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宮大橋
森林宮大橋(德語:Waldschlößchenbrücke,又作:Waldschlösschenbrücke),是一座位於德国德累斯顿、穿越易北河的行車橋樑。大橋是為了紓緩德累斯顿內城的交通擠塞而興建。由於當時德勒斯登易北河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遗产,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於大橋的建造工程表示強烈反對,並警告將會撤銷德累斯顿易北河谷的世界遺產資格,大橋的建造工程变得極具爭議性[1]。德累斯顿易北河谷在2006年因大橋的建造工程而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河谷是當時歐洲兩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另一個是科索沃中世紀古蹟群),並在2009年正式成為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2]。
森林宮大橋 | |
---|---|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 |
坐标 | 51°03′50″N 13°46′36″E / 51.0639°N 13.7768°E |
承載 | 道路交通 |
跨越 | 德勒斯登易北河谷 |
地點 | 德国德累斯顿 |
上游桥梁 | 洛施維茨大橋 |
下游桥梁 | 阿爾伯特大橋 |
设计参数 | |
桥型 | 钢拱桥 |
建筑材料 | 钢和混凝土 |
全长 | 635米(2,083英尺) |
宽度 | 行車道:14米 懸索行人道(兩個):各4.45米 |
最大跨度 | 148米(486英尺) |
桥下净空 | 26米(85英尺) |
历史 | |
建築師 | 科爾布與里普克(Kolb + Ripke) |
设计单位 | 埃森洛弗尔與薩特勒(Eisenloffel + Sattler) |
施工單位 | PERI |
开工日 | 2007年 |
完工日 | 2012年 |
总造价 | 1.8億欧元 |
开通日 | 2013年8月24日 |
地圖 | |
歷史
在大橋現時位置興建一座大橋的計劃已經存在了一個世紀。1996年,德累斯顿市議會在參考經過修正的交通模型後批准興建大橋。經過了近八年等待規劃許可的準備,2005年,市政當局為大橋建造工程舉行公投,其中支持興建大橋的佔大多數。2006年4月,市議會煞停了建造計劃,以跟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對聲音[3];萨克森自由州政府对此表示不滿。2007年3月,薩克森州高等法院(Sächsisches Oberverwaltungsgericht)作出了有利於大橋建造工程的裁決[4]。時任德国联邦议院副議長胡爾夫岡·蒂爾塞對於該裁決,稱當日「對德國來說是悲傷的一天」[5]。
大橋的建造工程其後再遇阻滯。2007年8月,德國的行政法院作出裁決,要求當局採取措施以確保瀕危的小蹄鼻蝠受保護,因為該物種當時在德國境內只餘下650隻,而有一部分以擬建大橋的位置棲息。德國法院在同年11月作出裁決,允許大橋恢復施工。[6]
由於大橋正式動工建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2009年6月25日投票決議將德累斯顿易北河谷由世界遺產中除名。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是首個被除名的歐洲世界遺產,以及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首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是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护区)。[2][7]
大橋在2013年8月24日正式啟用[8],並在同月26日早上通車。
結構
大橋全長636.1米,是一座複合結構建築。大橋由主橋和兩端接線組成,其中易北河左岸接綫長274.81米,而右岸接綫則長213.49米,兩端接線皆由V形樑柱支撐。大橋主橋長148米,橋下淨空26米,由兩座鋼拱支撐。[9]
大橋採用了德國柏林ESKR在1997年的公開比賽的獲獎設計;該設計獲得比賽首名,該工作室也因而獲得75000德國馬克的獎金[10][11]。大橋由PERI GmbH(德语的「有限責任公司」)建造[12]。
圖集
-
大橋在德累斯頓易北河流域的位置(紅色)
-
大橋和其他德累斯頓橋樑的比較圖
-
日間的大橋
-
夜間的大橋
-
大橋基座的V型樑柱
-
大橋位置原貌(攝於2003年)
-
建造中的大橋(攝於2010年12月)
參見
參考資料
- ^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threatens to remove Dresden Elbe Valley (Germany) from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06-07-11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0).
- ^ 2.0 2.1 Dresden is deleted from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09-06-25 [201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7).
- ^ Beyer, Susanne. A Bridge Too Far for UNESCO: World Heritage Dresden Gets Yellow Card. 明鏡網站. 2007-02-07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9).
- ^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muss gebaut werden. Mitteldeutscher Rundfunk. 2007-03-13 [2007-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5).
- ^ Schlimmer Tag für Deutschland. 明鏡網站. 2007-03-13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 ^ Proposed bridge in Dresden fuels protests over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8-01-04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8).
- ^ Unesco-Entscheidung: Dresdner Elbtal verliert Weltkulturerbe-Status. 明鏡網站. 2009-06-25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5).
- ^ Umstrittene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eröffnet. 明鏡網站. 2013-08-24 [2019-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3).
- ^ Klähne, Thomas; Einhäuser, Oliver.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in Dresden – Ausführungsplanung des Überbaus. Stahlbau. 2013-03-04, 82 (3): 158. doi:10.1002/stab.201310023.
- ^ design team ESKR. Henry Ripke Architekten. 2006-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03) (德语).
- ^ Wettbewerb in Dresden entschieden. baunetz.de. 1997-12-18 [2019-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4).
- ^ peri.com projects, waldschloesschenbruecke. [2015-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