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北源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10月1日) |
趙北源(1917年—1964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開國少將。原名趙鳳琴,曾用名趙北原、南福增。直隸大名縣沙圪塔村人。
趙北源 趙鳳琴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17年 中華民國直隸省大名縣 |
逝世 | 1964年(46—4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籍貫 | 河北省大名縣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父母 | 父親趙桂林 |
職業 | 將領 |
宗教信仰 | 共產主義 |
獲獎 | 二級獨立自由勳章 二級解放勳章 |
軍事背景 | |
效忠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服役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服役時間 | 1939年—1964年 |
軍階 | 少將 |
部隊 | 中野10縱86團團長 解放軍第174師副師長 |
早年生活
1920年大名一帶遭遇特大旱災,病疫流行,趙北源三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相繼因飢餓而死,母親就帶著3歲的趙北源外出逃荒乞討。1925年,父親趙桂林在大名縣城有了暫時工作居所,經過6年乞討生活的趙北源隨母親又有了家,仍必須下鄉拾柴或當小幫工。[1]直到11歲才開始入小學半工半讀。1931年入直隸省立第七師範附屬高級小學校。1932年暑假借用南福增的畢業文憑考入大名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1933年,趙北源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校內外積極從事地下革命活動,後被當局察覺,1934年冬被開除學籍。隨後以當小學教師為掩護,任中共肥鄉中心縣委發行部副部長從事秘密工作。1935年後曾一度與黨組織失掉聯繫,為生活所迫到外地謀生,1937年3月,返回故鄉。1937年5月到北平通俗讀物編刊社賣書度日。1938年初打入偽軍內部,從事傳遞情報、營救同志以及向城外送印刷品等重要工作。
軍旅生涯
1938年7月,趙北源到大名縣第四區抗日自衛大隊,任民運幹事、四區隊指導員。同年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任冀南軍區第2支隊1大隊大隊長。1940年八路軍新編第9旅第26團第2營營長、後任第26團參謀長。1942年任冀南軍區第一武工隊政治委員。後任漳河縣縣長。1943年任冀南軍區第一軍分區廣(平)大(名)路南支隊政治委員,開闢和鞏固大名、魏縣、成安一帶抗日根據地。1943年調出參加整風運動。1945年5月回到冀南第三軍分區任第26團政治委員。抗戰結束後,任冀南軍區獨立第5旅第14團政治委員。1947年8月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0縱隊第86團團長,同年底隨部千里躍進桐柏山區,參與開闢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的7個月艱苦戰鬥。1948年參加鄧縣、襄樊戰役。1948年7月,率第86團渡漢江,配合友軍創建漢南根據地。1949年春在花園戰役中,殲滅江北守敵主力一個團,隨後赴豫西剿匪。1949年5月任第二野戰軍第58軍第173師副師長。[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趙北源任中南軍區海軍第1艦隊司令員。他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階,1956年11月任海軍青島基地參謀長。1960年8月任北海艦隊參謀長。1962年3月任海軍旅順基地副司令員,1964年升少將軍階。1964年8月23日在北京海軍總醫院病逝,終年47歲。[3]
參考文獻
- ^ 河北新聞網:海軍少將趙北源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10-06.
-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5年版 ISBN:7500073798《河北抗日戰爭簡志》第七編 人物-第二章 抗戰英雄人物 趙北源]
- ^ 《赵北源传略》 作者:中共大名七师党史资料征编组. [2014-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