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访客

第七访客(英语:The 7th Guest是一款互动电影解谜冒险游戏,由三叶虫制作,并于1993年4月首次发行。 [1]它是首批仅以CD-ROM形式发行的计算机视频游戏之一。《第七访客》是以玩家视角展开的恐怖游戏,在游戏中,玩家通过扮演一个失忆者,去解开各种谜题。该游戏因其前所未有的大量预渲染3D图形以及成人内容而获得媒体大幅关注。此外,该游戏的销售亦非常成功,其销量超过200万份,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光碟机销售的杀手级应用。 《第七访客》随后在苹果的应用程式商店重新重新发售,同时兼容各种系统,例如 Mac[2]比尔·盖茨称第七访客为“互动娱乐的新标准”(the new standard i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第七访客
  • The 7th Guest
Dos版封面
类型互动式电影, 冒险游戏
平台DOS, CD-i, Mac OS, Windows, iOS, OS X, Linux
开发商三叶虫
发行商维珍互动
制作人大卫·吕曼
设计师
  • 罗伯·兰德罗斯
  • 格莱姆·迪凡
编剧马修·科斯特洛
程序格莱姆·迪凡
美术
  • 罗伯特·斯坦因三世
  • 罗伯·兰德罗斯
音乐胖子
模式单人游戏
发行日
1993年4月1日
DOS
  • 北美:1993年4月1日[1]
  • 欧洲:1993年6月23日
CD-i
  • 北美:1993年10月1日
  • 欧洲:1993年11月17日
Mac OS
  • 北美:1994年2月
Windows
  • 北美:1997年
  • 欧洲:1997年
iOS
  • 北美:2010年12月15日
Linux
  • 全球:2013年10月19日
Android
  • 全球:2015年4月14日

在原版发售过后,该游戏被移植到各种不同的系统。 [3][4]

游戏玩法

游戏是通过在一座荒废的豪宅中漫步,解决各类逻辑推理问题并观看推动剧情发展的影片而进行。主要的对手亨利·史陶夫是一个永远存在的威胁,他利用线索嘲弄玩家,在玩家解谜失败时取笑玩家("We'll all be dead by the time you solve this!",“等你解开这个问题时,我们全都死光了!”),并在玩家成功解谜时表达不满("Don't think you'll be so lucky next time!",“别以为你下次还会这么走运!” )。

 
其中一个模仿数字推盘游戏的谜题:在3×2的墙根处,共有5块木板,玩家需要把其中两块带有半圆形漏洞的木板移动到最右侧的墙洞,并构成如图所示的O字形拱门,让主角得以从这里通过。

通过玩家在房间里解开22个各色各样并愈发困难的谜题后观看的演员出演的回顾影片,一个被操弄的阴谋和罪行也随之逐渐浮出水面。大部分玩家可能会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他们把书房中望远镜里杂乱无章的字母排列组合成一个条理清晰的句子;或者餐厅里的分蛋糕谜题,该谜题要求玩家把蛋糕分成六份,每一份的花饰数量必须一致。其他谜题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迷宫,棋类问题,逻辑推理,文字游戏,以及一个极其困难的,模仿同化棋风格设计的黑白棋游戏,该游戏使用AI(后来被复刻到了其续作中)让电脑与玩家对决。对于那些无法解开谜题的玩家,游戏在书房里为他们提供了一本游戏的攻略本。在前两次翻阅时,该攻略本会给玩家一些线索,提示他们如何解谜,如果第三次翻阅,该攻略本会直接给出谜题的答案以便玩家能够推动游戏的进程。玩家在成功解谜后,会看到前述的,与剧情相关的回顾影片,如果三次翻阅攻略本,则无法看到回顾影片。攻略本提供除了最后一个(第22个)谜题以外的,所有谜题的答案。

《第七访客》是PC平台上发售的,最早只提供CD-ROM版本的游戏之一,因为它太大而无法通过磁片发售。 《电脑游戏世界》在1993年的报道中对此感叹道,“ 《第七访客》不只用完了一整张CD-ROM的空间 ……它事实上需要两张光碟的空间才够装”(not only does Guest consume an entire CD-ROM ... it actually requires TWO)。 [5]删除游戏中的影视档案并不可取,因为它们对游玩至关重要。该游戏与LucasArts的《星际大战:反抗军突击》(star wars rebel assault)以及Brøderbund的《迷雾之岛》一道,促进了CD光碟机的普及,而CD光碟机在当时并不常见。游戏中穿过房间的主观镜头最初计划拍成实景真人影片,但在发现预渲染的3D动画可行且更具成本效益后,该计划被放弃了。 [6]

