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孔亞綱
蜥形纲的一个亚纲
雙孔亞綱(Diapsida)也作双弓亚纲,是群頭骨兩側各有兩個顳顬孔的四足動物,首次出現於三億年前的石炭紀晚期[1]。現存的雙孔動物非常多樣化,包括:鳥類、鱷魚、烏龜、蜥蜴、蛇、喙頭蜥。有些失去一個顳顬孔(蜥蜴),有些失去兩個(蛇),某些物種甚至大幅特化的頭骨(現代鳥類),根據最近的共同祖先,牠們仍然被分類於雙孔亞綱。現在有至少7,925物種的雙孔類爬行動物存活在世界上,若將鳥類計入,則將接近18,000種。
双孔亚纲 化石时期:石炭紀晚期到現代
| |
---|---|
雙孔亞綱頭顱骨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演化支: | 真爬行動物 Eureptilia |
演化支: | 卢默龙类 Romeriida |
亚纲: | 双孔亚纲 Diapsida Osborn, 1903 |
演化支 | |
特徵
雙孔亞綱的兩個顳顬孔分別位於眼睛後方之上下,使得下頜可以張的更開,可附著更大、更強壯的下頜肌肉。另一不顯著的特徵是比肱骨還長的橈骨。
分類法
雙孔亞綱最初是爬行綱的四個亞綱之一,其他三者為:無孔亞綱、單孔亞綱、調孔亞綱,而這四個亞綱是根據頭骨的顳顬孔數量與位置來區分。隨着系統發生學研究的增加,爬行動物的分類法有重大的轉變。單孔亞綱不再認為是真正的爬行動物,而成立獨自的合弓綱;調孔亞綱被認為是個非天然演化支,是多群失去一個顳顬孔的雙孔類動物,所構成的並系群;某些研究則提出龜鱉目也是失去一個顳顬孔的雙孔類動物,使得無孔亞綱僅包含一些早期的爬行動物。在系統發生學中,鳥類也被認為是雙孔類動物。
滅絕的演化支包括:恐龍、翼龍類、蛇頸龍類、滄龍類,以及許多不著名的演化支。大部分早期演化支的分類是易變的。
- 雙孔亞綱 Diapsida
- †纖肢龍目 Araeoscelidia
- †镰龙类 Drepanosauromorpha
-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 分類未定屬
- 長鱗龍 Longisquama
- Palacrodon
- Sphodrosaurus
種系發生學
以下演化樹來自於Constanze Bickelmann等人[2]、Robert R. Reisz等人的研究[3]:
雙孔亞綱 |
| ||||||||||||||||||||||||||||||||||||||||||||||||||||||||||||||||||||||||
另见
參考資料
- ^ Those diverse diapsids. [2012-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5).
- ^ Constanze Bickelmann, Johannes Müller and Robert R. Reisz. The enigmatic diapsid Acerosodontosaurus piveteaui (Reptilia: Neodiapsida) from the Upper Permian of Madagascar and the paraphyly of ‘‘younginiform’’ reptiles.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9, 49: 651–661. doi:10.1139/E09-038.
- ^ Robert R. Reisz, Sean P. Modesto and Diane M. Scott. A new Early Permian reptil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early diapsid ev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11, 278 [2012-07-17]. doi:10.1098/rspb.2011.04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