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肅宗

唐朝第8位皇帝(第10任)

唐肅宗李亨(711年10月19日—762年5月16日),唐朝第10任皇帝,為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及第二位皇太子,母親為追尊元獻皇后楊貴嬪,其於公元756至762年在位,共6年,其父唐玄宗此間仍然在世,被尊為太上皇。

唐肅宗宣皇帝
唐朝皇帝
唐朝第8位(第10任)皇帝
天可汗
統治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5年277天)
前任唐玄宗李隆基
繼任唐代宗李豫
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756年-762年)
出生(711-10-19)711年10月19日
唐睿宗景雲二年九月三日
逝世762年5月16日(762歲—05—16)(50歲)
寶應元年四月十八日
全名
李嗣升 → 李浚 → 李璵 → 李紹 → 李亨
諡號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廟號
肅宗
朝代唐朝
父親唐玄宗李隆基
母親元獻皇后楊氏

唐肅宗一生遍歷種種驚心動魄,其出生前險些被父親李隆基墮胎,成長過程中目睹父親、兄長手足為了鞏固權力勾心鬥角、傾軋殘害,也深度經歷了唐朝由盛轉衰的動盪國變——安史之亂。在亂局的白熱化階段,其隨父親玄宗出走避難,在都城長安之外登基稱帝[註 1]。肅宗即位後,指揮唐軍進入反攻階段,接連收復長安、洛陽兩都,成效卓著,叛軍領袖安祿山史思明亦接連被殺,禍亂逐步被控制,皇室歸朝。但肅宗對李輔國等宦官多有重用,又寵信其皇后張氏,致使朝廷內部多生風波糾葛,以至於太子都險些喪命於陰謀詭計,肅宗最終也因陰謀敗露的張皇后等親屬被貿然擒殺而驚懼駕崩,其與父親玄宗逝於同年,僅相隔十數日。肅宗逝世後,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葬其於唐建陵

生平

李亨於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九月三日(711年10月)出生在東宮之別殿。初名李嗣升,兩歲時獲封陝王,母親楊良媛懷孕時,父親唐玄宗身為太子,據說太平公主不滿,故玄宗一度想要楊氏墮胎,但玄宗炮製墮胎藥時睡著,天神託夢勸阻,幕僚張說得知,於是請求玄宗收回成命,後來玄宗登基,終於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

開元十三年(725年),一日早朝時,玄宗見李嗣升早衰,就在罷朝後駕臨他府中,見庭宇無人打掃,也無宮女使喚,於是令高力士京兆尹官衙,亟選民間女子入王府。高力士認為現在選秀過甚導致民間喧囂,御史彈劾,不如在掖庭選取。結果選出三人,當中包括章敬皇后吳氏[1]。開元十四年(726年),吳氏生下李嗣升的長子李俶(即唐代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嗣升徙封忠王,改名為浚,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再改名為璵。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皇太子李瑛武惠妃所讒,貶庶人廢死。李璵(李亨)被立為太子,妾室孺人韋氏被立為太子妃。當初唐玄宗欲立太子時,李林甫曾推舉壽王李瑁,因而懼怕當上太子的李璵並企圖推翻他。李林甫為構陷李璵,誣陷太子妃兄韋堅,使得韋氏被迫與李璵離異,出家為尼。另一位妾室杜良娣的父親杜有鄰被賜死,杜良娣亦被廢為庶人[2]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李璵改名為紹,最後在天寶三年(744年)改名為亨。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翌年(756年)六月,鎮守潼關之大將哥舒翰楊國忠逼迫出兵討叛,結果大敗,潼關陷落,長安震動,玄宗攜太子、寵妃倉皇逃往成都,行經馬嵬驛(今陝西省興平市西),軍士譁變殺楊國忠,並逼迫玄宗賜死楊貴妃。馬嵬民眾攔阻玄宗請留,玄宗不從。太子李亨留下,隨即往朔方節度使所在地靈州(今寧夏吳忠西北古城鎮),同年農曆七月十二日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元至德,時年四十六歲,是為肅宗。

肅宗在任親王忠王時,即遙領朔方節度大使(親王任節度使稱為大使,李亨為朔方節度大使,並不出閣),在靈州有一定根基。即位後,肅宗將朔方軍集團的郭子儀李光弼部從河北召至靈武,並聯合回紇,召集朔方節度使15州兵馬,開展大規模的反攻,並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九月,郭子儀率朔方軍騎兵和回紇騎兵收復長安,十二月太上皇玄宗回到長安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肅宗調動各路大軍進攻圍攻相州安慶緒,命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攬全局。肅宗表示把皇位還給玄宗,自己仍歸東宮,玄宗拒絕。

