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醫學

轉譯醫學(英語: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國大陸常譯轉化醫學)是指將基礎醫學的研究,能夠直接和臨床治療上連結的一個新的思維。最早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IH) 之愛力思·樂霍尼 (Elias A. Zerhouni) 院長,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發表了一篇「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Sciences」 之文章,提到了轉譯醫學這個新的思維。[1]

在過去,基礎醫學和藥物開發以及臨床上的治療是分開的三個領域。但是隨著生物科技技術發展,讓研究標的得以大規模分析,並且藉由生物資訊的統計分析,讓這三個分開的領域得以快速連結。這也是所謂轉譯醫學的內涵。讓以往疾病研究上的分子致病機轉研究的成果,能用直接運用於臨床治療。

轉譯醫學研究之過程方式

轉譯醫學結合基礎的醫學研究,結合到病床的臨床診治。在過程上可以大致分為

  1. 研究疾病的病理機制。
  2. 臨床病人所展現的疾病特徵,疾病所出現的生物標記,以及致病的分子途徑。
  3. 由第一,二點的發現,來進行有系統的研究與分析。並且發展新的診斷治療方式,以及特定藥物的開發。
  4. 所獲得的診斷治療方式和特定藥物,來進行個體化(personalized) 的治療。[2]

期刊

參考文獻

  1. ^ 存档副本. [200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5). 
  2. ^ 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電子報. [2009-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