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路
金水路是位於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的一條東西向主要幹道,因毗鄰金水河而得名。以中州大道為界,以西稱金水路,以東稱金水東路。金水路兩側種植高大的法國梧桐,是鄭州綠城的特色,每年都有白鷺棲息於此。金水路兩側分布眾多河南省級機關單位,包括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中共省委、共青團省委、省總工會、省婦聯、省統戰部、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等,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亦位於金水路上,因此金水路也被稱為河南的「長安街」。[2]
| |||||||
---|---|---|---|---|---|---|---|
類型 | 城市主幹道 | ||||||
道路長度 | 18公里(11英里) | ||||||
車速限制 | 60[1]公里每小時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鄭州市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河南賓館 河南省軍區 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飯店 人民廣場 河南省人民會堂 紫荊山公園 黃河水利委員會 河南省公安廳 中州皇冠假日酒店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鄭州希爾頓酒店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建國飯店 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 河南省人民政府 美盛喜來登酒店 河南省交通運輸廳 中原出版傳媒大廈 綠地新都會 楷林IFC 河南自貿大廈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 河南中醫藥大學龍子湖校區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鄭東校區 | ||||||
起點 | 河醫立交橋 | ||||||
終點 | 東四環 |
歷史
1953年修築銘功路至醫學院廣場(現河醫立交橋)的一段,1954年加澆柏油路面,時稱銘功路通工業區大道。1954年向東延伸至經三路,次年修築通往燕莊機場的道路時,又向東沿至燕莊金水河橋。因該段路位於金水河北岸且與河平行,1956年被命名為「金水路」[3]。
1994年6月10日,「四橋一路」工程開工,在金水路沿線自東向西共修建紫荊山立交橋、新通橋立交橋、大石橋立交橋以及河醫廣場立交橋4座立交橋,以及新通橋至大石橋之間的高架路。「四橋一路」工程於當年12月30日竣工通車,使金水路成為貫通鄭州東西的一條快速通道,改善了鄭州市內主幹道交通擁堵的情況[4]。
燕莊橋以東至107國道(現中州大道)的路段因通往東郊機場,原稱機場路。1997年東郊機場客運搬至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後,機場路名稱亦不再使用,統一稱金水路。
從1953年,河南省決定將省會從開封遷至鄭州開始,圍繞鄭州市的都市計畫便由此展開,時任鄭州市副市長史隆甫從上海請來一位都市計畫專家——程壬總工程師,他在規劃金水路時,看到波光粼粼的金水河,便想到了上海市政府大樓前的黃浦江。於是,一個頗具外灘風格的金水路規劃就形成了。但是這個規劃最終未能實施。 隨後,一批風貌單調、立面缺乏協調的建築相繼在金水路兩側落成,一些低品位的門店充斥道路兩旁。同時,由於建築物密度較大,擠占了綠化空間,這些都嚴重影響了省會城市的形象。為此,鄭州市在2000年5月,以建設開放的、具有高文化品位、優美宜人、獨具中原特色的綠色迎賓大道為目標,對文化路至中州大道一段的金水路進行綜合改造,更換了人行道磚及路燈,拆除了一些不協調的建築,改善了沿線的城市風貌[5][6]。
2003年,隨著鄭東新區建設的起步,金水路向東延伸至鄭東新區,稱金水東路[7],成為鄭東新區東西向交通最重要的主幹道。2006年11月鄭開大道通車,沿金水路向東可一直通達開封[4]。
交匯道路
目前,自東向西與金水路相交匯的道路有(粗體字為主幹道):
沿路主要建築及地點
金水路(河醫立交至紫荊山段) | 金水路(紫荊山至金水立交段) | 金水東路(金水立交至東三環段) | 金水東路(東三環至東四環段) | |||
---|---|---|---|---|---|---|
|
|
|
參考資料
- ^ 再走金水路,开车时速有望达60公里. 新浪網. 2008年8月2日 [2011-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1) (中文(簡體)).
- ^ 金水路:郑州“长安街”. 鄭州房地產網. 2006-01-10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 鄭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郑州市志 - 第三分册.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1).
- ^ 4.0 4.1 鄭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郑州市志(1991-2000) - 第一分册.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 ^ 鄭州年鑑編纂委員會. 郑州年鉴(2001).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6).
- ^ 金水路:由遗憾到靓丽的嬗变. 中原網. 2008-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5) (中文(簡體)).
- ^ 鄭州年鑑編纂委員會. 郑州年鉴(2004). 鄭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9-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