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劍

香港科幻小說作家

譚劍(1972年),香港小說作家,創作橫跨科幻、奇幻和純文學。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國際會員。 聖貞德中學畢業。英國倫敦大學電腦及資訊系統學士,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企管碩士。多年來在兩岸三地拿下不同獎項,作品屢次入選科幻和文學選集,並編寫香港科幻小說發展史。現於中學主持推理和科幻的講座與寫作班。2024年以推理小說《姓司武的都得死》獲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首獎。

譚劍
在香港尖沙咀美麗華商務印書館的活動
出生 (1972-09-05) 1972年9月5日52歲)
職業作家
國籍 英國國民(海外)
體裁科幻小說, 奇幻小說,純文學
代表作黑夜旋律, 人形軟件,貓語人系列
獎項九歌30二百萬元長篇小說獎, 可米瑞智電影小說獎, 倪匡科幻小說獎,台北文學獎年金獎助,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獎等
官方網站
www.mysterytam.com

經歷

1989年,中五暑假時以〈虛幻與真實〉參加新雅少年兒童文學創作獎(科幻故事組)獲季軍。次年〈黃昏的人〉摘下冠軍。

1994年,以〈斷章〉獲台灣「幼獅文藝科幻小說獎」張系國特別推薦發表,並獲台灣「中國筆會」譯成英文版 Torn out of Context 於 1994 年夏季號出版。譯者為鮑端磊(Daniel J. Bauer)。

九十年代中起網絡上發表小說,早期作品見於「星網互動」及「網上行」,也在《蘋果日報》和《突破》刊載小說,在《東周刊》發表科技文章。

1997年,推出首部作品《虛擬未來》,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收錄〈虛幻與真實〉、〈黃昏的人〉和〈斷章〉等十個短篇。

2007年,以〈免費之城焦慮症〉獲台灣第七屆「倪匡科幻獎」佳作

2008年,以《黑夜旋律》入圍台灣「九歌30二百萬元長篇小說獎」最後四強,為唯一香港作者。

2009年,以《輪迴家族》入圍台灣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

2010年,以《肉體竊賊》獲台灣「2009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第二名。推出《人形軟件》,除人工智能的主題外,也加入香港本土文化和社會議題,廣受好評,在獲首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全球華语最佳科幻/奇幻長篇獎」金獎後更獲香港傳媒廣泛報導,並推出中國版和台灣版。〈斷章〉和〈神曲〉入選《宇宙摩天輪:香港科幻小說選》。

2011年,在香港東方日報連載長篇小說《發條鳥》和《光柵謀殺案》。獲第二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最佳作家銀獎」。

2012年,入選為「21世紀十大新銳華語科幻作家」。推出以台南歷史和在地文化為背景的奇幻輕小說《貓語人》系列。

2013年,以《拯救老店大作戰》獲台灣第三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佳作。

2014年,以《當代台北觀光指南、傳說與變形記》獲第十六屆「台北文學獎」年金獎助。

2015年,以《光柵謀殺案》獲第六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全球華语最佳長篇科幻獎」銀獎。在香港資優教育學苑主持科幻工作坊

2018年,短篇作品〈斷章〉入選台灣九歌出版社的《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2:小說》 。《貓語人》系列由台灣蓋亞文化推出修訂版,並入選台灣文化部107年「年度推薦改編劇本書Top20」[1]

2019年,入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主題「科幻與推理文學」作家。

2021年,參與的《偵探冰室:香港推理小說合集》(與陳浩基、文善、黑貓C、望日、冒業合著)獲第三屆「香港出版雙年獎」文學及小說類出版獎。

2023年,6月,在《偵探冰室》的首作〈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由劇場空間改編成音樂劇,於文化中心上演。9月,任台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10月,《姓司武旳都得死》獲台灣作家推理協會與Readmoo合辦的「2023這本超好推」年度推理小說華文作品組第一名,及2024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奬」首獎。譚劍獲頒「2023 讀墨年度華文大獎」人氣作家。

著作

推理犯罪小說

  • 《姓司武的都得死》(2023,蓋亞文化)

奇幻輕小說

  • 《貓語人》01之「殺意樹」(2012,台灣明日工作室;2018, 台灣蓋亞文化)
  • 《貓語人》02之「字鬼」(2012,台灣明日工作室;2018, 台灣蓋亞文化)
  • 《貓語人》03之「永保安康的惡魔咒語」(2012,台灣明日工作室;2018, 台灣蓋亞文化,改名為《永保安康之咒》)
  • 《貓語人》04之「信長的預知夢」(2020, 台灣蓋亞文化)

註:蓋亞版為修定版

文學作品

長篇科幻

  • 《換身殺手》(1998,香港文林社。2000,台灣成陽)
  • 《人形軟件》卷一之「靈魂上載」(2010,香港天行者;2011, 中國人民大學;2012, 台灣蓋亞文化;2019, 香港格子盒作室港澳限定版)
  • 《人形軟件》卷二之「生死之輪」(2011,香港天行者;2012, 中國人民大學;2012, 台灣蓋亞文化)
  • 《人形軟件》卷三之「後人類計劃」(2013,香港天行者;2014, 台灣蓋亞文化)
  • 《光柵謀殺案》(2014, 中國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短篇科幻小說集

