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GnuDoyng/Archive 2

由GnuDoyng在話題福州市條目中一幅圖片貌似有誤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4 年前
你知道嗎?
你知道嗎?

恭喜您!您最近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條目洋墓亭經推薦後,獲選於首頁作新條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薦其他您關注的條目,歡迎前往Wikipedia:新條目推薦/候選提名。在您建立或大幅改進的所有條目中,總計有1篇條目獲推薦作首頁新條目展示。

1

Huian Maiden.jpg

你好,請問Huian Maiden.jpg是你自己拍的嗎?—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15:28 (UTC)回覆

邀請參加第七次動員令

GnuDoyng/Archive 2您好:

第七次動員令將在7月15日開始,8月31日結束,為期一個半月,歡迎您的參與。

本次動員令的六個主題分別是:優化工程體育地理節日人物計劃頁面翻譯

詳細規定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七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利用{{subst:動員令}},將此邀請函發給還沒有接獲邀請的維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品質。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

邀請人:——蘇州宇文宙武之太陽殿 ♨迎仙宮 ★尚書省 ¤動員令報名 2009年7月12日 (日) 12:30 (UTC)回覆

福州歷史的投票還缺少具體理由

在投票時要寫明支持理由,否則是算為無效票的,有時間的話請補充上吧。—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8日 (六) 21:54 (UTC)回覆

邀請您加入中文維基百科QQ討論群

中文維基社群中,有許多人申請了Skype與各地的維基人共同討論。因為大陸多數網民(包括大陸維基人)都更適應即時通訊工具QQ,所以一些老維基人創建了這些QQ討論群:
 
快快入群吧
  • 新手互助(群名為「[新#1]維基百科」)推薦) 25169201 主要通過一些老維基人在群回答維基新手的疑問,如編輯方針、經驗、編輯技巧等;
  • 綜合討論(群名為[討#1]維基百科) 41992671 用於綜合性的討論等;
  • 維基技術(群名為[技#1]維基百科) 33697389 主要討論與維基百科及MediaWiki等相關的技術問題。

入群需要接受驗證,請您配合填寫個人的維基ID以便識別。

在下誠邀GnuDoyng/Archive 2您一起入群,共同成長,為維基計劃添磚加瓦。歡迎入新人群指導新人分享經驗,歡迎入討論群共商維基

如果有所打擾,希望您能見諒。祝您編輯愉快。——孫學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4:16 (UTC)回覆

File:Ming-uok_ua-dong.jpg

Kī-dâe̤ng. Bók-guó ùng-gióng-miàng mò̤ bâing-huák gāi lāu :( Sióng-piéng nguāi diŏh Hók-ciŭ-chê báuk-ŭk-guāng kiák gì. Lêng-nguôi, Hók-gióng-sēng báuk-ŭk-guāng iā ô iā-sâ̤ nó̤h káng, bók-guó ĭ gì Hók-gióng lĭk-sṳ̄ buô-hông sṳ̄-gá gó diŏh cŏng-siŭ, dīng ĭ cŏng-siŭ hō̤, nṳ̄ kō̤-ī kó̤ ché̤ṳ káng. Gái cô-sê, nṳ̄ nâ-sê ô-èng â̤-mâ̤ kó̤ kiák lâng-tiŏng Hók-ciŭ gì hŭng-huōi-chiòng (封火牆) gâe̤ng săng-huŏng-chék-hâe̤ng hī-bĕng gì diēng-hìng Hók-ciŭ mìng-gṳ̆ gì duâi-muòng? Pī-ṳ̀ cī tiŏng cūng-kuāng hâu-guō.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3:01 (UTC)回覆

Â̤-sāi. Nguāi ô èng cêu kó̤ kiák gūi tiŏng. --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4:40 (UTC)回覆

Gratitude

I have left you my message here. --Jose77 (留言) 2009年9月7日 (一) 05:00 (UTC)回覆

Săng-huŏng-chék-háe̤ng gì sióng

Dá̤ sé tiŏng 馬鞍牆, sĕk-nê tiŏng 宮巷 gâe̤ng sĕk-săng tiŏng 牌堵 dék hō̤, bī-gáu ô dái-biēu-séng.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16:03 (UTC)回覆

File:Foochow_fireproof_wall.JPG, File:Foochow house.JPG, File:Paidu.JPG. --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09 (UTC)回覆
起動汝。以後如果還有類似照片上傳,可以添加Architecture of Fujian標籤,便於後人編輯時查找資料,我有一個系列的閩海民居、客家民居和福建建築條目在計劃中,目前還在文獻整理的階段。—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3:17 (UTC)回覆


 

