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Kenchen945/騰雲無人機
騰雲無人機 | |
---|---|
概觀 | |
類型 | 無人飛行載具 |
首飛 | 2018年4月[1] |
服役 | 尚未定案 |
生產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
產量 | 至少4架原型機,一架墜毀[2] |
現況 | 研發中,實驗性服役[3] |
主要用戶 | 中華民國空軍 |
技術數據 | |
發動機 | TPE331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 |
武器裝備 | |
火箭 | 2.75吋火箭彈[4] |
飛彈 | 天劍一型空對空飛彈[4] |
發展
為滿足中華民國空軍對江西、廣東沿岸目標的偵查需求,中山科學研究院於2009年至2013年間執行代號為「長征計劃」的大型無人機研製計畫,總預算為新台幣28億7千萬元。[6]長征計畫的研發成果即為201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首次公開展示的偵搜型騰雲無人機。[5]該型機分別於2017年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與台北航太展中展出,主翼下方加掛兩具被稱為「救生莢艙」的設備,可在災難發生時投放求生用品。[7]
由於長征計畫發展而來的騰雲無人機無法滿足空軍的需求,中科院於2018年至2021年執行代號為「騰雲專案」的攻擊型無人機研製計畫,總預算為新台幣34億5266萬元。[8]攻擊型騰雲無人機將採用與美軍MQ-9無人機相同的TPE331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推力較偵蒐型騰雲無人機採用的發動機大數倍,使其可掛載更多設備執行任務。[9]中科院也因更換發動機而大幅修改發動機進氣口與機翼,並應空軍需求增加了遠距導航與自動降落等新功能。[10]二代騰雲無人機的地面測試模型於2019年台北航太展中公開展示[9],機體編號為MU-1811的試驗機也在2020年10月19日於空軍志航基地進行試飛測評。[11]
經過各項評估後,空軍認為編號為MU-1811的二代騰雲無人機一號原型機機無法滿足作戰需求,於是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並在MU-1811號機的基礎上發展出機體編號為MU-1812的二代騰雲無人機二號機。與MU-1811號機相比,MU-1812號機的起落架更加粗壯,且機背上的天線數量與構型皆有改變。[12]
中華民國空軍規畫將騰雲無人機與MQ-9B編入無人機偵查中隊,預估機隊架數有12至20架,並以空軍花蓮基地為駐紮地。[13]
設計
無人機
機上酬載
0[19]
地面控制系統
0[20]
失事紀錄
圖集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盧太城. 中科院大型騰雲無人機墜毀 距台東市鬧區約1公里. 中央通訊社. 2021-02-18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6).
- ^ 王溫鈴. 中科院2代「騰雲」無人機現身!力拚明年量產佳山基地密集測評. 民視新聞網. 2021-09-09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1).
- ^ 何豪毅. 美將軍售我4架先進無人機 航程達6000浬具戰略偵查攻擊能力. 匯流新聞網. 2020-08-07 [2020-08-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9).
- ^ 4.0 4.1 朱明. 騰雲無人機掛載空射火箭彈 構改天劍一防衛配裝. 上報. 2020-11-11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 ^ 5.0 5.1 羅添斌. 中科院戰略型無人機 首度公開亮相. 自由時報. 2015-08-10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6).
- ^ 王烱華. 30億研發偵察機 空軍不買嫌沒武力. 蘋果日報. 2013-12-23 [2018-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1).
- ^ 楊佳穎. 騰雲無人機掛載「救生莢艙」 2017台北航太展亮相!. ETtoday新聞雲. 2017-08-17 [2022-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5).
- ^ 洪哲政. 政府優先投資 攻擊型騰雲機10月完成新機體. 聯合新聞網. 2019-02-11 [2019-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 ^ 9.0 9.1 塗鉅旻. 新版騰雲無人機首次曝光!首架原型機12月出廠. 自由時報. 2019-08-14 [2019-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5).
- ^ 朱明. 中科院騰雲無人機換新引擎 與美軍服役的MQ-9「死神」同級. 上報. 2019-05-25 [2019-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7).
- ^ 盧太城. 騰雲無人機志航基地試飛 夜航太平洋. 中央通訊社. 2020-10-21 [2024-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5).
- ^ 游太郎. 「騰雲二型」無人機第2架亮相 電戰及偵察功能提升. 自由時報. 2021-12-23 [2021-12-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 ^ 游太郎. 國造二代「騰雲」無人機佳山密集測評 拚今年完成戰術測評量產. 自由時報. 2021-09-08 [2021-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8).
- ^ 李孟哲; 李健誌; 蔡志聖; 徐嘉英. 大型無人機飛試之推力及氣動力驗證.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04, 50 (2): 57-64.
- ^ 林士勛. 無人機整合式通訊系統(ICS)設計與實現.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04, 50 (2): 65-74.
- ^ 邱永龍; 陳柏仲; 楊順翔; 劉彥宏; 李輝煌. 後推式渦輪槳引擎進氣道研改設計.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04, 50 (2): 75-82.
- ^ 李政錡; 蔡坤男; 柯著成; 林明煌. 長滯空複材無人機結構顫振分析.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2-04, 50 (2): 83-92.
- ^ 崔永懋; 劉鴻傑; 張瑞釗. 輕量化渦輪槳引擎安裝設計. 新新科技年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1, 17: 22-30. ISSN 1814-8816.
- ^ 113年國防產業發展條例列管軍品清單 (PDF). 中華民國國防部. 2024-07-31 [2024-08-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8-06).
- ^ 孫郁婷; 遊子鋐; 施振華. 具衛星鏈路之長滯空無人機地面遙導控系統系統研製. 新新季刊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2024-01, 52 (1): 92-105.
- ^ 游太郎. 失事後修復!2架騰雲無人機首同框 正加速測評. 自由時報. 2023-04-30 [2023-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