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皮尔格

澳大利亞記者

约翰·理查德·皮尔格(英语:John Richard Pilger/ˈpɪlər/;1939年10月9日—2023年12月30日)[1][2]是一名澳大利亚记者纪录片制片人,并曾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的奖项。[3]自1962年开始,他一直主要在英国发展。[4][5][6]

约翰·皮尔格
John Richard Pilger
摄于2011年
出生(1939-10-09)1939年10月9日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悉尼
逝世2023年12月30日(2023岁—12—30)(84岁)
 英国英格兰伦敦
国籍 澳大利亚
职业记者作家纪录片制片人
儿女山姆·皮尔格
苏伊·皮尔格英语Zoe Pilger
网站johnpilger.com

皮尔格猛烈批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的外交政策,他认为这些外交政策是帝国主义的表现;他还批评了他的祖国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政策。他因其关于红色高棉大屠杀的开创性报导而首次受到国际的赞誉。[7]

他作为纪录片制作人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他在访问越南期间制作的《安静叛变》(英语:The Quiet Mutiny,1970年),并从那时起继续制作了50多部纪录片。这种形式的其他作品包括关于柬埔寨波尔布特政权的结局的《零年英语Year Zero: The Silent Death of Cambodia》(1979年),以及《国家之死:帝汶阴谋英语Death of a Nation: The Timor Conspiracy》(1993年)。皮尔格也有许多关于澳大利亚土著的纪录片,包括《秘密国家英语The Secret Country: The First Australians Fight Back》(1985年)和《乌托邦英语Utopia (2013 film)》(2013年)。在英国平面媒体方面,皮尔格在1963年至1986年在《每日镜报》工作[8],并在1991年至2014年期间为《新政治家》杂志撰写专栏。

皮尔格在1967年和1979年赢得了英国年度新闻记者奖。[9]他的纪录片在英国以至全世界都获得了许多奖项他的纪录片在英国和全世界都获得了奖项[8][10],包括多项BAFTA荣誉。[11]主流媒体的习惯和惯例是皮尔格的作品中的恒常议题。

对主流媒体的批评

皮尔格批评了许多主流媒体的记者。在比尔·克林顿总统在美国执政期间,皮尔格曾抨击英美计划英语British-American Project,认为其是“大西洋主义共济会”的一个例子。他在1998年11月声称“许多成员都是记者——任何恋栈权力和宣传的网络中必不可少的步兵”。[12]2002年,他说“现在很多记者只不过是奥威尔所说的官方真相的发布渠道和和应者”。[13]

在2003年,他批评自由派左翼支持伊拉克战争评论员,他称他们为“自由干预主义者英语liberal interventionist”,例如,他称大卫·阿罗诺维奇英语David Aaronovitch为一个戴著“自由主义者”面具的“右翼挑衅者”。[14]同年,阿罗诺维奇回应了皮尔格一篇有关主流媒体的文章,[15]指这只是他“典型的、有关大部分记者的腐败(例如我【阿罗诺维奇】)对少数人的勇敢(例如他)”的文章的其中一篇。[16]

另一次,在与林肯大学的新闻系学生演讲时,皮尔格说,主流新闻等于是企业新闻,因此他认为,它代表了既得公司利益、而不是公众利益。[17]

2014年9月,皮尔格批评《卫报》和其他西方媒体对马来西亚航空17号航班空难事件的报导,写道:“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美国和其北约盟友及其媒体机器将其归咎于乌克兰的俄罗斯民族‘分裂主义者’,并暗示莫斯科是元凶”。他断言“这些报社没有认真地试图找出是谁和为什么击落飞机”。[18]

BBC

皮尔格在2002年12月写道,英国广播公司要求的“公正”是“对既定权威的共识的委婉说法”。[19]他写道,“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忠实地回应了”政府的,“让公众对布莱尔攻击伊拉克的态度软化的宣传”。[19] 在他的纪录片《你不看见的战争英语The War You Don't See》(2010年)中,皮尔格再度提及这一事件,并指责BBC未能涵盖陷入了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中的受害者、平民的观点。[20] 他还指出在1959年至1980年代后期有48部纪录片在爱尔兰,为BBC和ITV制作的48部纪录片,在播送之前被推迟或修改,或完全被压制。[21]

个人生活

皮尔格曾与记者斯卡斯·弗莱特(英语:Scarth Flett)结婚,他们有一个儿子,山姆(英语:Sam)。山姆于1973年出生,是体育作家。他后来与记者伊冯娜·罗伯茨英语Yvonne Roberts育有一个女儿,名为苏伊·皮尔格英语Zoe Pilger,苏伊于1984年出生,[22][23]是一位作家和艺术评论家。[24]

