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日語:古今和歌集/こきんわかしゅう Kokin Wakashū),常簡稱為《古今集》(古今集/こきんしゅう Kokinshū),是日本最早的敕撰和歌集,由醍醐天皇下令,以紀貫之為首的宮廷詩人於公元914年左右編成,共收和歌一千餘首[1],多為短歌。按季節和內容分為二十卷,與日本第一部詩歌總集《萬葉集》的凝重,粗放風格不同,《古今和歌集》所選戀歌頗多,多帶有貴族化風格,和諧優美。其所選和歌與闡明和歌宗旨的序言為後來幾百年的和歌創作樹立了典範。
編撰過程
延喜五年(905年),醍醐天皇正式下旨,命宮廷詩人、有平安時代和歌聖手的紀貫之與紀友則、凡河內躬恆、壬生忠岑四人成立機構,組織人力編撰一部大型和歌集。編撰的目的是收集自奈良時代末期《萬葉集》成書之後至平安時代初期一百三十餘年以來的作品。初擬名《擬萬葉集》後經天皇改名為《古今和歌集》。編撰歷時九年,914年全書基本得以完成,但編撰者之一的紀友則未及書成即已辭世。紀貫之領頭呈上所編,並為其撰寫了有深遠影響序言。
結構
全書共收和歌一千餘首,仿照《萬葉集》,分成二十卷。所收的每首和歌,均先列題目,然後列作者名字。其中的著名詩人除去編撰的四人,還有索性法師,藤原敏行等人,這些宮廷詩人後來都被列入三十六歌仙。《古今和歌集》採取的收入大量戀歌和它的分卷結構也成為後來的敕撰和歌集的範本。從它開始,到1216年《新古今和歌集》完成,平安時代的各代天皇共下令編寫了八部和歌集,合成「八代集」。之後到1439年《新續古今和歌集》編撰完成,敕撰和歌集一共二十一部,合稱「二十一代集」。
卷次 | 卷題 | 卷次 | 卷題 |
---|---|---|---|
1-2 | 春歌 | 10 | 物名 |
3 | 夏歌 | 11-15 | 戀歌 |
4-5 | 秋歌 | 16 | 哀歌 |
6 | 冬歌 | 17-18 | 雜歌 |
7 | 賀歌 | 19 | 雜體 |
8 | 離別歌 | 20 | 樂府歌辭 |
9 | 羈旅歌 |
《古今和歌集》原有墨滅歌一卷。所謂墨滅歌,指的是藤原定家編輯的本子。他寫道:「這是一本每家每戶都應該製備的,關於《古今和歌集》的確定版本。儘管如此,在用墨印刷了一些本來沒有的和歌,因此就將這些和歌放在「墨滅歌」中。墨滅歌中共收集了十一首和歌。另外,藤原定家的版本第一次將古代流傳下來的本子分為上下兩卷:一到十卷為上卷,其餘部分為下卷。《古今和歌集》中確立的分類為和歌分類樹立的規範,不僅僅在歌會、歌論中使用,而且在後世敕撰和歌集形式發生改變的情況下,依舊被繼承下來。此外,它也為和歌細分為連歌奠定了基礎。
影響
從文化傳承角度上,《萬葉集》編撰之後,和歌創作有所衰落,「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今撰萬葉集。自爾以來,時歷十代,數過百年,其後,和歌棄不被采,雖風流如野宰相,雅情如在納言,而皆以他才聞,不以斯道顯。」[2]古今和歌集總結了這百餘年中零散和歌創作,重新提高了和歌的地位,以致於後來的清少納言在《枕草子》中就多處記載,能夠吟誦古今集被看作是平安時代中期貴族的一種修養[3]。
古今和歌集前由紀貫之撰寫,紀淑望執筆的真名序和紀貫之所撰的假名序系統地總結了和歌的緣起和目的,即「是以逸者其聲樂,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懷,可以發憤,動天地,感鬼神,化人倫,和夫婦,莫宜於和歌。」[2]基於這一觀點,古今和歌集中收取了大量表達真實感情的戀歌,開創了一直恪守到19世紀晚期的貴族化的纖細和歌風格。日本國歌《君之代》的歌詞即原出《古今和歌集》卷七「賀歌」的第一首。
接受和評價的變遷
