與強大的公海艦隊進行艦隊決戰,從而得以保留了實力。

在其他地區皇家海軍也對德國的水面戰艦展開了攻擊。1915年同鄂圖曼帝國達達尼爾戰役中,英國海軍妄圖突破海峽中的水雷和海岸防衛系統,遭受嚴重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階段擁有數量優勢的皇家海軍立即對德國進行了封鎖。北部巡邏軍封鎖了北海,而多佛巡邏軍則封鎖了英吉利海峽。英國海軍亦在北海部署了水雷。德意志帝國海軍無法進入大西洋,而中立的商船亦無法進出德國。在停戰協議簽署後的八個月,封鎖行動繼續執行,旨在逼迫德國終止戰事並簽署《凡爾賽條約[59]

皇家海軍及英國遭受的最嚴重的威脅來自德國U型潛艇對商船的攻擊。戰爭多數時間內德國遵循規定,在擊沉商船前事先警告之並疏散其乘客。1915年德國不再遵守這一要求,開始無限制擊沉商船,但在中立方壓力之下決定採取原先交戰規則。1917年無限制潛艇戰重新開始,英國及其盟友補給受到威脅。即便護航制度在保護船隻方面頗為有效,皇家海軍仍舊不願採取這一舉措,由此在抵禦無限制潛艇戰方面收效甚微。後期護航制度最終引入及美國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潛艇造成的損失。

 
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

戰間期的英國海軍實力大幅度減退。華盛頓倫敦海軍條約要求拆解一定數量的主力艦並限制新艦船的建造。1932年,降薪25%的提案導致了因弗戈登譁變英語Invergordon Mutiny的爆發,降薪幅度最終回落至10%。1930年代中期國際局勢日漸緊張,1935年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未能阻止新的海軍競賽爆發。1938年,海軍條約已失去任何限制力,此時皇家海軍已開始重新武裝,新的戰艦及其首艘航空母艦開始建造。多艘現有的戰艦、戰鬥巡洋艦及重型巡洋艦亦接受改造,防空武器得到增強,亦引入ASDIC、甚高頻測向及水中聽音器等新科技。1918年皇家海軍航空隊英語Royal Naval Air Service皇家飛行隊合併為皇家空軍,皇家海軍也由此失去了對海軍航空兵的控制權,但1937年艦隊航空兵英語Fleet Air Arm分歸海軍,由此收回了艦載飛機的控制權。然而此時英國海軍的空中力量遠遠不及其敵人,大日本帝國海軍及美國海軍也逐漸在這一方面開始超越英國。

 
胡德號戰鬥巡洋艦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皇家海軍仍為世界最大,艦船總數超過1,400艘[60],包括15艘戰艦及戰鬥巡洋艦(另外5艘在造)、7艘航空母艦(另外5艘在造)、66艘巡洋艦(23艘在造)、184艘驅逐艦(52艘在造)、45艘護航和巡邏艦船(9艘在造、1艘訂製)及60艘潛艇(9艘在造)[61]。戰爭初期,皇家海軍在英國自敦刻爾克的撤退行動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地位。塔蘭托戰役康寧漢上將指揮了歷史上首次海軍航空攻擊。克里特島戰役戰敗後康寧漢下令必須儘可能撤離聯軍士兵。陸軍將領擔心海軍會由此遭受嚴重損失,康寧漢回應:「英國需要三年來建造一艘新軍艦,但需要三個世紀來建立一個新傳統。撤退行動將繼續進行。」[62]

在戰爭開始的前兩年內皇家海軍損失嚴重。在歐洲戰場損失包括皇家方舟號勇氣號英語HMS Courageous (50)光榮號英語HMS Glorious航空母艦、皇家橡樹號和巴勒姆號戰艦及胡德號戰鬥巡洋艦;在亞洲戰場損失包括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反擊號戰鬥巡洋艦、威爾斯親王號戰艦及多塞特郡號、康瓦爾號和艾希特號重型巡洋艦。胡德號全艦1,418官兵中僅三人生還[63]。1940年6月改造運兵船蘭卡斯特里亞號被擊沉,超過3,000人喪生,為英國航海史上死亡最多的單次事件[64]。戰爭初期對於敵軍水面艦船的戰事則較為成功,如1939年的拉普拉塔河口和1940年的挪威海岸。1941年5月,俾斯麥號戰艦被擊沉,德國就此失去了外海水面作戰能力。皇家海軍亦對行船線路進行保護,由此英國軍隊可前往世界其他區域進行作戰,如北非、地中海及遠東。大西洋制海權保障了兩棲行動的順利開展,協助了對西北非西西里義大利諾曼第的入侵行動。皇家海軍同時對大西洋和北冰洋的盟軍艦船進行護航,保護其不受空中、水面及潛艇攻擊。德國尚恩霍斯特號戰鬥巡洋艦即於1943年一次對護航船隊的攻擊中被擊沉。戰爭結束時皇家海軍總艦船數超過4,800艘,位居世界第二[65]

