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幻想曲

雙重幻想曲[1](英語:Double Fantasy)是英國歌手約翰·藍儂發行第七張專輯,日裔美籍音樂家小野洋子發行第十張專輯。

雙重幻想曲
Double Fantasy
約翰·藍儂小野洋子錄音室專輯
發行日期1980年11月17日 (1980-11-17)
錄製時間1980年8月4日-1980年9月
錄音室The Hit Factory英語The Hit Factory紐約
類型
時長45:05
語言英語
唱片公司格芬
製作人
  • 約翰·藍儂
  • 小野洋子
  • 傑克·道格拉斯
約翰·藍儂專輯年表
Shaved Fish
(1975年)
雙重幻想曲
(1980年)
The John Lennon Collection英語The John Lennon Collection
(1982年)
小野洋子年表
Feeling the Space
(1973年)
雙重幻想曲
(1980年)
Season of Glass
(1981年)
收錄於雙重幻想曲的單曲
  1. (Just Like) Starting Over
    發行日期:1980年10月23日 (1980-10-23)
  2. Woman
    發行日期:1981年1月12日 (1981-01-12)
  3. Watching the Wheels
    發行日期:1981年3月13日 (1981-03-13)

封面照片是由日本攝影師篠山紀信拍攝。原本它是彩色拍攝的照片,但在黑膠唱片專輯的夾克中改為黑白照片,所以筱山說它有「不祥的預感」(不吉な感じがした[2]

這是列儂繼《Rock 'n' Roll》後睽違5年發行的錄音室專輯,也是生前最後一張專輯,他在3星期後(12月8日)於美國紐約故居達科他公寓槍殺

創作背景

1975年,藍儂的兒子西恩出生後,藍儂暫時在樂壇隱退以全心照顧兒子。[3]此後五年裡,他幾乎沒有創作任何音樂,只偶爾在紐約的公寓裡錄製一些小樣。直到1980年,藍儂才在樂壇復出。

1980年6月,藍儂從羅德島紐波特啟航前往百慕達,並乘坐43英尺長的斯庫納船「Megan Jaye」。航行途中遭遇了嚴重風暴,船上五名船員逐一因疲勞和暈船而倒下,而唯獨藍儂堅持了下來,並被迫獨自掌舵六小時。這次經歷讓他重拾了信心,同時也讓他開始思考生命的脆弱。由此,他開始創作新歌並重新編寫以前的曲目,他後來評論道:「那次海上經歷讓我變得極為專注,仿佛與宇宙相通——這些歌曲就這樣在我腦中湧現出來了!」[4][5]小野洋子也同樣受到啟發,創作了許多新歌,並在藍儂偶然指出B-52樂團英語The B-52s的《Rock Lobster》等當代流行音樂與洋子早期作品的相似性後,洋子重拾音樂信心。[6]

如同1972年政治色彩濃厚的《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英語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藍儂夫婦又將各自的作品收錄在同一張專輯中。而與那張專輯截然不同的是,《Double Fantasy》(副標題為《A Heart Play》)是一組丈夫和妻子進行音樂對話的歌曲集。專輯名稱來源於藍儂在百慕達植物園英語Bermuda Botanical Gardens看到的一種名為「雙重幻想」的小蒼蘭,藍儂認為這個名字完美詮釋了他與小野洋子的婚姻。[7]

藍儂樂壇復出的另一個鼓舞便來源於他在披頭四樂團時期的創作夥伴保羅·麥卡尼,他稱讚保羅·麥卡尼1980年的單曲《Coming Up》「非常出色」。而據麥卡尼說,這首歌推動了藍儂在此年末回歸錄音室。[8][9]

錄製過程

小野洋子聯繫了製作人傑克·道格拉斯,將藍儂的Demo錄音給他試聽。2005年,道格拉斯對Uncut雜誌英語Uncut (magazine)的Chris Hunt表示:「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難繼續修繕這些Demo錄音,因為這些Demo錄音本身就已經充滿了一種『親密感』。」[5]

