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世

死後重生為其他生命形式

轉世轉生投胎(英語:Reincarnation),是一種哲學宗教概念,即生命存有的非物質本質在生物性死亡後,以不同的物理形式或身體開始新的生命[1][2]復活是一些宗教假設的類似過程,其中靈魂在同一個身體中復活。在大多數涉及輪迴的信仰中,靈魂被視為不朽的,唯一容易消亡的就是身體;人死後,靈魂會轉入新生的嬰兒(或動物)以再度開始生命。

印度的宗教中有關輪迴轉世的圖解。
耆那教教義中,死亡後靈魂會根據其生前業力轉生到四種不同的生命狀態之一。

轉世(梵語:पुनर्जन्मन्,羅馬化:Punarjanman)是許多印度宗教的中心信條,如佛教(參見佛教輪迴)、大多數印度教流派、耆那教錫克教等(參見),儘管有許多宗教流派不相信輪迴,而是相信來世[2][3][4][5]。他以各種形式出現在許多不同方面的猶太教流派、美洲原住民的一些信仰[6],還有一些澳洲原住民的信仰中(儘管許多人相信來世或靈界)。

信仰的起源

這種信仰早於原始文化中出現。一些無神論的學者認為,這種信仰源於四個普遍的信念:

  1. 人類是有靈魂的,而靈魂與呼吸之間有一種不明確的關係,可與肉體分離。在睡眠時,分離是短暫的;在死亡後,靈魂則與肉體永遠分開。
  2. 一切動植物皆有靈魂,而且強大地影響人類的力量與情緒(即泛靈論)。
  3. 靈魂可從一個有機體轉移到另一個有機體上。
  4. 只要死亡即可重生

在很多印度教(尚存的最古老宗教)學派中,仍有人擁護這個信念。

圖騰信仰亦包含靈魂在人類肉體間轉移的暗示。

東方宗教與傳統

佛教

佛法認為,轉世根本原因是因為求生欲,這種求生欲在佛法也稱為「求身欲」,亦即我們的天性會想要保護好現有的這個身體,這就是讓我們轉世的動力。在死亡的當下,肉體會感受到強烈的剝離之苦,觸發這先天性的「本能」想要保護好這個身體,這樣的求生欲會讓我們在生命終結後,因為這股「欲」或者說「愛」的力量而轉世。[來源請求]

印度教

耆那教

道教

古中國深信人可以透過修煉而長壽,如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百有六十餘歲,或言二百餘歲」。甚至長生不死,如道教就有所謂的煉丹,從古代帝王陵墓到民間厚葬的「死後享樂」可以看得出來,轉世概念不是傳統道教的一部分,但受佛教影響,現在幾乎所有道教宗派如全真派正一派等,都認同輪迴轉世,並有判斷亡人落於哪一輪迴道的亡人落道之術。

以下為老子轉世的假設:

東漢末年的《老子變化經》、邊韶《老子銘》、三國時吳葛玄所著《老子道德經序訣》、六朝時期的《老子變化無極經》等,均講述老子化身歷代降生的神話,即常說的「老子八十一化」,每一世皆有名號。唐代的《紫微大帝說玄武本傳》又增加了一世,說老子82化為玄武神
太平廣記》載劉三復此人「能記三生事,嘗爲馬,傷蹄則心痛,轉世爲人,乘馬至磽確之地必緩轡,有石必去。」《聊齋志異》卷一有《三生》的短篇小說。

民間信仰

西方宗教與傳統

西方宗教與傳統中的轉世概念在古希臘就有輪迴(Metempsychosis,古希臘語μετεμψύχωσις)的宗教觀,於英文之文獻裡Metempsychosis是源自希臘語中論及的靈魂轉生的奧菲斯教畢達哥拉斯主義古希臘哲學之詞彙,尤其是在表達有關人死後的輪迴轉世

奧菲斯教

 
奧菲斯和野生動物,鑲嵌藝術達拉斯藝術博物館珍藏。古希臘宗教中的奧菲斯教有著靈魂轉生的宗教觀。

奧菲斯教,古希臘宗教中擁有輪迴轉世觀的法脈,首次出現在當時古希臘人認為的色雷斯(Thrace)之東北邊境上。奧菲斯,乃為古希臘傳說中輪迴觀的創教祖師,據說傳授靈魂與身體兩者之間是通過一個緊密且不對等的連結禁錮著;靈魂是神聖的,也是不朽的以及冀盼著自由,然而身體卻限制著祂被羈絆、束縛而成為了一個囚徒。

奧菲斯教的主要基本教義有別於由公眾信奉的古希臘宗教。奧菲斯教的宗教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

  • 雖然透過賦予人類靈魂做為神聖和不朽的特性,但是經由輪迴轉世(metempsychosis)或是靈魂投生(transmigration of souls),依然註定要經歷(一段時期)著肉體壽命結束的連續「痛苦循環」。
  • 透過生活上苦行或禁慾主義(ascetic)方式的規定,再配合秘密入會儀式,將會保證不僅最終能夠由「痛苦循環」中獲得釋放,而且可以與神(眾神)同在。
  • 宗教觀是透過創立的聖典對關於眾神與人類的起源做出闡述。

經典希臘哲學

一些古希臘哲學家相信轉世論;可參考柏拉圖所著的《斐多》(也譯《費多》)和《理想國》。畢達哥拉斯相信是第一位深入發展這個概念的哲學家。

德魯茲信仰

德魯茲教相信輪迴說和創世論,德魯茲派的基本信仰包括認主獨一、五大宇宙原則和靈魂轉世三大內容[7]

一神教

猶太教

部分猶太教派持有轉生觀念。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神秘主義宗派蘇菲派阿拉維派認同轉世論。

基督教

布萊恩·魏斯(Brian L. Weiss M.D.)為代表的神秘論者認為早期基督教持有轉世觀念。魏斯考證,在原始《新約》中存在轉世的文字記載;但公元四世紀被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因擔憂轉世觀念危害帝國統治而下令刪掉,且信仰者會遭到打壓。十二世紀時,部分義大利和法國南部的基督徒就因相信轉世說而受到殘酷處置。

現代基督教主流只承認「末日審判説」,反對輪迴轉世觀念。

現代有關轉世的研究

  • 英國廣播公司的「學習」節目(Learning),也攝製了關於探索輪迴轉世的紀錄片《往世》(Previous Lives)。Youtube網站有該片的英語版[8]

參考資料

  1. ^ McClelland 2010,第24–29, 171頁.
  2. ^ 2.0 2.1 Mark Juergensmeyer & Wade Clark Roof 2011,第271–272頁.
  3. ^ Stephen J. Laumakis 2008,第90–99頁.
  4. ^ Rita M. Gross. Buddhism After Patriarchy: A Feminist History, Analy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Buddhism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3: 148. ISBN 978-1-4384-0513-1. 
  5. ^ Flood, Gavin D.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Hindu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 Gananath Obeyesekere, Imagining Karma: Ethical Transformation in Amerindian, Buddhist, and Greek Rebir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2, p. 15.
  7. ^ 宗教传统与历史情境中的德鲁兹派认同建构 (PDF).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 [2020-06-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03-07). 
  8. ^ 英国广播公司BBC英语版纪录片《往世》: Previous Lives. [2018-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9. ^ Cadoret, Remi J. European Cases of the Reincarnation Typ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April 2005, 162 (4): 823–824. doi:10.1176/appi.ajp.162.4.823. 
  10. ^ Shroder, Tom. Ian Stevenson; Sought To Document Memories Of Past Lives in Children. The Washington Post. 11 February 2007. 

參閲

延伸閱讀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投胎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