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楊潔篪
由Marcushsu在話題就2021年的內容添加是否涉嫌誹謗及非中立性內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3 年前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條目必須遵守維基百科生者傳記方針。缺乏來源或來源不可靠的負面內容必須立即移除,尤其是可能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的內容。在移除這些資料時不受到回退不過三原則的規範。 如果您是本條目的主角,請參見關於您本人的條目及自傳。如發現條目主角編輯條目時,請參見處理條目主角所作的編輯。 |
本條目與高風險主題在世人物傳記相關,故適用高風險主題流程及相關規範。持續或嚴重牴觸維基百科五大支柱或方針指引的編者可被管理員封鎖或實施編輯限制。用戶在編輯本頁面前應先參閱高風險主題相關規範。 |
錯誤更正:
在「升任國務委員」一欄中:2014年10月20日,楊潔篪在華盛頓會見了美國國家安全事務顧問蘇珊·賴斯,而不是康多莉扎·賴斯
就2021年的內容添加是否涉嫌誹謗及非中立性內容。
請@Walter Grassrooot@DavidHuai1999兩位閣下前來討論。哈,雖然可能我們知道每次來條目討論頁就和去一次伏魔殿差不多,但這縂要比我們三個互相提報對方到3rr還是WP:AIV強得多(雖然我個人希望不會發生,但我仍保留這一選項)當然,如果不想前來討論就在那個地方再見唄。此外,我稍後會提報至頁面保護申請。而各位新進討論用戶可參考疑似編輯爭議之歷史界面。
首先請@Walter Grassrooot閣下解釋何爲WP:NOTINFO,因爲我似乎沒有找到相關的指引。關於中立性的不當比重及所謂誹謗的問題,個人認爲在該條目是不存在的。
- WP:UNDUE開頭便提到:中立性要求條目應該公平地表達所有以可靠來源發表的重要觀點,並應與每個觀點的顯著性成比例。此來源在多個媒體、報社均有出版,屬對人物/事件評價之可靠來源。至於在文段語調、內容上則適用WP:BALANCE的;「中立比重的觀點,是與它們的顯著程度成比例的。然而,當著名來源的觀點相互矛盾,且在相關的比例上平分秋色時,中立觀點方針的目的,便是讓競爭觀點以平衡的方式出現在同一頁面中。亦即是:根據來源的著名程度來描述反對的觀點,並以同樣平衡的方式來優先採用那些在表現事實方面一直最為成功的來源。」及WP:IMPARTIAL的;「維基百科描述爭議,維基百科不參與爭議。要對爭議進行中立的描述,就應始終以公正的語調來表現觀點,否則即便表現了所有相關觀點,條目看上去也只會是一篇支持者的評論文。」
- 至於誹謗的指控請恕本人將其稱之爲:「兩位閣下為闡釋自身觀點所羅列之口袋罪」,因根據該指引:「...維基百科方針是,刪除任何已經確認屬誹謗的內容或材料。」然當事人楊潔篪並沒有對余茂春提出相關的法律訴訟,也沒有被任何法院判定屬誹謗性質,從客觀上,屬兩位閣下的個人觀點。退萬步言,「...中囯共產黨(官員)講了十幾分鐘不守規矩、很不禮貌,外交官員沒有外交官的姿態」在客觀上究竟算誹謗還是對人物的評價?如果能被允許,包括習近平的爭議或描述其他人物相關爭議的子條目皆可被所謂「誹謗」及「違反WP:UNDUE」之類無有效理據的個人觀點予以刪除,然而因WP:CENSOR這種行爲在維基百科不被接受。
- 因此,(不包括WP:NOTINFO)以上兩條撤廢例證皆不成立,故還原之。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2:13 (UTC)
- 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有來源並不意味着一定能寫入。你基於政治立場和個人喜好,將極少數瑣碎偏激觀點強加至條目,顯然違反WP:UNDUE、WP:BLP,對人物構成WP:誹謗,拉低了條目質量。--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2:28 (UTC)
- 那勞煩閣下解釋對於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A8%E6%B4%81%E7%AF%AA&diff=prev&oldid=64844340 的回退操作 是以怎樣地不「基於政治立場和個人喜好」為標準來衡量一個來源是或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的?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36 (UTC)
- 照你這一寫法,以後會議條目豈不是都要把每個與會代表說話幾分鐘統統寫入?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不是過度統計清單。--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4:47 (UTC)
