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

The following articles are featured as the Selected intervention at the Viruses Portal. To suggest an article for inclusion, use the suggestions page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

RNA疫苗的作用机理简图
RNA疫苗的作用机理简图

RNA疫苗,又稱mRNA疫苗,是一類透過令人體細胞經導入mRNA後產生抗原、進而達到免疫效果的新型疫苗。RNA疫苗的核心成分為編碼抗原的mRNA分子。一般來說,這些mRNA分子由固體脂質奈米粒等特殊載體包裹,既起到保護相對脆弱的RNA分子的作用,也有輔助這些RNA分子進入細胞的作用。相比傳統疫苗,RNA疫苗成本低、生產效率高,且能同時誘導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因RNA疫苗可做到無細胞生產、且生產時無需導入有毒化學品,加之製造速度快,受微生物污染的機會也相對較低,RNA疫苗的安全性相對較高。另一方面,目前對RNA疫苗的長期副作用了解相對較少,RNA疫苗亦有導致自身免疫的風險。在RNA疫苗的臨床試驗中,有一些受試者產生短暫的強烈不良反應。研究者認為,這種短暫的不良反應可能是由作為載體的固體脂質奈米粒導致。目前兩種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病原體SARS-CoV-2的RNA疫苗mRNA-1273(莫德納)、BNT162輝瑞/BioNTech)已被多個國家和地區批准使用。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2

BNT162疫苗中文名為復必泰,又称辉瑞疫苗,是德國BioNTech公司與美國輝瑞製藥合作開發,基于前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平台針對2019冠狀病毒病研發的一种疫苗。其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為Tozinameran,并以商品名Comirnaty出售。輝瑞製藥與BioNTech於2020年11月18日公佈疫苗在第三期臨床測試的有效率達到95%,隨後於11月20日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申請緊急授權使用許可,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2月11日宣布批准緊急使用該款疫苗,並於2020年12月31日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款核准使用的預防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3

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執行的大規模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計劃的目標是為香港全數適合接種疫苗的市民,免費提供免疫注射,以保障香港市民免受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遏止香港的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接種計劃分別採用由牛津大學阿斯利康開發的AZD1222、由BioNTech開發的復必泰(BNT162b2)以及由科興生物開發的克爾來福(CoronaVac)三款疫苗。計劃已於2021年2月26日正式展開;至2021年3月14日為止,約有190,700名香港市民已接受至少一劑疫苗。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4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实施计划(COVAX)是一项旨在讓全球公平获取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的倡议,該協議由GAVI英语GAVI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防备创新联盟英语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CEPI)等組織牵头發起。該協議也是获取COVID-19工具加速计划的三大支柱之一。截至2021年初,已有192個國家加盟COVAX,COVAX將向成員國提供20亿剂世界卫生组织認可的疫苗。2021年2月24日,60万剂阿斯利康疫苗抵达加纳首都阿克拉,加納成為COVAX倡議首個受益國。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5

牛痘是发生在身上的一种传染病,它的症状通常是在母牛的乳房部位出现局部溃疡。牛痘由牛痘病毒引發,而該病毒是天花病毒的近親。如果挤奶工的皮肤上有伤口,該病會透過與隻的接觸而傳染給人類,患者皮肤上出现丘疹,这些丘疹慢慢发展成水泡脓疱,还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发热,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通常,人感染牛痘大约经过3至4周就可以痊愈。

18世紀後,牛痘用作免疫接種以預防高傳染性的天花,也是免疫接種的首度成功案例。該病的病例多在歐洲,尤以英國為最多。而該病毒可在牛隻、以及田鼠等身上找到。人類患病的個案極少,潛伏期為9-10日,但對患有免疫系統缺陷的病人來說,感染牛痘病毒足以致命。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6

黃熱病疫苗是用於預防黃熱病疫苗。黃熱病是一種發生在南美與非洲地區的病毒性感染症,99%左右的人在接種疫苗後的一個月,就能出現終生的免疫力。黃熱病疫苗也被用於控制疫情,疫苗可以經由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黃熱病疫苗於1938年被開發完成。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所有位於黃熱病疫區的國家,應該例行性注射英语Vaccination schedule黃熱病疫苗,接種疫苗的時機應在9到12歲之間,前往位於黃熱病疫區的國家旅行,也應該提前接種疫苗。一般而言,終生只要接種一次即可,無須追加疫苗。黃熱病疫苗為一種減毒性疫苗。有些國家規範自疫區入境者必須提出預先施打黃熱病疫苗的接種證明。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7

