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讨论:GnuDoyng/Archive 2

最新留言:GnuDoyng在14年前发布在话题福州市条目中一幅图片貌似有误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恭喜您!您最近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条目洋墓亭经推荐后,获选于首页作新条目展示。如果希望推荐其他您关注的条目,欢迎前往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提名。在您创建或大幅改进的所有条目中,总计有1篇条目获推荐作首页新条目展示。

1

Huian Maiden.jpg

你好,请问Huian Maiden.jpg是你自己拍的吗?—Dingar (留言) 2009年2月9日 (一) 15:28 (UTC)回复

邀请参加第七次动员令

GnuDoyng/Archive 2您好:

第七次动员令将在7月15日开始,8月31日结束,为期一个半月,欢迎您的参与。

本次动员令的六个主题分别是:优化工程体育地理节日人物计划页面翻译

详细规定参见Wikipedia:动员令/第七次动员令

请收到此邀请函的维基人,利用{{subst:动员令}},将此邀请函发给还没有接获邀请的维基人,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维基的品质。能否将动员令传播出去,是成败关键之一。

邀请人:——苏州宇文宙武之太阳殿 ♨迎仙宫 ★尚书省 ¤动员令报名 2009年7月12日 (日) 12:30 (UTC)回复

福州历史的投票还缺少具体理由

在投票时要写明支持理由,否则是算为无效票的,有时间的话请补充上吧。—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8日 (六) 21:54 (UTC)回复

邀请您加入中文维基百科QQ讨论群

中文维基社群中,有许多人申请了Skype与各地的维基人共同讨论。因为大陆多数网民(包括大陆维基人)都更适应即时通讯工具QQ,所以一些老维基人创建了这些QQ讨论群:
 
快快入群吧
  • 新手互助(群名为“[新#1]维基百科”)推荐) 25169201 主要通过一些老维基人在群回答维基新手的疑问,如编辑方针、经验、编辑技巧等;
  • 综合讨论(群名为[讨#1]维基百科) 41992671 用于综合性的讨论等;
  • 维基技术(群名为[技#1]维基百科) 33697389 主要讨论与维基百科及MediaWiki等相关的技术问题。

入群需要接受验证,请您配合填写个人的维基ID以便识别。

在下诚邀GnuDoyng/Archive 2您一起入群,共同成长,为维基计划添砖加瓦。欢迎入新人群指导新人分享经验,欢迎入讨论群共商维基

如果有所打扰,希望您能见谅。祝您编辑愉快。——孙学 (留言) 2009年8月11日 (二) 04:16 (UTC)回复

File:Ming-uok_ua-dong.jpg

Kī-dâe̤ng. Bók-guó ùng-gióng-miàng mò̤ bâing-huák gāi lāu :( Sióng-piéng nguāi diŏh Hók-ciŭ-chê báuk-ŭk-guāng kiák gì. Lêng-nguôi, Hók-gióng-sēng báuk-ŭk-guāng iā ô iā-sâ̤ nó̤h káng, bók-guó ĭ gì Hók-gióng lĭk-sṳ̄ buô-hông sṳ̄-gá gó diŏh cŏng-siŭ, dīng ĭ cŏng-siŭ hō̤, nṳ̄ kō̤-ī kó̤ ché̤ṳ káng. Gái cô-sê, nṳ̄ nâ-sê ô-èng â̤-mâ̤ kó̤ kiák lâng-tiŏng Hók-ciŭ gì hŭng-huōi-chiòng (封火墙) gâe̤ng săng-huŏng-chék-hâe̤ng hī-bĕng gì diēng-hìng Hók-ciŭ mìng-gṳ̆ gì duâi-muòng? Pī-ṳ̀ cī tiŏng cūng-kuāng hâu-guō. -Lu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3:01 (UTC)回复

Â̤-sāi. Nguāi ô èng cêu kó̤ kiák gūi tiŏng. --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8月15日 (六) 04:40 (UTC)回复

Gratitude

I have left you my message here. --Jose77 (留言) 2009年9月7日 (一) 05:00 (UTC)回复

Săng-huŏng-chék-háe̤ng gì sióng

Dá̤ sé tiŏng 马鞍墙, sĕk-nê tiŏng 宫巷 gâe̤ng sĕk-săng tiŏng 牌堵 dék hō̤, bī-gáu ô dái-biēu-séng.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27日 (日) 16:03 (UTC)回复

File:Foochow_fireproof_wall.JPG, File:Foochow house.JPG, File:Paidu.JPG. --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09 (UTC)回复
起动汝。以后如果还有类似照片上传,可以添加Architecture of Fujian标签,便于后人编辑时查找资料,我有一个系列的闽海民居、客家民居和福建建筑条目在计划中,目前还在文献整理的阶段。—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3:17 (UTC)回复


