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AGF佯謬
本頁簡而言之:2018年3月,中文維基百科以「假定善意」取代了使用十餘年的「善意推定」,解決了原名詞帶來的誤解。 |
在維基百科上有一個和善意推定指引相關的悖論。為了引出這個悖論,先摘錄幾位用戶的留言:
“ | 其實我覺得「善意推定」是個悖論,如果你推定別的某個維基人不「善意」,那麼你的這種推定本身算不算「善意」呢? | ” |
——Wikipedia talk:假定善意 |
“ | So,如果你封禁我你就是在惡意推定,所以你也要被封禁 | ” |
——Wikipedia talk:假定善意 |
簡而言之,這個悖論就在於您是無法聲稱別人進行了惡意推定的,因為如果您聲明別人進行了惡意推定,那麼您自己就在惡意推定別人,所以根據善意推定指引,您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實際上,這並非悖論,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看似矛盾問題,是因為在以上的論述過程中,善意推定的真實含義被曲解了。
也由於這個佯謬,促使了中文維基百科的使用者於2018年3月將已經使用十年以上的「善意推定」一詞,改為不會引發錯誤理解的「假定善意」。
「善意推定」不是「懷揣着善意推定別人的行為」
善意推定,簡稱AGF(Assume Good Faith),字面意思是「假定(assume)善意(good faith)」,在這個短語中,「善意」充當了「假定」的賓語,而非修飾「假定」的狀語。根據善意推定方針,善意推定的實際含義是:
“ | 除非有明確的證據,不然應假定致力於這個計劃的人們在試圖幫助這個計劃,並非在傷害這個計劃。 | ” |
故,無論從字面還是指引的文本來看,「善意推定」指的都是「假定他人的行為具有善意」而非「懷揣善意推測他人的行為」。
「推定他人的行為具有善意」和「懷揣善意推定他人行為」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事實上,一個用戶可以惡意地「假定善意」,也可以善意地「假定惡意」,從這個意義上說,「假定善意」和「作出假定的過程中用戶是否具有善意」之間既非充分也非必要。以下是兩個反例:
- 用戶甲從某些渠道得知用戶乙積極編輯維基百科的目的實為先貢獻,獲取大家的信任,再破壞。但是該渠道相當不可靠,故而用戶甲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證實這一點。但是出於防止維基百科受到危害的目的,他在互助客棧開了一個討論,說「乙用戶,請不要再進行編輯騙取大家的信任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麼在這個案例中,用戶甲「懷揣着善意」「推定了用戶乙具有惡意」。
- 用戶丙想在維基百科拉幫結派,但苦於找不到同黨。這時,某資深用戶丁作了一筆看上去有問題的編輯,有人發起了討論討論丁用戶的這筆編輯。丙用戶並不熟悉丁用戶,但是他心裡想,我今天多說好話,日後我拉幫結派就更容易。於是丙用戶留言「丁用戶是資深編輯,很明顯他是想改善維基百科,維護方針,其結果和方式方法可能不妥,但是心是好的」。在這個案例里,用戶丙懷揣着惡意推定了「用戶丁具有善意」。
並非悖論
由於「惡意推定」是「『推測他人具有惡意』的行為」,而「用戶做出了『推測他人具有惡意』的行為」之於「用戶做出推測行為時帶着惡意」既非充分也非必要,自然無法通過導言中的思路論證「聲明別人進行了惡意推定」違反「善意推定」指引。是故「善意推定指引不允許無證據的惡意推定,但指認『用戶違反善意推定』同樣違反善意推定」並非悖論,而是佯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