玄宗回到長安後,厭惡張皇后李輔國,常勸肅宗不要寵信他們。李輔國趁機構諂,說玄宗預謀復辟,故軟禁玄宗於西宮甘露殿,並流放高力士巫州上元元年(760年),玄宗被迫遷居西內太極宮,並於寶應元年農曆四月初五日(762年5月3日)病逝於西內的甘露殿。不久肅宗也一病不起,頒布詔令讓太子李俶監國

 
唐肅宗「乾元重寶」錢

寶應元年四月十八日(762年5月16日),張皇后欲殺太子李俶改立越王李係,李輔國命令程元振率領禁軍射生軍入宮平亂殺張皇后、越王,肅宗病重受驚崩逝,享年五十一歲,在位僅六年,李輔國擁立太子於肅宗靈前繼位,是為唐代宗李豫,為李亨上廟號肅宗,諡號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安葬於唐建陵(今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西北15公里處)。

安史之亂事直至唐代宗時,方完全平定,歷八年。

家庭

先祖
 
 
 
 
 
 
 
 
 
 
 
 
 
 
 
 
 
 
高祖父:唐太宗李世民
 
 
 
 
 
 
 
曾祖父:唐高宗李治
 
 
 
 
 
 
 
 
 
 
 
高祖母: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祖父:唐睿宗李旦
 
 
 
 
 
 
 
 
 
 
 
 
 
 
外高祖父:魏忠孝王武士彠
 
 
 
 
 
 
 
曾祖母:則天順聖皇后武氏
 
 
 
 
 
 
 
 
 
 
 
外高祖母:榮國夫人楊氏
 
 
 
 
 
 
 
父:唐玄宗李隆基
 
 
 
 
 
 
 
 
 
 
 
 
 
 
 
 
 
外高祖父:莘國公竇誕
 
 
 
 
 
 
 
外曾祖父:邠國公竇孝諶
 
 
 
 
 
 
 
 
 
 
 
外高祖母:唐高祖之女襄陽公主
 
 
 
 
 
 
 
祖母:(追尊)昭成順聖皇后竇氏
 
 
 
 
 
 
 
 
 
 
 
 
 
 
外高祖父:右金吾大將軍龐同善
 
 
 
 
 
 
 
外曾祖母:龐氏
 
 
 
 
 
 
 
 
 
 
 
唐肅宗李亨
 
 
 
 
 
 
 
 
 
 
 
 
 
 
 
 
 
 
 
 
外高祖父:隋符璽郎楊緘(武則天之舅)
 
 
 
 
 
 
 
外曾祖父:太子左內率楊全節
 
 
 
 
 
 
 
 
 
 
 
外祖父:(追封)鄭國公楊知慶
 
 
 
 
 
 
 
 
 
 
 
 
 
 
母:(追尊)元獻皇后楊氏
 
 
 
 
 
 
 
 
 
 
 
 
 
 
 
 

后妃

  • 太子妃韋氏,肅宗元配,生兗王僴、絳王佺、永和公主、永穆公主,天寶年間,李林甫為搆陷肅宗,誣陷其兄韋堅,使得韋氏被迫與肅宗離異,出家為尼,安史之亂時陷於亂軍,至德二載,薨於京城。

皇后

妃嬪

  • 崔妃
  • 段婕妤
  • 陳婕妤
  • 董婕妤(739年—756年12月27日),河內郡人,原為美人,追贈婕妤,至德元載十二月初二日在閿鄉縣逝世,年十八。史書無載,見於其墓誌。[3]
  • 張美人
  • 裴昭儀
  • 鄭良媛,恆王府參軍鄭鍠之妹,母親崔氏,見崔氏墓志銘
  • 見《良娣楊氏等為貴妃詔》另有楊貴妃、於淑妃、於德妃、陳昭儀、崔修儀、閻充儀、陸充容

其他妾室

姬侍

子女

  1. 廣平郡王→楚王→成王→唐代宗李俶(母章敬皇后吳氏
  2. 南陽郡王→趙王→越王李係(母孫宮人)
  3. 建寧郡王→齊王承天皇帝李倓(母張宮人)
  4. 西平郡王→衛王李佖(母王宮人)
  5. 新城郡王→彭王李僅(母陳婕妤)
  6. 潁川郡王→兗王李僴(母韋妃)
  7. 東陽郡王→涇王李侹(母張美人)
  8. 靈昌郡王→鄆王李榮(母宮人)
  9. 襄王李僙(母裴昭儀)
  10. 杞王李倕(母段婕妤)
  11. 召王李傀(或為唐代宗子,母崔妃)→蜀王
  12. 興王→恭懿太子李佋(母張皇后)
  13. 定王李侗(母張皇后)
  14. 宋王李僖(母宮人)