剧情

游戏开场,以一位讲述者朗读一本故事书的方式,回顾了1935年[7]发生在座落于哈德逊河谷的哈雷镇(Harley-on-the-Hudson)[8]:154的往事,一个名叫亨利·史陶夫(Henry Stauf)的流浪者杀死了一个从合唱团训练归来的女人,并抢走了她的钱包,由此开启了后来的一系列悲剧。在他杀人越货的那天晚上,他在睡梦中看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的幻影,于是第二天便开始著手制作她。他用这个洋娃娃换来食物,饮料,以及在当地一家小酒馆的容身之处。 史陶夫后来又看到了其他玩具的幻影,并如法炮制了这些玩具。由此,他成为一名成功的玩具制造商。他利用自己的财富在小镇边缘建造了一座豪宅(同样源自其在最后一个梦中看到的最后一个幻影)。与此同时,多名拥有史陶夫玩具的孩子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不治身亡,而史陶夫则消失在他的豪宅中,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6](pp. 170-176)

开场过后,玩家视角从史陶夫家豪宅明亮的书桌前来到幽暗的玄关,玩家角色伊果(Ego,意为“自我”)从那里苏醒过来,如今这座豪宅已经荒弃,而他则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6]:178但当他探索这里时,他看到了很多过去发生在这里的景象的幻影。这些景象全都发生在那些拥有史陶夫玩具的孩子死去后的某个夜晚,有6位访客应邀来到史陶夫的豪宅,他们是——前歌手玛蒂娜·伯登(Martine Burden),对生活不满的中年夫妇爱德华与伊莉诺·诺克斯(Edward and Elinor Knox),怀念自己青春岁月的银行职员茱莉娅·海涅(Julia Heine),合伙店铺老板布赖恩·达顿(Brian Dutton),舞台魔术师汉弥尔顿·坦普(Hamilton Temple)。他们赴约后没能见到史陶夫和其他人,但他们发现了一些留给他们的谜题及其行动指南,从而得知史陶夫想要他们把第七位,不请自来的访客——一个叫做塔德(Tad,意为“小孩子”或“小男孩”)的,出于好奇而溜进豪宅的小男孩带来给他(其中一个谜题的答案便是“GET BOY TAD”,找到小鬼塔德[6]:317)。这六个人因此发生争执,伊莉诺和汉弥尔顿认为他们应该找到塔德并帮他逃出史陶夫的魔掌[6](pp. 231-234),剩下的人则为了史陶夫许诺给他们的奖赏而潜心搜寻塔德的下落。那一夜因为他们的相互厮杀或者落入史陶夫预先布下的圈套(比如被史陶夫变成衣架的伊莉诺)而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最终,在拼杀中胜出的茱莉亚,把塔德带到了在阁楼上恭候他们多时的史陶夫面前。此时坐在轮椅上史陶夫已经和恶魔签订了契约,变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他看到了(魔鬼给他的,)让他杀死塔德的幻影,他需要杀死塔德以完成他与魔鬼的契约(而此前那些被他的玩具杀害的孩子的灵魂都变成了他玩具房里的玩具,塔德正是他在找寻的,用于完成契约的最后一个“玩具”[6](pp. 231-234))。他先杀死了茱莉亚,又伸出血红色的长舌头困住了塔德。

随著冒险的深入,伊果似乎明白了自己就是塔德的灵魂(他在照镜子时看到了塔德的全身像,而他本是无形的),他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目睹那天晚上所发生的一切,却一直束手无策;这座屋子成了他无法摆脱的地狱[6]:162。但是此刻他已经可以改变这一切,让塔德(也就是他自己)从中获得解脱[6](pp. 257-264)最后,由于没能重新抓住塔德,史陶夫没有完成他与魔鬼的契约,最终被烈火吞噬。塔德感谢伊果救了他,并告诉他如今一切都因此而改变,直到永远(原话:"You save me, it's all been change now. Now and -" "Forever",“你救了我,现在一切都变了。从现在到—”“永远”,其中“永远”一词由伊果说出)。[6]:265随后,塔德融入一道白色的光,消失在玩家眼前,游戏开场那本记载这一切的故事书在晨曦的阳光下翻篇进入尾声[6]:266,游戏也至此结束。另据官方攻略本记载,在解开了所有谜团后,伊果回到玄关,轻松地打开了(之前塔德无法打开的[6]:40)前门,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6]:162

