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腳角蟾
两栖动物物种
短腳角蟾(学名:Boulenophrys brachykolos)是一種角蟾科异角蟾属動物,為香港原生的物種。首次發現短腳角蟾的地點是太平山[1]。
短腳角蟾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无尾目 Anura |
科: | 角蟾科 Megophryidae |
属: | 布角蟾属 Boulenophrys |
种: | 短腳角蟾 B. brachykolos
|
二名法 | |
Boulenophrys brachykolos (Inger & Romer, 1961)
|
分佈
於2005至2006年的三次夜間考察中,香港大學環境生命科學系的學生在龍虎山郊野公園發現短腳角蟾[2]。角蟾的活動範圍十分有限,大部分只出現於香港各郊野公園。越南東北部可能亦有短腳角蟾[3],但現時並沒有相關的資料。過去曾經在中國福建省捕捉到一隻短腳角蟾,但之後已沒有任何消息。
威脅
主要威脅是生境損失和退化,都市化和水污染造成,而滅蚊化學製品的使用也威脅短腳角蟾的生存和繁殖。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4]。
參考資料
- ^ Inger, Robert F., and J. D. Romer. A New Pelobatid Frog of the Genus Megophrys from Hong Kong. [Chicago]: Chicago Natural History Museum, 1961
- ^ Night safaris in Lung Fu Shan Country Park, Hong Kong. [2007-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9).
- ^ Xenophrys brachykolos (Inger and Romer, 1961), Amphibian Species of the World
-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