艦隊編制

年份[66] 潛艇 航空母艦 兩棲突擊艦 水面攻擊艦艇 掃雷艦 巡邏艇 總數
總數 彈道導彈潛艇 攻擊型核子潛艇 攻擊型潛艇 總數 航空母艦 輕型航空母艦 總數 巡洋艦 驅逐艦 巡防艦
1960 48 0 0 48 9 6 3 0 145 6 55 84 202
1965 47 0 1 46 6 4 2 0 117 5 36 76 170
1970 42 4 3 35 5 3 2 2 97 4 19 74 146
1975 32 4 8 20 3 1 2 2 72 2 10 60 43 14 166
1980 32 4 11 17 3 0 3 2 67 1 13 53 36 22 162
1985 33 4 14 15 4 0 4 2 56 0 15 41 45 32 172
1990 31 4 17 10 3 0 3 2 49 0 14 35 41 34 160
1995 16 4 12 0 3 0 3 2 35 0 12 23 18 32 106
2000 16 4 12 0 3 0 3 3 32 0 11 21 21 23 98
2005 15 4 11 0 3 0 3 2 28 0 9 19 16 26 90
2010 12 4 8 0 3 0 3 3 24 0 7 17 16 23 78
2015 10 4 6 0 0 0 0 3 19 0 6 13 15 22 69
2020 11 4 7 0 2 2 0 2 19 0 6 13 13 24 69

大型軍艦

伊利沙白女王級航空母艦2017年12月7日正式服役。兩艘航母價值七十億英鎊,排水量達65,000噸,她們將搭載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取代現役的海鷂戰鬥攻擊機。於2003及2004年間兩艘海神之子級(Albion class)船塢登陸艦相繼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大大提升了英國皇家海軍的兩棲作戰能力。

航空母艦

艦級 艦名 舷號 服役 噸位 類型 母港 備註
伊利沙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HMS Queen Elizabeth (伊莉莎白女王號) R08 2017年12月7日 70,500噸 航空母艦 樸資茅斯海軍基地
 HMS Prince of Wales (威爾斯親王號) R09 2019年12月10日 70,500噸 樸資茅斯海軍基地

船塢登陸艦

艦級 艦名 舷號 服役 噸位 類型 母港 備註
海神之子級船塢登陸艦 HMS Albion (白島號英語HMS Albion (L14)) L14 2003年6月 19,560噸 船塢登陸艦 德文港海軍基地
 HMS Bulwark (堡壘號英語HMS Bulwark (L15)) L15 2005年4月 19,560噸 德文港海軍基地

護航艦艇

截至2024年共有6艘45型驅逐艦及11艘23型護衛艦在役。此外,皇家海軍規劃將於2020年代中以8艘26型巡防艦及5艘31型巡防艦取代23型護衛艦,並建造更新的32型巡防艦彌補數量不足,2030年代以8艘83型驅逐艦英語Type 83 destroyer取代45型驅逐艦。

驅逐艦及巡防艦

艦級 艦名 舷號 服役 噸位 類型 母港 備註
45型驅逐艦 HMS Daring (勇敢號) D32 2009 8,500噸 飛彈驅逐艦 樸資茅斯海軍基地
HMS Dauntless (無畏號) D33 2010 8,500噸 [67]
HMS Diamond (鑽石號) D34 2011 8,500噸 [68]
HMS Dragon (龍號) D35 2012 8,500噸
HMS Defender (衞士號) D36 2013 8,500噸 [69]
HMS Duncan (鄧肯號) D37 2013 8,500噸 [70]
23型巡防艦 HMS Argyll (亞蓋爾號英語HMS Argyll (F231)) F231 1991年5月 4,900噸 飛彈巡防艦 [71]
HMS Lancaster (蘭卡斯特號英語HMS Lancaster (F229)) F229 1992年5月 4,900噸 [72]
HMS Iron Duke (鐵公爵號英語HMS Iron Duke (F234)) F234 1993年5月 4,900噸 [73]
HMS Montrose (蒙特羅斯號英語HMS Montrose (F236)) F236 1994年6月 4,900噸 [74]
HMS Westminster (西敏號英語HMS Westminster (F237)) F237 1994年5月 4,900噸 [75]
HMS Northumberland (諾森伯蘭號) F238 1994年11月 4,900噸 [76]
HMS Richmond (里奇蒙號) F239 1995年6月 4,900噸 [77]
HMS Somerset (薩莫塞特號英語HMS Somerset (F82)) F82 1996年9月 4,900噸 [78]
HMS Sutherland (薩瑟蘭號英語HMS Sutherland (F81)) F81 1997年7月 4,900噸 [79]
HMS Kent (肯特號英語HMS Kent (F78)) F78 2000年6月 4,900噸 [80]
HMS Portland (波特蘭號英語HMS Portland (F79)) F79 2001年5月 4,900噸 [81]
HMS St Albans (聖奧爾本斯號英語HMS St Albans (F83)) F83 2002年6月 4,900噸

巡邏艦

艦級 艦名 舷號 服役 噸位 類型 母港 備註
河級巡邏艦
第一批次
HMS Mersey (梅西河號) P283 2003 1,700噸 巡邏艦 [82]
HMS Severn (塞文河號) P282 2003 1,700噸 [83]
HMS Tyne (泰恩河號) P281 2003 1,700噸 [84]
第二批次
HMS Forth (福斯河號) P222 2018 2,000噸 巡邏艦
HMS Medway (麥德威號) P223 2019 2,000噸
HMS Trent (特倫特河號) P224 2020 2,000噸
HMS Tamar (塔馬河號) P233 2020 2,000噸
HMS Spey (斯佩河號) P234 2021年1月 2,000噸

