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战国)

戰國時期的國家

韩国中国战国七雄之一,姬姓。后世历史学家将韩、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灭郑国后则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公元前230年春,秦王政十八年春,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

地位周朝诸侯国
国都1. 平阳 山西临汾
2. 宜阳 (河南宜阳
3. 阳翟 河南禹州
4. 新郑 (河南新郑
政府封地
• 始封此国者
周威烈王
• 爵位
侯爵
前323年称王
• 
姬姓
• 
韩氏
• 始祖
韩景侯韩虔
• 亡国之君
韩王安
分封
• 创始
前403年
• 灭亡
前230年
• 灭亡原因
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卷45:韩世家)

起源

起源于晋国公族姬姓,可上推晋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地(韩原,山西稷山,其东邻襄汾西邻河津。襄汾为陶寺遗址所在),繁衍氏族,在成为门阀韩献子韩厥在“下宫之难”后帮助赵武复兴赵氏。

传至韩康子,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执政正卿智伯之命,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国合作,三家灭智,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经过三晋伐齐之战后,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故中国历史将韩、、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地居中原,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1]。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1]。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釐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申不害宰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成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2]。末期的韩国成了秦国山东六国中诸侯争霸的缓冲之地,苟延残喘;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上党两任太守都不愿被秦占有,降于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的困境。前230年,韩国军队屡战屡败,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大事记

  • 前403年:韩联同赵魏三家灭智。周初命晋大夫韩虔魏斯赵籍为诸侯。
  • 前400年:韩联同魏赵伐楚,至桑丘。郑围韩阳翟
  • 前394年:韩救鲁于齐。
  • 前391年: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 前385年:韩伐郑,取阳城;伐宋,执宋公。
  • 前380年:齐伐燕,取桑丘。韩联同魏、赵伐齐,至桑丘。
  • 前378年:韩联同魏、赵伐齐,至灵丘
  • 前376年:韩联同魏、赵三家废晋静公,分其地。
  • 前375年:韩灭郑,徙都新郑。
  • 前366年:秦败韩师、魏师于洛阳
  • 前362年:魏败韩师、赵师于
  • 前358年:秦败韩师于西山
  • 前353年:韩伐东周,取陵观廪丘
  • 前351年:韩昭侯申不害为相。
  • 前341年:韩被魏伐。齐救韩,马陵之战
  • 前337年:韩申不害卒。
  • 前335年:秦伐韩,拔宜阳。
  • 前333年:合纵
  • 前323年:韩、燕皆称王。
  • 前318年:楚、赵、魏、韩、燕同伐秦,攻函谷关。秦人出兵逆之,五国之师皆败走。
  • 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虏其将麿申差观泽
  • 前316年:侵秦,败北。
  • 前314年:被秦败于岸门,韩太子仓入质于秦以和。
  • 前312年:秦、韩、魏南袭楚,至邓。
  • 前308年-前307年: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
  • 前306年:秦以武遂复归之韩。楚王与齐、韩合纵。
  • 前303年:秦复取韩武遂。齐、韩、魏以楚负其纵亲,合兵伐楚,秦救楚,三国引兵去。
  • 前301年:秦会韩、魏、齐兵伐楚,败楚。
  • 前296年:齐、韩、魏、赵、宋同击秦,至盐氏而还。
  • 前293年:韩、魏伐秦。秦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拔五城。
  • 前291年:秦伐韩,拔宛。
  • 前290年:韩入武遂地二百里于秦。
  • 前286年:秦败韩师于夏山
  • 前284年:乐毅领燕、秦、魏、韩、赵联合伐齐
  • 前275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
  • 前273年:魏赵联合伐韩华阳。秦救韩,杀魏赵兵十四万。秦王欲令韩、魏与秦一起伐楚,未行。
  • 前265年:齐赵联合伐韩,取注人。
  • 前264年:秦伐韩,拔九城,斩首五万。
  • 前263年:秦武安君伐韩,取南阳;攻太行道,绝之。
  • 前262年:秦伐韩,拔野王。上党路绝,韩献上党予赵
  • 前256年:秦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 前254年:韩王入朝于秦。
  • 前249年:秦伐韩,取成皋荥阳,成为秦国的三川郡
  • 前246年:韩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
  • 前244年: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 前241年:楚、赵、魏、韩、燕合纵以伐秦,楚王为纵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
  • 前233年:韩王向秦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聘秦。
  • 前231年:韩向秦献南阳地。
  • 前230年:秦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韩亡。[3]