奖项和荣誉

英国新闻奖,前称英国新闻奖(英语:British Press Awards

  • 1966年:年度描述性作家奖(英语:Descriptive Writer of the Year[25]
  • 1967年:年度记者奖(英语:Journalist of the Year[25]
  • 1970年:年度国际记者奖(英语:International Reporter of the Year[26]
  • 1974年:年度新闻记者奖(英语:News Reporter of the Year[26]
  • 1978年:年度竞选记者将(英语:Campaigning Journalist of the Year[26]
  • 1979年:年度记者奖(英语:Journalist of the Year[26]

其他奖项

评论

  • 美国小说家、记者、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指“(约翰·皮尔格)选取了有关公义和不公义的伟大主题……他记录并展示了我们被告知,并且大多数人都接受或者懒得思考的官方的谎言。(他)属于一个历史悠久且无止境的全球团体——具有良心的男人和女人。在这团体中,有些人像托马斯·潘恩威廉·威伯福斯一样有名,有些人则不为人知,组成一个小团体,称自己是“反对炸弹的祖母”(英语:Grandmothers Against The Bomb)……如果他们赢了,速度很慢,但却不会完败。在我看来,他们是人类的尊严之证明。约翰在他们中间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我会说他是这一代人的创始成员。”[32]
  • 诺姆·乔姆斯基如此评论皮尔格:“约翰·皮尔格的作品经常在黑暗时期成为光明的灯塔。他带来的现实一直是一种启示,一遍又一遍,他的勇气和洞察力不断得到启发。”[33]
  • 诺贝尔奖得主停止战争联盟成员哈罗德·品特指:“约翰·皮尔格无所畏惧。他在注意事实下,发掘肮脏的真实,并将它们按真相说出……我向他致敬。”[10]
  • BBC世界事务编辑约翰辛普森英语John Simpson (journalist)指:“一个新闻业中没有约翰·皮尔格的国家确实是一个非常虚弱的地方。”[34]
  • 英美作家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则如此评论皮尔格:“我记得我当时认为他在越南的制作的作品非常好。我敢说,如果我回头再看一遍,我可能还会很佩服它。但是,有一个被过度使用并且可能被滥用的词语——即“反美”——必须用于他身上。所以,对我来说,这点有点破坏了这部作品……即使我倾向于同意(他的看法)。”[35]
  • 经济学人》的专栏作家列克星敦顿(英语:Lexington)批评了皮尔格有关阿拉伯起义的报导,指他“认为阿拉伯的起义显示西方,特别是美国是‘法西斯主义者’”,并补充:“大多数阿拉伯抗议者想要的,是他们非常清楚可以在西方获得的那些自由,即使皮尔格并不是如此认为。”[36]
  • 安东尼·海沃德英语Anthony Hayward在评论皮尔格的纪录片的《打破沉默:约翰·皮尔格的电影》(英语:Breaking the Silence: The Films of John Pilger[37]中指“半个世纪以来,对于那些在权威的建制派面前没有发声的机会的人来说,他的声音是最强烈的。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纪录片,也使他成为一名稀有的普遍知名的记者、他为之战斗的人的捍卫者以及他所揭露的政治家和其他人的祸根。”[38]
  • 纽约》杂志的专栏作家乔纳森·柴特英语Jonathan Chait回应了皮尔格在2014年5月13日的《卫报》上撰写,关于乌克兰的专栏。[39]柴特认为皮尔格“捍卫弗拉基米尔·普京,理由是他反对万恶之源——美国的立场”,滑稽地“尝试将企图掠夺土地的极端民族主义独裁者弗拉基米尔·普京视作法西斯的敌人。”[40] 欧洲自由电台声称皮尔格的专栏中含有关于2014年5月敖德萨悲剧的虚假报导。[41][42]