- 閣下在犯 滑坡謬誤,對於一般會議而言列出與會代表的具體講話時間確實無必要。但在這次會議尤其是本維基條目的頁面中,明確列明了中方指責美方發言超時這一事件(在我編輯之前並無中方指責這一前提),在此情況下,列出與會者實際發言時間是對這一事件的必要補充。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56 (UTC)
- 我回退你的編輯只是因為你加入「發言XX分鐘」放在人物傳記條目過於瑣碎,況且「美方嚴重超時」這句話後來也已經移除。如需提及會議時長,在會議條目簡要提及更為合適。--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5:07 (UTC)
- 閣下在犯 滑坡謬誤,對於一般會議而言列出與會代表的具體講話時間確實無必要。但在這次會議尤其是本維基條目的頁面中,明確列明了中方指責美方發言超時這一事件(在我編輯之前並無中方指責這一前提),在此情況下,列出與會者實際發言時間是對這一事件的必要補充。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56 (UTC)
- 照你這一寫法,以後會議條目豈不是都要把每個與會代表說話幾分鐘統統寫入?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不是過度統計清單。--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3日 (二) 04:47 (UTC)
- 那勞煩閣下解釋對於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D%A8%E6%B4%81%E7%AF%AA&diff=prev&oldid=64844340 的回退操作 是以怎樣地不「基於政治立場和個人喜好」為標準來衡量一個來源是或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的? Wuzhengka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4:36 (UTC)
- @DavidHuai1999首先,個人敬請閣下使用謙讓句(就像我現在做的:D)以讓這段討論顯得有價值且文明。其次,指控我本人「基於政治立場和個人喜好,將極少數瑣碎偏激觀點強加至條目」首先可能涉嫌違反WP:FAITH,若閣下不欲就事論事、持續訴諸人身,我則有權將閣下因涉嫌違反WP:CIV提至管理員佈告版。
- 我是依照綜上所述wp:BALANCE和WP:IMPARTIAL所添加之內容,關於個人的評價並不違反「...維基百科方針是,刪除任何已經確認屬誹謗的內容或材料。」故請閣下提供楊潔篪提告余茂春的資料,否則純粹屬上述之「個人觀點」。然對該事件的評價是否是「極少數瑣碎偏激觀點」經我本人查實,在谷歌搜尋「楊潔篪 余茂春」等關鍵字有三萬七千兩百筆,若以英文「Miles Yu Yang Jiechi」等關鍵字查詢則是七萬兩千筆,而若查詢「楊潔篪超時發言」等中文關鍵字甚至有三十七萬筆,顯然對於該事件人物超時發言的評價(包括負面)並非閣下所謂的「極少數瑣碎偏激觀點」.我認爲,若是不添加此類觀點反而是涉嫌違反WP:UNDUE及選擇性清空可靠來源頁面之嫌。另請@Walter Grassrooot停止在未討論之前提下清空該頁面。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3:14 (UTC)
- 如果是列舉中美雙方與會代表的觀點,我沒有意見,因為都是事件主要參與者,各自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如果加入不相關人士的極少數非重要的偏頗觀點,於條目內容、質量、比重而言,有諸多不合理之處。--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3:27 (UTC)
- @DavidHuai1999對此保有(?)異議意見,對該事件的負面評價同樣代表了部分人士對此(超時發言)事件的態度及評論,尤其余茂春為上屆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規劃首席顧問,本人認爲其的發言及評論對於公衆而言並非所謂的「極少數非重要的偏頗觀點」,反而有相當的影響力。此外,若是有用戶要撰寫習近平吃包子事件相關的「影響」和「負面觀點」,還須得保證評論者同習在同樣的時間吃過同樣的包子才得以收錄來源?我認爲或可依照WP:POVV在內的指引對其進行適當的修正,而非整段句子使之刪去。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3月21日 (日) 14:15 (UTC)
- 余茂春現在的身份已經不是美國政府的顧問,也不是此次會談的主要人員或相關人員,他的觀點只能視為評論人士的個人觀點,論重要性、權威性,遠遠不抵美方代表。--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4:32 (UTC)
- @DavidHuai1999(所以是否保證評論者必須在同一個地點同習吃同一個包子,才能收錄相應的評論呢?其他的評論是否論及重要性、權威性,遠遠不抵在當時吃過包子之人?開個玩笑哈.)
