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加 (聚落)

卓加,又写做笃佳笃嘉笃家卓佳。位于台湾屏东县里港乡,指称二重溪两岸的历史聚落。一般而言,卓加指的是二重溪北岸的村落内卓加,又记做小卓加小笃家,此地开发较早,林爽文事件时曾有笃嘉庄之战[1]。与此相对的外卓加大卓加,开发较迟,雍正同治时期的舆图都显示两庄的并存,该地名所指涉之处今已不明。

历史

卓加之意义今已不可考,或谓此名出于西拉雅语,意为“荒草遍布之地”[2]:63。卓加最早出自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台海使槎录》:

康熙六十一年,官斯土者,议凡逼近生番处所相去数十里或十余里,竖石以限之;越入者有禁。.....搭楼社外之大武仑、内卓佳庄、武洛社外之大泽机溪口,俱立石为界。

该书作者黄叔璥指出其时塔楼社外内卓佳庄有番界线,而该地既称庄,代表为汉人聚落[3],故可推知卓加在康熙末年已然成庄。此地可能为清朝漳州府而来的福佬移民,经陆路由府城过罗汉内外门至此开垦。而雍正元年至雍正五年(1723-1727)之《雍正时期台湾舆图》,隔着笃佳溪(今为二重溪)同时出现了内笃嘉庄与外笃嘉庄[2]:60。同时附近的阿里港虽有零星记载,但繁荣的阿里港街直至乾隆初年形成,而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重修凤山县志》卓加方被阿里港街取代。

里港双慈宫成立于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一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筹画初时,由卓加庄与阿里港两地居民争夺建址,最后行“秤水量土”由阿里港胜出[4]:69。随着溪南地区逐渐发展,外卓加庄也逐渐并入阿里港街,可能是打铁店的前身(今屏东县里港乡铁店村)[2]:67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7年),林爽文事件爆发,作为民变领导人庄大田家族之居所,此地有笃嘉庄之战。事件过后,水患等因素也加速了内卓佳的没落。

日治时期的舆图上仍有此聚落,属高雄州屏东郡三张廍。因近二重溪河滩地,沿岸砂石工厂纷立。卓加虽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日治时期河流整治以及政府迁村等因素,现该地几无住屋,而昔日信仰中心龙角寺尚存。北侧新立的聚落有交通要道经过,反而成为三廍村较发达的地方。[5]

参考文献

  1. ^ 被遗忘的历史--里港早期的汉人村落“卓加庄”之探讨. 作者, 方敏祯;. 期刊, 屏东文献. 出版日期, 20171200. 卷期, 21 2017.12[民106.12]. 页次, 页153-174.
  2. ^ 2.0 2.1 2.2 方敏祯(2016)。十八世纪南台湾阿里港的区域发展与族群移动。成功大学历史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学位论文。
  3. ^ 尹士俍, 《台湾志略》,页101
  4. ^ 萧铭祥主编, 屏东县乡土史料,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5. ^ 《台湾地名辞书(卷四)屏东县》,台湾省文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