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

年度奬項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英语:Nobel Prize),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于1901年开始每年颁发的5个奖项,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设立了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其颁奖的领域内最有声望的奖项[1][2][3]

诺贝尔奖
授予对象根据诺贝尔遗嘱,诺贝尔奖授予在以下5大领域的杰出贡献者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
以及不在诺贝尔遗嘱所定下的但规格及规模与诺贝尔奖相等的
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国家/地区 瑞典 挪威
主办单位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编辑维基数据
首次颁发1901年
官方网站nobelprize.org

由来

阿佛烈·诺贝尔(瑞典语:Alfred Nobel,1833年10月22日-1896年12月10日)是一位瑞典化学家,同时也是发明家。19世纪末期,欧洲大陆每天有三宗爆炸案,但诺贝尔持续改进炸药使得炸弹更有破坏力,吸引军火商的青睐,他的改良矽藻土炸药取得了众多的科研成果,也成功设立许多工厂生产,大量的军火被运送到战场上,靠军工制造累积了巨大财富。

诺贝尔终生未婚,亦无子嗣。在其逝世前,亲兄弟也早一步去世。由于诺贝尔终生主张和平主义,也因此他对于自己改良的炸药作为破坏及战争的用途始终感到痛心。在即将辞世之际,诺贝尔立下了遗嘱:“请将我的财产变做基金,每年用这个基金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在前一年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根据他的这个遗嘱,从1901年开始,具有国际性的诺贝尔奖创立了,分别奖励5个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4]文学和平

1969年,瑞典出资增设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尽管常与前述5种奖项合称“诺贝尔奖”,但实际上不是诺贝尔遗嘱中捐助的奖项[5][6]

提名与评选过程

  • 9月:寄出邀请函。诺贝尔委员会向够资格提名的人发出邀请提名的信件。
  • 2月(次年):提名截止。
  • 2月至3月:产生小名单。
  • 3月至8月:顾问审查小名单。
  • 10月:产生诺贝尔奖得主。
  • 12月:诺贝尔奖得主得到奖金,并且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2020年和2021年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没有举办宴会,这两年获奖者也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出席颁奖仪式)[7]

诺贝尔基金会明文规定,不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合,提名过程和人选都要严格保密50年,包括提名者人选和被提名者人选。很多人在各种场合声称自己曾因某成果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但未获奖,应属谣言[8]

奖项

分类 特点 得主列表
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表彰“在物理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9]”。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列表
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表彰“在化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10]”。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列表
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表彰“在生理学医学领域作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11]”。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列表
文学奖
瑞典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表彰“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之最佳作品的人[1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列表
和平奖
挪威议会诺贝尔委员会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表彰“为促进民族国家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军备以及为和平会议英语Peace conference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3]”。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列表
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68年,由瑞典银行出资增设,每年12月10日举行颁奖典礼。
原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或“诺贝尔纪念奖”。
表彰“在经济学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此后,诺贝尔基金会不再增设任何奖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列表

统计数据

截至2016年,共有911个人或者组织(836男、49女及26个组织)获得了579个诺贝尔奖与瑞典银行经济学奖[14]。截至2012年,得主平均年龄59岁。多次获奖者共4人,多次获奖的组织共2名,合计共6位多次获奖的组织与学者[15]

性别比例部分,自1901年至2020年,诺贝尔所有奖项累计获奖女性仅58人,在不含机构的所有934名得奖者当中只占6.2%;女性得奖者比例呈现稳定上升,由2000至2009年的9.2%增至2010至2019年的11.1%[16]

根据官方数据,2015年获和平奖的突尼西亚全国对话四方集团被计算为“4个”组织。

表列“比例”仅取至小数点后2位,并采无条件舍去法纪录之。

奖项 总计 (截至2016年)
总得主数 女性得主数 (比例) 华人得主数 (比例)
物理学 204 2 (0.98%) 6 (2.94%)
化学 175 4 (2.28%) 2 (1.14%)
生理学或医学 211 12 (5.68%) 1 (0.47%)
文学 113 14 (12.38%) 2 (1.76%)
和平 104+26 16 (12.30%) 1 (0.76%)
经济学 78 1 (1.28%) 0 (0%)
首5种奖项总计 833 48 (5.76%) 12 (1.44%)
全部6种奖项总计 911 49 (5.37%) 12 (1.31%)

世界各国诺贝尔奖人数

根据获奖时国籍与出生地,截至2016年10月14日,各国各奖项得主人数的世界前5强:

  1.   美国 93
  2.   英国 26
  3.   德国 23
  4.   法国 13 ;  俄罗斯 13
  5.   日本 11


  1.   美国 69
  2.   德国 27
  3.   英国 26
  4.   法国 8
  5.   日本 7 ;  以色列 7
  1.   美国 93
  2.   英国 29
  3.   德国 20
  4.   法国 13
  5.   瑞典 7
  1.   法国 15
  2.   美国 12
  3.   英国 10
  4.   德国 8 ;  瑞典 8
  5.   西班牙 6 ;  义大利 6
  1.   美国 23
  2.   英国 13
  3.   法国 11
  4.   瑞士 8 ;  联合国 8
  5.   瑞典 5
  1.   美国 45
  2.   英国 7
  3.   俄罗斯 4
  4.   加拿大 3 ;  挪威 3;  法国 3
  5.   以色列 2 ;  荷兰 2 ;  瑞典 2

