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鄧艾(195年—264年[1][2]),字士載義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三國曹魏後期名將。本名鄧範,字士則,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鄧艾多年在曹魏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姜維,後來偷渡陰平,逼使蜀帝劉禪投降,建立滅蜀奇功,獲封太尉。然而戰後他被鍾會聯合監軍衛瓘誣陷謀反遭到押解,不久衛瓘又因內訌殺了鍾會,鄧艾帳下軍官打算營救鄧艾,但衛瓘怕受鄧艾報復,便遣田續先行殺死鄧艾,其子鄧忠亦同殉此難。

鄧艾
鄧艾
鄧艾清代畫像
曹魏太尉
國家曹魏
士載
籍貫義陽棘陽
初名鄧範
出生195年
逝世264年
綿陽西
親屬
鄧忠
其餘子數人
其他親屬鄧朗(孫)
鄧韜(鄧朗子)
鄧行(鄧韜子)
鄧千秋(孫)
濟河論

生平

早年

鄧艾早年喪父,家境清寒,長期居於今河南省境內。鄧艾自小已有口吃毛病;曾於汝南(今河南上蔡)牧牛一時。12歲隨母遷居潁川時,見到已故太丘長陳寔碑文上寫著「文為世範、行為士則」,便自行取名為鄧範,字士則。後來有一個族人跟他同名,遂改為鄧艾。

鄧艾早年憑其才學獲舉薦為典農都尉,然而因為口吃未能遷陞,因而就任與農業相關的稻田守叢草吏一職。鄧艾酷愛軍事,每到高山大澤,定必測量繪製地形,規劃紮營佈防。時人常取笑鄧艾,然鄧艾並不在意。

積糧墾荒

鄧艾在地方任職十數年後,擔任上計吏,前往京都洛陽向太尉司馬懿匯報地方工作時,因司馬懿賞識,鄧艾總算被提拔,成為太尉府掾屬;後升任尚書郎[3]

由正始元年(240年)起,魏國準備在淮河兩岸展開大規模屯田,以積備軍糧。鄧艾獲派往視察,及後還著《濟河論》以闡明具體方案。他認為:「昔破黃巾,因為屯田,積穀於許都以制四方。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軍征舉,運兵過半,功費巨億,以為大役。陳、蔡之間,土下田良,可省許昌左右諸稻田,並水東下。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三萬人,十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水豐常收三倍於西,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

司馬懿對此非常滿意,決定採納施行,由黃河引水注入兩淮,並在兩淮每五里設一軍屯營,每營六十人,為穩定東南形勢,提供堅實的後勤保障。

251年司馬懿去世,由長子司馬師繼承父職。鄧艾先任汝南太守,後又任兗州刺史,加振威將軍。鄧艾每到一處就屯田墾荒,「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

249年秋,蜀漢姜維出師進攻雍州(今陝西關中及甘肅東部),欲拉攏羌胡歸蜀。司馬昭郭淮陳泰統兵抵禦,鄧艾也參與其中。鄧艾進圍曲城(今甘肅岷縣東百里),切斷交通及水源,曲城蜀軍困窘不堪。姜維迅速撤回。魏國把鄧艾留守白水(今甘肅白龍江)北岸屯兵,以防蜀軍反攻。不久姜維派廖化率兵復返,在白水南岸扎營,與鄧艾對峙。鄧艾分析姜維在派廖化駐守白水南岸時,欲從北面洮城(今甘肅臨潭西南)偷襲。鄧艾乃即時搶佔洮城。後姜維果然率兵攻洮城,見鄧艾搶先一步,只好撤軍,魏兵得以不敗。鄧艾因此功被賜爵關內侯,加討寇將軍。

254年曹髦即位,鄧艾進爵方城亭侯,後參與鎮壓毌丘儉之亂,因此又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4]