- 然因余茂春其的經歷和從政經驗對於公衆之間也有相對的影響力及權威,因你甚至在谷歌搜尋楊潔篪超時發言關於對此的負面評價近乎都有餘茂春之觀點。若閣下仍認爲涉及不當比重,也可添加相應之正面觀點或回應,而非清空有可查證內容之頁面。維基百科最忠誠的反對者(留言) 2021年3月22日 (一) 15:45 (UTC)
- 強行加入帶有遊說性質的極少數非重要偏激觀點,對條目內容、質量、比重沒有任何建設性,違反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以及生者傳記方針提到的「極少數人的觀點在條目中沒有容身之處」。--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2日 (一) 18:52 (UTC)
- 余茂春現在的身份已經不是美國政府的顧問,也不是此次會談的主要人員或相關人員,他的觀點只能視為評論人士的個人觀點,論重要性、權威性,遠遠不抵美方代表。--DavidHuai1999※Talk 2021年3月21日 (日) 14:32 (UTC)
- 您反覆在文章中加入某些非重要地位且角度偏激的內容,顯然違反了WP:POV。--Yining Chen(留言|簽名) 2021年3月23日 (二) 15:12 (UTC)
- 就如我我在3RR舉報頁面所說的:若加入余茂春觀點,那為何不加入「但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並對中方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作出了嚴正回應。關於你提的其他問題,中方在有關消息稿中也明確表達了中方的立場。是由於美方不遵守事先有關發言時間的約定,是美方挑釁在先,挑起爭端在先,所以雙方從一開始在開場白的時候就充滿了火藥味和戲劇色彩,這不是中方的初衷。」「現場的美方工作人員在要求記者離開時,當時只是要求中方記者離開。但是在中國代表團的據理力爭之下,現場所有中文媒體得以全程見證了大約1個半小時的開場致辭。」「在開場白結束後,一名美國高級官員表示,中國「違反」了雙方約定的協議,即雙方領導人分別進行2分鐘的開場發言。中國官員在之後的記者會上回應稱,美方在先致開場白時嚴重超時,並對中國內外政策無理攻擊指責,挑起爭端。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符合外交禮儀,中方對此做出了嚴正回應」?甚至為何不加入微博上學者、時事評論員乃至有點聲量大V、明星的觀點?這些內容1.並不完全為中美官方之類的回應,報道還有記者對楊的評論。2.這些內容也有來源即可查證,並且符合自行出版物與可疑來源作為其本身內容來源。但是請想一下:1.這麼多內容有必要添加到其個人頁面中嗎?他人的觀點為何不一起放在2021年3月中美高層戰略對話此條目?畢竟脫離事件情景講分析,那是必定出現偏差的。一味添加評價性內容,只會使條目冗長並且難免出現誤導性。2.按照讓事實自己說話來講,沒必要旁人過度解讀,更何況作為美國保守主義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余茂春他必定是帶有偏見及捍衛美國利益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講他是一個叛國者,從美利堅合眾國來講他是一個投誠者。3.「可供查證的要求,只是為確保編輯者撰寫的內容,真實存在於可靠來源,而非編輯者的臆造,但這並不意味可查證來源的內容具有絕對的正確性。」、「遇到以下情況時,編者需警惕並特別檢查作出斷言的來源:1.收錄某人看似不相稱、令人困惑、具爭議性或與其先前觀點截然不同的聲明;2.與相關團體的主流觀點矛盾,或與主流推定顯著不同的斷言。特別是在科學、醫學、歷史、政治的領域以及生者傳記中。如果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有人企圖使用陰謀使他們消聲,這一點將特別適用。在維基百科中,特別的斷言需要高質量的來源。如果這樣的來源並不存在,就不應包含這樣的內容。還應注意緊隨其他方針,譬如生者傳記方針以及維基百科:中立的觀點中關於不合理的比重規定。」、「有關在世人物的無來源或少來源的爭議內容都應立即移除而無需等待討論的結果,無論該內容是負面、正面或是未必正確的」、「當其鼓吹者為了打擊另一方而宣稱另外一方背後有着「陰謀論」時要尤其的小心。」這些方針或共識均表明閣下所添加內容宜在具體事件而非楊潔篪的個人「生者傳記」。--MINQI(留言) 2021年3月23日 (二) 09:25 (UTC)
- ( ✓ )同意以上MINQI的觀點。這件事情才剛過去而已,其實不急於將現在各方評價(尤其是極具爭議的)寫入「生者傳記」中,暫時保留事實描述的部分即可。-- Marcus Hsu ✉ 2021年3月24日 (三) 01:07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