核子動力潛艇目前正進行更新,並有4艘全新設計的機敏級核潛艇服役中,3艘建造中。新型的潛艇比上一代的特拉法加級核子潛艇更巨型,下潛時重量可達七千八百噸。2006年12月,當局表示有意以新型潛艇取代4艘現役的先鋒級核潛艇,並將於2028年完成更新,英國將繼續維持一支具有發射潛射核導彈能力的核子潛艦隊。

現況

人員

 
不列顛尼亞皇家海軍學院

位於康瓦爾郡托波因特雷利號訓練基地為新入伍軍人的基礎訓練設施。位於德文郡達特茅斯不列顛尼亞皇家海軍學院(Britannia Royal Naval College)則是海軍軍官的基礎訓練機構。海軍人員分為兩個部分:一為常規勤務,包括可參與指揮任務的軍官;二為其他類別,包括皇家海軍工兵英語Royal Naval Engineers、醫務兵及後勤官(原稱補給官)。現今軍官有多種軍服,包括藍色和白色。1917年女性獲准加入皇家海軍,皇家女子海軍英語Women's Royal Naval Service(Women's Royal Naval Service;WRNS)建立,但該部隊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宣告廢除。1939年皇家女子海軍重新建立,並一直運作直至1993年官方決定將女性完全整合入皇家海軍組織結構中。今日對女性服勤的唯一限制是她們無法在皇家海軍陸戰隊中服役(但可加入陸戰樂隊英語Royal Marines Band Service)。

截至2015年1月1日,海軍(皇家海軍及皇家海軍陸戰隊)現役人數約為32,880人[85],海上預備役(皇家海軍預備役及皇家海軍陸戰預備役)3,040人[86],總人數約為35,920人。除現役之外,所有前現役人員在必須時亦可徵召入伍,稱現役預備役。2002年海軍總現役預備役人數為26,520人,其中13,720人服役於皇家艦隊預備役[87]。2013年4月以來的海軍出版物不再將現役預備役總人數,而僅公布皇家艦隊預備役中的現役預備役人數[88]。2013年這一數目為7,960人[89]。總人員數目不包括大學皇家海軍訓練隊英語University Royal Naval Unit(相當於儲備軍官訓練團英語Reserve Officers' Training Corps)。

水面艦隊

大型艦隊單位–兩棲及母艦

皇家海軍的大型艦隊單位包括船塢登陸艦航空母艦。現役兩艘航空母艦為(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R09)),這些艦船主要在特遣任務中承擔主力艦或艦隊旗艦職責;現役兩艘船塢登陸艦為(白島號英語HMS Albion (L14)堡壘號英語HMS Bulwark (L15)),這些艦船主要負責進行兩棲作戰,但亦可參與人道援助及其他任務。

皇家海軍輔助艦隊英語Royal Fleet Auxiliary擁有三艘船塢登陸艦,均為貝級登陸艦英語Bay-class landing ship,2006年至2007年生產四艘,其中一艘於2011年被出售給澳洲皇家海軍[90]。2006年11月,第一海務大臣強納生·班德英語Jonathon Band上將稱:「這些艦船表明皇家海軍的戰鬥能力獲得了重大的提升。」[91]

 
伊莉莎白女王號,首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

卓越號為伊莉莎白女王級服役前,最後一艘在皇家海軍中服役的航空母艦。在2010年海鷂GR9英語British Aerospace Harrier II攻擊機退役後[92],在海洋號進行整修時卓越號成為兩棲攻擊艦;而在海洋號回歸後,卓越號於2014年8月28日正式退役[93]。兩艘更大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正在建造中,其成本預計達60億英鎊(原先預計成本的兩倍)[94],排水量70,600噸,計劃於2018年進行飛行測試。兩艘航空母艦都將搭載短距起飛垂直著陸機型的F-35閃電II戰鬥機。媒體猜測其中一艘將處於「長期準備」狀態或被出售給盟友以提供「持續航空母艦攻擊能力」[95],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於2014年威爾斯北約峰會上稱兩艘航空母艦都將進入現役[96]

主要水面作戰力量–驅逐艦及巡防艦

由飛彈驅逐艦和巡防艦共同組成的護航艦隊為皇家海軍的傳統粗活承擔者[97]。截至2014年1月,現役艦船包括6艘45型驅逐艦和13艘23型護衛艦。其主要職責為為大型主力艦進行護航,保護其免受空中、水面及水下威脅侵擾;其他職責包括承擔皇家海軍在全球的其他任務,如反毒、反海盜及提供人道援助。

 
鄧肯號為最新的一艘45型飛彈驅逐艦

全部六艘45型驅逐艦均已完工並正在服役,鄧肯號英語HMS Duncan (D37)於2013年9月入伍,為最近且最後一艘服役的45型艦[98]。45型艦取代了原先的42型驅逐艦,主要設計用於反空和反導目的,皇家海軍稱其任務為「保護艦隊免受空中攻擊」[99]。其裝備了PAAMS(主防空飛彈系統;亦稱海蛇),整合防空武器系統,包括SAMPSONS1850M英語S1850M長距離雷達及阿斯特15和30型飛彈[100]

最初有16艘23型巡防艦加入皇家海軍,其中最後一艘為聖奧爾本斯號英語HMS St Albans (F83),2002年6月開始服役。2004年國防開支報告宣布其中三艘將提前退伍以減少開支;三艘艦船最終出售給智利海軍英語Chilean Navy[101]。2010年戰略防禦和安全報告稱其餘13艘艦船日後將為全球作戰艦艇取代[102]