 

请不要将受版权保护的资料在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下加入维基百科,例如您在福州封火墙所作。基于合法性考量,维基百科不能接受违反版权、取自其他网站或出版品的文字或图片;此种增订将会被删除。您可将其他网站作为参考的“资料”来源,但不是“字句”来源。维基百科十分重视违反版权事件,持续违规者将被封禁,禁止其编辑。—Withclear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1 (UTC)回复

已经修改。另声明,参考网站的原文“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惟独福州古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我有根据我自己的知识针对这句话做继续的扩充的,但是基本信息很难再改变。--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6 (UTC)回复

“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惟独福州古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已经改成“在其他江南建筑中的封火墙绝大多数是成直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山墙,而惟独福州的封火墙其高出屋顶的山墙部分为平行阶梯形、弓形或马鞍型,故又别称马鞍墙。”还侵权?请一个仲裁者来吧,编辑战没意义。--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28日 (一) 15:59 (UTC)回复

索性写成“福州传统民居的山墙是以马鞍形曲线构成,称为马鞍墙,亦有采用弓形、平行阶梯形,这与江南传统建筑中以直线型的直角阶梯式山墙为主的特征迥然相异。”另外,实际上福州封火墙应该被移动到“闽东封火墙”,闽东南北的福州和福宁两地民居的封火墙是完全一致的,并不存在多少差别,学术上倾向于把二者归于同类,即闽东民居。—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3:27 (UTC)回复

福州民居/闽东民居

我近几个月要写一个“闽东民居”的条目,而且会当作重点来做,标准不会低于福州疍民。这周比较忙可能没法开工,目前手头有十几篇文献,还有从国内订的一本书还在路上,所以像福州封火墙这样的细节我都准备在这个条目里做描述,你上传的图片对这个条目很有用处。看到你前面的编辑战,如果有必要的话,我可以进行重新组织福州封火墙条目内容的工作。—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2:56 (UTC)回复

好的,野起动!--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9月30日 (三) 05:22 (UTC)回复


China快速删除通知

 

您好,你创建的页面已被提出快速删除。

若您认为这个通知被错误地放到了这里,您可以将{{hangon}}放置到被提删页面的顶部(但放置到快速删除模板的下面),并在讨论页阐明您的观点。但是,一旦条目被加入快速删除模板,只要条目满足快速删除的标准,它便可能立即被删除。请您不要自行移除快速删除模板,但也请您大胆改善条目,以使其尽量满足维基百科的方针与指引。在该条目被删除后,您可以联系管理员,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将被删除前的条目通过邮件发送给您,便于您未来重新编写条目。 --Jimmy XuWikibreaktalk·+ 2009年10月4日 (日) 12:47 (UTC)回复

删得好,我提交错了,歹势。--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4日 (日) 12:48 (UTC)回复

Template:福州族群

这个模板实在不妥,把“两个声”、“曲蹄”这种口语化而且带贬义的词汇用作族群名字有违中立性和严谨性,完全不适合应用于维基条目,至少不适合华语维基。—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02:43 (UTC)回复