請不要將受版權保護的資料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下加入維基百科,例如您在福州封火牆所作。基於合法性考量,維基百科不能接受違反版權、取自其他網站或出版品的文字或圖片;此種增訂將會被刪除。您可將其他網站作為參考的「資料」來源,但不是「字句」來源。維基百科十分重視違反版權事件,持續違規者將被封禁,禁止其編輯。—Withclear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1 (UTC)回覆

已經修改。另聲明,參考網站的原文「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惟獨福州古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我有根據我自己的知識針對這句話做繼續的擴充的,但是基本信息很難再改變。--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6 (UTC)回覆

「江南建築中,絕大多數是成90度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的山牆,惟獨福州古民居的馬鞍牆是曲線形的馬鞍牆。」已經改成「在其他江南建築中的封火牆絕大多數是成直角的直線構成的階梯形山牆,而惟獨福州的封火牆其高出屋頂的山牆部分為平行階梯形、弓形或馬鞍型,故又別稱馬鞍牆。」還侵權?請一個仲裁者來吧,編輯戰沒意義。--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9 (UTC)回覆

索性寫成「福州傳統民居的山牆是以馬鞍形曲線構成,稱為馬鞍牆,亦有採用弓形、平行階梯形,這與江南傳統建築中以直線型的直角階梯式山牆為主的特徵迥然相異。」另外,實際上福州封火牆應該被移動到「閩東封火牆」,閩東南北的福州和福寧兩地民居的封火牆是完全一致的,並不存在多少差別,學術上傾向於把二者歸於同類,即閩東民居。—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3:27 (UTC)回覆

福州民居/閩東民居

我近幾個月要寫一個「閩東民居」的條目,而且會當作重點來做,標準不會低於福州疍民。這周比較忙可能沒法開工,目前手頭有十幾篇文獻,還有從國內訂的一本書還在路上,所以像福州封火牆這樣的細節我都準備在這個條目里做描述,你上傳的圖片對這個條目很有用處。看到你前面的編輯戰,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可以進行重新組織福州封火牆條目內容的工作。—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2:56 (UTC)回覆

好的,野起動!--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5:22 (UTC)回覆


China快速刪除通知

 

您好,你創建的頁面已被提出快速刪除。

若您認為這個通知被錯誤地放到了這裡,您可以將{{hangon}}放置到被提刪頁面的頂部(但放置到快速刪除模板的下面),並在討論頁闡明您的觀點。但是,一旦條目被加入快速刪除模板,只要條目滿足快速刪除的標準,它便可能立即被刪除。請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刪除模板,但也請您大膽改善條目,以使其儘量滿足維基百科的方針與指引。在該條目被刪除後,您可以聯繫管理員,詢問他們是否可以將被刪除前的條目通過郵件發送給您,便於您未來重新編寫條目。 --Jimmy XuWikibreaktalk·+ 2009年10月4日 (日) 12:47 (UTC)回覆

刪得好,我提交錯了,歹勢。--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4日 (日) 12:48 (UTC)回覆

Template:福州族群

這個模板實在不妥,把「兩個聲」、「曲蹄」這種口語化而且帶貶義的詞彙用作族群名字有違中立性和嚴謹性,完全不適合應用於維基條目,至少不適合華語維基。—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02:43 (UTC)回覆