角色及其演员

亨利·史陶夫

  • Henry Stauf (罗伯特·赫希贝克(Robert Hirschboeck)饰)

游戏中豪宅的主人。 原本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一系列的幻影指引下,成了一名成功的玩具制造商,但哈雷镇的居民对他的过去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他是一个为孩子们制作了各种惊艳玩具的古怪老人,并因此谱写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白手起家”的故事。他的名字是浮士德(与他一样同魔鬼做交易并堕入地狱)的易位字谜,并能让人联想到德国史泰福(Steiff)玩具公司(其创始人玛格丽特·史泰福与他一样,是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以及玩具制造者[9])。

伊果

  • Ego(麦可·米席(Michael Mish)配音)

玩家角色,一个在豪宅中游荡的无形意念体,通过解开留在史陶夫豪宅中的谜题,并调查发生在此处的,很久以前的那个神秘夜晚的一切。整个游戏以伊果的第一人称视角进行。伊果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所房子里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来这里是有原因的,具体原因则一无所知。[6]:178 他的名字为“自我”的拉丁语说法。

塔德

  • Tad(道格拉斯·奈普(Douglas Knapp)饰)

住在史陶夫豪宅隔壁的男孩。在史陶夫开派对当晚,他从窗户爬进去,然后发现自己再也出不来了。他在游戏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躲避史陶夫邀请的访客,并试图找到逃离这座豪宅的方法。 他的名字意为“小孩子”或“小男孩”。

玛蒂娜·伯登

  • Martine Burden(黛博拉·丽思·梅森(Debra Ritz Mason)饰)

一个年轻、漂亮、野心勃勃的女性,她曾被称为哈雷镇小姐(Miss Harley-on-the-Hudson),但她讨厌这个小镇,并伺机离开了。在被她富有的男朋友甩了之后,她再度回到了哈雷镇。在史陶夫家的派对上,她对比她年长的爱德华·诺克斯一见钟情,与之对应的,爱德华对财富和离开伊莉诺,另寻新欢的欲望与她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求一拍即合。在浴室场景中,玩家看到她在洗浴时被拉进了浴缸中,并能够听到一声拖长的尖叫声,根据官方攻略本记载,在那之后,一具尸骨被发现浸泡在装满血水的浴缸中。[6](pp. 109,238)

爱德华·诺克斯,伊莉诺·诺克斯

  • Edward Knox(拉里·罗尔(Larry Roher)饰)
  • Elinor Knox(乔琳娜·帕特里克(Jolene Patrick)饰)

一对年长的夫妇。伊莉诺是一个体面的女人,她仍然爱她的丈夫,似乎想尽她所能帮助塔德,爱德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他对妻子毫不关心,转而选择与年轻漂亮的玛蒂娜·伯登合作,试图解开史陶夫留下的谜题。他最大的愿望是开启全新的生活,拥有一个资金充裕的银行账户,并能够摆脱来自婚姻的束缚。伊莉诺的愿望也是重新开始,但爱德华还在她身边。爱德华被汉弥尔顿·坦普杀死,后者为了救塔德,将他的头撞向棺材的侧面撞死。玩家没有看到伊莉诺被杀,但当她最后一次露面时,她变成了一个人体模型,无助地哀求塔德搭救她。

茱莉亚·海涅

  • Julia Heine(茱莉亚·塔克(Julia Tucker)饰)

一个年长的女人,极度虚荣。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最近因为酗酒问题的迅速蔓延而失去了在银行的工作(当时美国酗酒人数随失业率一同飙升[10])。她渴望再次年轻漂亮,并认为这样一来,她就能够征服一切。朱莉娅成功地将塔德带到史陶夫面前,但史陶夫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是通过向她身上喷吐酸液将她残忍杀害。

布赖恩·达顿

  • Brian Dutton(麦可·波尔卡罗(Michael Pocaro)饰)

一个拄著拐杖走路的中年男子,布赖恩在哈雷镇拥有一家商店,并曾向史陶夫出售商品。布赖恩钦佩史陶夫致富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他最大的愿望是像史陶夫一样成功,但他也被儿时看到他的兄弟跌入冰窟窿淹死的回忆所困扰。布赖恩在与爱德华争夺塔德时,被爱德华反复用刀(讽刺的是,那刀正是布赖恩自己的)刺戳而负伤,但他最终在打斗中活了下来。尔后,他回到自己的房间,看到史陶夫留给他的钱箱时,因为兴奋导致伤口破裂,不治身亡。

