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坊制,又稱「坊市制度」[1],是一種基於《周禮》的城市布局,城市遵循中軸對稱布局,以貫通全城的大街為中軸,左右完全對稱,城內居住區像棋盤一樣切割成一個個小方格。長安城、新羅王城、日本平安京西夏興慶府都是採用里坊制建造的都城。

唐代以前的城市多屬軍事要衝或地方政治中心。為了治安和軍市的需要,城中住宅區以「坊」的短牆區隔,以管理其人員及物資的進出。政府對城市中商賈貿易的時間及地點也有限制,僅能在白天於「市」進行。「六街鼓絕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便是當時夜間街衢景像的寫照,日出敲街鼓600下後開坊門,日落敲街鼓600下後關坊門 [2]

宋代以後,由於商業繁盛,城市人口逐漸增加,城市結構與機能朝商業、娛樂的型態發展。宋代取消唐代的市坊制與夜禁規定,形成商業街、瓦肆與夜市。

里坊制度於之後不復存在。[2]

範例

注釋

  1. ^ 劉銘緯、賴光邦. 坊市革命以前封閉型里坊、市制與城市特質 (PDF). 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2008, (15): 41-69 [2021-12-0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1-12-01). 
  2. ^ 2.0 2.1 覃, 力. 中國的城. 中國建築. CHINESE ARCHITECTURE. Vol. 010 (錦繡出版 (王進榮)). 2003年8月15日: 第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