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如沐西风/SandboxI

源影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河北省昌黎县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5-0215-3-021
认定时间2001年6月25日

历史

源影寺塔的原名和由来早已失传。学者认为,源影寺塔带有辽金时代建筑风格。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出典)名单均将其作为金代建筑。[1]也有观点认为源影寺塔是辽代建筑。[2][3][4][5][註 1](明清碑记均不清楚塔的由来。有碑推测其为五代建筑)

明代,塔所在的寺廟俗稱古塔寺或塔寺。寺中有井,井水清香甘冽,百姓每日來此取水。[6][註 2]明嘉靖二十年至二十九年,这座塔得到重修(大规模重修,待补),加装了宝瓶型的塔刹,补挂檐鐸。万历年间的昌黎知縣楊于陛將此寺取名爲源影寺,“源”字來自井水之源,“影”字則是古塔之影。[6]這座塔因此被稱作源影寺塔。[1]明万历四十八年,昌黎知县杨于陛主持重修古塔寺。由于塔下有一口井(),杨于陛取“水自有源,塔自有影,各不相假”之意,将寺命名为源影寺,塔也被命名为源影寺塔。

清順治、乾隆、道光、同治年间,源影寺均得到重修。[8]顺治、乾隆年间的两次重修留有实物证据[9]。(需查对旧志,是修寺还是修塔?有无确切年份和碑记?)[1] 清同治五年《昌黎县志》将源影寺塔列入十景(碣石十景?),称“霞輝窣堵”。[註 3]

由于年久失修,源影寺塔在清末时渐渐颓败。光绪十四年(1888年)地震(补查资料,似应称为渤海湾地震)致使源影寺塔塔尖受损,塔刹坠地,檐鐸损坏、遗失。[1]塔刹为风磨铜制成,重十余斤,金光闪亮。地保將塔剎上交縣署,时任知县原恩瀛[註 4]卻將塔刹據爲己有。光緒二十七年,知縣王思純將源影寺改爲万壽宮,砸碎古碑用以築牆。[13](补:寺先后改为万寿宫、小学、干部补习学校。寺庙建筑何时消失?)[14][15]

1953年5月,昌黎县政府分别向河北省政府、唐山专署请示维修源影寺塔。同年七月,河北省文物事业局拨款人民币两千元作为维修经费。由于资金有限,县政府只能小修小补。[9]1956年,源影寺塔入选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6]:1031963年,昌黎县文物部门在源影寺塔周围修建围墙、安装铁门,以保护古塔。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围墙被拆,塔也受到破坏。[9]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源影寺塔再次受损,塔身倾斜,塔顶部又有一部分震落,塔身多处出现大裂纹,成为一座危塔。[1][3](更多[17])震后,昌黎县文教局请示河北省文化局,请求拆除源影寺塔。同年12月31日,河北省文化局回函同意拆塔,要求县政府自筹经费解决。[9]然而,政府忙于救灾,一时无暇拆塔。1982年2月,经昌黎县文教局请示,昌黎县政府拨款一万元拆塔。同年6月底,昌黎县文教局与西沙河公社建筑队签约,7月1日开工拆塔,8月底完工。7月初,开始拆塔之前,昌黎县文教局再次请示了河北省文物局。7月6日,河北省文物局用电话通知昌黎县暂停拆塔,等候专家团考察。专家组到现场考察后,河北省文物局决定维修此塔。[9]7月底,源影寺塔入选河北省重新的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290[9]。1982年,河北省文物局拨款11万元人民币,昌黎县筹资2万元人民币,对源影寺塔进行修复。修复工程在1983年开始,1987年6月完成。[1](补[18],修理发现卧佛、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应补外链提供卧佛图像)

建筑

寺已不存。[3]唐山大地震后残高30.5米。[3]

[19][16][2][20][21][22]

遗物

[23][9]

张仓卧佛、同一位置发现的其他物品;塔顶佛像(资料未展开介绍);铜钱、铁铎、铭文砖等

传说

据民国二十三年《昌黎县志》,寺中已毁的一座重修碑记载:昌黎背山临海,经常刮起大风,飛沙走石,毁坏房屋,伤害百姓和牲畜,修塔镇风后,风患消失。[13][註 5]明嘉靖重修碑記載了另一則與風有關的事。僧人李明貴從薊州盤山來到昌黎,募集資金、材料以重修源影寺塔。有人傳言,李明貴的真實目的是私吞這些財物,根本不会把塔修好。說話人想要嚇唬李明貴,讓他停手。這時有一股迅疾的黑風自東北刮到塔下,飛沙走石。眾人大驚失色,於是打消了念頭。[25]

