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占星術

西洋占星術(英語:Western Astrology),是在西方世界從上古時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一直發展到今日而來的占星術體系,一般所說的「星座」,通常都是指這種占星術。西洋占星術主要理論奠定是得自於公元2世紀的克勞狄烏斯·托勒密的《占星四書》,此書所言的占星論斷理論與技巧繼承了巴比倫與希臘化世界傳統。因為難以證明星座與人類性格及遭遇有關,西洋占星術在注重理性與科學的今日經常被當成是一種偽科學[1]一項始於1958年並針對2000多名在英國倫敦一帶出生且出生時間彼此只差幾分鐘的人做的長期追蹤研究顯示,這些人彼此間在性格、職業、智能、焦慮等級、各項技能的能力各方面的表現,皆不相似,而根據占星術的理論,這些人在這些方面應該彼此會非常相似;另外對於700多名占卜師的研究顯示,儘管這些占卜師對自己的預測相當有自信,但他們的預測結果並不優於亂猜所得到的結果。[2]

占星術
黃道十二宮
占星術分類
占星術流派
占星術使用的行星
占星術主題 占星術計畫

西洋占星術主要是將黃道帶人爲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的區域以分別充當實際的黃道星座。因為西洋占星術體系使用了這些人爲劃分的區域充當天象作為理論基礎,進而依循「上行、下效」原則反映、支配著人類活動,因此十二星宮代表了十二個基本人格型態或感情特質[3]。如同在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根據出生年份所代表的動物來定義一個人的生肖,在很多國家,一個人的出生月份就以星座來對應。西洋占星術就是試圖對應人的出生時間和這些均等劃分的區域來解釋人的性格命運。西洋占星術通常分為僞恆星年派和中氣春分年派英語Sidereal and tropical astrology兩支,但僞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

出生時間與等分星宮的對應如下,由於中氣春分年與公曆曆法有差異,不同年份會前後相差1到2天,與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各個「中氣」之間的距離吻合,中氣時間的計算準確至分鐘(並非子時開始),亦是等分星宮的界線,每年均有差異。此外,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IAU黃道星座有相對於春分點(或太陽)的歲差問題[註 1],現在的天文學星座與西洋占星術起源時期(新巴比倫王朝的創建,626 B.C.)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占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沒有歲差問題,因爲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春分點上。[註 2]

概述

占星學術語

英文的文獻中,占星學上使用的黃道十二星座的術語是採用sign一詞,大概意義是指稱黃道帶上的符號跡象徵兆或是標記;而天文學上所稱謂的星座在英文中是採用constellation一詞,指稱的則是星羣的意思。

horoscope一詞意思是表示天宮圖誕生時的星位占星星占星象astrology則是占星術占星學

兩岸三地的傳播

在六世記(隋朝),佛教經典《大方等大集經》翻譯成中文,也將西洋占星術傳入中國。蘇軾曾自述:「僕乃以磨蝎為命,平生多得謗譽」,「磨蝎」即是現代稱的摩羯座。

現代流行主要源自占星師琳達·古德曼英語Linda Goodman的《星座·愛情·婚姻》,1982年引入台譯版。20世紀90年代,大陸星座文化迎合了港台改造星象學的潮流,開始融合屬相、血型、面相、姓名等中國元素,艾麗嘉《1993年的你:星座運程》是大陸第一本星座運程類讀物,這一時期的大眾媒介開始大量關註明星的星座特徵,十二星座開始在內地流行[4]。同一時期,動畫片《聖鬥士星矢》的熱播使得星座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爆發,2000年後隨着網絡普及進一步發展[5]。台灣的星座文化流行始於1994年[6]。消費時代的文化背景下,以商業利益為內驅力的大眾媒介聯手商家打造星座系列產品,客觀上加速了星座文化的形成和傳播[7]

中國星座文化並非西方占星術的原版複製,而是港台及大陸大眾媒介嫁接、加工之後的成果。星座在中國已經超出它本身所代表的一種占卜方式,發展成為一種體系完備、自我生長的中國「星座學說」[4]

青年是星座學說的主體關注人群,根據對2011至2021年間百度搜索指數的分析,在關鍵詞「星座」的搜索網民中,19歲及以下、20~29歲、30~39歲、40~49歲、50歲及以上分別占比18.34%、45.15%、27.08%、6.97%、2.46%[8]。星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心理暗示或者心理疏導的作用,青年人能夠熟練運用星座這一符號話語,但是他們並不深究背後的知識體系,也不是必然將星座運勢作為行事的依據。星座文化對於當代青年人而言更多是一種社交方式,但也恰恰是一部分人走向命理信仰縱深處的切入點[9]。有學者認為需要警惕青年群體中持續高溫的「星座熱」的可能性危害,星座學說及其所默認的超驗性「神秘力量」作為信仰客體對青年主體精神的主宰與行為的規訓,需要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8]

註釋

腳註

  1. ^ 歲差的周期性常量約為 25,772 年(即約 25,772年 偏移 360°),每年當太陽返回中氣春分點時,它相對於背後群星的位置將西移約 50.3 弧秒,即約 71.6 年偏移 1°。在二十八世紀(即 2700 A.D.),太陽相對於實際的星座將再偏移9.6°,從而退出雙魚座,進入寶瓶座的經度。
  2. ^ 星宮就是西洋占星術中相鄰的兩個等分中氣點之間的範圍,與星座毫無關係。

引用

  1. ^ One quarter of Britons, Canadians & Americans believe in astrolog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strology.co.uk, retrieved May 31, 2017.
  2. ^ 存档副本. [2019-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3. ^ Jeff Mayo, Teach Yourself Astrology, p 35, Hodder and Stoughton, London, 1979
  4. ^ 4.0 4.1 黃瓊; 李正良. 从创新扩散理论看“星座文化”的传播. 新聞愛好者. 2011, (20): 98–99. doi:10.16017/j.cnki.xwahz.2011.20.040. CNKI XWAH201120055. 
  5. ^ 孫慶秀. 星座文化流行的传播学解读. 青年記者. 2012, (3): 47–48. doi:10.15997/j.cnki.qnjz.2012.03.026. CNKI QNJZ201203036. 
  6. ^ 瞿海源. 星座流行的分析—非理性文化的批判 (PDF). 暨大電子雜誌. 2003 [2022-12-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26). 
  7. ^ 馬中紅,楊長征 主編. 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中国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现象研究.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6: 179. ISBN 9787302444534. 
  8. ^ 8.0 8.1 劉又嘉; 劉劍鋒. 网络社会中青年的星座崇拜及其信仰超验化风险. 中國青年研究. 2022, (1): 43–52. 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2.0007. CNKI ZGQL202201006. 
  9. ^ 邢婷婷. 命理信仰在当代的复苏. 文化縱橫. 2019, (2): 136–142. CNKI WHZH201902019. 

延伸閱讀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