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
第二十三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the Games of the XXIII Olympiad,法語:les Jeux de la XXIIIe Olympiade),一般稱為1984洛杉磯奧運,於1984年7月28日至8月12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
主辦城市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
---|---|---|---|
口號 | 參與歷史,與奧運共成長(英語:Play a Part in History, grow with Olympics) | ||
參賽國家及地區 | 140 | ||
參賽運動員 | 6829 | ||
比賽項目 | 21大項221小項 | ||
開幕式 | 1984年7月28日 | ||
閉幕式 | 1984年8月12日 | ||
正式宣佈開幕 | 美國總統隆納·雷根 | ||
運動員代表宣誓 | 埃德溫·摩西(田徑) | ||
裁判員代表宣誓 | 莎倫·韋伯(體操) | ||
奧運聖火點燃 | 拉斐爾·詹森(十項全能) | ||
主體育場 | 洛杉磯紀念體育場 | ||
夏季奧運會 | |||
| |||
冬季奧運會 | |||
|
背景
本屆奧運會被視為是奧運會歷史的重要轉折點,洛杉磯奧運會在籌委會主席彼得·尤伯羅斯的規劃下,首次以民間方式承辦奧運會,扭轉前幾屆奧運會巨額虧損的情況,以5億美元低成本的投入,最後還獲利2.5億美元。本屆奧運會在投資上的成功成為以後奧運會的楷模。
焦點
- 由於唯一的對手德黑蘭因伊朗局勢不穩定而退出申辦,1984年的奧運會只有洛杉磯一個城市進入申辦候選名單。洛杉磯曾經在1932年舉行過第十屆奧運會。
- 出身金融界的彼得·尤伯羅思獲委任為本屆奧運會籌委會主席。他在無政府補助的情況下,通過門票、電視轉播(美國廣播公司(ABC)以2.25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電視轉播權)、廣告、企業贊助、利用大學宿舍、招募無薪志願者等方式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使得奧運會最終獲利2.5億美元,扭轉了之前奧運會的巨額虧損,導致沒有城市願意申辦的窘境。尤伯羅思本人因此獲得國際奧會頒發的奧林匹克金質勛章。
- 在美國等西方集團諸國聯合抵制1980年夏季奧運會後,蘇東集團以及朝鮮、古巴、越南、寮國等共產主義國家都聯合抵制1984年夏季奧運會以示報復。(但是伊朗、利比亞、阿爾巴尼亞是自願杯葛1984年奧運會的;社會主義國家裡,中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索馬利亞、貝南、剛果和莫三比克參加,這些國家與蘇聯關係較差)
-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52年部份參加後,首次全程參與夏季奧運會,許海峰獲得了中國也是本屆奧運會的首枚金牌,實現了中國零的突破。
- 中華民國重返闊別了三屆共12年的夏季奧運,首次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夏季奧運。
- 開幕典禮中國代表團及中華台北代表團入場時,背景音樂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該旋律中華民國稱為《國民革命軍軍歌》)[1][2]。
- 男子60公斤級(羽量級)舉重比賽中,來自中國的選手和中華台北的選手(陳偉強與蔡溫義)分獲金牌和銅牌。
- 中國男子體操選手李寧獲得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三項單項金牌,為迄今為止中國選手單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的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中,中國選手鄒凱和王濛分別平了此三金記錄)。
- 美國田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獲得男子100米、男子200米(刷新奧運會記錄)、男子跳遠和男子4X100米接力(刷新世界記錄)4枚金牌。
- 美國女子體操運動員瑪莉·盧·雷頓打破有史僅有東歐獲得個人全能體操金牌的局面。
- 來自摩洛哥的納瓦爾·埃爾·穆塔瓦基爾獲得女子400米跨欄金牌,成為穆斯林國家和非洲國家中第一個在奧運會奪冠的女運動員。
- 女子馬拉松、韻律體操和藝術游泳首次成為奧運會項目,網球和棒球成為表演項目。
比賽項目
本屆奧運會共23個大項221個小項目。
表演項目
參賽國家及地區
共有140個國家及地區的奧運代表團參加了本屆奧運會。
未參賽國家及地區
一共有19個國家(一部分社會主義國家和一部份中東國家)聯合抵制1984年夏季奧運會,但伊朗、利比亞和阿爾巴尼亞是自發抵制1984年奧運會的。
獎牌榜
排名 | 國家/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美國(USA) | 83 | 61 | 30 | 174 |
2 | 羅馬尼亞(ROM) | 20 | 16 | 17 | 53 |
3 | 西德(FRG) | 17 | 19 | 23 | 59 |
4 | 中國(CHN) | 15 | 8 | 9 | 32 |
5 | 義大利(ITA) | 14 | 6 | 12 | 32 |
6 | 加拿大(CAN) | 10 | 18 | 16 | 44 |
7 | 日本(JPN) | 10 | 8 | 14 | 32 |
8 | 紐西蘭(NZL) | 8 | 1 | 2 | 11 |
9 | 南斯拉夫(YUG) | 7 | 4 | 7 | 18 |
10 | 韓國(KOR) | 6 | 6 | 7 | 19 |
參見
- 1984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 1984年冬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 198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舉辦於美國的奧運會
- 19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聖路易
- 19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洛杉磯
- 193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普萊西德湖
- 196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斯闊谷
- 1980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普萊西德湖
- 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洛杉磯
- 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亞特蘭大
- 200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鹽湖城
- 202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洛杉磯
- 遭到大規模抵制的奧運會
- 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蒙特婁 – 非洲國家抵制
- 198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莫斯科 – 美國領導抵制
- 198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 洛杉磯 – 蘇聯領導抵制
- 舉辦於洛杉磯的其他綜合運動會
- 1972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 1985年夏季達福林匹克運動會
- 2015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 2028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參考文獻
- ^ Los Angeles 198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Broadcast #84SummerOlympicsLA. YouTube.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美國英語).
- ^ Los Angeles 1984 Olympic Opening Ceremony Broadcast #84SummerOlympicsLA. YouTube. [2021-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2)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
前任者: 莫斯科 |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23屆: 洛杉磯奧運會 1984年 |
繼任者: 漢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