另一個建塔傳說與獨角龍有關。故事說,昌黎北依碣石山,南傍渤海,城西北的一眼甜水井是渤海的海眼。渤海龍宮裏的獨角龍殘害百姓,時常率領蝦兵蟹將從海眼出來到碣石山玩耍享樂。每逢獨角龍率眾出行,水便從這眼井湧出,淹沒房屋和田地。恰巧有僊人雲遊路過,便募集物資修塔堵上了海眼。從此以後,獨角龍再也無法毒害百姓。[24]

民間傳說,源影寺塔上有一只碗口粗細的大蛇,長十餘丈。每逢夏日,大蛇到井中飲水,蛇頭伸入井裡,蛇尾仍可纏在塔頂。[24]據載,1982年河北省文化局同意拆塔後,西沙河建筑隊搭好了腳手架,工人們卻因害怕塔中的大蛇而不敢動工。工頭命令工人把一桶氨水倒進塔的裂縫,以確定塔中無蛇。[9]

1984年夏季修塔期間,百姓觀察到每天日落前古塔頂部疑似冒出黑煙。此事傳開後,有人聲稱這是塔裡的大蛇在出氣,還有人認爲塔裡起了火。維修工人爬上腳手架取樣,交給河北农业大学昌黎分校三名教師鑑定,確定所謂黑煙是大批飛舞的麥搖蚊[註 6]。麥搖蚊受腐敗物吸引,在塔頂集聚;由於它們怕光,因而在日落前纔會出現。有關部門將麥搖蚊樣品向群眾展示,還在報刊上刊登文章解釋這一現象。[9]

[27]