汉弥尔顿·坦普

  • Hamilton Temple(泰德·罗森(Ted Lawson)饰)

一个即将退休的职业舞台魔术师,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也试图帮助塔德逃跑,他与伊莉诺·诺克斯相处得很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知道魔法是否真的存在。在试图说服塔德信任他后,随即被朱莉娅勒死。

开发

《第七访客》是游戏设计师/图形设计师罗伯·兰德罗斯(Rob Landeros)和MasterTronics的新人程序员格雷姆·迪凡(Graeme Devine)的创意。当兰德罗斯和 迪凡向维珍游戏的首席执行官马丁·阿柏(Martin Alper)提出他们的创意后, [11]旋即被“解雇”,由此他们得以在东家维珍的帮助下,创办自己的公司——三叶虫,专注于开发该游戏。[12][13]他们原计划把游戏中的豪宅全部以实拍影片呈现, 1991年,罗伯特·斯坦因三世(Robert Stein III)加入该团队后,3D图形和动画被引入游戏。

在书写了设计文件后, 迪凡和兰德罗斯将其交给了作家马修·科斯特洛(Matthew Costello) 。开发人员选择使用 24 位SVGA图形和一个简单的、无字的、类似电视遥控器的用户界面,使游戏被设计为“妈妈会玩什么?”(What would Mom play?)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了方便游戏移植到其他平台(例如超任CD )。 [13] 迪凡创建了名为“GROOVIE”的游戏引擎,它允许从CD-ROM续传数据, [14]在多个平台上运行,并具备重用性。 [13] 《第七访客》是第一个使用 640x320,256色的图形作为其游戏CG;据报道,三叶虫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花费了超过 50万美元来制作游戏CG。乔治·桑格为游戏创作了音乐[5]

开发组发现,CD速度很不理想,正如迪凡在1993年所说,“CD-ROM非常慢”( "CD-ROM is bloody slow")。早期的蓝幕镜头并不完美,由此留下了如残影一样的光环,他们把这个作为其特色保留了下来。因选用的谜题受到版权保护,开发人员采用了19世纪的解谜书籍。 [13]演员在全动态影像上的表演不同于传统的电影制作:他们需要根据玩家在游戏中做出的所有可能的操作来表演相应的动作,他们通常需要面对镜头与玩家互动,而非与蓝幕里的其他演员互动。 [15]如迪凡所言,他第一次看片尾职员表时哭了:“这个游戏的开发工作极其艰难,我在完成它的过程中筋疲力尽,看到片尾职员表得以播出让我们明白了自己所成就的一切”。 [16]

音乐

游戏第二张光盘包含一个容量巨大的音轨,可在任何普通CD播放器上播放。该首曲目将近半小时,其中包括老牌游戏音乐人乔治·“胖子”·桑格创作的游戏内音乐,以及两首现场音乐录音:“The Game”,其旋律通过不同的编排和曲风变化构成了游戏中大部分场景的背景音乐(以及钢琴谜题的主题曲),其歌词内容(由科顿·马瑟乐队(Cotton Mather)主唱罗伯特·哈里森(Robert Harrison)演唱)基于史陶夫扭曲的阴谋,而片尾曲《我衣橱里的骷髅》(Skeletons in My Closet),一首由女声(克里斯·麦凯(Kris McKay))领唱的爵士歌曲,其部分内容在游戏中被用作朱莉娅的主题音乐。几年后,桑格独立发行了一张名为《7/11》时长一个多小时的专辑,该专辑包含了本游戏的所有音乐(全部独立成轨)及其续作《第十一小时》的音乐。

 

《The Game》乐旨(节选)

游戏中的音乐与谢尔盖·普罗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的《彼得和狼》中主旋律的相似,其中每个客人都有各自的音乐主题;在《彼得与狼》中通过配器变化对应不同的角色,与之相反,桑格为其创作的《第七访客》的游戏音乐《The Game》的旋律加入风格变化,例如当游戏中两个角色互动时,其曲风采用了融合乐以及对位法,甚至同时演奏双方各自的主题曲,当出现紧张的情节时,人物的主题曲也会因此变得紧张起来。

评价

评价
评论得分
媒体得分
电子游戏月刊CDI: 8/10[17]
Hyper英语Hyper (magazine)MAC: 88/100[18]
次世代CDI:      [19]