粗體字為追贈

《新唐書》記載唐肅宗共有7位女兒[4],和政公主神道碑稱永和公主為「八妹」,只知漏載永穆公主,是否有其她女兒漏載,已無法考證。根據相關記載,蕭國公主和和政公主皆被稱為「第二女」,除和政公主神道碑記蕭國公主為其姐姐外,孰對孰錯,無從推斷。

  1. 第某女,宿國公主(先封為長樂公主,下嫁豆盧湛
  2. 第二女,蕭國公主(先封為寧國公主,下嫁鄭巽,又嫁薛康衡,最後與回紇英武可汗和親)
  3. 第三女,和政公主(728年出生,先封為和政郡主,母章敬皇后吳氏,下嫁柳潭)
  4. 第五女,郯國公主(729年出生,先封為大寧郡主[5],下嫁張清,薨於貞元年間)
  5. 第六女,紀國公主(李淑,字上玄,先封為宜寧公主,下嫁鄭沛,薨於元和年間)
  6. 第八女,永和公主(母韋妃,先封為寶章公主,下嫁王詮,薨於大曆年間)
  7. 第某女,郜國公主(先封為延光公主,下嫁裴徽,又嫁蕭升
  8. 第某女,永穆公主(母韋妃,記載於《舊唐書》)[6]
  9. 第某女(755年—?),母張皇后,僅知759年在世,後事不詳

相關影視作品

注釋

  1. ^ 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與皇室成員一同西逃。在馬嵬驛賜死楊貴妃後,玄宗逃向四川,身為太子的李亨折向西北前往靈武(今寧夏靈武)並於該地即位,是為肅宗,尊玄宗為上皇。

參考文獻

引用

  1. ^ 李德裕《次柳氏舊聞》:肅宗在東宮,為李林甫所搆,勢幾危者數矣。無何,鬢髮斑白。常早朝,上見之,愀然曰:「汝第歸院,吾當幸汝。」及上至,顧見宮中庭宇不灑掃,而樂器久屏,塵埃積其間,左右使命,無有妓女。上為之動色,顧力士曰:「太子居處如此,將軍盍使我聞之乎?」─上在禁中,不名力士,呼為「將軍」─力士奏曰:「臣嘗欲上言,太子不許,云:無以動上念。」上即詔力士下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細長潔白者五人,將以賜太子。力士趨出庭下,復還奏曰:「臣他日嘗宣旨京兆閱致女子,人間囂囂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為口實。臣以為掖庭中故衣冠以事沒其家者,宜可備選。」上大悅,使力士詔掖庭,令按籍閱視。得三人,乃以賜太子,而章敬皇后在選中。頃者,後侍寢,厭不寤,吟呼若有痛,氣不屬者。肅宗呼之不解,竊自許曰:「上始賜我,卒無狀不寤。上安知非吾護視不謹耶?」遽秉燭視之。良久方寤。肅宗問之,後手掩其左脅曰:「妾向夢有神人長丈餘,介金操劍,謂妾白:『帝命與汝作子。』自左脅以劍決而入腹,痛殆不可忍,及今未之已也。」肅宗驗之於燭下,有若綖而赤者存焉。遽以狀聞,遂生代宗。吳操嘗言於先臣,與力士說符。
  2. ^ 2.0 2.1 舊唐書·列傳第五十六》林甫京城邸第,田園水磑......初,韋堅登朝,以堅皇太子妃兄,引居要職,示結恩信,實圖傾之,乃潛令御史中丞楊慎矜陰伺堅隙。會正月望夜,皇太子出遊,與堅相見,慎矜知之,奏上。上大怒,以為不軌,黜堅,免太子妃韋氏。......會皇太子良娣杜氏父有鄰與子婿柳勣不葉,勣飛書告有鄰不法,引李邕為證,詔王鉷與國忠按問。鉷與國忠附會林甫奏之,於是賜有鄰自盡,出良娣為庶人,李邕、裴敦復枝黨數人並坐極法。林甫之苞藏安忍,皆此類也。
  3. ^ 全唐文 卷四百二十○贈婕妤董氏墓志銘[永久失效連結]
  4. ^ s:新唐書/卷083
  5. ^ 新唐書 列傳第二》去逸生,天寶中,選入太子宮為良娣。後弟,又尚大寧郡主。
  6. ^ s:舊唐書/卷52

來源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舊唐書·卷10》,出自劉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006》,出自《新唐書


唐肅宗
出生於:711年逝世於:762年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玄宗
李隆基
唐朝皇帝
756年-762年
繼任:
唐代宗
李豫
中國君主
756年-762年
前任:
李撝
唐朝司徒
732年—738年
繼任:
李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