專輯的錄音於1980年8月7日開始在紐約市的Hit Factory英語Hit Factory錄音室進行,並一直持續到1980年10月19日。[10]藍儂和洋子很少同時出現在錄音室里,主要是因為洋子不希望藍儂干涉她的創作。[11] 他們在錄音室創作了幾十首歌曲,大部分曲目收錄進《雙重幻想曲》中,其餘則收錄於第二張專輯《牛奶與蜂蜜》。

藍儂希望與不同的音樂人合作,而不是過去的搭檔,因此道格拉斯為此專門組建了一支樂團並開始排練,卻沒有告訴樂團成員將與誰錄音。[12]錄音過程中,道格拉斯邀請了樂團「廉價把戲」中的成員瑞克·尼爾森英語Rick Nielsen邦·E·卡洛斯英語Bun E. Carlos參與演奏藍儂的《I'm Losing You》和洋子的《I'm Moving On》,[13]但最終這些歌曲還是由錄音室專業音樂人重新錄製。1998年,《約翰·藍儂選集英語John Lennon Anthology》發行,其中便收錄了「廉價把戲」版本《I'm Losing You》。[14]

錄音工作一直保持高度保密。據道格拉斯所說,這是因為藍儂對自己的作品缺乏信心,覺得自己已經跟不上當代音樂潮流,創作和演唱也無法達到巔峰時期的標準,因此希望在感覺錄音不理想時能夠悄然中止,他甚至一度表示有意將專輯中的大部分歌曲贈予前披頭四成員林哥·史達[11]藍儂和洋子當時尚未與任何唱片公司簽約,並自己支付了初期錄音的費用。[12]在他們對專輯感到滿意後,公關布魯斯·瑞普羅格才對外透露了這對藍儂夫婦重回錄音室的消息。

消息一出,藍儂立即收到各大唱片公司的合約邀請。格芬唱片公司大衛·格芬十分精明,他首先與洋子溝通,認為她的創作貢獻與藍儂是平等的。1980年9月22日,當這對夫婦決定與新成立的格芬唱片公司簽約時,整個唱片業都大為震驚。[15]在未聽過任何歌曲的情況下,格芬就與他們簽訂了發行合約。[16]

發行

專輯發行前,單曲《(Just Like) Starting Over》已經作為預熱單曲發行,而B面則是小野洋子的《Kiss Kiss Kiss》。[17]該單曲於1980年10月20日在美國發行,並四天後在英國發行。[17]單曲在英國榜單上原本最高排到第八位,但在藍儂遇害後躍升至第一。在美國,該單曲也因藍儂遇害而從第十名攀至榜首。[17]

專輯《Double Fantasy》於1980年11月17日在英國和美國同步發行。[18]格芬公司原本計劃為藍儂的復出專輯設計一個精美的封面,但小野遲遲無法決定使用哪張照片。[19]為了趕上聖誕節的發行時限,格芬公司直接使用單曲封面作為專輯封面,並從同一組照片拍攝中選擇了一張未使用的作為背面封面。專輯曲目按照藍儂和小野之間的對話順序排列,一首藍儂的歌接著一首小野的歌,[20]而初版封面的曲目順序與實際播放順序並不一致。[21]專輯發行初期銷量平平,在英國排行榜上最高曾達到第十四位,但隨後滑落至第四十六位,[22]而在美國榜單上最高曾排至第十一位。在藍儂遇害後,專輯迅速升至美國Billboard榜單榜首,熱度保持了八周後回落;[23]在英國,專輯則迅速躍升至第二位,七周後登頂榜首,並連續保持了兩周。[22]

 
約翰·藍儂(攝於1980年)

藍儂生前選定歌曲《Woman》作為遺作單曲發行,B面是小野的《Beautiful Boys》。[24]該單曲於1981年1月12日在美國發行,1月16日在英國發行,登頂英國榜單,並在美國錢櫃雜誌單曲榜奪冠,[24]在Billboard Hot 100榜單上最高排到第二位,並連續保持了三周。[25]專輯的是最後一支單曲《Watching the Wheels》,B面為小野的《Yes, I'm Your Angel》,在美國和英國榜單上分別最高排名第十和第三十位。[26]該單曲於1981年3月13日在美國發行,並於3月27日在英國發行。[26]