该游戏的预览版在1992年夏季的消费电子展[5]中获得了非常积极的反响并在后来大获成功。在其发售的第一年,共售出了45万份,收益超过1500万美金。 [20]到1995年时它的销量已经超过100万份(高于同时期的《迷雾之岛[21]),到2000年销量超过了2000万份。 [22]它被广泛认为是促进CD-ROM驱动器普及的杀手级应用[2][23] 截至1995年7月,它是最畅销的CD-ROM游戏,销量高达150万份。彼时,《迷雾之岛》销量排名第二,为110万份。 [24]到1998年4月, 《第七访客》在美国已售出 929,611份,收益400万美元。《PC Data》杂志由此将其评为1993年1月~1998 年4月间的,美国第八畅销电脑游戏[25]比尔·盖茨称《第七访客》为“互动娱乐的新标准”(the new standard in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26]

1993年8月号的《电脑游戏世界》对该游戏的IBM版持批评态度,称其更像是“个梦魇和梦想”(a nightmare and a dream),并表示尽管该游延期发售,但游戏应该进一步优化。尽管该杂的志评论者认为该游戏在视听和谜题上有著“丰富、愉快的游戏体验”("rich, enjoyable gaming experience"),他同样发现以最低系统需求运行是不现实的,截至1993年5月,包括他在内的许多玩家都遇到了电脑稳定性和软件不相容的问题,尤其是Media Vision声卡相容性问题,因为它无法让玩家听到游戏中推动剧情发展的数位化语音。该评论者最后总结说:“我感到自己被剥夺了游玩《第七访客》的全部乐趣,因其不尽如人意的游戏体验……与其在缺乏充分测试的前提下发布游戏,不如推迟游戏的发布时间。("I feel I have been deprived of the full pleasure that Guest has to offer by the inability to get the game to run satisfactorily ... It would have been better to further delay the game than to release it as it was done, without sufficient testing") [27]该杂志在1994年4月表示,该游戏“在我们的‘读者’的民意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是公认的畅销游戏”("consistently ranking high in our 'reader' polls and a proven bestseller"),并推荐给那些“想要体验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计算机图形和音乐”("want to see and hear some of the most exceptional computer graphics and music created to date")的粉丝玩家。 [28]该游戏的Macintosh版本于1994年由保罗·墨菲(Paul Murphy)在《》第212期的“萤幕之眼”(Eye of the Monitor)专栏中如此评述道:“《第七访客》对其自身定位的迷茫成为其无法治愈的伤痛。它要么是被无意义的恐怖故事耽误的解谜集,要么是被无意义的解谜集耽误的恐怖故事”。 [29] 《第七访客》赢得了《GamePro》1993年的颁发的“突破性游戏”(Breakthrough Game)奖,而《迷雾之岛》获得了其同类游戏中的荣誉奖。编辑们将该游戏称为“第一个真正引人注目的互动式 CD-ROM 游戏”( "the first truly compelling interactive CD-ROM game")。 [30]

该游戏的CD-i版获得了大部分正面评价。《GamePro》赞美其“凶残的”( "sinister")故事线,具有挑战性的难题,美观的图形,还有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基调。 [31]电子游戏月刊》的四位评审给它打了 8 分(满分 10 分),称其优于该游戏的任何电脑版本。和GamePro一样,他们称赞游戏的谜题、图像和基调。 [17]

次世代》参与了该游戏的CD-i版的评测工作,将其评为三星(总共五星),并称赞其“流畅的影片、清脆的声音、以非常著名的‘FAT MAN’ 原创的曲目为卖点,结合其恶魔般的谜题组合而成的,奢华的CD-i 游戏。 ”[19]

2011 年, Adventure Gamers将《第七访客》评为“有史以来最棒的100款冒险游戏”中的第82名。 [32]

奖项

《第七访客》获得了如下奖项: [33]

奖项
1993年
  • 《PC电脑》- 最佳娱乐软体
  • Game Players PC Entertainment– 图形设计特别成就奖 
  • 英国互动媒体 – 银奖
1994年
  • Interactive Academy/Cybermania Awards – 最佳 CD 游戏[34]
  • 多媒体世界读者选择奖——最佳娱乐奖
  • 《电脑游戏评论》– 金三项奖
  • 新媒体视觉奖 – 卓越奖
  • 新媒体视觉奖 – 最佳动画/图形创意金奖 
  • PC World Class – 最佳 CD-ROM 游戏 / 成人游戏 
  • 电子娱乐第一届年度编辑选择奖 – 突破性游戏
  • 电脑游戏世界读者投票 – 排名第一的游戏