同意改过。不过我的理由是,“两个声”、“曲蹄”这类词在今天福州各族群意识淡化的大环境下其贬义意味已经很淡薄了,我之所以用它们仅仅是为了体现福州本地特色而已。--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08:48 (UTC)回复
现在这个模板挺好的,把正式名称和口语化的名称都放在一起。:) 另外,也许你不常接触少数族群所以不了解,但现在如果你当着疍民的面说“曲蹄”,他们绝对会勃然大怒和你翻脸的,至少在罗源是这样,而且听说在福州城内也不例外。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5日 (一) 15:30 (UTC)回复
我在现实世界确实比较少接触,但接触的几个我同辈的船民后裔还是不忌讳这个称呼的(甚至有一个人在自我介绍时强调他祖上是船民,我补充道“曲蹄?”他冲过来握紧我的手很是亲切),但脸露不悦之色的也见过,是我母亲的同事。我觉得这种对立情绪一代代下去只会越来越淡。我也是希望越淡越好,从文化的角度来正视自己的历史,然后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每一个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6日 (二) 03:35 (UTC)回复
已有人向我表达对模板中贬义称谓的不满了,确实有必要将那些称谓摘除,除了福州人是“侬”,其他族群都是“囝”、“蹄”、“婆”之类的,这些称谓的贬义从诞生之初便含于其字眼之中,即便族群意识淡化也无法抹去这层意思,恐怕不能用部分人的特例来开脱。福州族群正名中共建政以来就被推广,这一点上他们做的不错。既是华语维基,还是把福州语中的贬称放到词条里面叙述,不要拿出来做模板标签名了吧。另外闽东语维基里的Kuóh-dà̤也是同样的刺眼。如果你同意,我就动手修改。—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4:17 (UTC)回复
华语维基模板上去掉可能无所谓,虽然我个人坚决反对这么做。理由有二:一、我已经换成了括号小体字,保留是为了有本地特色,除非有人怀着什么目的故意要从中读取贬义意味(建议他/她抗议我的同时也去找冯爱珍抗议,质问她为什么要在福州话字典里列出“曲蹄”、“旗下囝”、“两个声”这些词条——冯爱珍如何回答他/她,我也会如何回答他/她);二、即使去掉模板上的这些称谓,点进去看主条目依然还是能看到那些字眼……那又何苦来呢?难道把主条目里的那些词也censored掉?闽东语维基我更是举双手双脚反对,理由也有二:一,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找到比Kuóh-dà̤还地道的词更能让绝大多数福州人普遍听懂并接受(Dáng-mìng一词显然不合格,它是华语借进来的),如果有,好,请提出来(提出的同时还必须回答我一个十分简单却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这个词,如果它的确存在哪怕只是曾经存在的话,却没有被任何一个编撰福州语词典的人收录入册?),我会负责询问身边的福州人,看看他们能否听懂;二,当初在闽东语维基上第一个撰写Kuóh-dà̤条目的Chbu自己也是来自那个族群(说明一下,那个版本被我删除,是因为后来你补写了一个Hók-ciŭ Kuóh-dà̤,我觉得内容上完全和原来条目重合了,而你写的更好所以就把旧的版本删除了)。无论如何,有一点必须是:如果有异议请让持异议的人亲自上来向我们陈述清楚观点,彼此认可了再修改,而不是别人来代劳。维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书,谁都有权利修改条目——连蛮不讲理的人也并没有被剥夺这样的自由。--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6:05 (UTC)回复
PS,对于维基百科的“自由”,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有所差异。必须说一下,我的理解见我的用户页描述,可能会让人不舒服。但是无论如何,我会在任何一个语种的维基百科上深深地捍卫我所理解的自由。--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06:25 (UTC)回复
这个话题Gmail邮件联系,我gmail里广告太多,因此每周只上一两次。—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25 (UTC)回复
这个话题不涉及任何敏感的东西,我倒不建议邮件私聊。双方打开天窗说亮话比较好。如果有必要请仲裁,也有讨论备案可查。--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34 (UTC)回复
我已将该模板中贬称去除,并在讨论页附上理由。此外在闽东语维基中的相应条目讨论页也已提议改名。从中立和严谨的角度出发,贬称不该用于条目和模板,这样做是对该族群的不尊重,“疍”字之于福州读书人并不陌生,在宋代志书里就有,而福州疍民的正名至少在1950年中共地方人大表决上就有决定禁止使用贬称(请见1998年版《罗源县志》)。以“福州疍民”为例,在有官方正名政策、疍民反感和该词本身的贬义内涵三个理由,作为百科全书上的正式名称不妥。另外请了解,福州语词典和百科全书不同,词典收录一切出现于语言中编者认为有价值收录的词汇,但百科全书的正式名称却需中立化,这可不是censor,而是维基的规范。另外请不要否认福州语和华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武断说“疍民”是华语借词,“疍”字在中古汉语时代就出现了,按李如龙先生的说法,那时候闽语还没成形,现代华语还没出现,谁借谁还很难说。—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3:45 (UTC)回复
没有武断,我拿且只拿事实说话:没有被加入字典,这个词就绝对不适合作为福州语条目名称。“疍”对福州读书人不陌生?谁调查过现代福州读书人?如果拉扯到宋代产生的词汇来探究语源,汉语方言的口语将不再有任何标准可言,福州语维基也可以改成文言文维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13日 (二) 04:27 (UTC)回复
1870年版An Alphabetic Dictionary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Foochow Dialect中843页已收录“蛋”字(即蜑的通假),解释为a tribe of Miautsz。而且现代已有“连家船民”这种浅白的中性称呼,连同“疍民”一起被官方和媒体广泛采纳。调查现代福州读书人这句话能否理解成强辩?否定文言、官话和福州话的联系就说不过去了,福州话里多少词都是文言官话借来的,它们就不是福州话的词汇?而且请注意这是华语维基,何况我的出发点是中立性和名从主人的命名方针。—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14日 (三) 02:59 (UTC)回复

File:Anglo-Chinese_College_1.jpg

File:Anglo-Chinese_College_1.jpg来自《福州美以美年会史》,是北大图书馆里的一本旧书,福州仓前山梅坞知行印刷所,民国25年出版。你可以在省图找找看。