正元二年(255年)司馬師病危,蜀國姜維乘機派數萬人伐魏,進攻隴西,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魏將陳泰死命抵抗,仍被姜維成功包圍狄道。同年八月辛未日(10月9日),司馬昭命鄧艾出任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5]跟陳泰等並力抗蜀。陳泰與鄧艾軍會合後,分三路進至隴西,避開蜀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聯絡,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姜維即督軍沿山進攻,被魏軍擊退。這時陳泰揚言截斷蜀軍退路,九月甲辰日(11月11日),姜維遂撤軍退走鐘堤(今甘肅臨洮南)。

255年姜維伐魏失敗,退守鍾堤。鄧艾認為姜維會再次來犯,所以加緊防備。256年,六月,姜維與蜀將胡濟約定在上邽(今甘肅天水)會合。姜維率先出兵祁山,鄧艾有備,乃改從董亭(今甘肅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鄧艾軍搶佔武城山(今甘肅武山西南)據險拒守。姜維見地利已失,強攻難克,於是夜渡渭水東進,沿山進取上邽。兩軍戰於段穀(今甘肅天水西南)。胡濟失期未至,蜀軍交戰不利,死傷甚眾。[6]魏國因此封鄧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分五百戶,封子鄧忠為亭侯。

不戰而勝

257年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司馬昭調關中兵力東下討伐諸葛誕。姜維乘機攻魏秦川(渭水流域)。當時魏在長城(今陝西周至南)積存大量軍糧,但防守薄弱。鄧艾與魏將司馬望恐姜維襲奪長城,立即合軍據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今陝西周至黑水),依山為營。司馬望、鄧艾軍近水築寨。蜀軍多次挑戰,魏軍堅守不出,兩軍長期對峙。次年(258年)諸葛誕敗亡,姜維聞訊,只得引軍而還。鄧艾不戰而勝,因而再升任征西將軍,前後共增食邑六千六百戶。

262年姜維再起兵伐魏,攻入洮陽境。鄧艾抓住姜維懸師遠征,戰線長,給養困難,難以持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今卓尼東北)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雙方激戰後,鄧艾發起反擊,蜀軍大敗,損失嚴重。

偷渡陰平

 
鄧艾陰平鑿險

263年秋,大將軍司馬昭策劃大舉伐漢,命鄧艾率三萬餘人糾纏屯田沓中的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三萬餘人斷其歸路,鍾會統十餘萬眾進攻漢中,廷尉衛瓘監軍。鍾會攻破漢中,姜維退守劍閣,相持不下。十月,鄧艾挑選精銳,從陰平小路無人之地隱蔽前進。山高谷深,糧食將盡,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鄧艾用毛氈裹住自己,翻滾著下山,於是將士們也都攀緣山崖樹木,魚貫而進。奇兵出現在江油,蜀漢守將馬邈投降。鄧艾率軍迅速攻破涪陵綿竹,蜀漢衛將軍、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戰死。不久,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之後鄧艾在綿竹修築京觀

功高自傲

伐蜀勝利之後,鄧艾擅自拜劉禪為驃騎將軍,恢復其它蜀國官員的職位,重操舊職。[7]他曾對蜀國的官員説:「諸位因為有我,所以才有今天。如果你們碰到吳漢這樣的人,你們早已滅亡。」又説:「姜維自是英雄一時,與我相遇,所以窮途末路。」[8]向來與其不睦的鍾會藉此向司馬昭誣稱鄧艾謀反,而鄧艾在處置投降的蜀漢君臣時沒有遵從司馬昭的指示,也加深司馬昭的疑忌,遂命鍾會收捕鄧艾送長安。[9]鍾會謀反失敗被誅後,鄧艾部將欲追還鄧艾,衛瓘為了自身安危,派遣田續在綿陽西[10]殺死鄧艾、鄧忠父子。鄧艾在洛陽的諸子也被殺。

由於鄧艾長期鎮守隴右,司馬昭擔心邊境會出現狀況,於是派遣唐彬前往當地查看狀況。唐彬考察後返回洛陽告訴司馬昭,鄧艾待人刻薄、無禮,不喜歡聽不同意見,經常辱罵下屬,而且他還在隴右當地大興徭役,隴右人非常反感。唐彬示意司馬昭不用擔心邊境會出事。[11]泰始九年(273年),晉武帝司馬炎下詔「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遂拔擢其孫鄧朗為郎中。