世界各大学诺贝尔奖人数

下表展示1901年至2020年世界各高校诺贝尔奖人数分布(只展示前30名)。自1901年起至2020年,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给过930名个人和25个机构。[19]

排名 大学 诺贝尔奖总人数 自然科学奖总人数* 物理 化学 生理学或医学 经济 文学 和平
1 哈佛大学   美国 161 113 32 38 43 33 7 8
2 剑桥大学   英国 121 98 37 30 31 15 5 3
3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美国 110 82 34 31 17 25 3 1**
4 芝加哥大学   美国 100 62 32 19 11 33 3 2
5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97 70 33 15 22 15 6 6
麻省理工学院   美国 97 62 34 16 12 34 0 1
7 史丹佛大学   美国 86 55 26 13 16 28 3 1**
8 加州理工学院   美国 76 70 31 17 22 6 0 1**
9 牛津大学   英国 72 53 15 19 19 9 5 6**
10 普林斯顿大学   美国 69 42 29 9 4 21 5 1
11 耶鲁大学   美国 65 34 8 12 14 23 5 3
12 康奈尔大学   美国 61 50 23 12 15 5 4 2
13 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 57 49 14 23 12 1 4 3
14 巴黎大学   法国 51 35 15 10*** 10 4 6 7
15 哥廷根大学   德国 45 43 19 16 8 0 1 1
16 慕尼黑大学   德国 43 42 14 19 9 0 1 1**
17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美国 39 30 4 8 18 5 1 3
哥本哈根大学   丹麦 39 34 19 7 8 3 2 1**
19 纽约大学   美国 38 20 3 5 12 14 2 2
洛克菲勒大学   美国 38 38 1 11 26 0 0 0
21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36 25 4 10 11 11 0 0
22 伦敦大学学院   英国 34 31 5 7 19 2 1 0
2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32 32 11 17 4 0 0 0
24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   美国 30 27 11 5 11 3 0 0
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 30 15 7 4 4 12 2 1
26 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   美国 27 24 5 9 10 3 0 1**
海德堡大学   德国 27 24 11 8 5 0 1 2
28 密西根大学   美国 26 18 9 3 6 6 2 0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美国 26 22 6 7 10 2 1 0
30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美国 25 13 2 8 3 9 1 2
曼彻斯特大学   英国 25 22 11 9 2 3 0 0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美国 25 24 1 5 18 1 0 0

*:自然科学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及医学奖。

**莱纳斯·鲍林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化学奖、一次诺贝尔和平奖。

***玛丽·居里获得过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一次诺贝尔化学奖。


记录

 
玛丽·居里是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得主

次数

学者:

组织:

家族

居里一家
玛丽·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1911年化学奖。
丈夫皮埃尔·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
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
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
小女儿艾芙·居里著有《居里夫人传》,她本人不是科学家也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她的丈夫亨利·拉波易斯英语Henry Richardson Labouisse, Jr.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领取了1965年和平奖。
唯一获得诺贝尔奖的兄弟是荷兰简·丁伯根(经济计量学模式之父,于1969年获得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和他的弟弟尼可拉斯·丁伯根(发现动物个体及群体的行为模式,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约瑟夫·汤姆孙(左)与乔治·汤姆孙分别于1906年和1937年得奖。
父母/子女都获奖
居里母女:1903年物理学奖与1911年化学奖是玛丽·居里,1935年化学奖为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汤姆森父子:1906年物理学奖和1937年物理学奖分别是约瑟夫·汤姆森与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乔治·汤姆森
布拉格父子:1915年物理学奖是威廉·亨利·布拉格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波尔父子:1922年物理学奖和1975年物理学奖分别是尼尔斯·玻尔奥格·玻尔
西格巴恩父子:1924年物理学奖和1981年物理学奖分别是曼内·西格巴恩凯·西格巴恩
冯·奥伊勒父子:1929年化学奖和1970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是汉斯·冯·奥伊勒-切尔平乌尔夫·冯·奥伊勒
科恩伯格父子:195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06年化学奖分别是阿瑟·科恩伯格罗杰·科恩伯格
伯格斯特龙和佩博父子:198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和202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是苏恩·伯格斯特龙斯万特·佩博
夫妻都获奖
玛丽·居里皮埃尔·居里,1903年物理学奖。
伊伦·约里奥-居里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1935年化学奖。
格蒂·特蕾莎·科里卡尔·斐迪南·科里,1947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贡纳尔·默达尔,1974年经济学奖,与阿尔瓦·默达尔,1982年和平奖。
迈-布里特·莫泽爱德华·莫泽,2014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巴希·巴纳吉艾丝特·杜芙若,2019年经济学奖。

