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草泥馬

由YFdyh000在話題來源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1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初級極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極低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低重要度

關於中共的網際網路政策

之所以有草泥馬這種事物,並非是與諷刺中共的網際網路政策.可以說之所以本條目如此火熱,和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士進行有目的的炒作不無關係.WIKI如果還希望自己保持公正,中立,詳實,準確的作風,請仔細核對此相關條目的來源. 舉個例子,WIKI上完全沒有收錄百度百科上初次發現草泥馬時的原文.也沒有詳細的查找來源.所謂的參考文獻不過是一些事後的人士(相關與否?)的網路文字,沒有公信力.—浮雲 (留言) 2009年4月20日 (一) 06:52 (UTC)回覆

「百度百科上初次發現草泥馬時的原文」具有版權(因為原作者沒有明確聲明放棄其著作權),不能發表於維基百科上。即使原作者聲明了放棄著作權,也只能發表於維基文庫而不是維基百科,因為維基媒體下屬各計劃有分工,維基百科只收錄百科內容,不收錄原始文獻。--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4月20日 (一) 12:39 (UTC)回覆
WIKI上給出的內容是使用的網路上"中國論壇上廣為流傳的版本",為何使用這個版本?給人的感覺是原著反倒不是最能說明本條目的.我感覺該條目政治偏向較嚴重,應當適當修改,不要什麼東西都與政治掛鉤.--浮雲 (留言) 2009年4月21日 (二) 06:26 (UTC)回覆

"被認為是中國網民反抗大陸當局審查網際網路的象徵".看到這一句時我笑抽了。--XMANN (留言) 2009年5月27日12:17 (UTC+8)

其實僅僅是大陸當局自己對「草泥馬」過敏,網友完全沒有將其與政治聯繫在一起。 --User:正義永恆 2009年6月16日

Grass Mud Horse 看到英文版翻譯,我笑了

草泥馬最早是可能出自百度的李毅吧,是設計出來諷刺李宇春的,大陸網絡流傳很多草泥馬和李宇春在一起的惡搞圖片,為何這裡提也沒提?—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24.16.4.10對話貢獻)加入。

請列出可靠來源。—Wcam (留言) 2009年10月8日 (四) 06:09 (UTC)回覆

所謂「河蟹」,不見得必然與網際網路審查政策有關,也可以理解為網站為維護公序良俗起見採取的自律措施。「草泥馬」本身是一句污言穢語,被屏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十大神獸」中的其他幾項和政治同樣關聯甚微。因此與其說「草泥馬」一詞的出現是一種政治性反抗,不如說是人們打破日常行為規則的無意識發洩。122.65.196.62 (留言) 2009年11月21日 (六) 11:12 (UTC)回覆

/*編輯習慣*/

「你怎麼就知道網友創作草泥馬的原因,是因為言論自由受到影響,而不是好玩,是惡搞呢?你是他們腦子裡的蛔蟲啊?」

這種句子應該放在討論,而不是正文! --Dnwk (留言) 2009年6月18日 (四) 05:16 (UTC)回覆

其實草泥馬與「非低俗」網站沒什麼關係

因為草泥馬本身就是低俗的、下流的語言,如果說與網絡審查有什麼關係的話,就是在論壇不能直接罵髒話,就只好找其他替代。—5·12中国爱 2009年6月21日 (日) 02:04 (UTC)回覆

此條目不堪入目!

本條目數無實際意義,是屬網友惡搞類型 。建議此百科條目 在維基百科中刪除,至於中共的 網絡管理 跟此條目 無什麼關係。此條目較適合在偽基百科中收錄,請編者閱讀關於維基百科收錄的相關條例。Web (留言) 2009年9月25日 (五) 06:05 (UTC)回覆