参见

注释

  1. ^ 张驭寰《中国古塔集萃》[2]、《唐山地区文物普查报告》[3]认为源影寺塔建于辽代。《秦皇岛市建筑志》[4]、齐志鸿《昌黎县的楼塔寺庙祠坛》[5]称有专家考证出塔建于辽统和年间,但均未给出细节。
  2. ^ 张驭寰认为,所谓井实际上是塔的地宫,地宫长年积水。[2]然而,中国古塔的地宫通常位于塔基正中的地下[7],而且碑记称井水可供日常生活使用[6]
  3. ^ 同治五年《昌黎县志》选定的十景为碣石觀海、天柱凌雲、石洞秋風、水岩春曉、西嶂排青、東峯聳翠、龍蟠靈壑、鳳翥祥巒、霞暉窣堵、仙影滄浪。[10]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卷八·景致》列出的八景为仙臺晴照、古洞朝雲、五峯屏開、两山門峙、龙液噴香、鳳岩騰彩、井峪松風、方塘蓮月,并没有源影寺塔。[11]
  4. ^ 民国二十三年《昌黎县志·卷六·人物志上》記載的名字爲厚恩瀛[12]
  5. ^ 《昌黎古塔传说新释》收錄的傳說與此類似,故事裡是一位僧人主持修塔鎮壓風妖。[24]
  6. ^ 麥搖蚊(Orthocladius spp.)属搖蚊科,伤害麦类,是一种农业害虫。[26]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昌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昌黎县志.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2-12: 493. ISBN 7-5078-0848-3. 
  2. ^ 2.0 2.1 2.2 2.3 张驭寰. 中国古塔集萃第1卷.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03: 33–37. ISBN 9787561833711. 
  3. ^ 3.0 3.1 3.2 3.3 3.4 孙进已; 苏天钧; 孙海 (编). 唐山地区的古建筑. 中国考古集成 华北卷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 综述(二). 哈尔滨: 哈尔滨出版社. 1994-06: 886-893. ISBN 7-80557-838-9. 
  4. ^ 4.0 4.1 秦皇岛市建设委员会 (编). 秦皇岛市建筑志. 秦皇岛. 1995: 172. 
  5. ^ 5.0 5.1 齐志鸿. 昌黎县的楼塔寺庙祠坛. 昌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昌黎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1992-03: 70–76. 
  6. ^ 6.0 6.1 6.2 楊于陛. 明知縣楊于陛重修源影寺記. 史夢蘭 (编). 永平府誌·卷四十·寺觀附上. 1879: 35–36. 
  7. ^ 中國建築藝術全集編輯委員會 (编). 中國建築藝術全集: 佛敎建築 (一) (北方).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12: 34. ISBN 9787112043040. 
  8. ^ 何崧泰 (编). 昌黎縣志·卷之三·建置. 1866: 31. 源影寺。一名古墖寺,縣西北二百步。墖下有井,其水獨重而甘。明嘉靖、萬曆間, 國朝順治、乾隆、道光、同治間皆重修。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王世杰. 源影寺古塔维修始末. 昌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昌黎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 1995-02: 104–113. 
  10. ^ 何崧泰 (编). 昌黎縣志·卷之二·地理. 1866: 1–2. 霞輝窣堵。城內源影寺有塔一座,高十二丈。每當暮靄殘霞,朱輝赮駮,遙望塔尖儼如倒參彤管,咄咄書空。 
  11. ^ 王曰翼 (编). 昌黎縣志. 1675. 
  12. ^ 陶宗奇 (编). 昌黎縣志·卷六·人物志上. 1934: 17. 厚恩瀛,河南溫縣人,附貢,光緒十三年署任。 
  13. ^ 13.0 13.1 陶宗奇 (编). 卷三·地理志下. 昌黎縣志. 1934: 7. 古塔, 在城內西北隅。有寺,俗稱古塔寺,始建年月無可考。舊有重修古碑記云:昌黎背山面海,相傳時起怪風,飛沙走石,損壞屋宇,擊傷人畜。自築塔鎮之,其患乃息。光緒二十七年,知縣王思純改寺爲万壽宮,壞古碑築牆。今石已磨滅,字迹不可辨矣。僅明楊于陛重修寺碑記題曰“源影寺”字尚可辨,並嘉靖、順治間重修碑記載在府志,稱塔高十數丈,八面十三層,以磚築成,上有風磨銅頂,雖經多年風雨剝蝕,光亮猶新,下有井泉甚美。光緒戊子五月地震,塔尖圮壞,銅頂落地,重十餘斤,金光照人。經西街地保田德勝等交入縣署知縣原恩瀛。四圍鈴鐸亦多墮失。又落下崇禎、順治錢多枚。該塔尖乃風磨銅所製,竟被原知縣攜去視爲奇貨矣。 
  14. ^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编). 秦皇岛文物古迹.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4-08: 32–34. ISBN 7-116-01686-4. 
  15. ^ 秦皇岛市文物资料汇编. 秦皇岛: 秦皇岛市文化局. 1988-12: 121-123. 
  16. ^ 16.0 16.1 16.2 张立柱 (编).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通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01. ISBN 7030110498. 
  17. ^ 刘恢先 (编). 唐山大地震震害 第2册. 北京: 地震出版社. 1986-05: 369-370. CSBN 13180·299. 
  18. ^ 王世杰; 张鹏起. 源影寺塔.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昌黎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编). 昌黎文史资料选辑 第1辑. 1986-06: 107–110. 
  19.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辑委员会 (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至第五批).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12: 231. ISBN 7501015252. 
  20. ^ 馮秉其. 昌黎源影塔. 文物参考资料. 1958, (5): 46. doi:10.13619/j.cnki.cn11-1532/k.1958.05.028. 
  21. ^ 石守仁; 王恩林; 徐永江. 昌黎源影寺塔. 文物春秋. 1997, (3): 85. doi:10.13635/j.cnki.wwcq.1997.03.019. 
  22. ^ 秦皇岛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秦皇岛市志·第9卷.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3-12: 105-106. ISBN 7-201-01707-1. 
  23. ^ 王世杰; 张朋起. 昌黎源影寺塔内发现张仓卧佛铜像. 文物春秋. 1990, (2): 94. doi:10.13635/j.cnki.wwcq.1990.02.014. 
  24. ^ 24.0 24.1 24.2 王世杰. 昌黎古塔传说新释. 昌黎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编). 昌黎文史资料选辑 第4辑. 1995-02: 116–117. 
  25. ^ 趙瑞. 明邑人趙瑞重修昌黎塔記. 史夢蘭 (编). 永平府誌·卷四十·寺觀附上. 1879: 36. 
  26. ^ 罗益镇; 崔景岳 (编). 土壤昆虫学.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11: 266. ISBN 7-109-03633-2. 
  27. ^ 李雲起. 邑人李雲起重修源影寺塔記. 史夢蘭 (编). 永平府誌·卷四十·寺觀附上. 1879: 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