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愛爾蘭語

原始愛爾蘭語是至今發現最古老形式的蓋爾亞支語言,關於它的資訊,我們僅能從一些斷簡殘篇得知,這些語料大部分是發現於愛爾蘭大不列顛島西部,以歐甘銘文銘刻在石頭上的人名,使用的時間約是4-7世紀。

原始愛爾蘭語
母語國家和地區愛爾蘭曼恩島大不列顛西海岸
區域愛爾蘭大不列顛
滅亡約在6世紀發展至古愛爾蘭語
語系
文字歐甘文字
語言代碼
ISO 639-2cel
ISO 639-3
已發現的歐甘文字銘文分布地點

語言歷史及演進

經音譯後的歐甘銘文說明了原始愛爾蘭語是一種古老的凱爾特語言。原始愛爾蘭語沒有字母 P,並且在語言的型態學以及曲折變化上,都與高盧語拉丁語、以及古典希臘語梵語相似。

無論如何,原始愛爾蘭語缺少現代愛爾蘭語所擁有的大部分特徵,很難辨認出它是某種形式的愛爾蘭語。在相較之下,從六世紀開始使用的古愛爾蘭語就比較像愛爾蘭語:擁有字首子音變化、獨特的「寬」「窄」子音、字母 P、由非重音音節脫落了母音而形成的子音叢、以及許多顯著的母音子音演變。

舉例來說,西元5世紀愛爾蘭倫斯特的一個國王的名字在以古愛爾蘭語書寫的列王誌及編年史上是 Mac Caírthinn Uí Enechglaiss,但他埋葬處旁的石碑卻以歐甘銘文刻著:MAQI CAIRATINI AVI INEQUAGLAS屬格),提供了這位國王名字的另一種晚期原始愛爾蘭語版本;從兩者的不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古愛爾蘭語版本有,但原始愛爾蘭語版本卻沒有表現的子音軟化,以及非重音音節的母音脫落。

歷史語言學的考察,這樣的演變在語言的發展中並非不尋常,但特別之處在於這些演變在愛爾蘭語的發展中很快速地發生了,而這樣的演變又與天主教的傳入以及拉丁語的引進同時發生。

一般來說,所有的語言都有不同的語域或不同程度的正式化。最正式的語域通常用於教育或宗教的領域,他們的語言演變也通常相當緩慢。而最非正式、最口語的語域則常常發生變化,但在多數的例子中,由於人們仍需要以正式的語域互相溝通,也因為有了正式語域的牽制,使得正式與非正式語域之間的變化差異不至於太大而變成兩種無法互通的方言。

在天主教傳入前的愛爾蘭島上,最正式的語域是用於教育與宗教階級,也就是德魯伊們作為慶典與傳授知識的使用;另外紀念碑上的銘文也可能以此種正式的語域刻寫。但後來當教育階級的德魯伊被天主教的修道士取代後,原來用於傳遞知識的正式語域的原始愛爾蘭語也被拉丁語取代。在此之後,當時的口語愛爾蘭語在沒有原先正式語域的拘束後,便自己開始快速地演變,直到發展出新的書寫標準,也就是古愛爾蘭語。

語法

最正統的歐甘銘文過於簡潔,使得原始愛爾蘭語的形態幾乎不可能還原出來,但其音系和名詞詞法的雛形還是隱約可辨的。[1]

名詞詞法

除與格單數、屬格複數、主格單數的少數幾塊銘文外,絕大多數已知的正統歐甘文名詞銘文都是屬格單數,因此名詞詞法難以被還原。德國哲學家Sabine Ziegler觀察到其與原始凱爾特語的對應(名詞按主元音分類),如此,原始愛爾蘭語屬格單數的韻尾可歸納為 -i -as -os -ais四種。

第一種 -i對應原始凱爾特語o詞幹名詞。此類詞的屬格展現為-u,主格似乎也是-u。 -os類則對應原始凱爾特語i、u詞幹名詞, -as對應ā詞幹名詞。 -ais的真實功能未知。[2]