反雷、巡邏和測量船

1990年代初,皇家海軍擁有兩個級別的離岸巡邏艦,海島級英語Island-class patrol vessel和較大的城堡級英語Castle-class patrol vessel。1997年官方決定以三艘更大的河流級離岸巡邏艦取代之。這三艘船為沃斯珀·桑尼克羅夫特英語VT Group所有,在2013年前由此企業租賃給皇家海軍。在這一合同之下,海軍可使用這一系列艦船,企業則提供技術支持。2007年7月一艘改造的河級巡邏艦克來德號開始服役,並成為福克蘭群島的護衛船。2013年11月,官方宣布三艘新的可搭載灰背隼直升機的巡邏艦將自2017年起開始服役。三艘河級巡邏艦是否將被取代,現今仍然不明[103]。2014年10月,國防部宣布三艘巡邏艦名稱將為福斯號、麥德威號級特倫特號[104]

 
保護者號英語HMS Protector (A173),皇家海軍南極巡邏艦

皇家海軍的最大巡邏艦為保護者號英語HMS Protector (A173),為一南極巡邏艦,負責執行英國南極測量英語British Antarctic Survey職責。

皇家海軍反雷艦船包括七艘桑當級英語Sandown-class minehunter掃雷艇和八艘杭特級英語Hunt-class mine countermeasures vessel反雷艇。杭特級艇結合了傳統的掃雷和探雷功能。若有需要,桑當級和杭特級艇均可承擔離岸巡邏艦職責。史考特號英語HMS Scott (H131)為海洋測量船,排水量13,500噸,為皇家海軍最大的艦船之一。其他測量船包括兩艘回聲級英語Echo-class survey ship (2002)多功能艦船(2002年和2003年開始服役)及拾穗者號,其中後者排水量約20噸,為皇家海軍現役的最小艦船。

潛艇

 
機敏號,首艘機敏級核動力潛艇

海軍潛艇隊為皇家海軍的潛艇組成部分,有時亦稱「沉默的艦隊」(Silent Service)[105],於1901年建立。1982年福克蘭戰爭征服者號英語HMS Conqueror (S48)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由此稱為首艘擊沉水面艦船的核動力潛艇。今日的潛艇隊包括彈道飛彈潛艇及水面潛艇,所有潛艇均為核動力驅動。

皇家海軍目前擁有四艘前衛級彈道飛彈潛艇,每艘潛艇排水量近16,000噸,裝備三叉戟II型飛彈(裝備核武器)及旗魚魚雷英語Spearfish torpedo。2006年12約,英國政府建議以一新級別的四艘彈道飛彈潛艇取代前衛級,自2024年開始。這一級別潛艇將保障英國維持一支具備發射核武器能力的彈道飛彈潛艇艦隊[106]

現今共有六艘艦隊潛艇服役,包括一艘特拉法加級英語Trafalgar-class submarine潛艇和五艘機敏級潛艇,另有兩艘建造中。特拉法加級潛艇潛伏排水量約達5,300噸,裝備戰斧巡弋飛彈及旗魚魚雷。機敏級潛艇排水量7,400噸[107],裝備更大量的戰斧巡弋飛彈和旗魚魚雷。四艘機敏級潛艇計劃日後服役並取代剩餘的特拉法加級潛艇。機警號為最近一艘服役的機敏級潛艇[108]

在2010年戰略防禦和安全報告中,英國政府重申計劃獲取七艘機敏級潛艇[109]

艦隊航空兵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將搭載F-35B戰鬥機

艦隊航空兵(Fleet Air Arm),簡稱艦航兵(FAA),為皇家海軍中的海軍航空兵,其歷史可追溯至1912年的英國皇家飛行隊。艦隊航空兵2010年-2018年期間僅運作直升機,包括奧古斯塔偉士蘭灰背隼奧古斯塔偉士蘭野貓英語AgustaWestland AW159 Wildcat偉士蘭海王英語Westland Sea King韋斯特蘭山貓直升機

2010年聯合部隊海鷂英語Joint Force Harrier海鷂GR7/GR9英語British Aerospace Harrier II退役後,艦隊航空兵當時並無定翼飛機。海軍希望同皇家空軍協同使用F-35閃電II戰鬥機B型,英國皇家海軍第809海軍航空中隊英語809 Naval Air Squadron計劃將成為首個使用這一機型的艦航兵單位[110]。F-35B將為海軍最新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搭載,2018年開始進行飛行訓練。

皇家海軍陸戰隊

 
阿富汗桑金的皇家海軍陸戰隊隊員,2010年

皇家海軍陸戰隊為兩棲專職輕裝步兵突擊隊,擁有在國王陛下政府需求時迅速部署執行海外軍事和外交任務的能力[111]。皇家海軍陸戰隊組織為一個高機動性的輕裝步兵旅(第三突擊旅英語3 Commando Brigade)及一定數量的獨立編隊,包括第一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組英語1 Assault Group Royal Marines第四十三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艦隊保護組英語43 Commando Fleet Protection Group Royal Marines及一個為特種部隊支援小組英語Special Forces Support Group服務的連。海軍陸戰隊可在任何環境和氣候條件下執行任務,但其特長及訓練主要集中於兩棲作戰、極地作戰、山地作戰、遠征作戰及為英國快速反應部隊服務。