同意改過。不過我的理由是,「兩個聲」、「曲蹄」這類詞在今天福州各族群意識淡化的大環境下其貶義意味已經很淡薄了,我之所以用它們僅僅是為了體現福州本地特色而已。--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08:48 (UTC)回覆
現在這個模板挺好的,把正式名稱和口語化的名稱都放在一起。:) 另外,也許你不常接觸少數族群所以不了解,但現在如果你當着疍民的面說「曲蹄」,他們絕對會勃然大怒和你翻臉的,至少在羅源是這樣,而且聽說在福州城內也不例外。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5:30 (UTC)回覆
我在現實世界確實比較少接觸,但接觸的幾個我同輩的船民後裔還是不忌諱這個稱呼的(甚至有一個人在自我介紹時強調他祖上是船民,我補充道「曲蹄?」他衝過來握緊我的手很是親切),但臉露不悅之色的也見過,是我母親的同事。我覺得這種對立情緒一代代下去只會越來越淡。我也是希望越淡越好,從文化的角度來正視自己的歷史,然後以平等的身份對待每一個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6日 (二) 03:35 (UTC)回覆
已有人向我表達對模板中貶義稱謂的不滿了,確實有必要將那些稱謂摘除,除了福州人是「儂」,其他族群都是「囝」、「蹄」、「婆」之類的,這些稱謂的貶義從誕生之初便含於其字眼之中,即便族群意識淡化也無法抹去這層意思,恐怕不能用部分人的特例來開脫。福州族群正名中共建政以來就被推廣,這一點上他們做的不錯。既是華語維基,還是把福州語中的貶稱放到詞條裡面敘述,不要拿出來做模板標籤名了吧。另外閩東語維基里的Kuóh-dà̤也是同樣的刺眼。如果你同意,我就動手修改。—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4:17 (UTC)回覆
華語維基模板上去掉可能無所謂,雖然我個人堅決反對這麼做。理由有二:一、我已經換成了括號小體字,保留是為了有本地特色,除非有人懷着什麼目的故意要從中讀取貶義意味(建議他/她抗議我的同時也去找馮愛珍抗議,質問她為什麼要在福州話字典里列出「曲蹄」、「旗下囝」、「兩個聲」這些詞條——馮愛珍如何回答他/她,我也會如何回答他/她);二、即使去掉模板上的這些稱謂,點進去看主條目依然還是能看到那些字眼……那又何苦來呢?難道把主條目里的那些詞也censored掉?閩東語維基我更是舉雙手雙腳反對,理由也有二:一,我相信沒有人能夠找到比Kuóh-dà̤還地道的詞更能讓絕大多數福州人普遍聽懂並接受(Dáng-mìng一詞顯然不合格,它是華語借進來的),如果有,好,請提出來(提出的同時還必須回答我一個十分簡單卻尖銳的問題:為什麼這個詞,如果它的確存在哪怕只是曾經存在的話,卻沒有被任何一個編撰福州語詞典的人收錄入冊?),我會負責詢問身邊的福州人,看看他們能否聽懂;二,當初在閩東語維基上第一個撰寫Kuóh-dà̤條目的Chbu自己也是來自那個族群(說明一下,那個版本被我刪除,是因為後來你補寫了一個Hók-ciŭ Kuóh-dà̤,我覺得內容上完全和原來條目重合了,而你寫的更好所以就把舊的版本刪除了)。無論如何,有一點必須是:如果有異議請讓持異議的人親自上來向我們陳述清楚觀點,彼此認可了再修改,而不是別人來代勞。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書,誰都有權利修改條目——連蠻不講理的人也並沒有被剝奪這樣的自由。--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6:05 (UTC)回覆
PS,對於維基百科的「自由」,可能每個人的理解都有所差異。必須說一下,我的理解見我的用戶頁描述,可能會讓人不舒服。但是無論如何,我會在任何一個語種的維基百科上深深地捍衛我所理解的自由。--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6:25 (UTC)回覆
這個話題Gmail郵件聯系,我gmail里廣告太多,因此每周只上一兩次。—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25 (UTC)回覆
這個話題不涉及任何敏感的東西,我倒不建議郵件私聊。雙方打開天窗說亮話比較好。如果有必要請仲裁,也有討論備案可查。--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34 (UTC)回覆
我已將該模板中貶稱去除,並在討論頁附上理由。此外在閩東語維基中的相應條目討論頁也已提議改名。從中立和嚴謹的角度出發,貶稱不該用於條目和模板,這樣做是對該族群的不尊重,「疍」字之於福州讀書人並不陌生,在宋代志書里就有,而福州疍民的正名至少在1950年中共地方人大表決上就有決定禁止使用貶稱(請見1998年版《羅源縣志》)。以「福州疍民」為例,在有官方正名政策、疍民反感和該詞本身的貶義內涵三個理由,作為百科全書上的正式名稱不妥。另外請了解,福州語詞典和百科全書不同,詞典收錄一切出現於語言中編者認為有價值收錄的詞匯,但百科全書的正式名稱卻需中立化,這可不是censor,而是維基的規范。另外請不要否認福州語和華語的千絲萬縷的聯系,武斷說「疍民」是華語借詞,「疍」字在中古漢語時代就出現了,按李如龍先生的說法,那時候閩語還沒成形,現代華語還沒出現,誰借誰還很難說。—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3:45 (UTC)回覆
沒有武斷,我拿且只拿事實說話:沒有被加入字典,這個詞就絕對不適合作為福州語條目名稱。「疍」對福州讀書人不陌生?誰調查過現代福州讀書人?如果拉扯到宋代產生的詞彙來探究語源,漢語方言的口語將不再有任何標準可言,福州語維基也可以改成文言文維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4:27 (UTC)回覆
1870年版An Alphabetic Dictionary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Foochow Dialect中843頁已收錄「蛋」字(即蜑的通假),解釋為a tribe of Miautsz。而且現代已有「連家船民」這種淺白的中性稱呼,連同「疍民」一起被官方和媒體廣泛采納。調查現代福州讀書人這句話能否理解成強辯?否定文言、官話和福州話的聯系就說不過去了,福州話里多少詞都是文言官話借來的,它們就不是福州話的詞匯?而且請注意這是華語維基,何況我的出發點是中立性和名從主人的命名方針。—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4日 (三) 02:59 (UTC)回覆

File:Anglo-Chinese_College_1.jpg

File:Anglo-Chinese_College_1.jpg來自《福州美以美年會史》,是北大圖書館里的一本舊書,福州倉前山梅塢知行印刷所,民國25年出版。你可以在省圖找找看。