軼事

  • 諸葛恪包圍合肥新城不成而撤退,當時鄧艾向司馬師預測說諸葛恪會身亡名裂,果然諸葛恪最後被孫峻誣陷身亡[12],但沒想到自身在十年後歷史重演,也為鍾會等人陷害身亡。[13]
  • 鄧艾出兵蜀漢前,曾夢見自己席坐於山上,眺望著流水,於是找來殄虜護軍爰邵,問夢境的暗示。爰邵以「即使能取勝蜀漢,恐怕將軍也難以返國」相告,後來果然一如所料。
  • 世說新語·言語篇》中有一則關於鄧艾機敏的故事,記曰鄧艾有口吃,每次說話提到自己時老是「艾、艾」連呼,司馬昭故意戲弄他,便問:「你老是說『艾、艾』,究竟有多少個『艾』啊?」鄧艾回答:「楚狂接輿曾在孔子旁唱道『鳳兮鳳兮』,其實只有一鳳而已啊。」(原文: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此與西漢有口吃的周昌[14]被後世結合為成語「期期艾艾」。[15]
  • 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鄧艾大志」一語。
  • 前蜀天漢元年(917年)(其時國號為漢)正月追封鄧艾為彰順王[16]
  • 宋代歐陽修宋祁等撰寫的《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吉禮五》中提到,唐代時禮儀使顏真卿曾經向皇室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魏太尉鄧艾」。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張遼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羊祜而已。
  • 同樣,元代脫脫等撰寫的《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禮八·吉禮八》提及宋代宣和五年時,皇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鄧艾。
  • 中國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有一道「鄧城豬蹄」,據稱是鄧艾於此地駐屯時,由軍中廚子烹調的菜餚,名傳至今。