皇家海軍陸戰隊參加了一系列的戰事,時常同英國陸軍一併行動,其中包括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近年海軍陸戰隊亦部署參與遠征作戰,如福克蘭戰爭海灣戰爭波士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獅子山內戰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皇家海軍陸戰隊與盟國的海軍陸戰隊具有緊密的聯繫,尤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112] [113]

機種列表

機型 生產國 類型 數量
F-35B(海軍與空軍共同操作)   美國 艦載機 27[114]
奧古斯塔偉士蘭AW101灰背隼直升機   英國 艦載機 至少9架
李奧納多AW159野貓直升機英語AW159   義大利  英國 反潛機
艦載機
34架AH1戰搜型[115]
28架HMA2反潛型[115]

軍階

北約代號 OF-10 OF-9 OF-8 OF-7 OF-6 OF-5 OF-4 OF-3 OF-2 OF-1 OF(D)英語Officer candidate 學生軍官
  英國海軍                         
海軍元帥 海軍上將 海軍中將英語Vice Admiral (Royal Navy) 海軍少將英語Rear admiral (Royal Navy) 海軍準將英語Commodore (Royal Navy) 海軍上校 海軍中校 海軍少校英語Lieutenant commander (Royal Navy) 海軍上尉 海軍中尉英語Sub-Lieutenant 海軍少尉英語Midshipman 軍校生英語Officer Cadet

指揮及組織

皇家海軍的名義領袖為海軍最高上將英語Lord High Admiral (United Kingdom),此職位暫時懸空。而在1964年至2011年間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擔任這一職位[116],作為英國君主同時亦任英國三軍總司令[117]。海軍軍職首長為第一海務大臣上將軍階,亦為英國國防委員會成員。國防委員會將海軍管理職責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國防大臣領銜,而海洋軍事部則領導海軍部,由海軍軍官及國防部文官組成。這些機構辦公地均位於倫敦國防部總部大樓。第一海務大臣亦為海軍總參謀長,由海軍參謀部支持。

組織

艦隊司令英語Fleet Commander負責在政府有需求時供給軍艦、潛艇及飛機。其權力通過位於樸茨茅斯優異號英語HMS Excellent (shore establishment)上的海軍司令部英語Navy Command Headquarters行使。作戰指揮部位於倫敦諾斯伍德諾斯伍德指揮部英語Northwood Headquarters;此地同時還是英軍的常設聯合指揮部英語Permanent Joint Headquarters及北約區域指揮部諾斯伍德盟軍海洋指揮部。

皇家海軍是英國三軍中首個將人員及訓練指揮(首要人事官負責管理)、作戰和政策指揮整合的部門。2005年艦隊總司令部與海軍內務司令部合併成為艦隊司令部,2008年更名為海軍司令部。合併後第二海務大臣英語Second Sea Lord繼續擔任首要人事官。

艦隊作戰的支援情報由國防部國防情報組英語Defence Intelligence及其他一些情報部門提供。

設施

 
特拉法加海戰200周年國際艦隊檢閱時的樸茨茅斯船塢。圖中包括來自英國、荷蘭希臘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的艦船。
 
克來德海軍基地前衛級核潛艇駐地

皇家海軍目前在英國境內運營三個海軍基地:樸茨茅斯克來德普利茅斯德文港,其中德文港為英國及西歐規模最大的海軍基地[118]。每個海軍基地擁有一個艦隊指揮部,由一名海軍准將領銜(克來德則由一名上校領銜),負責為艦隊中的艦船和潛艇提供行動力。皇家海軍陸戰隊第三突擊旅英語3 Commando Brigade由一名准將領銜,駐於普利茅斯。歷史上皇家海軍在全球各地均設有皇家海軍船塢英語Royal Navy Dockyard[119],在船塢中海軍船隻進行檢修和改造。今日皇家海軍只運營四個船塢:德文港、法斯蘭羅塞斯英語Rosyth Dockyard和樸茨茅斯[120]。在2006年和2007年初的海軍基地報告中,國防大臣德斯·布朗稱所有海軍基地將繼續運營,但在人力上將有所裁減[121]

未來皇家海軍軍官的訓練機構為不列顛尼亞皇家海軍學院,位於德文郡達特茅斯附近。海員的訓練機構則為康瓦爾郡托波因特雷利號訓練基地,位於德文港海軍基地附近。

許多海軍人員同國防部及國防裝備與保障局有僱傭關係,或是參與同英國陸軍皇家空軍進行的交換項目。少數人員亦同其他政府部門或盟軍艦隊進行交換,如美國海軍。皇家海軍亦將其人員派往海外基地以及世界各地以支援當前軍事行動和部署。十九人目前駐於直布羅陀以支援皇家海軍唯一常駐海外的分艦隊——直布羅陀分艦隊英語Gibraltar Squadron。少數人員駐於福克蘭群島的東海灣軍港及快活嶺皇家空軍基地英語RAF Mount Pleasant。還有一定數量的人員駐於迪戈加西亞島、邁阿密、新加坡、杜拜及其他地點[122]

2014年12月6日,英國外交部宣布其將擴建位於巴林的英國海軍設施,以支援部署於波斯灣的大型皇家海軍艦船,擴建完成後這一設施將成為英國自1971年撤離後首個位於蘇伊士以東英語East of Suez的常設軍事基地。該基地預計將能夠容納45型驅逐艦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123][124][125]

