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对
瞻對,藏名「呷絨」(藏語:རྒྱལ་རོང་,威利转写:rgyal rong),地處川藏邊界,相當於現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1]
地理
清代由川入藏,都由打箭爐(今康定)出關,出關後可分南北兩路到達察木多(今昌都),再前往西藏。南路由東俄洛向西行,經中渡(今雅江)、理塘、巴塘、江卡、乍丫等地至察木多。這條路線沿途設有臺站、塘舖、汛兵,故駐藏官員、清軍全經此道,因而被稱爲「川藏官道」。北路由東俄洛向西北行,經泰寧(乾寧)、道孚、章谷(爐霍)、甘孜、德格、江達等地至察木多。因沿途未設臺站,官兵不走此道,只有來往貿易之商民行經,因而又稱為「川藏商道」。瞻對北接甘孜、章谷;南連理塘、雅江;東界道孚,與明正土司接境;西北抵白玉、德格,與德格土司毗連,正好位於南北兩條大道之間。「由瞻對北出石門坎、仁達溝,可扼北路商道之咽喉;南下雄辣山,可盡控理塘、雅江一帶官道」,其地理位置是川藏的鎖鑰,控制了清朝對西藏的交通,因此清朝要經營西藏就要先控制瞻對。[2]
歷史
瞻對在唐朝時屬於吐蕃,宋、元時由藏人管轄,明朝時屬於烏斯藏。清初設立土司,在土司互相兼併後,剩下上、中、下三個土司,稱為「三瞻」。[1]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設立上瞻對長官司與下瞻對安撫司;乾隆十年(1745年)設立中瞻對長官司。[3]乾隆十一年,瞻對之戰結束,下瞻對土司班滾詐死逃走,清軍告捷。[4]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發生波日·工布朗結之亂,後來道員史致康率清軍拖延不前,同治四年(1865年)由藏兵平定此次民變,藏人因此索償兵費十六萬兩,四川總督駱秉章遞史致康稟,奏請用地補償,達賴喇嘛任命梁茹基巧(即「瞻對總管」)管轄。[5][6]清宣統三年(1912年)改土歸流,設瞻對委員。民國成立,改設懷柔縣。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改名瞻化縣。[1]解放軍入藏後,1952年改名新龍縣。[3]1955年10月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至今。[7]
相關文藝作品
藏族作家阿來以瞻對歷史為背景,寫成歷史小說《瞻對:終於融化的鐵疙瘩!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有正體字與簡體字版。[8][9]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孫子和. 西藏史事與人物.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5: 66–67 [2018-09-12]. ISBN 978-957-05-1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3).
- ^ 張秋雯. 清代雍乾兩朝之用兵川邊瞻對 (PDF).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2年, (第21期): 263–264 [民國81年6月]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0-01).
- ^ 3.0 3.1 瞻對的意思. 漢語詞典. [2018-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 ^ 乾隆时期的瞻对事件. 中国藏学. 2007年, (第三期) [2022-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3).
- ^ 清史稿·卷513·列傳三百·土司二·四川
- ^ 周伟洲. 西北民族论丛(第十九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7月1日: 203 [2022年10月20日]. ISBN 97875201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0月22日) –通过Google Books.
- ^ 【历史沿革】_新龙县_甘孜州_市州地情_四川地情. 四川省情网. [2022-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1).
- ^ 阿來. 《瞻對:終於融化的鐵疙瘩》. 九歌. 2016-07-01 [2018-09-12]. ISBN 97898645006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中文(臺灣)).
- ^ 阿來. 《瞻對:終於融化的鐵疙瘩!一個兩百年的康巴傳奇》. 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4-01-01 [2018-09-12]. ISBN 978754113796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3)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