評價

  • 曹髦:「逆賊姜維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土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奮發,斬將十數,馘首千計;國威震於巴、蜀,武聲揚於江、岷。」(《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 曹奐:「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僭號之主,稽首系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盪定巴蜀。雖白起破強韓信克勁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勛也。」(《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 司馬炎:「征西將軍鄧艾,矜功失節,實應大辟。然被書之日,罷遣人眾,束手受罪,比於求生遂為惡者,誠復不同。」「艾有功勳,受罪不逃刑,而子孫為民隸,朕常愍之。」(《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 陳壽:「鄧艾矯然強壯,立功立事,然闇於防患,咎敗旋至,豈遠知乎諸葛恪而不能近自見,此蓋古人所謂目論者也。」「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 段灼:「艾心懷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滅之誅,臣竊悼之。惜哉,言艾之反也!艾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昔姜維有斷隴右之志,艾脩治備守,積穀強兵。值歲凶旱,艾為區種,身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上下相感,莫不儘力。艾持節守邊,所統萬數,而不難仆虜之勞,士民之役,非執節忠勤,孰能若此?故落門、段谷之戰,以少擊多,摧破強賊。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廟勝,授以長策。艾受命忘身,束馬縣車,自投死地,勇氣陵雲,士眾乘勢,使劉禪君臣面縛,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當書之竹帛,傳祚萬世。七十老公,反欲何求!艾誠恃養育之恩,心不自疑,矯命承制,權安社稷;雖違常科,有合古義,原心定罪,本在可論……忠而受誅,信而見疑,頭縣馬巿,諸子並斬,見之者垂泣,聞之者嘆息……今天下民人為艾悼心痛恨,亦猶是也。」(《三國志·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 唐彬:「鄧艾忌克詭狹,矜能負才,順從者謂為見事,直言者謂之觸迕。雖長史司馬,參佐牙門,答對失指,輒見罵辱。處身無禮,大失人心。又好施行事役,數勞眾力。隴右甚患苦之,喜聞其禍,不肯為用。」(《晉書·唐彬傳》)
  • 袁准:「今國家一舉而滅蜀,自征伐之功,未有如此之速者也。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艾雖戰勝克將,使劉禪數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故功業如此之難也。國家前有壽春之役,後有滅蜀之勞,百姓貧而倉稟虛,故小國之慮,在於時立功以自存,大國之慮,在於既勝而力竭,成功之後,戒懼之時也。」
  • 虞預:「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於朝。」
  • 王安石:「昔鄧艾不賴蔡河漕運,故能並水東下,大興水田。」(《宋史·河渠志》)
  • 梁周瀚:「亞夫則死於獄吏,鄧艾則追於檻車……凡此名將,悉皆人雄,苟欲指瑕,誰當無累,或從澄汰,盡可棄捐。」(《宋史·梁周瀚傳》)
  • 尉元:「進無鄧艾一舉之功,退無羊祜保境之略。」(《魏書·尉元傳》)
  • 成淹:「至如鄧艾懷忠,矯命寧國,赤心皎然,幽顯同見,而橫受屠戮,良可悲哀。」(《魏書·慕容白曜傳》)
  • 李商隱:「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豪鷹毛崱屴,猛馬氣佶僳。」
  • 劉克莊:「十里稀逢寸地平,且無木影蔭入行。鳧飛難學王喬舄,魚貫全如鄧艾兵。」
  • 楊巨源:「天低荒草誓師壇,鄧艾心知戰地寬。鼓角迥臨霜野曙,旌旗高對雪峰寒。」
  • 魏靖:「儻使平反者數人,眾共詳覆來俊臣等所推大獄,庶鄧艾獲申於今日,孝婦不濫於昔時,恩渙一流,天下幸甚。」(《舊唐書·刑法志》)
  • 李士謙:「鄧艾為。」(《北史·李士謙傳》)
  • 洪咨夔:「蜀庸無與守,魏吃浪成名。血已洿砧機,魂猶饕酒牲。柏溪融雪瀉,玉案倚雲橫。瀦剃莫留跡,山川方氣平。」(《毀鄧艾廟》)
  • 李新:「高鳥無餘弓自除,由來名盛不堪居。易揮道左降王縛,難弭朝端謗篋書。更欲平吳功未就,可憐出蜀智何疏。鳳台山月知冤魄,夜夜停光照故墟。」(《賦鄧士載祠》)
  • 孟知祥:「奈何躁憤,自毀功庸,入此檻車,還為鄧艾,深可痛惜,誰肯愍之!」(《舊五代史·唐書·康延孝傳》)
  • 何去非:「觀艾之為將也,急於智名而銳於勇功喜激前利而忘顧後患者也。艾常以是勝敵矣,而卒結禍於其身者,亦以此也。始鍾會以十萬之勁而趨劍閣。姜維以摧折之師,憊於奔命,雖能拒扼,而終非堅敵也。艾為主帥,不務以全策縻之,乃獨以其兵萬人,自陰平邪徑而趨江油,以襲劉禪。蓋出其不意,而行無人之境七百餘里,鑿山險,治橋閣,岩谷峻絕,士皆攀緣崖木,投墮而下。又糧運不繼,而艾至於以氈自裹,轉運而下。嗚乎!可謂危矣。士皆殊死決戰,僅獲破諸葛瞻之師,而劉禪悸迫,即時束手。使禪獨忍數日之不降,以待援師之集,則艾為以肉齒餓虎矣。艾一不濟,則鍾會十萬之師,可傳呼而潰矣。艾以其身為僥倖之舉者,乃求生救則之計,非所謂取亂侮亡之師,而亦非大將自任之至數也。是役也,非艾無以取勝於速,而其勝也有出於幸。使其不幸而至於潰敗者,亦艾致也。夫奇道之兵,將以掩覆於其外,必有以應聽於其內,然後可與勝期而功會也。」
  • 陳亮:「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祜皆以其地顯名。」(《宋史·陳亮傳》)
  • 陳元靚:「赫赫皇魏,時生寶臣。忠衛社稷,志靜煙塵。蕩平巴蜀,恢廟咸秦。英銳不泯,激後之人。」
  • 項忠:「昔馬援薏苡蒙謗,鄧艾檻車被徵。功不見錄,身更不保。」(《明史·項忠傳》)
  • 陳普:「劉葛元非百世讎,緣崖攀木作猿猴。瞻崇艾會誰芳臭,死國沉身各二頭。」「滅吳不解誅宰嚭,拜假何須便不咨。受任兩無曹與馬,檻車破了欲何之。」
  • 黃道周:「艾凡遇境,規度其宜。不知者笑,知者驚奇。魏蓄田谷,破吳用之。田無水利,將何以滋。艾請開導,妙論皆施。偕淮拒蜀,揣度姜維。當渡不渡,襲洮無疑。急往先備,方不受欺。計蜀五利,料難直馳。陰平斜徑,腹心所依。拼死涉險,捨命成危。裹氈死戰,方得濟師。其功異績,成於一時。惜居不善,身首皆夷。算人妙矣,苦不自知。」(《廣名將傳》)
  • 羅貫中:「當年鄧艾襲西川,曾把陰平石徑穿。 越嶺雄兵齊貫索,臨岩大將自披氈。五丁破路應難及,三國論功合讓先。漢祚將終須換主,直饒山向上摩天!」「自幼能籌畫,多謀善用兵。凝眸知地理,仰面識天文。馬到山根斷,兵來石徑分。功成身被害,魂繞漢江雲。」
  • 盧弼:「鄧艾耄年,裹氈履險,報國精忠,允宜彰表。」「艾隨時隨事,皆有經國遠猷,竟為鍾、衛所忌,慘死毒手,千秋而下,惜此美才。」(《三國志集解》)

