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矽
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 a-Si),又名無定形矽,是矽的一種同素異形體。晶體矽通常呈正四面體排列,每一個矽原子位於正四面體的頂點,並與另外四個矽原子以共價鍵緊密結合。這種結構可以延展得非常龐大,從而形成穩定的晶格結構。而無定性矽不存在這種延展開的晶格結構,原子間的晶格網絡呈無序排列。換言之,並非所有的原子都與其它原子嚴格地按照正四面體排列。由於這種不穩定性,無定形矽中的部分原子含有懸空鍵。這些懸空鍵對矽作為導體的性質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然而,這些懸空鍵可以被氫所填充,經氫化之後,無定形矽的懸空鍵密度會顯著減小,並足以達到半導體材料的標準。但很不如願的一點是,在光的照射下,氫化無定形矽的導電性能將會顯著衰退,這種特性被稱為SWE效應(Staebler-Wronski_Effect)。
美國科學家史丹佛·奧維辛斯基擁有許多關於無定形矽的專利,包括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它們的成本較相應的晶體矽製成品要低很多。
參考
外部連結
- Theory and Simulation at Ohio University, Athens Ohio
- National(U.S.)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Information on Amorphous Silicon
- How electronic inks will wor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這是一篇與科技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