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棋子 | |
---|---|
帥(將) | |
仕(士) | |
相(象) | |
俥(車) | |
傌(馬) | |
炮(砲) | |
兵(卒) |
「傌」、「馬」是中國象棋的棋子,每方各有兩枚。紅方為「傌」,黑方為「馬」。「馬」的移動稱爲「跳馬」,走法為:每一回合可以沿任何方向的直線走一步然後沿斜綫一步,即沿著漢字「日」的對角線從一段走向另一端,稱作「馬走日」。但如果馬的隔鄰有任何一方的棋子,就不能走往那方向,稱爲 「隔腳馬」、「蹩馬腿」、「撬馬腳」、「拐腳」或「擋腳」。
通常情況下,「馬」的攻擊力與「炮」相當;但和炮相比,馬的走法迂迴,看似若無其事,然而八面玲瓏,厲害無比,素有「八面虎」之美名。根據在棋盤上不同的位置有「臥槽馬」「盤河馬」「窩心馬」等名稱。
北宋制式的中國象棋中,傌沒有拐腳的限制,相比之下,強於當時的俥(當時的俥只能向前行,不能後退,而不能轉彎,如同日本將棋的香車)。及至南宋制式發展成當今的走法。[1]
馬為騎兵,傌字的使用是為了分辨敵我,與字義無關。
傌(馬)的起始位置
傌(馬)的走法
拐馬腳(一)
拐馬腳(二)
拐馬腳(三)
拐馬腳(四)
相關術語
- 臥槽馬:指進到底象前一格位置的馬。既可將軍,又可以抽車,是常見的一種凶著。
- 屏風馬:一種開局著法(馬二進三和馬八進七),因狀如屏風得名。
- 反宮馬:開局術語,士角炮加上屏風馬的布局。
- 單提馬:開局階段紅方走馬二進一或馬八進九。
- 窩心馬、歸心馬、宮中馬:馬入宮中,佔據正中心的位置。但很容易卡死本方的將軍,故常言「馬入窩心,老帥發暈」(華語)或「馬入宮中,不死也帶傷」(閩南語)。
- 釣魚馬、高釣馬:一方的馬占據對方屏風位置,與對方將座的距離形成 「雙象連環」。
- 虎頭馬、相(象)頭馬:指在己方河口高相位上的馬。
- 盤頭馬:
- 連環馬:指二馬成互相連絡。
- 馬後炮:象棋殺招。
- 先鋒馬、快馬、出林馬:先走方挺三兵或七兵,隨即進馬河口,如同軍隊行軍時的先頭部隊,故名。
參考文獻
- ^ 聯合新聞網:閱讀藝文:文化藝術:棋奕:《象棋教室》「北宋的馬 沒有拐馬腳」. [2010-05-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2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