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線 (CSX運輸)
都會線區段(Metropolitan Subdivision)是由CSX 運輸公司在哥倫比亞特區和美國馬里蘭州擁有和營運的鐵路路線,起自華盛頓特區向西北行至馬里蘭州韋弗頓(Weverton),也就是原屬巴爾的摩和俄亥俄鐵路的都會支線。 [1][2]
本線的東南端位於華盛頓聯合車站以北,與首都線區段(Capital Subdivision ,原為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華盛頓支線)與和美鐵的東北走廊交會。中途在馬里蘭州的巨岩點車站與舊主線交會。西北端的韋弗頓則是與坎伯蘭區段的分界點。
本段路線有馬里蘭區域通勤鐵路的布朗斯威克線與美鐵的國會特快號列車行駛。
華盛頓地鐵的紅線有部分區間與本路線共用路權:華盛頓特區範圍中,由與首都線區段的交界處到銀泉,以及馬里蘭州範圍中,從Twinbrook站到到紅線終點的謝迪格羅夫站。
歷史
最初,華盛頓與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的商人提議修建從華盛頓向西行的新鐵路線。 [3]1853 年,他們從馬里蘭州議會得到了許可,成立了大都會鐵路(Metropolitan Railroad),[4]計畫從華盛頓修築鐵路到馬里蘭州弗雷德里克附近,連接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的主線,並繼續前往馬里蘭州黑格斯敦。雖然進行了一些初步勘查,但資金籌募困難,公司於 1863 年破產。 [3]雖然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本來並不打算從興建華盛頓通往其他地區的鐵路,但在大都會鐵路破產後,該公司在 1865 年接收了過期的特許經營權,並於1866 年開始施工,新的路線在馬里蘭州的巨岩點車站與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的主線交匯,[5]:164於 1873 年通車,成為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的都會支線(Metropolitan Branch)。 [6]:7
1873 年 4 月 30 日通車後, [7]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開往華盛頓的客運列車,以及一些貨物列車,改行本線,而從巨岩點車站到到里雷(Relay)的舊主線在客運方面變為次要路線。 [8]
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 於 1886 年開始將本路線雙軌化,到了 1893 年,華盛頓到蓋瑟斯堡的雙軌化已經完成。 [5]:166在客運高峰期( 1893 年至 1920 年代),都會區線每天有 18 班列車,停靠多達 28 個車站。 [6]:7
重要的橋梁工程如下:
- 塔斯卡羅拉溪(Tuscarora Creek)。最初是博爾曼(Bollman)式桁架橋,1904 年改為樑式橋。
- 莫諾卡西河(Monocacy River)。最初是長700英呎(約合210公尺)的博爾曼式桁架橋,1904 年改建為七個跨距的樑式橋。
- 小諾卡西河(Little Monocacy River)。最初是一座 500 英尺的木造棧橋,1906 年改為 331 英尺的石拱高架橋。
- 大塞內卡溪(Great Seneca Creek)(Waring 高架橋)。最初是長400英呎(約合120公尺)的木鐵構造棧橋,1906 年改為石拱高架橋。896 年改為鋼造棧橋,1928 年改為混凝土拱橋。
- 小塞內卡溪(Little Seneca Creek)。最初是一座木橋,1896 年改為鋼造棧橋,1928 年改為混凝土拱橋。
- 岩溪。原來的橋由四個 100 英尺的博爾曼桁架組成,而岩溪河道在附近有個大彎,河道幾乎與鐵路橋平行。1893 年,在橋梁上游的岩溪河道改道,之後岩溪河道與橋幾乎成直角而通過。 [9]大約在同一時間(1893-1896 年),博爾曼式桁架橋改建為石拱橋。 1928 年,該路段其餘部分雙軌化完工,並興建了由建築師Ephraim Francis Baldwin所設計的幾個車站,仍存於羅克維爾(1981年搬遷)、肯辛頓、蓋瑟斯堡、迪克森和巨岩點。 [6]:6–10
1906 年, 在特拉柯塔(Terra Cotta) 車站發生追撞事故,造成 53 人死亡。
1996 年 2 月 16 日,在銀泉車站發生對撞事故,造成 3 名列車人員和 8 名乘客死亡,兩列火車上共有 26 人受傷。
喬治城支線
從銀泉站以北分叉出支線到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興建於 1892 年至 1910 年之間,最初是打算做為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跨過波托馬克河的路線之用。但在 1904 年,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與賓夕法尼亞鐵路達成協議,列車可以通過附近的長橋(Long Bridge)以跨越波多馬克河。於是本路線就繼續作為通往喬治城的支線,服務銀泉、雪佛力蔡斯、貝塞斯達和喬治城的工業。 [6]:27–29支線有岩溪桁架橋、Dalecarlia 隧道,以及跨過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運河的貫穿式桁架橋。
喬治城支線最後一班列車於 1985 年 6 月運轉,CSX在1986年放棄本路線,現在成為首都新月小徑向大眾開放。支線的貝塞斯達到銀泉,則成為紫線輕軌的路權。 [10]既有的岩溪橋被改建以供輕軌與自行車通過。 [11]
目前營運狀態
本路線於 1987 年成為 CSX 系統的一部分;CSX 將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路的都會區支線和主線在巨岩點車站向西北的路線(早在1834年通車),編為都會區區段,全區段路線的信號都可雙向行車。在迪克森有一條支線通往迪克森發電站(原由波托馬克電力公司(PEPCO)所有),在Derwood有支線提供垃圾轉運服務 。沿線由東向西的聯鎖信號點位置如下:F Tower、QN Tower,、Georgetown Jct、 Montrose、 Derwood、 Cloppers、Buck Lodge、迪克森、 PEPCO、uscarora、East Rocks、巨岩點、東布朗斯威克、WB Tower 、韋弗頓(Weverton)。 [1] [需要更新]
參考資料
- ^ 1.0 1.1 CSX Transportation. "Northern Region, Baltimore Division, Timetable No. 4."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1-03-22. Effective 2005-01-01.
- ^ ME-Metropolitan Sub - the RadioReference Wiki.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8).
- ^ 3.0 3.1 The Metropolitan Line of the B&O Railroad. Montgomery County Historical Society. [2017-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9).
- ^ U.S. Congres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on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Report on the Memorial of the Directors of the Metropolitan Railroad Company made by the Hon. G.W. Hughes, of Maryland (報告). 1860.
- ^ 5.0 5.1 Harwood Jr., Herbert H. Impossible Challenge II: Baltimore to Washington and Harpers Ferry from 1828 to 1994. Baltimore: Barnard, Roberts. 1994. ISBN 0-934118-22-1.
- ^ 6.0 6.1 6.2 6.3 Soderberg, Susan C. The Met: A History of the Metropolitan Branch of the B&O Railroad, Its Stations and Towns. Germantown Historical Society. 1998.
- ^ The Metropolitan Railroad (PDF). The Evening Star (Washington, D.C.). April 30, 1873: 4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2-03).
- ^ PRR Chronology, 1873 (PDF).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1). (100 KiB), February 2004 Edition
- ^ Montgomery County Court, Maryland Land Records 1868-1895, book EBP 31, pages 451-454.
- ^ Shaver, Katherine. Firms building Maryland Purple Line say they plan to quit the job over disputes with the state. The Washington Post. 2020-05-01 [2022-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5).
- ^ Purple Line Final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and Draft Section 4(f) Evaluation (報告). Baltimore, MD: Maryland Transit Administration: 5-3. Augus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