藍儂的百慕達之行以及《Double Fantasy》也給了2013年發行的致敬CD和書籍《Lennon Bermuda英語Lennon Bermuda》很多創作靈感。[27][28]

評價

該專輯發行初期的評價多是負面,[29]批評主要集中在專輯對藍儂和小野洋子婚姻的理想化描繪上。《波士頓鳳凰報英語The Phoenix (newspaper)》的基特·拉克利斯坦言,對於藍儂和洋子假定「很多人深切關心他們」的想法感到「厭煩」。[30]新音樂快遞》的查爾斯·沙爾·穆雷則評論稱,藍儂夫婦的幸福生活「聽起來很棒,但不幸的是,它造就了一張糟糕的唱片。」他還補充道,希望藍儂「希望他閉上那張自鳴得意的大嘴,直到他有點能和我們這些沒娶小野洋子的人產生哪怕一丁點兒關聯的話可說。」[31]


在專輯發行後三周,藍儂被謀殺,一些知名評論家的負面評論因此被撤回而未發表,[32]包括《紐約時報》的史蒂芬·霍爾登、《滾石雜誌》的湯姆·卡森,以及《村聲》的傑弗里·斯托克斯的評價(斯托克斯認為專輯的概念和主題「基本上是厭女的」)。[30]

再發行

1982年11月,為宣傳約翰·藍儂精選集(The John Lennon Collection),《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作為《Happy Xmas (War Is Over)》的B面重新發行。[33]1986年10月13日,該專輯首次在英國發行CD版本,並接近一年後於1987年9月15日在美國發行。[34]1989年,在EMI獲得該專輯版權後,專輯再次以磁帶、CD和黑膠唱片的形式發行。[34]2000年10月9日,EMI/Capitol發布了專輯的重製版,包含三首額外曲目。[34]

2010年,小野洋子和傑克·道格拉斯監督發行了名為《Double Fantasy Stripped Down》的專輯混音版本。此版本作為雙碟套裝發布,包含重製的原版專輯以及精簡版的曲目。在精簡版的曲目中,原始版本中部分華麗聲效被去除,且封面由西恩·藍儂重新設計。[35]小野洋子在談到這次混音時說:「這個新版本更加突出了約翰非凡的嗓音。現在科技進步了很多,我想運用新的技術,使這些歌曲旋律和約翰的嗓音更加純粹。通過簡化部分樂器編排,也可以將歌曲的力量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AllMusic史蒂芬·托馬斯·埃爾溫英語Stephen Thomas Erlewine對此混音版的評價較為負面,認為《Double Fantasy》從一開始就是作為精心打磨的錄音室作品,混音版本更像是事後對專輯的改動,而原版專輯已經以最佳形式呈現出來。他還指出,混音的改變大多微不足道,對整體效果影響並不大。[36]

曲目

第一面
曲序曲目詞曲時長
1.(Just Like) Starting Over約翰·藍儂3:56
2.Kiss Kiss Kiss小野洋子2:42
3.Cleanup Time藍儂2:58
4.Give Me Something洋子1:35
5.I'm Losing You藍儂3:57
6.I'm Moving On洋子2:20
7.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藍儂4:02
第二面
曲序曲目詞曲時長
1.Watching the Wheels藍儂4:00
2.Yes, I'm Your Angel[A]洋子3:08
3.Woman藍儂3:32
4.Beautiful Boys洋子2:55
5.Dear Yoko藍儂2:34
6.Every Man Has a Woman Who Loves Him洋子4:02
7.Hard Times Are Over洋子3:20

額外曲目

2000年重製版額外曲目
曲序曲目詞曲時長
1.Help Me to Help Myself藍儂2:27
2.Walking on Thin Ice洋子6:00
3.Central Park Stroll(對話形式) 0:17

