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东(1893年—1938年),字曦洲,山东沂水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军事将领。东北讲武堂毕业。曾任东北军7师6旅旅长,15师中将师长,东北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义勇军5军团总指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骑兵挺进军1军2旅旅长,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2挺进军23师师长,西北“督剿”专员,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5战区高参兼2路游击司令。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中的劉震東烈士遺像

生平

 
早年照片

山东沂水(今沂南县张庄)人。20岁时进济宁道尹公署任书记,后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历任东北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奉军重新整编后,升任第七师第六旅旅长。1928年,入陆军大学受训,学成后出任东北边防军总司令部中将主任参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前往热河(今分属河北、辽宁、内蒙)招募组织抗日义勇军,自任第五军团总指挥,在赤峰开鲁展开游击战。1933年2月,日军向热河发动进攻。此前,张学良已将东北抗日义勇军收编为七个军团。刘震东所部五千多人是第一军团的主力,驻扎在开鲁大树营子,守卫热河北路开鲁至赤峰一线。21日,日军第六师团主力、第十一旅团及「蒙古军」一部,向刘震东驻地偷袭。刘率军反击,将敌击退。次日,敌又以飞机轮番轰炸,并配以炮击,刘部奋力反击,终因火力不敌,损失惨重,被迫放弃阵地,向开鲁以南转移。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继续转战,袭击日军。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抗日同盟军,转战热河的刘震东首先通电响应,加盟后被委任为第二挺进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在冯玉祥的领导下,参加了保卫察省,收复失地的战斗。1935年6月,东北军被迫移驻陕西,刘震东随军到西安。在此期间,他逐步接受共产党团结抗日的主张,为共御外侮而奔走,颇受张学良器重。西安事变后,任西安行营参议兼总务处长,并协助于学忠整顿东北军。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震东立即带人回乡组织地方抗日武装,还多次致电南京,请缨抗敌,并于同年11月亲赴南京请战。一个月后,刘震东被任命为第五战区高参兼第二路游击司令,但队伍需由自己组建。在兵饷两无的条件下,刘震东尽最大努力开展工作。他立即张榜招募抗日志士,并派胞弟回山东老家号召乡人入伍。为了给部队筹集饷项,他令家人打开自家的粮仓变卖积存的数十石粮食,并说:“只求有办法救国,虽倾家亦在所不惜。”刘震东的所为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拥护,在1938年初便组成了有两千余人的第二路游击队,包括爱国青年学生、农民武装及原第三路军溃散的人马,其属下遍及胶东、鲁北、鲁南和苏北等地。他亲率部队不断袭击小股敌人,炸毁日军仓库,破坏日军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正规军作战。他被称为“游击刘司令”。

1938年1月,日军精锐坂垣第五师团在青岛登陆后,为配合矶谷师团合围台儿庄,分两路全力向临沂进逼,直取徐州。2月中旬,刘震东奉命率领两个支队由陇海线上的新安(今新沂)北上莒县,归第三军团长庞炳勋指挥,参加保卫临沂一线的战斗。到2月17日,第五师团田野支队及伪军武装共五千余人,逼近临沂东北的莒县、沂水和日照一线。第五战区令海军陆战队及民团从正面阻击来敌,刘震东率部下毫不畏惧,冒着日军猛烈的飞机轰炸和重炮的轰击,奋勇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相持三日之久。后奉命开往莒县城西。21日下午,刘震东率部入城坚守。刘部两个支队仅四百余人,每人只有几枚马尾手榴弹,全队枪支弹药很少,但大家士气高昂。入城后,刘震东立即组织构筑临时防御工事,堵塞东门、北门。他边组织防御准备,边四处巡视,鼓舞士气。入夜,援军一一五旅在旅长朱家麟率领下抵达莒县,此后,许树声也率县大队开回城里。当夜,守军成立了城防指挥部,刘震东任总指挥,他表示要与莒城共存亡。22日拂晓,日军从东、北、西三面将莒县城包围。5时半,日军发起攻击。激战中,城外南面高地被敌人攻占。刘震东指挥部队奋力争夺。日军多次以重炮、机枪掩护攀城,均被守军击退。为了歼灭城南之敌,刘震东以两营士兵组成敢死队,冲出南门,包抄敌侧后,南门之敌溃逃。但北门之敌,因有险可据,始终未能歼灭。后日军主力会聚北门,强行攻城,战况惨烈,城北告急。刘震东闻讯,不顾劝阻,登上城墙,奔赴北角指挥作战。一个多小时后,日军十余人携轻机枪登上城墙,集中火力向守军扫射,城西北角被日军攻破。刘震东冒着弹雨,在北城墙上飞奔督战,指挥堵击。就在城西北角被守军夺回之际,他不幸头部、腹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45岁。 刘震东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亲自主持召开了追悼会。《新华日报》也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3月9日,国民政府发布褒扬令,表彰刘震东的战功,并追晋陆军中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