季節性流感疫苗常簡稱流感疫苗,是針對流行性感冒疫苗。因為流感病毒變化的速度很快,一年會發展新的流感疫苗兩次。大部分狀況下,疫苗有中度到高度的保護力;然而每年情況略有不同。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都建議幾乎任何大於六個月的人,每年應該施打流感疫苗。尤其是孕婦、六個月大至五歲的孩童、有慢性疾病者、美洲原住民、以及醫療相關人員。

流感疫苗疫苗大致上是安全的。在兒童,有5至10%會有發燒的反應,也有可能有肌肉痛、疲倦等症狀。在某些年份,疫苗可能在年長者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機率約百萬分之一。疫苗不應該施打於對蛋嚴重過敏者、或有流感疫苗過敏史者。疫苗有不活化及減毒病毒兩種。孕婦應該使用不活化疫苗。在施打類型方面,有肌肉內注射、鼻噴劑、皮內注射等形式。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8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是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德國麻疹)的疫苗,由三種疾病病毒的活性減毒性病毒混合而成,是以注射的方式施打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最早是由莫里斯·希勒曼默克藥廠時所研發。

最早特許的麻疹疫苗是在1963年問世,在1968年出現了改良版的疫苗。腮腺炎疫苗及風疹疫苗分別是在1967年及1969年發明的。1971年時這三種疫苗合併為三联疫苗,也就是麻腮风三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在1971年獲得美國的許可使用,在1989年開始引入第二劑的施打。自從1970年代出現的最原始版本起,麻腮风三联疫苗開始在世界各地廣為使用,已在超過六十個國家使用,數量超過五億劑。

麻腮风三联疫苗一般是給兒童施打的疫苗,第一劑一般是在一歲時施打,在入學前(大約四到五歲)會再施打第二劑。第二劑是為了小部份(約2至5%)施打第一劑後對麻疹還無法完全免疫的人施打,使其建立免疫力,不過施打疫苗的時程會隨各國而不同。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9

蜱傳腦炎疫苗是用於預防蜱傳腦炎英语tick-borne encephalitis的疫苗。蜱傳腦炎在中歐東歐北亞最為盛行。接種過疫苗的人裡面有超過87%會產生免疫力。本疫苗僅有預防效果而無治療效果,如果已經被受感染的蜱叮咬後注射疫苗是沒有甚麼功用的,蜱傳腦炎疫苗使用方式為肌肉注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盛行地區全民施打,疫區外人民則建議高風險者施打。建議每三到五年追加一劑,共計需追加三劑。每劑的效力維持時間隨配方不同,可維持一至三年不等。蜱傳腦炎疫苗較為嚴重的副作用極為罕見。一些較輕的副作用包括發熱、注射部位紅腫疼痛等。相比較下,其過去的配方副作用較為明顯。該疫苗對孕婦未有不良影響。

第一支蜱傳腦炎疫苗在1937年研製成功。它被列在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之中,是世衛推薦基本衛生機構應配備的最重要的藥物之一。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0

狂犬病疫苗是指用來預防狂犬病疫苗。目前已有很多有效且安全的疫苗。在暴露於病毒(例如被狗或蝙蝠咬)之前或之後一段時間都可以施打狂犬病疫苗。在接種三劑後可以有長期的免疫力,一般注射方式是皮膚注射或是肌肉注射。若已暴露在病毒中,除了施打疫苗,還會施打狂犬病抗體。疫苗對人及其他動物都相當有效。狗類接種狂犬病疫苗有助於避免狂犬病散播到人類,現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要求寵物主人為寵物接種狂犬病疫苗的強制規定。

狂犬病疫苗對於各個年齡層在施打上都是安全無虞的。大約有35-45%的民眾在接踵後會有短暫的紅腫以及在施打部位會有疼痛感,約5-15%的人有發燒頭痛暈眩的症狀。曾接觸或暴露在狂犬病病毒環境中的患者也沒有接種的疑慮,大多數的疫苗裡都沒有硫柳汞的成份。用神經組織所製造的狂犬病疫苗只在少數國家中使用,多在亞洲與拉丁美洲,但此種疫苗有較多的副作用,在有效性上也不比一般疫苗。因此,世界衛生組織不鼓勵此類疫苗的廣泛使用。

第一批的狂犬病疫苗在1885年問世,並在隨後的1908年有了改良版本的狂犬病疫苗。全球數以百萬的人被施打疫苗,預估每年因此而拯救了250,000個人。狂犬病疫苗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1