2010年重混音版

「精簡版」(Stripped Down)
曲序曲目詞曲時長
1.(Just Like) Starting Over藍儂4:24
2.Kiss Kiss Kiss洋子2:45
3.Cleanup Time藍儂3:56
4.Give Me Something洋子3:56
5.I'm Losing You藍儂4:26
6.I'm Moving On洋子2:28
7.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藍儂3:50
8.Watching the Wheels藍儂3:32
9.Yes, I'm Your Angel洋子2:53
10.Woman藍儂3:45
11.Beautiful Boys洋子3:16
12.Dear Yoko藍儂3:03
13.Every Man Has a Woman Who Loves Him洋子4:46
14.Hard Times Are Over洋子3:38
  • A^ 在專輯的最初版本中,《Yes, I'm Your Angel》最初的標題是《I'm Your Angel》。當這首歌作為《Watching the Wheels》的B面曲目發行時,歌名才更改為《Yes, I'm Your Angel》。在此後所有的《Double Fantasy》再版和重製版本中,這首歌都名為《Yes, I'm Your Angel》。[37]

創作人員

人員信息來源於專輯內頁[38]

音樂家
  • 約翰·藍儂 - 主唱,吉他
  • 小野洋子 - 主唱
  • 厄爾·斯里克 – 吉他
  • 休·麥克拉肯 – 吉他
  • 托尼·萊文 – 貝斯
  • 喬治·斯莫爾 – 鍵盤
  • 安迪·紐馬克 – 鼓
  • 小亞瑟·詹金斯 – 打擊樂
  • 埃德·沃爾什 – Oberheim合成器
  • 蘭迪·斯坦 – 英式手風琴英語English concertina
  • 勞勃·格林尼奇 – 在《Beautiful Boy》中演奏鋼鼓英語Steelpan
  • 馬修·坎寧安 – 在《Watching the Wheels》中演奏錘擊式揚琴英語Hammered dulcimer
  • 霍華德·詹森、格蘭特·亨格福德、約翰·帕蘭、塞爾登·鮑威爾、喬治·楊·奧帕利斯基、羅傑·羅森伯格、大衛·托法尼、羅納德·圖利 – 銅管樂器
  • Cas Mijac (成員包括米歇爾·辛普森,卡桑德拉·伍頓,謝麗爾·梅森·傑克斯) – 伴唱
  • 埃里克·特洛耶 – 伴唱
  • 班尼·卡明斯歌手團 – 伴唱
  • 國王神殿合唱團 – 伴唱
技術人員:
  • 傑克·道格拉斯,約翰·藍儂,小野洋子 – 製作人
  • 托尼·達維里奧 – 《I'm Your Angel》銅管編排,音樂助理
  • 濱谷俊弘,弗雷德里克·西曼 – 製作助理
  • 李·德卡洛 – 錄音工程師
  • 喬恩·史密斯,詹姆士·鮑爾,朱莉·拉斯特 – 助理工程師
  • 喬治·馬里諾 – 母帶處理
  • 篠山紀信 – 封面攝影
  • 克里斯多福·沃夫 – 藝術設計

獲獎情況

葛萊美獎

年份 獲提名 獎項 結果
1981 Double Fantasy 葛萊美獎年度專輯[39] 獲獎
葛萊美最佳男歌手流行演唱獎英語Grammy Award for Best 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40] 提名
"(Just Like) Starting Over" 葛萊美獎年度製作[40] 提名

