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優良條目/1955年越南公民投票

1955年越南國公民投票決定了越南國的未來政體,南越政權因此由君主制轉變成為越南共和國。投票中競爭的雙方:首相吳廷琰保大皇帝分別主張實行共和制和君主制。最後吳廷琰透過舞弊的手段獲勝,得票率高達98.2%。在首都西貢,吳廷琰獲得超過60萬票,儘管選民名冊上一共只有45萬人。甚至在受到敵對陣營阻止投票的鄉村地區,他獲得的選票也超過登記選民的90%。這次公民投票是保大皇帝與其首相之間權力鬥爭的最後對決。保大皇帝厭惡吳廷琰,頻繁地試圖罷免他,任命他為首相僅僅是由於他是獲得美國援助的管道。在這期間,越南將要進入一個不安定時期,因為根據結束法越戰爭的《日內瓦協定》,越南被暫時分割,越南國控制國家的南半部,將舉行全國大選組成共同的政府,來恢復國家統一。越南國軍未能完全控制整個國家,宗教派別高台教和好教在鄉村地區武裝割據,各自擁有私人軍隊,而平川派控制著西貢的街道。吳廷琰不顧保大皇帝的干涉,到1955年中,設法征服了私人軍隊,在全國強化了政府的統治。吳廷琰被他的成功所激勵,開始策劃讓保大皇帝下台。他預定在1955年10月23日舉行公民投票,將保大皇帝推出政治舞台。在投票的準備階段,保大皇帝的競選活動遭到禁止,而吳廷琰的競選活動集中於針對保大皇帝的個人攻擊。政府控制的媒體發起對保大皇帝的輿論攻擊,而警察挨家挨戶警告人們不投票的後果。吳廷琰的弟弟吳廷瑈協助他成功地在選舉中舞弊,勝出後吳廷琰宣布由他本人擔任新成立的越南共和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