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越南语:Cột đồng Mã Viện)指的是公元43年马援平定岭南之后,在交趾设立的铜柱。
马援铜柱的记载始见于晋代的《广州记》。公元43年,马援平定了二征夫人的叛乱,追击其馀党都羊至居封县。都羊投降,马援竖立了两个铜柱,以标示汉朝国界的最南端。[1]
相传马援为防止交趾人再次反叛并摧毁铜柱,在竖立铜柱的时候,对天祈祷:“铜柱折,交趾灭。”此后的交趾人害怕铜柱折断,便在其下填埋石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两座丘陵。[2][3]
根据《隋书》的记载,刘方征讨林邑国的时候,曾率军经过马援铜柱。唐元和年间,安南都护马总新竖立铜柱两个。
在越南脱离南汉独立之后,马援铜柱从史书记载中逐渐消失。1272年蒙越战争休战之际,元世祖曾派人到越南,寻找马援铜柱的位置;但陈圣宗派人答复称:铜柱岁久湮没,不知在何处,无法找回。此事最终不了了之。[4]
马援铜柱现已不存,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称其在象林县的南部,[5]而黎崱的《安南志略》则称在钦州古洞上,《大越史记全书》沿用了钦州古洞说。[2]《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则称其在富安省境内。
但阮朝高春育编纂的《大南舆志要编》中记载,富安省境内根本没有铜柱的遗迹,因此他认为马援竖立铜柱不是史实。而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则认为位于今日乂安省的城山(núi Thành)。
参考文献
- ^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援将楼船大小二千余艘,战士二万余人,进击九真贼征侧余党都羊等,自无功至居风,斩获五千余人,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 ^ 2.0 2.1 《大越史记全书·外纪卷之三·属东汉纪》:“〔马援〕乃立铜柱为汉极界。(铜柱相传在钦州古洞上。援有誓云:“铜柱折,交州灭。”我每以石培之,遂成丘陵,恐其折也。唐马总又建二铜柱于汉,以为伏波之裔,今未详所在。左右二江合有其一。)”
- ^ 陈仲金,《越南史略·第一卷·第二部分·第三章》
- ^ 陈仲金,《越南史略·第一卷·第三部分·第四章》
- ^ 《水经注·林邑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