參考資料

  1. ^ 雙重幻想曲/DOUBLE FANTASY > 約翰藍儂與小野洋子/JOHN LENNON & YOKO ONO > 佳佳唱片行. 佳佳唱片行.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1) (中文). 
  2. ^ 【かながわ美の手帖】横浜美術館「篠山紀信展 写真力」 - 産経ニュース. 産経新聞ニュース. 產經新聞. 2017-01-29 [202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9). 
  3. ^ Blaney 2005,第182頁.
  4. ^ John Lennon sailed to Bermuda through a storm, "screaming sea shanties and shouting at the gods". 11 July 2020. 
  5. ^ 5.0 5.1 Chris Hunt. Just Like Starting Over. Uncut Magazine. December 2005 [28 March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3 June 2015). 
  6. ^ Double Fantasy by John Lennon | Rolling Stone Music | Music Reviews. Rollingstone.com. 30 August 2011 [9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3 December 2010). 
  7. ^ Clarke, John Jr. Whatever gets you through the storm. Paste. 9 January 2007 [10 May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17 January 2010). 
  8. ^ Sheff, David. All We Are Saying. 
  9. ^ Paul McCartney On His Not-So-Silly Love Songs. Billboard. Billboard. 16 March 2001 [25 December 2015]. 
  10. ^ Madinger, Chip; Raile, Scott. LENNONOLOGY Strange Days Indeed – A Scrapbook Of Madness. Chesterfield, MO: Open Your Books, LLC. 2015: 519, 530. ISBN 978-1-63110-175-5. 
  11. ^ 11.0 11.1 Jack Douglas' 99 Interview in Beatlefan. derkeiler.com. [2 December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March 2010). 
  12. ^ 12.0 12.1 Starting Over: The Making of Double Fantasy, Ken Sharp, Gallery Books, ISBN 978-1-4391-0300-5
  13. ^ Starting Over: The Making of John Lennon & Yoko Ono's Double Fantasy, Ken Sharp 2010
  14. ^ The Recording of Double Fantasy. Chrishunt.biz. [9 Septem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30 September 2011). 
  15. ^ Blaney 2005,第177頁.
  16. ^ American Masters, David Geffen Episode, PBS-TV 2012
  17. ^ 17.0 17.1 17.2 Blaney 2005,第177頁
  18. ^ Blaney 2005,第182頁
  19. ^ Seaman, Last Days of John Lennon, Birch Lane Press, ISBN 1-55972-084-0
  20. ^ The Day John Lennon Died, BBC-TV, 2010
  21. ^ Blaney 2005,第187頁
  22. ^ 22.0 22.1 John Lennon.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19 March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19 September 2015). 
  23. ^ Billboard – Music Charts, News, Photos & Video. Billboard. [28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August 2010). 
  24. ^ 24.0 24.1 Blaney 2005,第196頁
  25. ^ John Lennon – Chart history. Billboard. [28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May 2017). 
  26. ^ 26.0 26.1 Blaney 2005,第201頁
  27. ^ Cripps, Charlotte. John Lennon and son's double-fantasy trip – News – Music. The Independent. 24 May 2013 [14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4 July 2013). 
  28. ^ 'Lennon Bermuda' John Lennon Book And Double Cd Boxset Released April 29th 2013. Contactmusic.com. [14 August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9 June 2013). 
  29. ^ The ballad of Paul and Yoko. Dir.salon.com. 28 January 2003 [18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March 2014).  已忽略未知參數|df= (幫助); 無效|url-status=bot: unknown (幫助)
  30. ^ 30.0 30.1 Christgau, Robert. Symbolic Comrades. The Village Voice (New York). 20 January 1981 [28 March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6 August 2013). 
  31. ^ Murray, Charles. John Lennon & Yoko Ono: Double Fantasy. New Musical Express (London: IPC Magazines Limited). 22 November 1980. 
  32. ^ 100 Best Albums of the Eighties. www.rollingstone.com. Rolling Stone. 16 November 1989 [18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3 February 2014). 
  33. ^ Blaney 2005,第96頁.
  34. ^ 34.0 34.1 34.2 Blaney 2005,第188頁
  35. ^ Double Fantasy: Stripped Down. johnlennon.com. [22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December 2018). 
  36. ^ Erlewine, Stephen Thomas. Double Fantasy Stripped Down – John Lennon & Yoko Ono. AllMusic. [23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8 April 2017). 
  37. ^ Photographic image (JPG). Images.45worlds.com. [2 June 2023]. 
  38. ^ Double Fantasy (sleeve notes). John Lennon & Yoko Ono. US: Geffen Records. 1980. GHS 2001. 
  39. ^ Past Winners Search. grammy.com. [3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14 July 2014). 
  40. ^ 40.0 40.1 Rock On The Net: 24th Annual Grammy Awards – 1982. [3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2 September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