  • 《虛擬未來》(1997,香港玲瓏璧。2000,台灣成陽)。收錄得獎作〈虛幻與真實〉、〈黃昏的人〉及〈斷章〉。本書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 《1K監獄》(2000,香港皇冠。2001,台灣成陽)
  • 《免費之城焦慮症》(2019, 香港星夜出版港澳限定版。2020,台灣蓋亞文化)

影視作品

  • 《肉體竊賊》獲台灣「2009可米瑞智百萬電影小說獎」第二名。
  • 《拯救老店大作戰》獲台灣第三屆「BenQ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佳作(2013)。

連載小說

  • 她和他和她的前世今生(2011/12-,香港信報)
  • 免費殺手的樂園(2011/3-12,香港信報)
  • 發條鳥(2011/8-10,香港東方日報)
  • 光柵謀殺案(2011/11,香港東方日報)

網絡

  • 《網上免費資源不求人》(2001,香港經濟日報)

合著

  • 《查拉圖》(合著。1990,香港新雅)
  • 《黃昏的人》(合著。1991,香港新雅)
  • 《Why We Blog? 點只日記咁簡單》(合著。2006, 香港 WHY 出版)。收錄〈影藝之死〉
  • 《科幻.後現代.後人类:香港科幻論文精選》(2007,中國褔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收錄〈香港科幻發展淺介〉[2]
  • 《笨小孩》(2009,台灣貓頭鷹,葉李華編)。收錄得獎作〈免費之城焦慮症〉
  • 《香港很高興》(2009,香港永青文化,何故編)。收錄〈我喜歡港女〉
  • 《宇宙摩天輪》(2010,香港明窗,香港科幻會編)。收錄〈斷章〉及〈神曲〉
  • 《中国当代科幻精品选》(2010,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编)。收錄〈免費之城焦慮症〉[3]
  • 《新‧非人協會》(2011,香港小說會)。收錄〈閃人〉[4]
  • 《倪學 : 衛斯理五十周年紀念集》(2013,香港豐林文化)。收錄〈衛斯理與外國科幻的對照〉
  • 《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2:小說》(2018, 台灣 九歌)。收錄〈斷章〉[5]
  • 偵探冰室:香港推理小說合集》(2019, 香港星夜出版。2020,台灣蓋亞)。收錄〈重慶大廈的非洲雄獅〉
  • MUSEA: A book of modern muses (2019, Condé Nast,K11)。收錄〈舊外套〉(The Old Coat)
  • 《偵探冰室.靈》(2020, 香港星夜出版。收錄〈禮義邨的黑貓〉)
  • 《偵探冰室.疫》(2021, 香港星夜出版。收錄〈樂景灣的鱷魚〉)
  • 《偵探冰室.貓》(2022, 香港星夜出版。收錄〈西營盤的金被銀床〉)
  • 《偵探冰室.食》(2023, 香港星夜出版。收錄〈香港仔的鯰魚〉)

創作風格

1. 利用心智圖(mind map)構思大綱[6]。擅長架構多線、結構複雜的故事。對正派及反派同樣著墨甚深。在「人形軟件」系列裡,第一人稱混合多重第三人稱。在「黑夜旋律」裡,探用 hyperlink cinema 及後設手法,交織以七宗罪主題的七條故事線,獲評審司馬中原平路高度評價[7]

2. 與其說譚劍專長科幻及奇幻,倒不如說他擅於消化資料並以此創作故事,因此除了「人形軟件」的人工智能外,在「拯救老店大作戰」以茶行及麵店為題,在「貓語人」系列能以台灣歷史及道地文化穿插。

3. 創作類型橫跨科幻、奇幻、推理、輕小說、純文學,因此作品往往呈現跨類型的混血狀況。「『輕』是小說的風格,但不是作者的功夫。相反地,就一個創作者而言,不管是下的功夫與寄託的關懷,譚劍都是非常非常認真的......在輕小說的風格底下,其實藏了非常認真而且重要的理念,而這理念,也體現在他挑選台南作為這個故事的背景上。」[8]

4. 每一部作品都含有社會批判的元素(連輕小說也不例外)。如「黑夜旋律」批評資本主義,「人形軟件」批評地產霸權。「亦相當具探討性;又不乏緊張刺激的娛樂元素;當中又寫出對本土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注,證明科幻小說並不是天馬行空的『離地』玩意。」[9]

5. 作品章節多(「人形軟件」每本都超過八十章節,「黑夜旋律」含四十九),情節快速推演。用字遣詞簡潔不花巧。「起伏跌宕,错综复杂,悬念迭起,高潮不断,充满中国传统小说中的阴谋诡计,有的桥段令人恍然有看《三国演义》之感,作者却在其中注入了对现代世界的忧思。」[10]