影响

  • 《第七访客》中使用的,极具个性的手骨、眼球、头骨、面具等样式的滑鼠游标[37]被其续作《第十一小时》[38]以及另一部同社游戏《Clandestiny》[39]沿用。

续作

第十一小时

由于《第七访客》的成功,三叶虫于1995年12月发行了名为《第十一小时》的续作。游戏的反响最初好坏参半,销量亦不如预期。 [40]该系列的后续续作计划已经启动,但由于公司最终倒闭而未能实现。兰德罗斯试图制作他个人的第三部官方续作《第七访客3:收藏家》(The 7th Guest 3: The Collector) ,他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该游戏的预告片,但预告片消失了,并且没有发布有关该系列的更多信息。 [41]

三叶虫还发布了一款由《第七访客》和《第十一小时》以及《Clandestiny》的谜题组成的合集游戏,名为《亨利叔叔的剧场》(Uncle Henry's Playhouse)。该游戏反响不佳,仅在美国售出了 27 份, [42]全球178份。[43]

《第七访客》和《第十一小时》的移植工作皆有所计划,《第七访客》被移植到CD-i。 《第十一小时》计划移植到3DO,但最终落空。 2010年,《第七访客》被移植到iPhoneiPad[44],随后该系列也被移植到其他平台,例如Macintosh。由《第七访客》中第14个谜题“感染秀”(Show of Infection,也称显微镜谜题)[6]:92为蓝本改编的独立游戏《第七访客:感染》(The 7th Guest: Infection)[45][46]。由于技术原因,第14个谜题与第15个谜题“死记硬背”(Take a Rote,也称钢琴谜题)[6]:99,第21个谜题“五星飞刀”(Poke the Pentagram,也称五星/飞刀谜题)[6]:149一道没能被移植到IOS平台,2013年,三叶虫与Night Dive Studios合作,在Steam上重新发布了《第七访客》和《第十一小时》 。 [47]

第七访客3:收藏家

三叶虫在罗伯·兰德罗斯领导下复活,于 2013年万圣节为《第七访客3:收藏家》(The 7th Guest 3: The Collector)在Kickstarter平台发起众筹活动。然而,该项目未能达到其 43.5万美元的融资目标。 [48] 另一项在Crowdtilt 发起的众筹活动,目标是较前者小的6.5万美元,用于完成史陶夫豪宅的第一个故事,同样以失败告终。 [49][50]

第十三个娃娃

2015年7月,开发商Attic Door Productions在获得三叶虫的商业发行许可后,为能获得足够的资金以及公众青睐,开始在Kickstarter上为其推出的《第七访客》的非官方粉丝游戏《第十三个娃娃》(The 13th Doll,也译为《十三玩偶》)众筹。目标资金定为4万美元,持续到同年8月27日。该活动有1199名支持者,并许诺提供60266美元。 [51]游戏于2019年10月31日发售。故事以长大后的,《第七访客》中的第七位访客——塔德为中心展开,他当年从史陶夫的豪宅成功逃离过后,因为没有将被困在那里的鬼魂(《第七访客》中变成史陶夫家玩偶的小孩子的鬼魂)一道救出,使他日夜遭受这些鬼魂的折磨而精神失常,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十年后,医院来了一位对他的过往感兴趣,并渴望帮助他的年轻医生里奇蒙(Richmond),以此为契机,塔德得以到史陶夫的豪宅故地重游,以面对自己的过去;[52]罗伯特·赫希贝克 (Robert Hirschboeck) 重新演绎了史陶夫这一角色。玩家有两个可玩角色(分别是主角塔德和医生里奇蒙)可供选择,选择不同的角色会开启彼此不同的剧情。该游戏可以像《第七访客》那样,使用自行移动的轨道模式(On Rails)游玩,其游戏引擎同样允许玩家自由探索房屋。 [53]

第七访客:图版游戏

2017年4月,三叶虫为《第七访客:图版游戏》(The 7th Guest: The Board Game)在 Kickstarter发起众筹。该游戏采用类似《Cluedo》的棋盘设计以及原PC游戏中人物形象的棋子。玩家必须解答谜题卡上的问题才能获得解锁史陶夫豪宅特定房间的点数,最终目标是进入最多的房间以赢得游戏。 [54]