《古今和歌集》是受到天皇敕令,作為國家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而編撰而成的和歌集。它是八代集、二十一代集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平安中期以來,國風文化的確立為《古今和歌集》的接受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枕草子中,亦有當時貴族將背誦《古今和歌集》作為個人教養的。此外,除了其中被收錄的和歌,它的假名序也作為歌論影響深遠,在文學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中世(5世紀-15世紀)以來,關於《古今和歌集》的教授和解釋經過依次傳承,於是就有了古今傳授。所謂古今傳授,指的是有一個講授《古今和歌集》的老師,從他那裏接受上課內容並做筆記,然後老師再確認這份筆記在內容上是否有誤,認可無誤後,傳授便完成了。古今傳授在當時頗受公家和歌人們的重視,並以朝廷為中心形成了「御所傳授」和「地下傳授」兩個系統。細川藤孝在丹後國的田邊城曾經被石田三成的部隊死圍,在細川幾乎放棄希望的時候,曾做過他古今傳授老師的三條西實枝作為公家的敕使前往丹後國協調兩軍講和。而這場戰爭的結果是,細川打開了城門,移居到了龜山城,避免了戰死,可見古今傳授曾在日本歷史上起到過文學以外的重要作用。對此,富士正晴曾經說,「這首和歌吟詠過的樹木,是無處不在的。」本居宣長在他的《排蘆小船》中,則批判說,這件事情只是後人捏造來的。然而在當時,古今傳授不單單是對古典文學的教育,其中的和歌被當作有教養的階層吟詠的範本。通過這個範本,能夠學習和歌的創作方法,因此也有人認為,《古今和歌集》是日本人的「歌學教育課程」。
《古今和歌集》在《枕草子》中能尋到蹤影,說明自古以來,《古今和歌集》的評價就很高了。而在《源氏物語》中,也引用了很多《古今和歌集》的內容。因為它被尊為吟詠和歌的範本,所以,藤原俊成在他的《古來風體鈔》中寫道:「和歌的本體,不過是對古今集的信仰和模仿罷了。「他的表述傳達了在和歌創作時應該以《古今和歌集》為基準的意見。而這個風潮一直持續到明治年間。然而在江戶時代,曾有賀茂真淵等人認為,和《萬葉集》的男性風格相比,《古今和歌集》的風格是偏女性的。
明治21年(1888年),正岡子規在《再論和歌創作》一文中寫道:「紀貫之拙劣的和歌創作,古今集卻把它毫不客氣地收集起來。「那以後,對於《古今和歌集》的評論就大幅下降。而正岡子規此番評論的背景,是為了批評受到古今集歌風影響的桂園派。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不再重視《古今和歌集》,而是倡導《萬葉集》中雄大樸素的和歌風格。和辻哲郎委婉表示過,《古今和歌集》中的作品總體上是「愚劣」的。萩原朔太郎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這些和歌只是「奇怪的低能作品」,「即使不是愚劣而是平庸,(這些作品)多少也讓人倦怠得讀不下去。」
現在,儘管人們不再使用「愚劣」去形容《古今和歌集》,但尊萬(萬葉集)貶古(古今集)的風潮還是流傳至今。而在這過程中,也有三島由紀夫那樣依舊對《古今和歌集》評價很高的人。
漢譯
- 《古今和歌集》,楊烈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
- 《古今和歌集》,張蓉蓓譯,致良出版社有限公司。
註釋
- ^ 不同的版本所收和歌數目有小差別
- ^ 2.0 2.1 《古今和歌集》序,楊烈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
- ^ 《枕草子》,周作人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ISBN 9787500107934
參考文獻
- 《古今和歌集》,楊烈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
- The Princeton Companion to Classical Japanese Literature,H. Odagiri, R. E. Morrel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ISBN 0-691-06599-3
- Kokin Wakashū: The First Imperial Anthology of Japanese Poetry,Elen Craig McCullough,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0-8047-1258-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