6. 正反角色佔的篇幅相當,而且有女強男弱的情況,如「人形軟件」的天照,「貓語人」系列的方圓。

7. 每次推出新的地區版本都會修改內容。唯簡體字版因內容會被編輯大幅修改,因此曾在 facebook 上公開宣稱不鼓勵港台兩地讀者購買,也不會宣傳。

影評

曾於「都市日報」撰寫影評,其不劇透、不花巧、不賣弄理論卻一針見血挖出深度的風格廣受歡迎。港產片「狂舞派」和「點對點」的首篇影評均出自其手。為「星際啟示錄」寫的影評集科學介紹和詳細故事分析於一身,長達五千字,被譽為觀賞本片必讀的一篇。熱心推廣港產片和小眾電影,並為相關電影掛名推薦。hashtag 為「肢解電影」。

每年選出「年度之選」:「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3)和「引力邊緣」(2014)。2015年從缺。

逸聞

  • 九把刀在《紅線》裡引用《換身殺手》(1998):「我以前看過一本舊小說,叫 <換身殺手> ,裡面的故事背景是一個長生不老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裡,愛情的永恆是根本無法存在的可怕事物」[11]
  • 譚劍在部落格裡表示《換身殺手》(1998)被盜版(2000)但無法追究[12]
  • 由於香港和台灣兩地用語有別,《人形軟件》在台灣版時改名為《人形軟體》,並會加入注解以便台灣讀者瞭解香港地道文化,內容亦加以修訂[13]
  • 黑鏡》第二季「馬上回來」(Be Right Back, 2013)一集裡死人的記憶被人工智能模擬,和《人形軟件》同出一轍,但後者面世早三年。[14]
  • 2015年香港北角森記書店因貓被盜,被裁判官質疑「何以咁細間書店可以容納30隻貓?」,譚劍在Facebook分享相關新聞時,稱「30貓無打交,生活好過好多香港人,告人虐畜不如先告搞出鉛水的人」被推上報。[15]
  • 《人形軟件》裡虛構的來記麵店,被陳浩基在推理小說《網內人》(2017)裡借用[16]
  • 《倪匡散文集》(香港天地圖書、2018)附錄的年表裡,稱1993年「......香港皇冠出版社出版警世小說《騙徒》。署名倪匡,實由譚劍代筆」。譚劍在臉書發文表示並無其事,並稱當年「只有二十一歲」[17]
  • 譚劍介紹導演黃浩然認識作者文善,促成《逆向誘拐》拍成電影。[18]
  • 劉慈欣在香港出版的首本短篇小說集《流浪地球》,首篇序即出自譚劍

相關研究

  • 關詩珮:〈病源、母體變異及翻譯的後延生命:村上春樹與譚劍《人形軟件》〉[19]
  • 范轶伦:〈剑与诗:古典文化带来未来救赎——刘慈欣1997《诗云》和香港谭剑1994《断章》中的身份认同比较 〉[20]

資料來源

  1. ^ 107年「本年度推薦書單」. [2018-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8). 
  2. ^ 華人百科. https://www.itsfun.com.tw/科幻後現代後人類--香港科幻論文精選/wiki-4496302. 
  3. ^ 《中国当代科幻精品选》出版.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4. ^ 何故. 眾志成城,共襄善舉!「香港小說會」12位作者續寫倪匡《新.非人協會》!.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5. ^ 華文文學百年選.香港卷2:小說. 博客來. 台灣 九歌.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6. ^ 溫卓森. 世紀.小說家:創造冰山、成就一角:譚劍與喬靖夫的小說世界. 2017/04/06. 明報.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7. ^ 譚劍. 多音交響式的書寫  —譚劍談《黑夜旋律》. 九歌出版社. 
  8. ^ 乃賴. 永保安康的惡魔咒語 導讀.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9. ^ 溫卓森. 網絡.現實.本土——評《人形軟件》三部曲 (下). 101藝術新聞網. [2016-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10. ^ 韩 松. 为明天忧思——读谭剑《人形软件》. [2011-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31). 
  11. ^ 九把刀. 紅線. 九把刀網絡文學經典製造機.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5). 
  12. ^ 譚劍. 向隊長舉報【換身殺手】盜印版,重重有賞. [2018-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3). 
  13. ^ 譚劍. 人形軟體1 後記. 台灣 蓋亞文化. 2012. 
  14. ^ 視事追擊:《黑鏡》第二季回歸震撼.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5. ^ 「森記」被法官質疑虐貓 負責人歡迎警察「隨時來睇」 小說家指森記貓生活勝過很多港人. [10 Jul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0). 
  16. ^ 陳浩基. 網內人. 2017-4: 540. 
  17. ^ 譚劍. 我沒有代筆. facebook. 
  18. ^ 《逆向誘拐》98% 完成版. [2018-09-14]. 
  19. ^ 《台灣現代中國文學》第30期. 2016年12月: 5–20. 
  20. ^ 《中国科幻文学三十年与再出发》.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年4月: 116–132.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