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散文 - 韻文 - 駢文
- - - 歌詞
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 - 戲劇 - 傳記
兒童文學 - 文學流派
西方文學理論 - 文學史
地域文學
古希臘文學古羅馬文學古埃及文學
愛爾蘭文學義大利文學西班牙文學
中國文學香港文學台灣文學
美國文學 - 英國文學
德國文學法國文學
朝鮮文學韓國文學
印度文學伊朗文學
日本文學越南文學
非洲文學俄國文學
作家
小說家隨筆家
劇作家評論家
詩人詞人
作曲家填詞人
散文家 - 網路作家
分類
文學 - 各國文學
文學類型 - 文學體裁
作家 - 登場人物
文學流派

駢體文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有的文言文文體,其句式多由四字或六字(四六句)及對仗構成,故又稱四六文駢儷駢體。具駢文特點而押韻者稱駢賦。駢文在文學界上長期為廣泛研究,然其因為文章受限於追求藝術技巧之故,適於寫景抒情作曲,而不適於正式敘事與紀錄事件。也有後人評論說其為了數量對稱,廢話或是裁減太多,才會有後來的古文運動。

起源

源自東漢,盛行於南北朝, 駢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駢,駕二馬也,從馬並聲。」四六文名稱源於唐末李商隱的著作《樊南四六甲乙集》,之後始得名。

尚書》已有駢文的格式,《尚書·舜典》說:「流共工幽州,放驩兜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於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秦相李斯所做之《諫逐客書》已具駢文特色。於景祥認為:「辭賦早於詩文駢化,所以中國詩文的駢化皆源於辭賦,尤其文章之駢化更為直接地導源於辭賦。」

發展

駢文文體生於,興盛於六朝與唐朝,「朝廷發號施令的典重文字,更無不用駢文。」[1],沒落於[2],至清代,力追趕漢、魏、六朝,呈復興氣象。

興盛原因

駢文興盛於南北朝,因當時儒學衰微,盛行追求藝術之風氣,文學作品傾向較重文辭修飾,然漢字本便有適合使用偶句的特點,在戰國、漢代文人如李斯、賈誼,文章便已多用偶句,具後世駢文之雛形。

士族之提倡、文學觀念之發展、純文學觀念與聲律說,亦促使駢文之興盛。

特點

駢文講求對偶駢偶,文中間有散句,多用四字句或六字句(四六句法),講求平仄相對聲律協調,多用典故,雕琢辭藻,詞色工麗。

  • 全篇文章均由對偶構成,除少數散句外,都可以分為上下聯,字數、詞性和結構幾乎完全相同。行文流暢。
  • 對偶句由四字或六字組成。初期以四字、六字為主,偶爾摻雜有五字、七字,例如「或立談以邀鼎食,或白首而甘布衣」,也有八字、九字、十字,如「奏之方澤而地袛登,升之圓丘而天神降」「井魚不可以語於海者,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行蘇張之辯於媧燧之年,用彭韓之術於堯舜之朝」。齊梁以後四六格式定型化,所以也稱四六文。
  • 講究聲韻上的平仄。初期駢體文分韻駢文和無韻駢文,南北朝開始講究韻律,唐後愈發嚴格。
  • 用詞注重藻飾和用典,後期用字生僻,內容虛幻,被認為華而不實。

駱鴻凱《文選學》中說:「駢文之成,先之以調整句度,是曰裁對;繼之以鋪張典故,是曰隸事;進之以渲染色澤,是曰敷藻;終之以協諧音律,是曰調聲。」

優劣

優點: 駢文具有整齊美,四六句式與對偶,都能使文章產生整齊的美感,古代無標點的時代,比較好閱讀。駢文妍麗含蓄,辭藻華美,多用典故,使文章變得典雅精鍊,委婉含蓄。駢文亦具聲音美,協調平仄,增強語言的聲音美。

缺點: 駢文所用典故,往往艱澀隱晦,若其事甚繁,剪裁容易,用上少見字,不免晦澀難明,有時為了遷就四六句式,不惜割裂詞語,以致內容未能明確表達。不利敘事。

書法

王勃《滕王閣序》為駢文代表作之一。

 ……  
王勃的《滕王閣序》是駢文的顛峰之作(文徵明書法

名句

南北朝丘遲與陳伯之書》: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絃登陴,豈不愴悢!
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南北朝吳均與宋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盧,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囀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賦序》:

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囚;
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
申包胥之頓地,碎之以首;
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

唐初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曌檄》:

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
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

唐初王勃滕王閣序》: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迴;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
虹銷雨霽,彩徹雲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
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注釋

  1. ^ 瞿兌之《駢文概論》
  2. ^ 蔣祖怡《駢文與散文》:「四六至南宋之末,菁華已竭。……元代駢文之作者,唯虞伯生一人,但其文往往落入俗調,既未能追跡六朝,又未能自成一家。」

參見

參考書目

  • 於景祥:《中國駢文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