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平原

福州平原中国福建闽江下游地区的一个低平的冲积—海积平原,面积489.1平方公里,在福建四大平原中面积位列第二,福州市区就位于该平原上。

福州平原的卫星图

分布

福州平原西起闽侯侯官、东至长乐高安,东西向长度为32公里,北自福州斗顶、南至闽侯大义,南北向宽度达31公里,形状呈现菱形,沿北西至南东向展开,福州市区就在当中,四周为山脉环绕,东侧是鼓山、西侧为旗山、南侧矗立着五虎山、北侧盘踞有莲花峰,其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因而它在地貌上也是一个盆地,即福州盆地。整个福州平原(盆地)面积为489.1平方公里,仅次于漳州平原,为福建第二大平原。[1][2]

地形

 
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所绘制的由乌石山俯瞰福州平原的图画

福州平原实为丘陵性平原,其上分布有不少山丘,高度可分为4级,最低的如吴山海拔在15米左右、海拔35—45米等级的有仓前山、海拔70—80米的有黄山、最高的有180—200米的高盖山。在福州城区内仍有十几座小型山丘分布,民间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的谚语来形容福州城的地貌。“三山现”是指城内山形显著的三座山丘:屏山(海拔62米)、乌山(海拔89米)、于山(海拔52米);“三山藏”则指市区内屏山、乌山、于山的三个支脉冶山、闽山、罗山,海拔仅为20—30米;“三山看不见”是指芝山、钟山和灵山,海拔仅几米到十几米,已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和街坊巷道等融为一体,不可辨别。福州的别名“三山”就来自于城内的屏山、乌山、于山三座山丘。[1]

福州平原地势低平,全境海拔多在3—4米,一般不超过5米,少数山前局部地区海拔可达10—25米。闽江斜穿福州平原中部,于南台岛首尾(上下游)先分再合,闽江在南台岛的北支仍称闽江或北港,南支称乌龙江或南港,还有大樟溪、尚干溪、营前溪、新店溪等支流注入闽江,在福州平原上形成密集的水网,便利了农业灌溉和内河航运,而由于海拔低矮,海潮终年可顺闽江到达福州平原。[1][3]

由于福州城市长期的发展,市区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福州平原很大部分已成为城市建设用地。[1]

自然历史

 
福州

福州平原为冲积—海积平原,中更新世时期,在该地先是形成断陷盆地,此后经过河流海洋长期作用而在该盆地上形成堆积平原,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序是中更新世残积物、晚更新世河、海相沉积物、全新世河、海相沉积物,不整合覆盖于风化基岩之上,大部分地带堆积层厚度达30—40米,局部最深达65.94米(位于福州雕刻厂)。平原上不同高度层次的弧山、残丘,如屏山、乌山、于山、冶山、闽山等就是福州盆地地貌的不同发育阶段(地文期)的代表。[1][3]

气候土壤

福州平原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暖热湿润,热量资源丰富,年均温度在19.5℃—21℃,日均温≥10℃,积温在6500℃—7400℃,年降水量达1050—1700毫米。土壤以砖红性红壤为主,在冲积地层上有优良的潴育型水稻土发育,因而该平原十分适合水稻种植,还盛产柑桔茉莉花等农作物。[1][3]

自然资源

在平原中部的福州市区一带分布着地面温泉带,其范围是由王庄到树兜沿北北西断裂,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1公里,面积达5平方公里,约占福州市区面积的7%,水温多在50℃—60℃,最高达97.6℃,水温自上而下逐渐升高,水头则自南而北逐渐降低,水质十分优良,加之福州平原的温泉埋藏浅、水压大,出涌口距地表仅40—65米,涌水量达0.5—1升每秒,因而由古代起,福州平原上的温泉就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在北宋嘉祐年间已有“官汤”、“民汤”等温泉浴池40多处。[3][4]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1998.12,ISBN 7-80122-400-0
  2. ^ 福建省福州市(中国)-搜狐2008奥运. 搜狐体育. [200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8) (中文(简体)). 
  3. ^ 3.0 3.1 3.2 3.3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地理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12月,ISBN 7-80122-612-7
  4. ^ 福州:绿榕掩映的温泉城,《信息时报》,200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