人物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将领

谋臣

宰相

  • 申不害是初期的著名人物,法家中“术”的代表人物。《史记》在《老子韩非列传》后面写他是“故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昭侯用为相。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彊,无侵韩者”。
  • 张开地是张平的父亲,楚汉时期张良的祖父,为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的宰相。
  • 张平是张开地之子,楚汉时期张良的父亲,为韩釐王韩桓惠王的宰相,与父亲张开地共同担任战国时代韩国五任韩王的宰相,此称为“五代相国”。
  • 侠累韩烈侯在位初期,侠累任韩国的相国,与濮阳的严遂(字仲子)争权,严仲子失败,出走他国。后来在齐国,有人向严仲子推荐聂政。 严仲子雇聂政杀侠累,于威烈王五年(甲申,公元前397年),侠累被杀。

说客

其他

  • 郑国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派去秦国水利工程师,他修筑了郑国渠,韩国派他去,本来是为了耗费秦国的财政,却帮助了秦国农业跃进,收大增。
  • 韩非是晚期的著名人物,他是韩国宗室贵族,是法家代表人物,曾自学老子思想,又拜荀卿为师,兼采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等三家学说之长,发扬法家,集法家思想的大成。后被迫侍奉秦始皇,遭李斯害死。
  • 新郑有个人,其子将去做官,对家人说:“一定修好坏的墙,不然,别人会来偷窃的。”他邻居也这样说。因为没及时修,有人果然偷了他家。此人认为告诫他的儿子聪明,但把告诫他的邻居看作贼。[4]

韩国君主列表

下表按《史记·六国年表》订:

韩氏领袖

称号 本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关系
韩武子   ?  曲沃桓叔之子
赇伯     ?  韩万之子
韩简   ?-前645年以后 赇伯之子
子舆   韩简之子
韩献子   ?-前564年以后 子舆之子
韩宣子   ?-前514年 韩献子之子
韩贞子
《世本》作韩平子
  前513年-?  韩宣子之子
韩简子 不信
《赵世家》名不佞
  ?-前497年以后 韩贞子之子
韩庄子   ?  韩简子之子
韩康子   ?-前425年 韩庄子之子
韩武子 启章 16年 前424年-前409年 韩康子之子

韩国君主

称号 本名 在位年数 在位年份 出身与关系 资料出处
1 韩景侯
《纪年》、《世本》作景子

《纪年》、《世本》名
9年 前408年-前400年 韩武子之子 《史记·韩世家》
2 韩烈侯
《世本》作武侯
郭沫若认为即《骉羌钟》的韩宗彻
13年 前399年-前387年 韩景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吴镇锋《金文人名汇编》
3 韩文侯   10年 前386年-前377年 韩列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4 韩哀侯 3 前376年-前374年
旧作前376年-前371年
韩文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5 韩懿侯
《纪年》作韩共侯
《史记年表》作韩庄侯
《纪年》名若山 12年 前374年-前363年
旧作前370年-前359年
韩哀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汉书·古今人表》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6 韩昭侯
《吕氏春秋》作韩昭釐侯
《韩非子》作韩昭僖侯
《纪年》名 30年 前362年-前333年
旧作前358年-前333年
韩懿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吕氏春秋》
《韩非子》
《战国史料编年辑证》
7 韩宣惠王
《纪年》作郑威侯郑宣王韩宣王
21年 前332年-前312年 韩昭侯之子 《史记·韩世家》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8 韩襄王
《史记》作韩襄哀王
16年 前311年-前296年 韩宣惠王之子 《史记·韩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9 韩釐王 23年 前295年-前273年 韩襄王之子 《史记·韩世家》
10 韩桓惠王
《史记》作韩悼惠王
34年 前272年-前239年 韩釐王之子 《史记·韩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
11 韩王安 9年 前238年-前230年 韩桓惠王之子 《史记·韩世家》

附:楚汉之际韩王列表

称号 姓名 在位年数 在位时间 出身与关系
1 韩王 韩成 3年 前208年-前206年 韩国宗室
2 韩王 郑昌 2年 前206年-前205年 韩将
3 韩王信 韩信 6年 前205年-前200年 韩襄王之孙

参考文献

  1. ^ 1.0 1.1 《史记卷69·苏秦列传·第九》
  2. ^ 周慎靓王三年(己酉,前312年);慎靓王十三年(己未,前302年)
  3. ^ 《资治通鉴》卷1至6
  4. ^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郑人有一子,将宦,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

参见

延伸阅读

[]

 史记/卷045》,出自司马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