年龄、群体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年仅17岁。
最年轻、最年长的得主[20]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2014年(与凯拉西·萨塔亚提一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年仅17岁。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为诺贝尔奖三项科学奖项中最年轻的得主。1915年(与其父威廉·亨利·布拉格一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25岁。
约翰·B·古迪纳夫获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已有97岁,为最年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参会者成为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会议
1927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参加会议的29人中有17人获得或后来获得诺贝尔奖。
 
与会者中著名学者有:保罗·埃伦费斯特薛定谔泡利海森堡德拜布里渊康普顿福勒W.L.布拉格爱因斯坦狄拉克M.玻恩尼尔斯·玻尔德布罗意玛丽·居礼洛伦兹克努森等。

时间

从事绩公开到得奖时间间隔最短的记录
巴拉克·欧巴马:从2009年1月20日当选美国总统8个月后就以“在促进国际外交和各国人民合作所作出的非凡努力”的理由获得当年的和平奖。
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卡尔·米勒:三项科学奖项中的最短纪录。因于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的高温超导性质而获得1987年物理学奖。
从事绩公开到得奖时间间隔最长的记录
裴顿·劳斯:因于1911年发现致癌病毒而获得1966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恩斯特·鲁斯卡:因于1931年发明电子显微镜而获得1986年物理学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奥运会奖牌得主

菲利普·诺埃尔-贝克19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1500米赛跑银牌得主。获得1959年和平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搞笑诺贝尔奖获得者

安德烈·海姆:2000年获得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2010年获得物理学奖。

逝世者获奖

诺贝尔奖原则上仅能授予在世者,但有三次例外。一为193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里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特,二为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达格·哈马舍尔德,三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拉尔夫·斯坦曼

争议

人们对诺贝尔奖的争议点,除了在各奖得主必须是三人以下的限制外,还有不颁给已过世的人,另外还有诺贝尔奖不设立重要的数学奖。

19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尼斯·斯塔克曾为自身利益为希特勒效劳,诺贝尔基金会无权使获奖者改变自己的看法。

诺贝尔奖的规矩:得主必须是三人以下,也产生过争议,该奖项只是表彰在科学领域中有重大突破的个人和小团队的。不过也有例外的是诺贝尔奖中的和平奖,分别在1917年,1944年,1963年颁发给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组织,2012年颁发给了欧洲联盟组织。2013年则颁发给了禁止化学武器组织,2015年又颁发给突尼西亚全国对话四方集团

关于诺贝尔基金会不设立数学奖[21],其中有一个流传较广的都市传说是诺贝尔的妻子与一位名叫雷富勒(Mittag-Leffler)的数学家外遇,所以诺贝尔本人遗嘱中不设置诺贝尔数学奖。不过这个说法显然不实,因为诺贝尔根本没有结婚,较可能的因素为当时代,数学仅为尚未形成一有改变人类生活可能的显学。[22] 随著数学及计算机领域的发展,数学界的阿贝尔奖及计算机界的图灵奖被称为该领域的“诺贝尔奖”。

在得奖人选方面,在众多的争议奖项中,历年来文学奖与和平奖所招致的争议最多[23]

预测

1989年开始,汤森路透美国总部每年发布“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以预测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参考文献

  1. ^ Top Award, ShanghaiRanking Academic Excellence Survey 2018. Shanghai Ranking. [18 March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9). 
  2. ^ IREG List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Awards (PDF). [2020-06-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3-12). 
  3. ^ Shalev, p. 8
  4.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亚太日报,2013年10月9日
  5. ^ "The Prize in Economics is not a Nobel Prize.". Qualified Nominators –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0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30) (英语). 
  6. ^ 諾貝爾曾侄孫:經濟學獎是大騙局. [2009-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7) (中文). 
  7. ^ 诺贝尔奖今聚瑞典颁发 人权日期待和平奖奥斯陆仪式. [2022-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1). 
  8. ^ Nomination FAQ. [201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6). 
  9.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10.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 
  11.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 
  12.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5). 
  13. ^ 存档副本. [2013-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14.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0). 
  15. ^ Unknown cat_id:. NobelPrize.org. [2018-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16. ^ 諾貝爾科學獎女性得獎比例攀升 美國大學拿最多|中央通訊社. [2020-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3). 
  17. ^ Selon la liste des lauréats sur le site des Nob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8. ^ Selon la liste des lauréats sur le site des Nobe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All Nobel Prizes. NobelPrize.org. [2020-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美国英语). 
  20. ^ Nobel Laureates by Age. Nobelprize.org. [2014-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21. ^ The Nobel Prize Internet Archive. Why is there no Nobel Prize in Mathematics?. [200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15) (英语). 
  22. ^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The Prize: Controversy and Landmarks. [2006-07-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02-13) (英语). 
  23. ^ "Nobel Prize – Priz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ccessed 15 January 2009, fr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The Nobel Prizes for Physics, 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ve generally been the least controversial, whereas those for Literature and Peace have been, by their very nature, the most exposed to critical differences. The Peace Prize has been the prize most frequently reserved or withheld.

外部链接

颁奖机构
其它

参见

类似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