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麦树坚在屯门长大[2],中学时沉迷打篮球、看漫画,“宅男”和“杂鱼”等形象[3]一直伴随他成长,他的作品深受这些成长背景影响,《杂鱼又如何》、《对话无多》等尤其明显。
麦树坚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并在同校完成哲学硕士课程。在学时,他开始创作,当时师长朋辈力于文学交流,他最后更受胡燕青老师启发与鼓励,踏上文学之路[4]。《对话无多》(2003年初版)正收录了麦树坚大学时期写的散文,并凭〈从外缘到外缘〉获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散文组冠军。
大学毕业后曾在2007年至2009年间担任本地独立文学创作志《月台》总编辑,做过排版、设计工作。后来在2008年加入浸大语文中心,开始教学工作。
麦树坚热爱文学,专研晚清小说、香港文学和文学创作,于2010年起筹办“狮子山诗歌朗诵会”,及于校园、图书馆、香港书展等主讲文学讲座。2017年,他曾出演香港电台制作的纪录片——“华人作家II”第五集《对话无多 而我们行走》[5],提到希望透过文学把与城市的缘份延续下去。他曾在“拒绝入海的细流”访谈中提到自己家容不下一个书柜[6],但最后也没有放弃写作。他说“不写作不会死”,但不创作却无法令人生完整。
个人小说
书名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呓长夜多》
|
2022
|
香港
|
后话文字工作室
|
《乌亮如夜》
|
2018
|
香港
|
后话文字工作室
|
《未了》
|
2011
|
香港
|
Kubrick
|
散文集
书名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板栗集》
|
2019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琉璃珠》
|
2017
|
中国
|
花城出版社
|
《绚光细泷》
|
2016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目白》
|
2009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对话无多》
|
2003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诗集
书名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石沉旧海》
|
2004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少年小说
书名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杂鱼又如何》
|
2011
|
香港
|
突破出版社
|
《突围长跑队 》
|
2008
|
香港
|
突破出版社
|
《爱在温柔流动──嘉榆老师的生命教育》
|
2007
|
香港
|
突破出版社
|
改编小说
书名
|
著作形式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用爱, 煮一碗糖水》
|
麦树坚著
|
2007
|
香港
|
突破出版社
|
《天作之盒》
|
麦树坚著,影音使团原著
|
2005
|
香港
|
青桐社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合编小说
书名
|
著作形式
|
出版年
|
出版地
|
出版社
|
《四十二张手帖──年轻人写世界》
|
麦树坚著,胡燕青著,42位年轻写作人著
|
2013
|
香港
|
突破出版社
|
《途上:赏阅年轻人的文章风景》
|
麦树坚著,邓擎宇著
|
2015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起点 ── 从年轻人的作品学个功课 》
|
麦树坚著,胡燕青著
|
2011
|
香港
|
汇智出版社
|
- 第十四届香港中文文学散文组双年奖,2017。
- 中文文学创作奖小说组冠军,2012年。
- 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进奖,2003年。
- 中文文学创作奖散文组亚军,2002年。
- 第二十九届青年文学奖新诗高级组亚军,2002年。
- 第一届大学文学奖新诗组冠军、散文组及小说组亚军,2002年。
- 第一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散文组冠军,2000年。
- 二十七届青年文学奖散文高级组亚军,2000年。
文学活动
活动名称
|
主办方
|
角色
|
年份
|
第七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开展仪式历届得奖人对谈中
|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
|
嘉宾
|
2019
|
台北国际书展“夜行者的步履”
|
中华民国文化部
|
嘉宾
|
2019
|
“因为未了,便乌亮如夜”
|
后话文字工作室
|
讲者
|
2019
|
九龙城书节“麦树坚、梁伟洛新书分享会”
|
后话文字工作室
|
讲者
|
2018
|
笔述我城他与她:初中学生文学景点考察
|
香港文学研究中心
|
导师
|
2018
|
文学读写工作坊
|
香港文学研究中心
|
导师
|
2017-2018
|
第十一届香港文学节座谈会
|
康乐及文化事务处及香港公共图书馆
|
讲者
|
2016
|
第九届香港文学节座谈会
|
康乐及文化事务处及香港公共图书馆
|
讲者
|
2012
|
“狮子山诗歌朗诵会”
|
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
|
主力筹办
|
2010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