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

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是依照《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換文之規定,而在1945年10月20日於外蒙古(不包括並入蘇聯圖瓦自治州)所舉行的一次公投,投票内容是外蒙古居民“是否同意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1]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特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率領蒙藏委員會外交部軍政部等代表,於10月18日由重慶北平,乘機飛抵庫倫(今烏蘭巴托)觀察投票情形。

1945年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
1945年10月20日
是否同意蒙古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结果
票數 %
同意 487,409 100.00%
不同意 0 0.00%
有效票 487,409 100.00%
無效或空白票 0 0.00%
總票數 487,409 100.00%
已登記選民/投票率 494,960 98.47%
投票期间的宣传和票面

投票日當天由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所有18個行政区(包括原外喀爾喀四部、科布多達里岡厓)所有滿18歲以上不分性別的公民、以戶為單位進行投票。採用的是記名投票,在「贊成」和「反對」的兩個選項欄中劃線。投票工作於10月20日午夜完成。原附屬於外蒙古的唐努烏梁海此前已独立为图瓦人民共和国,并于1944年加入蘇聯

結果

10月24日,由蒙古中央選舉委員會副主席蓋倫柴勃發表的開票結果為:「全共和國之合法公民數共有494,074人參與投票,贊成獨立者佔全體的97%,其餘為棄權,沒有人投反對票」。具體結果如下:

外蒙古獨立公投
選項 票數 %
  支持 487,409 97.00
反對 0 0
無效或空白票 -[註 1] 3.00
總票數 487,409 100.00
已登記選民及投票率 494,960 98.47

後續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6年1月公告表示接受公投結果,承認外蒙古獨立。[2]蒙古人民共和国副总理苏伦扎布率领代表团于1946年2月到重庆国民政府访问,蒙古人民共和國之主權獨立地位就此確立並逐漸獲得國際承認。[3]

1945年10月,國民政府「參觀」外蒙公民投票之代表[4]雷法章的報告書指出,外蒙當局當時已受到蘇聯在軍事、政治、經濟上所控制,在軍政文化機關,多有蘇聯人員在內工作,且在投票所、教育機關也可見到蘇聯方面高級人員參與。且在經濟方面,多仰賴蘇聯方面給予資助,故其資源物資來源已受蘇聯遙控。而在投票所的公民投票,雖稱爲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之下,以公開之簽字方式表示贊成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5]

雷法章則在事後的報告中稱:「我抵達庫倫....與外蒙古國務總理兼外交部長兼大元帥喬巴山晤談多次....喬巴山曾經在正式投票前很自信的對我說:『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公民投贊成票』。結果不出所料,足見他們組織嚴密,控制徹底了。」

註釋

  1. ^ 無效票待查

參考文獻

  1. ^ Бүх ард түмний санал хураалт. Монголын түүх.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 
  2. ^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中央日报(上海版)1946年1月6日,第2版

    国民政府发表公告承认外蒙独立(1946年1月5日)


    中央社重庆五日电)国府于一月五日发表承认外蒙独立之公告如下:外蒙古人民于民国卅四年十月廿日举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近据外蒙古投票事务人员之报告,公民投票结果,已证实外蒙古人民赞成独立,兹照国防会最高委员会之审议,法定承认外蒙古之独立,除由行政院转饬内政部将此项决议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3. ^ D BAYARKHUU; 許馨(譯). 蒙古的主權與外部環境 (PDF). 《蒙藏現況雙月報》. [2023-01-1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15). 
  4. ^ 法章爲政府派往外蒙「參觀」公民投票之代表,而非「監督」投票之代表。監督者,有指揮糾正投票工作之權,並有判定其是否合法之責。而參觀者,僅有觀察其實際情況,詳實報告政府之使命。對於投票工作之進行,並不能主動干涉。法章之任務,屬於後者,且奉派之後,迭次晉謁先總統蔣公,即當時國府主席。奉諭,代表政府参觀投票情形,兼可考察外蒙政治社會情況,而不與外蒙當局,進行任何交涉。關於投票一事,只宜細心觀察,但不得干涉或發表任何聲明。見雷法章,〈奉派赴外蒙參觀公民投票之經過〉,《東方雜誌》復刊第14卷第9期,1981年
  5. ^

    在庫倫參觀僅六日,除與政府官員交際外,對社會各階層並無接觸,故對于外蒙古之政治、經濟、社會各情形,自不能十分明瞭.但就觀察所得,殊多深切之感想,謹分呈于次:一、外蒙政府當局與蘇聯之合作至爲密切,每常表示其對於蘇聯親切之意念,而於我國則目爲鄰邦,故對于職等一行係以客禮相待,禮貌雖頗週到,情感實甚疏遠,至于蘇聯公使對于職等一行,週旋言談頗示好感,就外交禮節言,蘇蒙雙方在表面上尚無失禮處。二、蘇聯對于外蒙之發展實甚重視,其派駐外蒙人員除公使及商務代表外,有空軍中將一人、陸軍少將二人、足爲證明;又外蒙古軍政文化機關中,多有蘇人在內工作,如主持諾阿圖招待所之軍官,即爲一蘇籍上校;龍桑姆地區(今中央省南部)之投票所中,即有二蘇籍工作人員,喬巴拉桑大學之教職員中,蘇籍者三十餘人,佔全體人員之大多數,學生亦有蘇籍者數十人,其他機關團體之人事情形如何,雖不盡知,然以此數處之情況推之,不難想見也。三、外蒙地貧人少,物資缺乏,爲不可諱言之事實,所需衣食原料,多仰賴于蘇聯,故其整個經濟命脈,無形中已操諸蘇聯之手,庫倫目前之各種情形,實較二十年前爲進步,其各種建設已逐漸開展,人民思想習慣生活水準以及文化程度,確漸提高,然此不過庫倫市區而已,至于鄉間如龍桑姆之情形,則遠不如,足證外蒙之進步並未能平衡發展也。四、此次公民投票,據稱爲外蒙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獨立願望之行動,實則在政府人員監督之下,以公開之簽字方式表示贊成與否,人民實難表示自由之意志,故此項過程顯屬掩耳盜鈴之舉,據其辦理公民投票之獨立中央委員會主席布麻陳得談稱,外蒙參加投票人員爲四十九萬四千零七十四人,已投贊成票者爲四十八萬三千二百九十一人等語,自係當然之結果。--奉派赴蒙古参觀公民投票報告書,雷法章

    劉學銚. 外蒙古問題. 台北: 南天書局. ISBN 9789576385681. 

參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