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八度
由Foamposite在話題請求與八度合併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1 年前
請求與八度合併
英文維基裡面是一個條目,而且頁腳模板里有八度記譜法,沒有八度,這兩條目都不是很長。內容應該併入一個條目中。--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5:03 (UTC)
- (-)反對:這也是我正正為何要將兩個分開的原因,這裏的純八度是音程問題,八度記譜法是記譜法問題,看到原本版本掛上樂譜記譜法的模板,其實反而是將兩個不同的音樂概念混在一起,所以我現在要做的,是將兩個性質不同的內容分開,英文維基所指的一個條目,重心是放在音程的理論上,看下面的模板便一清二楚。--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5:26 (UTC)
- 另外,記譜法的模版也是我改的,因為原本的八度就將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弄到記譜法又不是;音程又不是,而且歸根究底,就是譯法問題,這麼多年都沒有人去弄清楚才是主因。--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5:28 (UTC)
- 相同情況的還有十五度,又是將記譜法和音程的概念混在一起,因此,條目的模板是音程,但下面的模板卻是記譜法的怪現象。--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5:42 (UTC)
- (+)支持不是說八度的條目下面就必須寫純八度是什麼這個概念其實不需要占用一個單獨的條目。誠然如你所說的,這是兩個概念,一個是音程的八度,一個是記譜法。但是條目裡面可以寫清楚的事情沒必要為了分開而分開。說到底八度記譜法只是五線譜記譜法裡面的一個標記而已,而且是為了解決升高八度要畫更多線的解決方式。他不像公尺譜一樣是一個真正的記譜法,而僅僅是五線譜記譜法裡面的一個符號。在八度條目裡面完全可以提及,完全說得明白。況且也不單單是英文沒有分開這兩者,現在維基數據連接了各語言版本的信息,這樣也不利於整合。--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6:00 (UTC)
- 整合的問題,我已經講說了,其他語言版本所涉及的是「音程」問題,記譜法就算在內也佔很小篇幅,整合的問題完全沒有出現問題,正如增四度在其他語言上都是採用三全音而非Augmented fourth一樣,但當我們講及音程時,會使用增四度還是大三音?重申這樣的分法,一方面概念不同的話,不能以兩篇篇幅短小就可以合併作為理據,第二,只是因應不同的模板要求而所出的安排,早陣鐘琴和鐘琴 (銅鐘)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例子,兩個不同的樂器,因為大陸的叫法相同,就被其他維基人同時放在一起,結果還要是這他們分開。你都提出了8va只是一個標記,只是將一個音的音高改變,即這個標記完全沒有任何與合音、和聲的元素在內的話,已經具備這兩者分割開來的因由,不用再考慮其他語言版本是否要分開。
- 再者,這個「記譜法」的模板已經有六年多的歷史,而入面的條目講及排練號、移調樂器、調號等,都是五錢譜記號的符號,既能獨立成條目,那將8va/8vb呢個符號獨立成條目又有甚麼問題?反而夾硬把它和工尺譜胡亂的扯上關係,說成甚麼不是真正的一種記譜法,這是誤導。--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7:00 (UTC)
- 另外,你說是譯法問題,對的,是翻譯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八度記譜法,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記錄。這是你的原創研究。用各種符號或記錄音樂就是樂譜,某種記錄的方法就是記譜法。這個符號本來就是為了解決8度的問題,它叫做八度記號,在八度條目中提及很合理,而且應該這樣做。--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6:13 (UTC)
- 原創研究,真的很奇怪,這些基本的樂理知識,你可以要求更多的參考資料佐證,但這些是連五級樂理考生都知道的問題都板說成為原創研究,還真摸不著頭腦,如果名稱令你感到不悅,可以改成為「八度移位記號」,但這裏的「八度」,和音程上的「八度」,是不同的東西,你不能因為大家的中文字都叫做「八度」,就可以說兩者便合併起來。--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6:39 (UTC)
- 可能在中文裡面叫法有相似,可是在叫法不相似的地方都沒有分開我們為什麼必須要分開。八度記號只是八度在記譜法中的一個體現,所以寫在八度里記譜法的部分下也不是不可以,對吧?當然,不是說我們非要跟別的語言學。而是這個是可以在同一個條目內說明白的沒必要要分成兩個。同樣的,十五度也是一樣。還有我還是糾結分開以後wikidata那邊怎麼處理,所以其實沒有方便反而增加了問題。--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8:08 (UTC)