25周年纪念版

2019年4月,三叶虫和MojoTouch发布了重新制作的该游戏的25周年纪念版(兼容Windows 7/8/8.1/10)。除了数位增强的原始影片剪辑和声音外,该版本还包含一个全新的控制系统、整栋豪宅的地图、可以自由跳过的场景以及全新的菜单。玩家可以在原版配乐,Midi音轨或Adlib合成音轨之间进行选择,还可以在“复古”模式(带有原始图像、声音和控件)下游玩。

该版本还包含大新赠内容:三种新语言(法语俄语德语)配音的台词及其字幕、原版中被移除的内容及幕后花絮、36首游戏原声的音轨、一部完整的小说和游戏剧本、以及该游戏的专题片《制造第七访客》(The Making of The 7th Guest),此外,亦有提供原版游戏的Windows、Mac OS以及Linux版的下载途径(作为游戏DLC)。 [55]

参考资料

  1. ^ 1.0 1.1 Wolf, Mark J. P. The Video Game Explosion. Milton Park, Abingdon, UK: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 192. ISBN 9780313338687. 
  2. ^ 2.0 2.1 Geoff Keighley. Haunted Glo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ilobyte.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05). 
  3. ^ The 7th Guest: Infection Launches for iPad. Dread Central. [201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4. ^ Products. Trilobyte Games. [2012-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9). 
  5. ^ 5.0 5.1 5.2 Miller, Chuck. A Sneak Preview of Virgin's The 7th Guest.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3年4月: 30 [2014年7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7月2日).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Demaria, Rusel. The 7th Guest: Th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 Prima Games. 1993-11-15. ISBN 1-55958-468-8. 
  7. ^ Wired Staff. Revisiting The 7th Guest: A Classic Re-Released after 19 Years. Wired. 2012-02-09 [202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4). On one night in 1935 the house's owner Henry Stauf invited six guests to spend the night and you have to uncover the identity of the seventh guest. 
  8. ^ Demaria, Rusel. The 11th Hour: The Sequel to the 7th Guest: the Official Strategy Guide. Prima Games. 1995-11-15. ISBN 978-1-55958-528-6. 
  9. ^ The £1.2m teddy auction: Shamed hedge fund manager sells record-breaking Steiffs. Daily Mail. 2010-10-14 [2021-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She founded the company in 1880 in Giengen and was wheelchair-bound after contracting polio as a baby. 
  10. ^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Subcommittee on Alcoholism and Drug Abuse. Oversight on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lcohol Abuse and Alcoholism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1981 (报告).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7. 1981-07-27 [202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We have known since the 1930's that alcoholism increases with unemployment. 
  11. ^ Graeme Devine on Twitter. 2018-12-07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12. ^ Keighley, Geoff. Haunted Glo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ilobyte. GameSpot: 2–3. 1999-09-22 [201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4). 
  13. ^ 13.0 13.1 13.2 13.3 Part II of CGW's Computer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 Coverage.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3年8月: 38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14. ^ Keighley, Geoff. Haunted Glo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ilobyte - Part 1.4.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1). 
  15. ^ Wilson, Johnny L. Even Interactresses Get The Blues.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4年8月: 24–26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 
  16. ^ A Moment With... Graeme Devine. Retro Gamer (122) (Imagine Publishing). 2013年12月: 30. 
  17. ^ 17.0 17.1 Review Crew: 7th Guest. Electronic Gaming Monthly (59) (EGM Media, LLC). 1994年6月: 38. 
  18. ^ Clarke, Stuart. The 7th Guest. Hyper. No. 7. June 1994: 67 [2021-03-28]. 
  19. ^ 19.0 19.1 Finals. Next Generation. No. 1 (Imagine Media). 1995年1月: 93. 
  20. ^ Ichbiah, Daniel. La saga des jeux vidéo. Pocket. 1997: 208. ISBN 2-266-08763-0. 
  21. ^ GT Interactive, Williams Pact For PC Games. Billboard. Vol. 107 no. 7 (Nielsen Business Media, Inc.). February 18, 1995: 68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22. ^ GameSpot Staff. The 15 Most Influential Games of All Time; The Ten Runners-Up. GameSpot. 2000-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1). 
  23. ^ Landmark Games. Next Generation (Imagine Media). 1995年3月, (3): 67. Seventh Guest, more than any other game (although Rebel Assault and Myst may stake rival claims), finally convinced PC gamers en masse that a CD-ROM drive was a necessity, and not simply an expensive luxury. 
  24. ^ Sengstack, Jeff. The 11th Hour of The 11th Hour. NewMedia. 1995年7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7-13). 