藝術形象

動漫遊戲

影視

參考資料

注釋

  1. ^ 西晉泰始九年,議郎段灼武帝中指鄧艾:「七十老公,反欲何求!」(都已經是七十歲老人家了,還做反做什麼!)載《三國志·魏書·卷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2. ^ 詳見鍾會之亂
  3. ^ 《三國志》卷28:後為典農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
  4. ^ 高貴鄉公即尊位,進封方城亭侯。毌丘儉作亂,遣健步齎書,欲疑惑大眾,艾斬之,兼道進軍,先趣樂嘉城,作浮橋。司馬景王至,遂據之。文欽以後大軍破敗於城下,艾追之至丘頭。欽奔吳。吳大將軍孫峻等號十萬眾,將渡江,鎮東將軍諸葛誕遣艾據肥陽,艾以與賊勢相遠,非要害之地,輒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諸葛緒等於黎漿拒戰,遂走之。其年徵拜長水校尉。以破欽等功,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
  5. ^ (文王)乃以艾為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
  6. ^ 《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紀》:(甘露元年秋七月)癸未(256年8月16日),安西將軍鄧艾大破蜀大將姜維於上邽,
  7. ^ 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
  8. ^ 《三國志》卷二八:(鄧)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9. ^ 《三國志·魏書·元帝紀》:咸熙(景元)元年春正月壬戌(264年2月15日),檻車徵鄧艾。
  10. ^ 三國志/卷28. 
  11. ^ 晉書 列传第十二. [2022-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9). 
  12. ^ 《三國志》卷28:諸葛恪圍合肥新城,不克,退歸。艾言景王曰:「孫權已沒,大臣未附,吳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勢,足以建命。恪新秉國政,而內無其主,不念撫恤上下以立根基,競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國之眾,頓於堅城,死者萬數,載禍而歸,此恪獲罪之日也。昔子胥吳起商鞅樂毅皆見任時君,主沒而敗。況恪才非四賢,而不慮大患,其亡可待也。」恪歸,果見誅。
  13. ^ 陳壽:「然闇於防患,咎敗旋至,豈遠知乎諸葛恪而不能近自見
  14. ^ 期期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18-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15. ^ 期期艾艾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018-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16. ^ 《蜀檮杌·卷上》:天漢元年正月,封張飛為靈應王,鄧艾為彰順王,張儀為昌化王。

延伸閱讀

[]

 三國志/卷28》,出自陳壽三國志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