- 不對,我仍然強調這是樂理和記譜法的分別。哈密瓜和蜜瓜既同屬又同種,哈密瓜更是蜜瓜的變種而已,那又是否應將兩者合併為一條條目?八度是直接和聲音有關,而八度記譜只是一種寫譜手法,不一定能產生純八度音程,例如條目中的例子,就沒有這樣的功能,就算涉及帶有和聲的,可以是八度,也可以是三度四度六度,這麼多的可能性,怎可能單以一個講音程的純八度條目去解釋清楚?再者Wikdata已經連結著純八度是最正確的做法,八度記譜沒有連上關係也不大。--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8:32 (UTC)
- 沒人非要說這個條目是八度,你舉的哈密瓜和蜜瓜的例子很不合適,這是生物界的分類方式,如果按照你說的,那所有生物都要寫在同一個詞條里嗎?維基數據不是沒有八度記號,而是都寫在了八度的條目裡面。如果你覺得記譜法的模板裡面那個八度的寫法令你不悅,那顯示為8va然後連接到八度可以吧。我還是覺得應該合併到八度里的一個章節中,他不會產生純八度的效果但,另外現在的明明方式是絕對不行的,同行的其他都叫做什麼什麼號什麼什符,相應條目裡面也寫的是這是在五線譜記譜法里的一個符號。而這個所謂的八度記譜法,真的不是原創名稱嗎?我表示沒見過而且查不到搜到的唯一一條就是維基百科的這個條目,這還不是原創研究,當然內容不是原創的,不過卻不完善。移動八度記號是升降,還有同位八度記號,沒有寫。現在達不成合併的共識那至少要先把條目名稱改成八度記號吧。--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2日 (一) 03:45 (UTC)
- 我不反對閣下改用「八度記號」稱呼,也覺得這個比「八度記號法」,不過如果單以條目名稱在Google或其他search engine 找不到就定性條目為原創作品,是武斷和不負責任的講法,閣下上一篇也退到只說是「原創名稱」,內容有樂譜實證的話,怎說也講不通內容也是原創作品。基本上問題已經解決,合併的意義已經不再存在。兩個樂理概念完全不同的東西,就只因其英文名稱都叫「octave」而夾硬合併,是不合常理的,英語維基的做法,亦可以講是不理想的做法。--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5日 (四) 16:02 (UTC)
- 沒人非要說這個條目是八度,你舉的哈密瓜和蜜瓜的例子很不合適,這是生物界的分類方式,如果按照你說的,那所有生物都要寫在同一個詞條里嗎?維基數據不是沒有八度記號,而是都寫在了八度的條目裡面。如果你覺得記譜法的模板裡面那個八度的寫法令你不悅,那顯示為8va然後連接到八度可以吧。我還是覺得應該合併到八度里的一個章節中,他不會產生純八度的效果但,另外現在的明明方式是絕對不行的,同行的其他都叫做什麼什麼號什麼什符,相應條目裡面也寫的是這是在五線譜記譜法里的一個符號。而這個所謂的八度記譜法,真的不是原創名稱嗎?我表示沒見過而且查不到搜到的唯一一條就是維基百科的這個條目,這還不是原創研究,當然內容不是原創的,不過卻不完善。移動八度記號是升降,還有同位八度記號,沒有寫。現在達不成合併的共識那至少要先把條目名稱改成八度記號吧。--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2日 (一) 03:45 (UTC)
- 不對,我仍然強調這是樂理和記譜法的分別。哈密瓜和蜜瓜既同屬又同種,哈密瓜更是蜜瓜的變種而已,那又是否應將兩者合併為一條條目?八度是直接和聲音有關,而八度記譜只是一種寫譜手法,不一定能產生純八度音程,例如條目中的例子,就沒有這樣的功能,就算涉及帶有和聲的,可以是八度,也可以是三度四度六度,這麼多的可能性,怎可能單以一個講音程的純八度條目去解釋清楚?再者Wikdata已經連結著純八度是最正確的做法,八度記譜沒有連上關係也不大。--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8:32 (UTC)
- 可能在中文裡面叫法有相似,可是在叫法不相似的地方都沒有分開我們為什麼必須要分開。八度記號只是八度在記譜法中的一個體現,所以寫在八度里記譜法的部分下也不是不可以,對吧?當然,不是說我們非要跟別的語言學。而是這個是可以在同一個條目內說明白的沒必要要分成兩個。同樣的,十五度也是一樣。還有我還是糾結分開以後wikidata那邊怎麼處理,所以其實沒有方便反而增加了問題。--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8:08 (UTC)
- 原創研究,真的很奇怪,這些基本的樂理知識,你可以要求更多的參考資料佐證,但這些是連五級樂理考生都知道的問題都板說成為原創研究,還真摸不著頭腦,如果名稱令你感到不悅,可以改成為「八度移位記號」,但這裏的「八度」,和音程上的「八度」,是不同的東西,你不能因為大家的中文字都叫做「八度」,就可以說兩者便合併起來。--Foamposite(留言) 2013年9月1日 (日) 16:39 (UTC)
- 另外,你說是譯法問題,對的,是翻譯問題。事實上並不存在所謂的八度記譜法,我沒有找到任何相關的記錄。這是你的原創研究。用各種符號或記錄音樂就是樂譜,某種記錄的方法就是記譜法。這個符號本來就是為了解決8度的問題,它叫做八度記號,在八度條目中提及很合理,而且應該這樣做。--印天胤の留言と書信 2013年9月1日 (日) 16:1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