参考来源

  1. ^ Anthony Hayward, Breaking the Silence: The Television Reporting of John Pilger, London, Network, 2008, p. 3 (no ISBN, book contained within Heroes DVD, Region 2 boxset)
  2. ^ Trisha Sertori "John Pilger: The Messenge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2-10-25. The Jakarta Post, 11 October 2012
  3. ^ Buckmaster, Luke. John Pilger’s Utopia: an Australian film for British eyes first. the Guardian. 2013-11-12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9) (英语). 
  4. ^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ndrei Markovits英语Andrei Markovits and Jeff Weintraub, "Obama and the Progressives: A Curious Paradox", The Huffington Post, 28 May 2008
  5. ^ "Aboriginal squalor among Australia's 'dirtiest secrets' says expa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Candace Sutton, The Australian, 1 March 2013
  6. ^ BFI Screenonline: Pilger, John (1939–) Biography. Screenonline.org.uk.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3). 
  7. ^ Maslin, Janet. FILM: TWO PERCEPTIONS OF THE KHMER ROUGE.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9) (英语). 
  8. ^ 8.0 8.1 Biography pa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hn Pilger's official website
  9. ^ Press Awards Winners 1970-1979, Society of Editors. Web.archive.org. [2018-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10. ^ 10.0 10.1 "Introduction to John Pilger", Robert Fisk websit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8-20.
  11. ^ John Pilger. IMDb. [2018-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16) (英语). 
  12. ^ Pilger, John. Having a fun time in New Orleans: the latest recruits (sorry, "alumni") of latter-day Reaganism. New Statesman. 1998-11-13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1). 
  13. ^ David Barsamian "Interview with John Plig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Progressive, November 2002
  14. ^ John Pilger "As the world protests against war, we hear again the lies of o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Statesman, 17 April 2003. Also published as John Pilger "As the world protests against war, we hear again the lies of o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hnpilger.com, 17 April 2003
  15. ^ John Pilger "John Pilger finds journalism rotting awa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Statesman, 28 April 2003 (The date given on the NS website is for the date of publication online.)
  16. ^ David Aaronovitch "Lies and the Lef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Observer, 27 April 2003
  17. ^ John Pilger explains "why journalism matters" | The Linc. Thelinc.co.uk. [201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1). 
  18. ^ Pilger, John. Breaking the last taboo – Gaza and the threat of world war. John Pilger.com. 2014-09-11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19. ^ 19.0 19.1 Pilger, John. John Pilger prefers the web to TV news – it's more honest online. New Statesman. 2002-12-05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20. ^ Williams, Jon. The Wars You Don't See. BBC News. 2010-12-10 [2018-04-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1). 
  21. ^ Pilger, John. Hero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South End Press. 2001: 517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original published by Vintage [Random House], London, 2001 [1986])
  22. ^ John Pilger Biography. Johnpilger.com.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23. ^ John Pilger: writer of wrongs. The Scotsman. 2006-07-01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22). 
  24. ^ Zoe Pilger Homepage. Zoe-pilger.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25. ^ 25.0 25.1 Press Awards Winners 1970-1979, Society of Editors. Web.archive.org.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26. ^ 26.0 26.1 26.2 26.3 Press Awards Winners 1970-1979, Society of Editors. Web.archive.org. [2018-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5). 
  27. ^ Richard Dimbleby Award in 1991. Awards.bafta.org.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0). 
  28. ^ International Emmy Awards. Iemmys.tv. [201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29. ^ 2009 John Pilger. Sydney Peace Foundation. [201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0). 
  30. ^ The Grierson Awards 2011: Winners; Honda – The Trustees' Award: John Pilger. The Grierson Trust. 2011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5). 
  31. ^ JohnPilger.com: The universal lesson of the courage of East Timo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May 2017. Retrieved 9 May 2017.
  32. ^ Martha Gellhorn, Preface to 'Distant Voices' by John Pilger, 12 July 1991
  33. ^ Noam Chomsky, introduction to Pilger's The New Rulers of the World英语The New Rulers of the World, April 2002
  34. ^ Insight with John Simpson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Simpson – Brightcove. Brightcove.tv. 2008-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3). 
  35. ^ Interview: Christopher Hitchens – Article – The Punch. Thepunch.com.au. 2009-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4). 
  36. ^ Lexington's Notebook: "Libya and the higher bilg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Economist, 27 February 2011. Accessed on 15 March 2011. The author was commenting on the Pilger article "Behind the Arab revolt lurks a word we dare not spea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Statesman, 24 February 2011
  37. ^ Books. Profiles International Media.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8. ^ Breaking the Silence: The Films of John Pilger, Anthony Hayward (Profiles International Media, 2013)
  39. ^ John Pilger "In Ukraine, the US is dragging us towards war with Russ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13 May 2014
  40. ^ Jonathan Chait "Guardian Columnist: Putin Is a Great Democrat, Like Hugo Chávez or Castr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York, 14 May 2014
  41. ^ Luke Johnson "'Guardian' Op-Ed Quotes Cryptic Odesa 'Doctor' Seen As Hoa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 14 May 2014
  42. ^ See also Michael Mossbacher "Putin has his Useful Idiots on the Left and the Righ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tandpoint英语Standpoint (magazine), July/August 201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