干扰素(IFNs)是一類細胞信號傳送蛋白,為在动物细胞在受到某些病毒感染后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宿主特异性醣蛋白。细胞感染病毒后分泌的干扰素能够与周围未感染的细胞上的相关受体作用,促使这些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防止进一步的感染,从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但干擾素對已被感染的細胞沒有幫助。1954年,日本傳染病研究所的長野泰一、小島保彥發表了「病毒干擾素發現」的報告。1957年,英國科學家艾力克·艾薩克斯英语Alick Isaacs让·林登曼英语Jean Lindenmann亦發現了干擾素,並將之命名。1980年代以後,人類已經可以通過生物工程手段批量生產干擾素用於臨床治療。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2

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由美国吉利德科學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实验性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來針對埃博拉病毒及被认为可以有效抑制呼吸道上皮细胞SARS病毒MERS病毒的复制。这是一种核苷酸类似物前药,能够抑制依赖RNA的RNA合成酶(RdRp)。据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瑞德西韦和干扰素IFNB1英语IFNb1-b的联合用药对MERS有显著疗效。这一药物还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三期临床试验中,有猜测认为它是现今对SARS-CoV-2冠状病毒最理想的药物。但世衛組織支持的研究結果卻表明該藥物對該病毒卻療效甚微。2020年10月22日FDA批准瑞德西韦成为第一个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的药物。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3

司美匹韋(Simeprevir),是一種抗病毒藥物,常與其他藥物併用治療C型肝炎。本品主要用於治療C型肝炎第一及四型基因型,常見的市售藥名為奧利西奧。可併用的藥物有索非布韋利巴韋林長效型干擾素α英语peginterferon-alfa(。此藥治療C型肝炎的治癒率高達八至九成,同時罹有愛滋病的患者也可以使用。通常的療程為每天口服一次,持續12週。

司美匹韋常見的副作用為有疲倦感、頭痛、起紅疹、搔癢及畏光。若患者有B型肝炎病史,亦可能會使相關潛伏疾病復發。肝臟功能嚴重不佳者不建議使用,懷孕的患者如果併用利巴韋林可能影響胎兒;與索非布韋併用是否安全,則尚無定論。本品屬於C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劑,可透過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以阻止病毒複製增生。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4

融合抑制剂又称为进入抑制剂,是一种抗艾滋病靶向药物,能夠防止艾滋病病毒(HIV)与质膜融合從而阻断HIV感染CD4+ T细胞。融合抑制剂不仅能避免HIV感染人体、防止患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还能使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生命周期在这一步阻断,控制病情。

截至201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一共批准三种融合抑制剂类药物上市:恩夫韦地(enfuvirtide,商品名Fuzeon)、ibalizumab(商品名Trogarzo),以及马拉韦罗(maraviroc,商品名Selzentry)。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5

齊多夫定(Zidovudine)也稱疊氮胸苷,簡稱 ZDV 或 AZT,是一種抗反轉錄病毒藥物,用於治療或預防愛滋病,通常會建議搭配其他抗反轉錄病毒藥物一起使用。齊多夫定可用於預防垂直感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像是遭遇針刺意外或其他潛在暴露時。此藥可單獨販售,也綜合為卡貝茲(拉米夫定及齊多夫定組成)、阿巴卡維/拉米夫定/齊多夫定英语abacavir/lamivudine/zidovudine一起販售。此藥的給藥方式為口服或慢慢靜脈注射,常見的副作用有頭痛、發燒和噁心,嚴重的副作用有肝病肌肉受損英语muscle damage乳酸性酸中毒。在懷孕時可以使用,目前認為這個藥物對胎兒是安全的。齊多夫定屬於逆轉錄酶抑制劑類別,效用來自抑制反轉錄酶這個酵素,讓愛滋病沒有辦法製造出遺傳物質 (DNA),使得病毒的增殖降少。

齊多夫定問世於 1964 年,1987 年通過美國審核,是第一種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現已名列於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是醫療系統中最為安全有效的藥物之一。


Portal:病毒/Selected intervention/16

保持社交距離是一种試图阻止传染病传播或降低其速度的非药物性感染控制英语infection control措施,其目的为减少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间的接触,并借此使疾病的传播途径、致病率和死亡率可以降到最低。当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接触(咳嗽或喷嚏)、包括性接触在内的直接身体接触、间接身体接触(比如: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如染菌物英语fomite)或空气传染(这样的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生存较长时间)来传播时,保持社交距離是最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不过,如果传染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和食物或蚊子等昆虫载体传播,且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频率很低,那么保持社交距離可能就不那么有效。保持社交距離的缺点包括孤独生产率降低和失去与人际交往相关的其他好处。早在公元前數百年,《希伯來聖經》就有提及保持社交距離的概念,要求患病的人「獨居營外」。历史上,人们在明白麻风病等传染病的传染方式,并发明出有效的治疗方式前,会利用麻风病疗养院检疫站对病人保持社交距離,以阻止传染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