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

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和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新疆省政府為了穩定市價向迪化區域市場投放的銀圓。然而銀圓的投放最終並未阻止當時新疆通貨膨脹的發生。

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
國家/地區中華民國
價值湘平
直徑40公釐(1.6英寸)
厚度3公釐(0.12英寸)
重量35克(1.1金衡制盎司)
邊緣全直齒
成分85%純銀
鑄造年份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和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

背景與歷史

 
民國六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有花版(左13粒)
 
民國六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有花版(左15粒)
 
民國六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無花版
 
民國七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

楊增新主政新疆省之初,中華民國政府無暇支援新疆。面對中央對新疆的經濟支持完全斷絕的情況,楊增新採取了「就地籌款」、「支撐危機」的政策,一方面調整賦稅政策,另一方面開始印發紙幣。面值紅錢四百文的新疆省票作為主幣,在新疆開始和銀幣、銅錢、紅錢等金屬貨幣一起流通了起來。起初,因稅收政策的修整,新疆財政出現了扭虧為盈的苗頭,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和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新疆財政收入均增長過百萬兩。此時按比例投放的新疆省票價值也相對穩定[1][2]

然而因為1917年俄國爆發了一系列革命運動,大量被擊潰的俄羅斯帝國軍人開始湧進新疆。加之科布多出現戰事蒙古語Гурван замын байлдаан,新疆的軍費開始不斷增加。這導致新疆財政入不敷出的情況重新出現並且日益加劇。新疆政府為應對此種情況,開始在準備金不足的情況下大量印發新疆省票。到楊增新執政後期,幾乎到了新疆財政完全依靠印發的紙幣來維持的情況。大量省票的印發導致其出現嚴重的貶值。商民不願再使用省票,紙幣的信用急劇下降。甚至在財政收入相對豐厚且市場上擁有大量的金、銀等金屬貨幣的喀什噶爾道,只流通一種專屬紙幣,即加蓋「專行喀什道屬」的省票,也被稱為「喀票[1][3][2]

在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和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也就是大量印發新疆省票剛開始的時候,迪化省庫為了穩定市價,向迪化區域市場投放了由迪化城外的迪化水磨溝銀圓局鑄造的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因為制幣所使用的衝壓機噸位小、壓力弱以及技術工藝落後,所以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圖文淺平,一些地方不清晰,甚至有邊齒殘缺不全、漏打的情況出現。同時因為鑄數較少,投放時間較短等原因最終並沒有改變新疆省票貶值的命運。最終民國七年僅勉強鑄造了半年即停鑄[1][4][2]

形制特徵

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直徑約40毫米,厚約3毫米,重約35克,成色為85%純銀。採用天罡制,實行兩、錢、分,以湘平作為衡量單位。其邊道為全直齒。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正面有圓形珠圓,珠圓內部豎直鑄有漢字「壹兩」,漢字右側鑄有察合台文「كموش‬(Kumush)」(銀),右側為察合台文「يارچن‬(Yarchin)」(錢)。珠圓外側上首鑄有漢文紀地名「迪化銀圓局造」六字,為逆時針方向。下首則鑄有民國紀年漢文「中華民國六年」或「中華民國七年」六字。左右兩側有五瓣花圖案各一朵。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背面也鑄有圓形珠圓,珠圓內部鑄有察合台文,自右而左為「بر سر اورمچى‬(Bir Sar,Urumuchi)」(一兩,烏魯木齊),珠圓外側兩側則是兩枝帶葉麥穗,底部相交處有一朵五瓣花圖案,正上方或有一朵小梅花圖案[5][1][4]

民國六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和民國七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有所不同,且各自有很多版式。民國六年銀幣背面麥穗為交叉的大葉麥穗,有的背面頂部有小五瓣花而有的沒有,可分為「有花版」和「無花版」。「有花版」又因麥穗顆粒數量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五版,左枝從13粒到15粒不等,右枝從14粒到15粒不等。其中「左15右14版」又能根據正面紀年中的「六」字大小分為「大六版」和「小六版」。「無花版」的麥穗顆粒更多,可分為四版,左枝顆粒從17到19粒不等,右枝從17到18粒不等。民國七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的麥穗和六年的設計不同,是交叉成環的小葉麥穗。背面正上方的五瓣花也較大。另外,民國七年迪化銀圓局造壹兩銀幣也有不同的版式,根據麥穗葉是並出還是交叉可分為兩個版別。正面「壹」字的寫法不同也可分為點與橫鉤相連版和不連版[6][7]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1.3 黃志剛. 丝绸之路货币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261–262, 277. ISBN 9787228141180. 
  2. ^ 2.0 2.1 2.2 周偉洲. 试论杨增新、金树仁主政时期新疆的社会经济. 西北民族論叢. 2008, (06): 277–296. 
  3. ^ 《新疆錢幣》圖冊編輯委員會 (編). 新疆钱币. 新疆攝影藝術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 1991: 130–134. ISBN 9787805470375. 
  4. ^ 4.0 4.1 周金科. 新疆迪化“壹两”银币. 收藏. 2010, 215 (11): 123. 
  5. ^ 董慶煊; 穆淵. 新疆近二百年的货币与金融.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9: 92. ISBN 7-5631-1120-4. 
  6. ^ 周傳芳; 周國卿. 民国迪化造壹两银币版别. 新疆錢幣. 2004, (04): 56–57,61. 
  7. ^ 周傳芳; 周國卿. 民国迪化壹两银币版别简议. 安徽錢幣. 2005, (02): 3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