本條目是描述網友惡搞現象之一的條目,其本身是嚴肅的而不是惡搞的。--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9月25日 (五) 06:42 (UTC)回覆
  • (:)回應關於此條目的刪除與保留,不是憑你我就行的!在下建議投票表決此條目的去留。請問閣下 此條目是表示一種惡搞現象的話,那為何此條目還有實物原型?Web (留言) 2009年9月25日 (五) 07:11 (UTC)回覆
    • 要提刪條目很簡單,前往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提交申請即可,維基百科每日都會刪除數十條條目。然而,此條目是對惡搞現象的描述,而不是惡搞現象本身,其中的實物原型圖片也是條目對這一惡搞現象加以描述所需要的,以增進讀者對這一現象的了解。因此,這一條目並未違反維基百科的任何和條目存留相關的規則,在下以為犯不上去提刪。--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9月25日 (五) 07:24 (UTC)回覆
    • 另外,說下保留的理由。「草泥馬」雖最初發表在百度百科,但後來卻受到了乃至《紐約時報》級的大報的關注,因此獲得了足夠的關注度,得以在維基百科存留。然而,儘管如此,「草泥馬」依然需要在維基百科的範疇內寫作,絕不能全文依照百度百科式的惡搞書寫,而反應從嚴肅的學術角度完全依賴於可靠的第一、二手來源對這一惡搞現象進行描述和分析。--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9月25日 (五) 07:40 (UTC)回覆
我也同意詞條應該保留的建議,這個詞條的內容確實描述了草泥馬這個惡搞現象,而且這個詞彙現今仍然在網絡上大量應用,因該可以作為百科,而不至於刪除。不過這個詞條的描述確實有些不堪入目,例如我初讀時候心裡真是有些不適,因此是否可以考慮增加一個警告模板,類似於中立性警示之類的警告模板,用「此條目內容可能引起讀者不適」之類的話語提示用戶謹慎開始閱讀。Gnailuy (留言) 2011年1月10日 (一) 10:33 (UTC)回覆

文化現象?

此條目如果完全按文化現象來編輯的話,在下是十分支持的,唯恐受百度百科「草泥馬」的影響淪為惡搞對象!如閣下們能適當編輯此條目,使其完全按文化現象來寫的話,我想不僅我不會反對,而且我想很多人也不會不支持的。請閣下們客觀地編撰此條目,請按文化現象分類而不是分類在惡搞文化!Web (留言) 2009年9月26日 (六) 05:05 (UTC)回覆

惡搞文化也是一種文化現象,難道說惡搞因為它不好就不是文化了?而且這個條目也沒有遭到惡搞啊,裡面所述內容,句句皆有依據。閣下可能以為「內容」一段是惡搞內容,然後請注意前面寫的是「根據中國論壇上廣為流傳的版本」,這是歸屬加轉述的做法,正是為了讓讀者了解到這段內容並非是維基百科給予定義的,而是網際網路上流傳的定義,維基百科只是如實地對其加以敘述。--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09年9月26日 (六) 06:08 (UTC)回覆

針對第一條評論

我就是大陸的,我就認為這條目說的對,你憑什麼說我敵視大陸?

你是仇視政府。這篇文章中很多東西是原始研究。-anonders

"草泥馬"不是台灣年輕人給駱馬取的名

"草泥馬"不是台灣年輕人給駱馬取的名; 這是大陸網民依粗話的諧音起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D%89%E6%B3%A5%E9%A9%AC

只有一個紐約時報的報導為什麼說「《紐約時報》等媒體」?

蛋疼中。。。。--Stdp093留言2012年9月19日 (三) 07:26 (UTC)回覆

來源

niconico上關於羊駝的視頻比大陸「草泥馬」一詞出現的要早,中國有很多文化內容都來自日本, 比如「萌」「不給力」, 羊駝和大怪鳥在「草泥馬」一之前已經在日本網絡上成為文化現象了 --Ty38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02:17 (UTC)回覆

哦,我不太了解。但「草泥馬」這詞主要還是靠諧音等原因火起來的吧。也許借鑑了日本網民對羊駝的一些內容特點,但主要還是中國的內容吧。如果能有來源說明最好--YFdyh000留言2013年5月19日 (日) 18:30 (UTC)回覆
返回 "草泥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