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音 (節奏)
連音(英語:tuplet),為在指定的節拍中加以分拆或結合而成的音符組合,包括三連音和二連音。標記方法為加上數字或比例,以指出對固有節拍的改變,有時亦會用向下的中括號或連結線標出連音的範圍。
術語
英語Tuplet源於後綴的誤用,從Quintu(s)-(u)plet和Sextu(s)-(u)plet等取出。其餘代替此字的有:Irrational rhythm、Artificial division、Irregular rhythm、Irregular rhythmic groupings等。
常見連音
三連音是最常見的連音[1],在兩拍中加上三個音符,使得每個音符長度為 2/3 拍。 一長一短的音也可以為三連音,如一個四分音符和一個八分音符,長音的長度為 2/3 拍,短音為 1/3 拍[2]。
在複拍子中,二連音可以看成兩個附點音符,每個音帶3/2拍,惟使用二連音或四連音比連續使用附點音符更常見[3]。
通常標示連音只會簡單地標上數字,但這方法有時會引起誤會。如七連音可以由四拍、六拍分拆而來或由八拍結合而來[4]。為了有效分辨它們,會分別以7:4、7:6、7:8表示,前者為音符數目,後者為節拍數目。
另外,一個六連音可以看成兩個連續的三連音(重音在第一、四個音)或每兩個音為一組的一個三連音(重音在一、三、五個音),因此在有可能引起誤會時應小心標記。
虛線連音
由西方傳入,顧名思義這種連音以虛線表達,但不同的是使用樂器演奏並無改變,改變的是跟著音樂唱歌的人,當唱到虛線連音的部分,歌手便要把那個歌詞連續數個音符(高低音)連起來唱(英、中亦可)。
用處
因不同長度的音符只帶有二分關係,連音可以用以構造特別的旋律。它也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內加上更多的音符或減少一些音符,造成速度的改變。有時候連音標誌著樂曲的旋律較為自由,該部分可供演奏家作演繹之用,加強樂曲美感(見夜曲Op. 9 (蕭邦))。
參見
參考
- ^ Schonbrun, Marc. 2007. The Everything Music Theory Book: A Complete Guide to Taking Your Understanding of Music to the Next Level. The Everything Series. Avon, Mass.: Adams Media. ISBN 1-59337-652-9
- ^ Gehrkens, Karl W. 1921. Music Notation and Terminology. New York and Chicago: The A. S. Barnes Company.
- ^ Jones, George Thaddeus. 1974. Music Theory: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onal Music Including Notation, Terminology, and Harmony. New York, Hagerstown, San Francisco, London: Barnes & Noble Books. ISBN 0-06-460137-4.
- ^ Read, Gardner. 1964. Music Notation: A Manual of Modern Practice. Boston: Alleyn and Bacon, Inc. Second edition, Boston: Alleyn and Bacon, Inc., 1969., reprinted as A Crescendo Book, New York: Taplinger Pub. Co., 1979. ISBN 0-8008-5459-4 (cloth), ISBN 0-8008-5453-5 (pb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