歷史上的著名艦隻

 
現今的勝利號戰艦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

 
無畏號戰艦

無畏號戰列艦

  • 是一艘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種劃時代設計的戰艦。它遠優於同時期的同類軍艦,是史上第一艘無畏艦
 
厭戰號戰列艦

厭戰號戰列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 是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競技神」號航空母艦是英國皇家海軍於1917年訂購的,是第一艘專門設計的正規航空母艦,被認為是現代航空母艦的始祖。「競技神」號於1918年開工建造,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及結構布局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建造工程進度緩慢,1923年才完工服役,使得比較晚建造的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母艦「鳳翔號」搶先「競技神」號成為第一艘完工的正規航空母艦(鳳翔號於1922年完工);「競技神」號採用蒸汽輪機為動力,航速為25節,採用全新的設計:封閉式的艦首,將艦橋、桅杆和煙囪合併成大型艦島位於全通式飛行甲板的右側。當時載機數量為20架,隨著艦載飛機尺寸加大,載機數量下降到16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4月在印度洋錫蘭,「競技神」號被日本帝國海軍第1航空艦隊航空母艦編隊的艦載飛機擊沉。

反擊號戰鬥巡洋艦威爾斯親王號戰艦

  • 這兩艘戰艦之所以留名,即是戰爭史上首艘並非受到傳統式攻擊(即艦炮、艦載機砲等)擊沉的戰艦,而是在飛機機載魚雷炸彈攻擊下擊沉。這兩艘戰艦是當時號稱「最強的戰艦」,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太平洋戰區馬來亞海戰中,被日軍陸基轟炸機攻擊而沉沒,令聞訊的首相邱吉爾和朝野大驚。

雪菲爾號導彈驅逐艦科芬特里號導彈驅逐艦

  • 該兩艦均為英國皇家海軍的42型驅逐艦,於1982年的福克蘭戰爭當中,被阿根廷海軍航空兵分別以導彈及炸彈擊沉。此等軍艦的沉沒,不僅令同級軍艦的設計弊端浮現,更迫使皇家海軍、以至其他西方國家著手改善新建軍艦的防空及損管能力。

參見

注釋

  1. ^
  2. ^ 自2013年4月起,國防部不再公布現預備役總人數,僅公布定期合同下的預備役人數。此類合同與海上預備役類似。
  3. ^ 皇家海軍中的「現役艦艇」包括潛艇及水面艇。海軍使用的非現役艦艇不包括在內。
  4. ^
    1630–1707
    1707–1800
  5. ^
    1545–1606
    1606–1800

