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发生于1858年5月20日,是继广州沦陷后紧接而来的战事,清军奋战约2小时便败亡[2]。这起战事的结果促成了《天津条约》的签订,更导致咸丰帝决心修建大沽炮台,和后来第二次发生的冲突

第一次大沽口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部分

西方报纸报道的大沽口之战
日期1858年5月20日
地点
结果 英法联军胜利,签订天津条约
参战方
清朝  大英帝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直隶总督谭廷襄
护军统领珠勒亨
刑部左侍郎宗室国瑞
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富勒敦泰
直隶提督张殿元
天津镇总兵达年
大沽协副将德魁

[1]
西马糜各厘
兵力
英法联军:1200人[2]
炮艇:12艘[2]
伤亡与损失
300多人战死[1]

战前情势

广州城被夺以后,1858年4月,英、法、美、俄四国使节到天津大沽口外。4月24日,四国使节会见清政府限期6天内派人谈判,否则将采取“必要的手段”。咸丰帝派出直隶总督谭廷襄赶赴交涉,不料英法公使以“照会型式不符、无钦差大臣之权”为由拒绝接见。至于英法方则因兵力未能集合完毕,延迟了原本6天内的进攻。咸丰帝除了同意减少关税外,对于四国的要求一律拒绝,也不准谭廷襄开战。在英法代表仍旧拒绝交涉的情况下,谭廷襄改与美、俄代表交涉愿能协助谈和,但因困难的要求仍毫无结果,以为:“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2]。 谭廷襄要求开战,提出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全部关闭,停止贸易的策略。两广总督黄宗汉也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出面开导。咸丰帝未批准以上提议,并发出声明:

仍旧命谭廷襄驳斥各国要求。1858年5月18日,英法代表与海陆军司令协商攻占大沽口,以天津做为目标。5月20日,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限定2小时内交出大沽口被拒绝,随即派兵进攻[2]

大沽口的布局

 
大沽炮台的大炮

这一时期的大沽口建有4座炮台,平常约3000多名守军固守。后来的广州沦陷,使咸丰帝加派6000多名士兵增援。[2]

战斗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用炮艇让1200位士兵从大沽口登陆,清守军奋力抵抗在2小时后全军战败,南北炮台陆续被攻陷。5月26日,英法联军未遭遇抵抗就兵临天津城下。

5月30日,四国使节逼迫清政府派全权代表至天津谈判,否则将进军北京。经此一战,极为震惊的清朝在6月1日派出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耆英(曾参与签订南京条约)赴天津与各国谈判[2]

后续交涉

咸丰帝打算用耆英进行斡旋,在奏折上朱批谕示耆英:

进京瞻仰。可告以速将各条定议妥协。并将兵船退至拦江沙外。然后再议进京之事。中国以诚信待人。亦断无别意。惟各国向无进京之例。此次应行礼节。亦须彼此商定。按照中国礼节。至各夷进京。中国民人。亦必惊疑。更须先为晓谕。不能临时猝办。再进京之请。皆俄夷从中播弄。英、佛、米皆重利。从前并无此说。


耆英谅已驰抵天津。即可往见英、佛(法国)、米(美国)三国。将所求之事。妥为酌定。如桂良、花沙纳所许。该夷犹未满意。著耆英再行允准几条。或者该夷因耆英于夷务情形熟悉。可消弭进京之请。则更稳妥。此时桂良等作为第一次准驳。留耆英在后。以为完全此事之人。津郡情形。甚属危急。不得不通融办理也。将此由六百里密谕知之[3]

以为凭借过去与英方签约的经历必能成事,可英法联军早在占据广州后翻遍了广州官府的档案,对当年南京条约的内幕一清二楚,便多次刁难。耆英见不能成事,2天后私自回京。经过桂良、花沙纳的交涉,终在1858年6月13日签订《中俄天津条约》,6月18日签订《中美天津条约》。 6月22日,清朝在英公使额尔金进军北京的威胁下,签订《中英天津条约》。6月27日与法国签订《中法天津条约[4]

参考文献

  1. ^ 1.0 1.1 (简体中文) 抗擊英法聯軍入侵大沽之戰. 中国国防资讯网. 2007-08-23 [2010-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茅海建,《苦命天子 咸丰皇帝奕𬣞》。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页183─185。ISBN 978-957-08-3260-0
  3. ^ 《大清文宗显皇帝实录‧五》
  4. ^ 《苦命天子》,第1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