另外,歷史學我僅僅停留在搜集史料的層面,在方法論上很膚淺,只讀過湯因比A Study of History之類的一點書。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20 (UTC)回覆

維基百科:福州維基人布告板

福州維基人畢竟少,況且我實際上貢獻的是福建主題,而不限於福州,做一個福建維基人布告版更合適些。—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21:37 (UTC)回覆

福建主題可以另外做一個,用於列舉福州以外的話題,二者彼此不衝突。--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22:55 (UTC)回覆

回應

其實針不針對還是其次,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也要先搞好條目的與質素...與其在討論中唇槍舌劍,不如好好改善交上提刪的內容。或者你也可以多幫忙,找一些有用可靠的來源。—妙詩人 Happy Musician(來聊聊天~) 2009年10月14日 (三) 18:54 (UTC)回覆

回「請停止對基督教主題的相關文章添加模板」

我這樣做是絕對沒有問題,這是合這裡的遊戲規則,不然我早因破壞而被封。你喜歡保留可在存廢中投票。我不會跟你廢話太多。Player23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14:42 (UTC)回覆

「從內容中看不出知名度」是很多維基人掛此模板的理由,你有不滿的話應該用心改善條目,而不是來找碴。Player23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15:13 (UTC)回覆

關於福州條目中的圖片選擇

現在我們在wikimedia里已經有大量的福州歷史圖片,但福州主條目中的歷史部分的篇幅卻很有限。因為「歷史」一章和下面「建築」一節都有西方人畫的或拍攝的福州城廓圖,我覺得1850年的傳教士素描有些重複,所以想把它移到福州歷史條目中使用,這樣也方便福州條目的排版美觀,Doyng你覺得可以嗎?—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25 (UTC)回覆

沒問題,呵呵。--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28 (UTC)回覆

Foochow morrison.jpg

我暫時想不出這兩張對比怎麼用,主要問題就是現代的這張中前景有一座白色樓房擋住了視野的1/3強,影響了效果。—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42 (UTC)回覆

那座白色樓房(冠亞廣場的大洋百貨商城)正是我覺得今天福州城市規劃比較失敗的原因。那天走訪烏山,恰好踫到一個從小在烏山長大的中年人,他說七八十年代福州開始著手舊城規劃的時候,曾經有一條重要的方針就是要「顯三山」。可是圉於中國不合理的政體制度,一個好的方針不到三五年就被接任的、短見的、只管GDP而不管文化的領導人推翻。一代推翻一代的規劃思路,於是就形成了今天福州市區毫無特色的高樓林立的局面,三山兩塔早就湮沒無蹤了。我拍的那張照片實際上不像是城市風景照,而更像是一張諷刺圖片。我希望有一天我資料齊全了,可以寫一篇「福州城市規劃」這類的條目,興許可以派上用場。--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51 (UTC)回覆

復:你好

福建其實我只去過兩次,包括福州、泉州、惠安、廈門這幾個地方,我父親是閩南惠安人,我生於北京長於北京。我只是對於祖籍有一種關注和興趣,其實了解的也並不多,如果言行方面等等有什麼錯誤請及時指正~ ——全麥麵包請張嘴2009年11月17日 (二) 00:36 (UTC)回覆

糖不甩

大家請注意,這條目用的是多種文字標題互換, 在港澳繁體顯示的是糖不甩;其他顯示的是𥻵 (福州)。也因此,港澳會員與其他會員的討論對不上。但要留意的是這條目實際標題是糖不甩,然而才轉換成𥻵 (福州)的。也因此,要另立的條目應是𥻵 (福州)。——祁勳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2:24 (UTC)回覆

我認為還是把𥻵 (福州)糖不甩分開來,𥻵 (福州)合併到𥻵。--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3:03 (UTC)回覆
有關糖不甩的資料, 以供參考:

不知與𥻵 分別大不大?—祁勳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6:42 (UTC)回覆

你那兩個網頁我都打不開,看條目描述,貌似差別不大。--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8:54 (UTC)回覆
我可以看到那兩幅圖片,應該說有所不同,但也有相近的地方。這裡這裡是福州的「𥻵」的兩張圖片,請祁勳參照一下。—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17:21 (UTC)回覆

福州市條目中一幅圖片貌似有誤

「歷史」部分「辛亥革命後立於福州南門舊址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碑」這幅圖片說明貌似有誤,因為國民革命軍的名稱在1925年才出現,因此這座碑不太可能在辛亥革命後就被建立。—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2:47 (UTC)回覆

謝謝。我當時是參考了這個網頁,但當時我就很懷疑怎麼照片中行人的穿戴沒有清朝人的樣子。看來我要把年代改成1920s比較合適。--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3:38 (UTC)回覆
返回到 "GnuDoyng/Archive 2"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