參考文獻

  1. ^ Tittler, Robert; Jones, Norman L. A Companion to Tudor Britain. John Wiley & Sons. 2008-04-15: 193. ISBN 9781405137409 (英國英語). 
  2. ^ Military Aircraft:Written question – 225369 (House of Commons Hansar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arliament.uk, March 2015
  3. ^ Rose, Lisle Abbott. Power at Sea: The Breaking Storm, 1919–1945,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2006, page 36.
  4. ^ Hyde-Price, Adrian. European Securit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hallenge of Multipolarity. London: Routledge. 2007: 105–106. ISBN 1134164408.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drian Hyde-Price, highlights that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both Britain and France have re-focused their attention "towards expeditionary warfare and power projection. Power projection has always been an element of British and French military thinking given their residual over seas interests, but it has now moved centre stage." 
  5. ^ The Royal Navy: Britain’s Trident for a Global Agenda. Henry Jackson Society. 4 November 2006 [4 November 20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1). Britannia, with her shield and trident, is the very symbol, not only of the Royal Navy, but also of British global power. In the last instance, the Royal Navy is the United Kingdom's greatest strategic asset and instrument. As the only other 'blue-water' navy other than those of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ts ballistic missile submarines carry the nation's nuclear deterrent and its aircraft carriers and escorting naval squadrons supply London with a deep oceanic power projection capability, which enables Britain to maintain a 'forward presence' globally, and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events tactically throughout the world. 
  6. ^ Bennett, James C. The Anglosphere Challenge: Why the English-speaking Nations Will Lead the Wa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nited States: Rowman & Littlefield. 1 January 2007: 286. ISBN 0742533336.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the world's two best world-spanning blue-water navies... with the French being the only other candidate... and China being the most likely competitor in the long term 
  7. ^ Getting ship shape: IfM develops a fleet management tool for the Royal Nav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8. ^ Rodger, N. A. M., The Safeguard of the Sea – a naval history of Britain – Volume one, 660–1649 (1997), pp. 18–30
  9. ^ Swanton, p. 138
  10. ^ Swanton, pp. 154–5, 160–72
  11. ^ Rodger, Safeguard, pp. 35–49
  12. ^ Rodger, Safeguard, pp. 52–3, 117–30
  13. ^ Rodger, Safeguard, pp. 93–9
  14. ^ Rodger, Safeguard, pp. 91–7, 99–116, 143–4
  15. ^ Arthur Nelson, The Tudor navy: the ships, men and organisation, 1485-1603 (2001) p. 36
  16. ^ Rodger, Safeguard, pp. 221–37
  17. ^ Rodger, Safeguard, pp. 238–53, 281–6, 292–6
  18. ^ Rodger, Safeguard, pp. 253–71
  19. ^ Rodger, Safeguard, pp. 349–63
  20. ^ Rodger, Safeguard, pp. 379–94, 482
  21. ^ Rodger, N. A. M., The Command of the Ocean – a naval history of Britain 1649–1815 (2004), pp. 2–3, 216–7, 607
  22. ^ Rodger, Command, pp. 6–8
  23. ^ Rodger, Command, pp. 12–16
  24. ^ Rodger, Command, pp. 16–18
  25. ^ Rodger, Command, pp. 67–76
  26. ^ Rodger, Command, pp. 76–7
  27. ^ Rodger, Command, pp. 80–5
  28. ^ Rodger, Command, pp. 88–91
  29. ^ Rodger, Command, pp. 142–52, 607–8
  30. ^ Rodger, Safeguard, pp. 395–8; Rodger, Command, pp. 33–55, 95–122Ollard, 1984, ch.16;
  31. ^ Rodger, Command, p. 608
  32. ^ Rodger, Command, pp. 291–311, 408–25, 473–6, 484–8
  33. ^ Rodger, Command, pp. 164–80
  34. ^ Beatson, Robert. Naval and Military Memoirs of Great Britain, from 1727 to 1783, London, 1804, Vol III, Appendix pp.25–27. Browning, Reed. The War of the Austrian Succession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1993), p. 60, Browning gives a total overall strength as perhaps 30,000 men.
  35. ^ Coxe, William. Memoirs of the kings of Spain of the House of Bourbon, Volume 3, London 1815. Coxe also gives the overall loss of the expedition during the campaign as 20,000 lives lost, Reed Browning considers this "not implausible". p. 382.
  36. ^ Rodger, Command, pp. 234–56
  37. ^ Rodger, Command, pp. 263–79, 284
  38. ^ Rodger, Command, pp. 277–83
  39. ^ Rodger, Command, pp. 284–7
  40. ^ Rodger, Command, pp. 330–51
  41. ^ Rodger, Command, pp. 351–2
  42. ^ Rodger, Command, pp. 353–7
  43. ^ Bown, Stephen R. Scurvy: How a Surgeon, a Mariner and a Gentleman Solved the Greatest Medical Mystery of the Age of Sail, Viking 2003.
  44. ^ Parkinson, C. Northcote, Britannia Rules – the classic age of naval history 1793–1815 (1977), pp. 15–19; Rodger, Command, pp. 427–33
  45. ^ Parkinson, pp. 33–7, 45–9; Rodger, Command, pp. 435–6, 438–40, 456, 463
  46. ^ Parkinson, pp.40–5; Rodger, Command, pp. 445–50
  47. ^ Parkinson, pp. 54–61; Rodger, Command, pp. 457–61
  48. ^ Parkinson, pp. 75–82; Rodger, Command, pp. 468–71
  49. ^ Parkinson, pp. 82–4; Rodger, Command, pp. 428–9, 435–6, 472
  50. ^ Parkinson, pp. 91–114; Rodger, Command, pp. 528–44
  51. ^ Parkinson, pp. 114, 117–8, 131–40; Rodger, Command, pp. 542–3, 545–8, 555–7
  52. ^ Parkinson, pp. 120–1; Rodger, Command, p. 549
  53. ^ John Keegan, page 38 "Battle at Sea" ISBN 1-84413-737-6
  54. ^ Rodger, Command, pp. 564–72
  55. ^ Rodger, Command, p. 562
  56. ^ Staff. English and American Navies. New York Herald (reprint appearing in The Olney Times). 6 January 1859 [22 August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透過Newspapers.com.  
  57. ^ A Brief History of Piracy | Online Information Bank | Research Collections | Royal Naval Museum at Portsmouth Historic Dockyard. Royalnavalmuseum.org. [28 Dec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2). 
  58. ^ "Cardwell's Army Reforms 1870–188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9. ^ Osbourne, Eric W. (2004). Britain's Economic Blockade of Germany, 1914–1919. Routledge. ISBN 0-7146-5474-4.
  60. ^ 1939 – Navy lists > 1913–1914, 1918–1920, 1939–1940 – Monthly – British Military lists –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digital.nls.uk. [21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0). 
  61. ^ Royal Navy in 1939 and 1945. Naval-history.net. 8 September 1943 [28 Dec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1). 
  62. ^ Churchill, Winston.The Second World War. Vol. 2, Their Finest Hour.1949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p. 229
  63. ^ "HMS Hood 192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yal Navy
  64. ^ Baron, Scott; Wise, James E. Soldiers lost at sea: a chronicle of troopship disaster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100 [2016-08-28]. ISBN 1-59114-96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5). 
  65. ^ (339) – Navy lists > 1913–1921, 1944–1945 – Quarterly > 1945 > July > Volume 3 – British Military lists –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digital.nls.uk. [21 Febr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08). 
  66. ^ created from data found at UK defence statistics. MOD. [2007-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09).  and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47–1995
  67. ^ HMS Dauntless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9). 
  68. ^ HMS Diamond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0). 
  69. ^ HMS Defender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4). 