  25. ^ Staff. Player Stats: Top 10 Best-Selling Games, 1993 – Present.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8年9月, (170): 52. 
  26. ^ Wolf, Mark J.P. The Video Game Explosion: A History from PONG to Playstation and Beyond. Greenwood. 2007: 129. ISBN 978-0-313-33868-7. 
  27. ^ Miller, Chuck. Virgin and Trilobyte's CD Apparition Finally Appears.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3年8月: 54 [2014-07-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28. ^ Invasion Of The Data Stashers. Computer Gaming World. 1994年4月: 20–42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29. ^ Rolston, Ken; Murphy, Paul; Cook, David. Eye of the Monitor. Dragon. 1994年12月, (212): 55–59, 62. The Seventh Guest suffers from an incurable case of confusion about what it is trying to be. It's either a collection of puzzles encumbered by an unnecessary horror setting and story—or it's a horror story and setting encumbered by an unnecessary collection of puzzles. 
  30. ^ Staff. The First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ditors' Choice Awards.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1994年3月, 1 (3): 61–65. 
  31. ^ ProReview: The 7th Guest. GamePro (61) (IDG). 1994年8月: 92. 
  32. ^ AG Staff. Top 100 All-Time Adventure Games. Adventure Gamers. 2011-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4). 
  33. ^ WILLIAMS, STEPHEN. PLUGGED IN GAMES. Newsday. 1995-02-05 [201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03). 
  34. ^ 'Cybermania' cites tops in Multimedia. Billboard. 1994-11-19 [2012-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35. ^ PC Retroview: Myst. IGN. 2000-08-01 [2008-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0). 
  36. ^ Maher, Jimmy. Myst (or, The Drawbacks to Success). The Digital Antiquarian. 2020-02-21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 (美国英语). 
  37. ^ The 7th Guest Manual (PDF). Trilobyte. 1993: 7–9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01). 
  38. ^ The 11th hour: the sequel to The 7th Guest Manual (PDF). Trilobyte. 1995: 17–18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0-01). 
  39. ^ Clandestiny's Guidebook to Scotland. Trilobyte. 1996: 8–10 [2021-10-01]. 
  40. ^ Stiles, Greg. Extinct Trilobyte's back in the game. Mail Tribune. 2010-11-04 [2012-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30). 
  41. ^ The 7th Guest 3: The Collector (Game). Giant Bomb. [2021-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7) (英语). 
  42. ^ Keighley, Geoff. Haunted Glory: The Rise and Fall of Trilobyte - Part 5. GameSpot.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1). 
  43. ^ Cobbett, Richard. Crapshoot: FMV 'classics' The 7th Guest and 11th Hour. PC Gamer. 2020-12-19 [2021-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4). 
  44. ^ Lendino, Jamie. Trilobyte Announces The 7th Guest for iPhone, iPad. Extremetech. 2010-11-05 [2021-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1). 
  45. ^ Frushtick, Russ. 'The 7th Guest' Microscope Mini-Game Getting Its Very Own App. MTV. 2011-04-04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46. ^ Trilobyte Games, LLC. The 7th Guest: Infection. IOS App Store. 2011-04-25 [2021-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47. ^ Trilobyte Games Add Classics The 7th Guest and The 11th Hour to Steam. [2015-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48. ^ The 7th Guest 3: The Collector. Kickstarter. December 8,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4, 2013). 
  49. ^ The 7th Guest 3: The Collector. Crowdtilt. February 20,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6, 2014). 
  50. ^ Brown, Peter. The 7th Guest: A Condemned Classic. GameSpot. May 29, 2014 [April 4,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51. ^ The 13th Doll: A Fan Game of The 7th Guest by Attic Door Productions. Kickstarter.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24, 2015). 
  52. ^ BlackFox. The 13th Doll Is The New Spin-off Of The 7th Guest, Coming Out For Your Halloween Night!. Guru Gamer. 2019-10-29 [2022-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1). 
  53. ^ Wales, Matt. Fan-made 7th Guest sequel The 13th Doll finally releases this October. Eurogamer. April 3, 2018 [April 3,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54. ^ The 7th Guest Board Game by Rob Landeros. Kickstarter. [April 5,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6, 2017). 
  55. ^ The 7th Guest 25th Anniversary Edition. GOG. April 2, 2019 [August 27,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