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濟(1580年代—1650年代),遂良廣東廣州府南海縣[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

梁士濟是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廣東鄉試舉人,七應會試不遇。教書二十餘年,門生數百。天啟元年(1625年),終登進士,授江西奉新知縣,調往清江[2]湖廣地方用兵,需要徵給糧食,他只能辛勞應辦。崇禎五年(1632年)峒寇作亂,守道計畫讓城外居民撤離,梁士濟堅持不可以,說:「盜寇來到,放火焚燒就沒有怨恨了。」自己帶領精銳士兵扼守河上,居民才得以安定。他又設置學田資助士人,擴大弟子生員到科舉規定,待士亦有禮;對人不涉及私事,議罪謹慎不苛求。他在諸生中認識後來文章節義聞名的楊廷麟,朝廷因為他循良召任,當地民眾都請求他留下,為他停車三日[1]。之後他改任兵科給事中,轉為江西道御史,再遷官浙江道巡按雲南,因父親逝世辭官。劉香作亂,熊文燦來訪商討對策,梁士濟堅持不要招撫,應一舉殲滅。不久他再獲起用巡按四川,當地充斥流寇,他詳細檢驗功罪,革除貪污,取消火耗,於是流寇逃遁,人民安樂;同時又整修昭烈君臣陵墓及杜甫草堂。完成使命後回歸朝廷,他的行李卻依然簡陋。不久梁士濟改為巡按北直,任內剷除宦官,彈劾宗室,矯正外戚,不迴避權要;他奉敕監軍山海關,查核將領,籌措兵餉。再轉掌河南道,為皇帝侍讀,他四次上疏辭官,因此歸鄉[3]

南京失守,梁士濟入西樵山躲避。隆武帝繼位,張家玉再三推薦他,下旨盡快出任撫按,但未赴官;永曆帝即位,擢任他為太僕卿永曆二年(1648年)再晉為兵部右侍郎[4],去世時虛歲七十七[5]

引用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二》:梁士濟,字遂良,南海人。天啟五年進士。授奉新知縣,調清江。楚中用兵,芻糧徵給,拮据應辦。崇禎五年,峒寇作,守道欲撤城外民居,力持不可,曰:「脫寇至,燔之無怨矣。」乃自出簡銳,扼之河上,民賴安堵。又置學田贍士,廣弟子員及科舉例,待士有禮。人不可干以私,讞獄矜慎不苛。識楊廷麟於諸生中,後以文章忠節名。以循良召,民號留之,為停車三日。
  2. ^ 同治《南海縣志·卷三十八·列傳七》:梁士濟,字遂良,世居省城,弱冠登萬歷【曆】丙午鄉薦,公車七上未售,下帷授業二十餘載,從學者數百餘人。天啟乙丑成進士,授奉新令,調清江。
  3.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二》:遷兵科給事中,轉江西道御史,改浙江道巡按雲南,父憂歸。劉香亂,熊文燦造訪,力拒撫議,竟滅之。起巡按四川,流寇充斥,覈功罪,除貪墨,革火耗,寇遁民安,修昭烈君臣陵墓及杜甫草堂。復命,行李蕭然。改按北直,鋤奄宦,劾宗室,糾外戚,不避權要。奉敕監軍山海關,覈將領,籌兵餉。掌河南道,侍經筵。四疏乞休歸。
  4.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本紀第三》:(永曆二年八月)戊申,……趙獻素吏部右侍郎,梁士濟兵部右侍郎,王華玉少詹事,鄧務忠通政使,米助國大理卿,陸世廉光祿卿,吳敏師、官撫極太僕卿,張俌僉都御史。……
  5.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二》:南京亡,入西樵山。紹宗立,張家玉再三疏薦,敕撫按疾催,未赴。昭宗即位,累擢太僕卿、兵部右侍郎卒。年七十七。

參考文獻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本紀第三
  • 錢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傳第三十二
  • 同治《南海縣志》·卷三十八·列傳七
官衔
前任:
薛紹魯
明朝奉新縣知縣
1626年-1628年
繼任:
王倬然
前任:
盧兆龍
明朝清江縣知縣
1628年-1632年
繼任:
王心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