  70. ^ HMS Duncan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71. ^ HMS Argyll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72. ^ HMS Lancaster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73. ^ HMS Iron Duke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28). 
  74. ^ HMS Montrose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7). 
  75. ^ HMS Westminster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4). 
  76. ^ HMS Northumberland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77. ^ HMS Richmond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7). 
  78. ^ HMS Somerset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7). 
  79. ^ HMS Sutherland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4). 
  80. ^ HMS Kent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2). 
  81. ^ HMS Portland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8). 
  82. ^ MoD lifts axe on three Royal Navy patrol ships to boost UK fishery protection. Southern Daily Echo. 22 November 2018 [11 March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2). 
  83. ^ Second life officially begins for Severn after Thames recommissioning. Royal Navy website. 28 August 2021 [1 September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84. ^ HMS Tyne (official webpage). royalnavy.mod.uk. Royal Navy. [2015-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2). 
  85. ^ gov.uk MoD – regular personne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ble 2-page 8. 1 January 2015.
  86. ^ gov.uk MoD – quarterly personnel repor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ble 2-page 7. 1 January 2015.
  87. ^ dasa.mod – reserves and cadet strength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ble 2-page 4. April 2012.
  88. ^ dasa.mod – reserves and cadet strength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ble 2-page 12. See note 2. April 2013.
  89. ^ gov.uk MoD – reserves and cadet strength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able 2-page 11. April 2014.
  90. ^ Australia to buy used UK landing shi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ydney Morning Herald (6 April 2011). Retrieved on 18 September 2011.
  91. ^ Royal Navy unveils new Amphibious landing ships. MOD. 6 October 2006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August 2007). 
  92. ^ Harding, Thomas. (4 February 2009) Harrier dispute between Navy and RAF chiefs sees Army 'marriage counsellor' called 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legraph. Retrieved on 12 July 2013.
  93. ^ Life is breathed back in Lusty [失效連結]
  94. ^ BAE to cut possibly more than 1,000 UK shipyard jobs. BBC. [5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16). 
  95. ^ Fact Sheet 9: Carrier Strike (PDF). HM Government. 19 October 2010 [27 October 20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8-17). 
  96. ^ NATO Summit 2014: PM end of summit press conference. Gov.uk. [23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8). 
  97. ^ Royal Navy information. MOD.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August 2007). 
  98. ^ THE FLEET WELCOMES HMS DUNCAN, THE SIXTH AND FINAL TYPE 45 DESTROY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6 September 2013
  99. ^ Royal Navy: Type 45 Destroy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8 January 2014
  100. ^ Type 45 Destroyer. BAE Systems. [2 Novem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October 2007). 
  101. ^ Grafton became Almirante Lynch, Marlborough became Almirante Condell, Norfolk became Almirante Cochrane Type 23 Duke class – Helicopter Database. helis.com. [23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31). 
  102. ^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 Securing Britain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PDF). Ministry of Defence. [1 July 201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2 December 2010). 
  103. ^ New offshore patrol vessels for Royal Navy. Ministry of Defence. 6 November 2013 [6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104. ^ First steel cut on new patrol ships. Ministry of Defence. 10 October 2014 [11 Octo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The first of the new OPVs will be named HMS Forth and is expected to be handed over to the Royal Navy in 2017. The second will be named HMS Medway and the third HMS Trent. 
  105. ^ Royal Navy Submarine School. Royal Navy. 10 April 2012 [2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April 2012). 
  106. ^ Knight, Will. UK unveils plans for a new submarine fleet. New Scientist (Environment). 5 December 2006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9). 
  107. ^ Royal Navy to Get New Attack Submarine. Royal Navy. 21 May 2007 [10 Octo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9 October 2007). 
  108. ^ HMS Artful commissioned in Royal Navy ceremony. Yorkshire Post. 19 March 2016 [19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31). 
  109. ^ Securing Britain in an Age of Uncertainty: The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9-27. direct.gov.uk
  110. ^ 809 Air Squadron. Royal Navy. [23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29). 
  111. ^ Royal Marines home pag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n Royal Navy website
  112. ^ Royal Marines train in Californian desert. [23 Nov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113. ^ Royal Netherlands Marine Corps | Royal Navy.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April 2012). 
  114. ^ 存档副本.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3). 
  115. ^ 115.0 115.1 英皇家海軍「突擊隊野貓」 演練空地支援. Yahoo News. 2021-10-18 [2023-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1) (中文(臺灣)). 
  116. ^ New title for Duke of Edinburgh as he turns 90. BBC news (BBC). 10 June 2011 [10 June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4). 
  117. ^ Parliamen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eaker addresses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20 March 2012 ["The daily example that You set, mirrored by our courageous armed forces of which You are Commander-in-Chief, is extraordinary."]
  118. ^ HMNB Devonport. The Royal Navy. [18 October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October 2007). 
  119. ^ Royal Navy Dockyards.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30). 
  120. ^ Vice-Admiral Sir Jeremy Blackham. The Royal Navy at the Brink (PDF). 1.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13 March 2007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0 July 2007). 
  121. ^ Devonport 'secure' says minister. BBC. 25 July 2007 [10 August 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8). 
  122. ^ British Forces Post Office – Ship/unit number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0-05-17. 4 February 2011
  123. ^ UK-Bahrain sign landmark defence agreement. Foreign & Commonwealth Office. 5 December 2014 [6 Dec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9). 
  124. ^ UK to establish £15m permanent Mid East military base. BBC News. 6 December 2014 [6 December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7). 
  125. ^ East of Suez, West from Helmand: 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 and the next SDSR (PDF). Oxford Research Group. December 2014 [22 May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7-02). 

書籍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