另外,历史学我仅仅停留在搜集史料的层面,在方法论上很肤浅,只读过汤因比A Study of History之类的一点书。 —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14:20 (UTC)回复

维基百科:福州维基人布告板

福州维基人毕竟少,况且我实际上贡献的是福建主题,而不限于福州,做一个福建维基人布告版更合适些。—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21:37 (UTC)回复

福建主题可以另外做一个,用于列举福州以外的话题,二者彼此不冲突。--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0月9日 (五) 22:55 (UTC)回复

回应

其实针不针对还是其次,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要先搞好条目的与质素...与其在讨论中唇枪舌剑,不如好好改善交上提删的内容。或者你也可以多帮忙,找一些有用可靠的来源。—妙诗人 Happy Musician(来聊聊天~) 2009年10月14日 (三) 18:54 (UTC)回复

回“请停止对基督教主题的相关文章添加模板”

我这样做是绝对没有问题,这是合这里的游戏规则,不然我早因破坏而被封。你喜欢保留可在存废中投票。我不会跟你废话太多。Player23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14:42 (UTC)回复

“从内容中看不出知名度”是很多维基人挂此模板的理由,你有不满的话应该用心改善条目,而不是来找碴。Player23 (留言) 2009年10月15日 (四) 15:13 (UTC)回复

关于福州条目中的图片选择

现在我们在wikimedia里已经有大量的福州历史图片,但福州主条目中的历史部分的篇幅却很有限。因为“历史”一章和下面“建筑”一节都有西方人画的或拍摄的福州城廓图,我觉得1850年的传教士素描有些重复,所以想把它移到福州历史条目中使用,这样也方便福州条目的排版美观,Doyng你觉得可以吗?—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25 (UTC)回复

没问题,呵呵。--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28 (UTC)回复

Foochow morrison.jpg

我暂时想不出这两张对比怎么用,主要问题就是现代的这张中前景有一座白色楼房挡住了视野的1/3强,影响了效果。—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42 (UTC)回复

那座白色楼房(冠亚广场的大洋百货商城)正是我觉得今天福州城市规划比较失败的原因。那天走访乌山,恰好碰到一个从小在乌山长大的中年人,他说七八十年代福州开始着手旧城规划的时候,曾经有一条重要的方针就是要“显三山”。可是圉于中国不合理的政体制度,一个好的方针不到三五年就被接任的、短见的、只管GDP而不管文化的领导人推翻。一代推翻一代的规划思路,于是就形成了今天福州市区毫无特色的高楼林立的局面,三山两塔早就湮没无踪了。我拍的那张照片实际上不像是城市风景照,而更像是一张讽刺图片。我希望有一天我资料齐全了,可以写一篇“福州城市规划”这类的条目,兴许可以派上用场。--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7日 (六) 03:51 (UTC)回复

复:你好

福建其实我只去过两次,包括福州、泉州、惠安、厦门这几个地方,我父亲是闽南惠安人,我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我只是对于祖籍有一种关注和兴趣,其实了解的也并不多,如果言行方面等等有什么错误请及时指正~ ——全麦面包请张嘴2009年11月17日 (二) 00:36 (UTC)回复

糖不甩

大家请注意,这条目用的是多种文字标题互换, 在港澳繁体显示的是糖不甩;其他显示的是𥻵 (福州)。也因此,港澳会员与其他会员的讨论对不上。但要留意的是这条目实际标题是糖不甩,然而才转换成𥻵 (福州)的。也因此,要另立的条目应是𥻵 (福州)。——祁勋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2:24 (UTC)回复

我认为还是把𥻵 (福州)糖不甩分开来,𥻵 (福州)合并到𥻵。--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3:03 (UTC)回复
有关糖不甩的资料, 以供参考:

不知与𥻵 分别大不大?—祁勋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6:42 (UTC)回复

你那两个网页我都打不开,看条目描述,貌似差别不大。--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08:54 (UTC)回复
我可以看到那两幅图片,应该说有所不同,但也有相近的地方。这里这里是福州的“𥻵”的两张图片,请祁勋参照一下。—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1月17日 (二) 17:21 (UTC)回复

福州市条目中一幅图片貌似有误

“历史”部分“辛亥革命后立于福州南门旧址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这幅图片说明貌似有误,因为国民革命军的名称在1925年才出现,因此这座碑不太可能在辛亥革命后就被建立。— Lu Hung-nguong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2:47 (UTC)回复

谢谢。我当时是参考了这个网页,但当时我就很怀疑怎么照片中行人的穿戴没有清朝人的样子。看来我要把年代改成1920s比较合适。--越王山の涕淌君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3:38 (UTC)回复
返回“GnuDoyng/Archive 2”的用户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