此外,據Damian Mcmanus,原始凱爾特語鼻音、齒音和元音詞幹詞也對應原始愛爾蘭語 -as,見於人名,如 Glasiconas[3] Cattubuttas[4] Lugudeccas[5]

音系

通過比較語言學、地名學研究,構擬原始愛爾蘭語的音系是可能的。[1][6]

元音

字母Ailm、Onn、Úr一般認為表示元音/a//o//u/,而Edad和Idad的音值懸而未決。[7]它們少見外部對音,可能表示/e//i/[8]還有寫作aioi的兩個雙元音。[9]

在後來的愛爾蘭語形式中,「學院派」歐甘文又吸收了5個表示元音的新字母,稱作forfeda,對應雙元音,但不再能對應原始愛爾蘭語的實際發音。[10]

輔音

原始愛爾蘭語輔音音素據凱爾特學家Damian McManus:[11][9]

原始愛爾蘭語輔音
唇音 齒齦音 硬顎音 軟齶音 唇化軟齶音[a]
鼻音 m n
塞音 b[b] t d k ɡ ɡʷ
擦音[c] ssᵗ [d]
近音 j[e] w
邊音 l
顫音 r

cért、gétal和straif三個字母分別對應拉丁字母qng(或gg)和z,古代學院派歐甘學者稱它們為foilceasta(問題),因為其原始發音已經消失了。前兩者分別表示/kʷ//ɡʷ/,在古愛爾蘭語中與不帶合口的普通軟齶音合流;第三個可能表示/st/,與/s/合流。[12][13]然而,Straif和Sail間存在差別的證據一直持續到古愛爾蘭語時期,Straif/s/的séimhiú(弱化)形式產生/f/,而Sail則產生/h/[14]


Úath或hÚath寫作 h,雖然不屬於foilceasta,也表示一個獨特的音素。原始愛爾蘭語早期可能表示類似/j/的音,古愛爾蘭語中消失了。[15]

Consonant lenition and palatalisation may already have existed in an 同位異音形式,即它在音位上沒有最小對立。

參考文獻

  1. ^ 古愛爾蘭語中,這些輔音消失了,塞音與簡單軟齶音合流,/w>f/。
  2. ^ 原始愛爾蘭語無/p/,學院派歐甘文為後來出現的此音位創造了一個叫Pín、Ifín或Iphín的字母,它也是唯一一個表示輔音的forfeda字母,不過拉丁語對譯常對應雙元音io、ía、ia。早期借詞中, P被寫作 Q,如原始愛爾蘭語 QRIMITIR,來自拉丁語presbyter。
  3. ^ 擦音/f, v, θ, ð, x, ɣ, h和β̃/到5世紀和séimhiú(弱化)音素合流。非弱化形式逐漸變為疊音。
  4. ^ 學院派歐甘文的/s/可用Sail、Straif兩個字母書寫,後者可能本表示/st//sw/,兩者到古愛爾蘭語中合流,但弱化形式不合流
  5. ^ 後來消失
  • John T Koch (1995), "The conversion and the transition from Primitive to Old Irish", Emania 13
  • Dáibhí Cróinín (1995), Early Medieval Ireland 400-1200
  • T. F. O'Rahilly in Ériu 13, 1942.
  • T. F. O'Rahilly, Early Irish History and Mythology.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1946, 1957, 1964, 1971, 1976, 1984, 1999.
  1. ^ 1.0 1.1 Stifler 2010 p.56
  2. ^ Ziegler 1994 p.53-92
  3. ^ McManus 1991 p.102
  4. ^ McManus 1991 p.108
  5. ^ McManus 1991 p.116
  6. ^ McManus 1991 p.38-39
  7. ^ McManus 1991 pp.36-38
  8. ^ McManus 1988 pp.163-165
  9. ^ 9.0 9.1 Stifler 2010 p.58
  10. ^ McManus 1991 pp.141-146
  11. ^ McManus 1991 pp.36-39
  12. ^ McManus 1991 p.182
  13. ^ Ziegler 1994 pp.11-12
  14. ^ Stifler 2006 p.30
  15. ^ McManus 1991 p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