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神社
41°47′46.0″N 123°24′05.4″E / 41.796111°N 123.401500°E 奉天神社是日本人於1916年在中華民國奉天省[註 1]滿鐵附屬地琴平町17號(今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北四馬路24號八一劇場附近[2])建立的神社。該神社是在滿鐵附屬地神社中規模最大的[3]:112。主祭神為天照大神、明治天皇[4]:210,具有國家神道的特徵。神社在日本戰敗、滿洲國滅亡後的1946年停止運作,大部分建築在幾年後被拆除。
奉天神社 | |
---|---|
奉天神社/ほうてんじんじゃ Hōten Jinja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中華民國奉天市、瀋陽市、滿洲國奉天市琴平町17號 |
宗教 | 神道 |
主祭神 | 天照大神 明治天皇 |
例祭 | 春秋大祭(5月15日,9月15日[1]:128)、新年祭、新嘗祭 |
社格 | 神饌幣帛料供進社 |
建築詳情 | |
本殿構造 | 前期 神明造鐵板葺 改建後 流造銅板葺、附置千木 |
建立時間 | 1915年 |
拆毀時間 | 1951年左右 |
地圖 | |
背景
海外神社
海外神社指位於日本國以外的神社,大致最早出現於明治時代。而隨着明治政府推行神道國家化,將神社作為祭祀國家神祇的公共設施,由政府部門管理,海外神社也並不例外。[3]:106
氏子與崇敬者
海外神社的信眾分為「氏子」與「崇敬者」。氏子是居住於海外的日本人,而崇敬者是信仰海外神社的當地居民。不論是作為海外日本居民的精神寄託還是作為國家神道的一部分,海外神社最初的受眾都是日本人。1915年,日本向中國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激發了中國國內的排日運動,而青島神社在排日運動中遭到了中國民眾的攻擊。此後日本的神道家和政府意識到作為外來宗教設施的海外神社必然會引起當地居民的排斥,故而開始考慮將當地居民發展為崇敬者。[3]:110
當地居民對主祭神的接受程度對發展崇敬者影響重大,因此一些海外神社遭遇了主祭神問題。例如朝鮮神宮的主祭神是典型的國家神道配置: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這曾招致反對。反對意見認為應當像樺太神社和台灣神社一樣,以產土神等國魂神(代表地方的神靈)為主祭神。最終的結果是國家神道佔上風,仍以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為主祭神。另一方面,原本以國魂神為主祭神的台灣神社(台灣當時是日本殖民地)在1944年將天照大神追加為主祭神,並改名為台灣神宮(以神宮為名,意味着以日本皇室、祖先為主祭神)。[3]:111
滿鐵附屬地神社
滿洲地區的神社始建於日俄戰爭之後,最早的是建於1905年的安東神社。滿洲地區的神社有290座之多,但設立於滿洲國建國前的僅38座,而這38座中的大半都是滿鐵附屬地神社,即修建於滿鐵附屬地的神社[4]:204-210。滿洲國成立前建立的這些神社主要是為日本人提供祭祀神靈、進行祈禱的場所,通過儀式和活動安慰日本人的思鄉之情,使他們不至於脫離神道教的控制[5]。
日俄戰爭後日本從俄國手中獲得東清鐵路長春至大連間的經營權,1907年,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下稱「滿鐵」)建立。滿鐵不僅經營鐵路,也繼承了鐵道附屬地,從而擁有在滿鐵附屬地的行政權。滿鐵對附屬地的管理自1907年起直至1937年將管理權讓渡給滿洲國政府為止。在1907年滿鐵附屬地的面積為182平方公里,到1930年已經達到370平方公里。滿鐵附屬地不僅包括鐵路設施本身所佔土地,也包括很多城鎮區劃,以及撫順、鞍山等地的礦山。滿鐵在附屬地的城鎮區劃中建設了各種基礎設施以及學校、圖書館、醫院、公園等。[4]:207,208
滿鐵附屬地的神社多由民間發起,而滿鐵常給予一些資助。滿鐵在1929年制定了《附屬地內神社寄進金及神饌幣帛料 取扱內規》,規定對特定區域的神社支付「神饌幣帛料」。神饌幣帛料會在每年的三大祭之時支付,分別是新年祭、新嘗祭、春秋例祭(春秋各一次)。根據1929年的記載,神饌幣帛料分為3等,最高一等是新年祭和新嘗祭各10日元,春秋例祭20日元,包括奉天、安東、撫順、長春4座神社;第二等是新年祭和新嘗祭各8日元,春秋例祭15日元,包括10座神社;第三等為新年祭和新嘗祭各5日元,春秋例祭10日元,包括8座神社。由於滿鐵在1937年將附屬地管理權移交給滿洲國政府,自1938年起由日本駐滿洲國大使館支付神饌幣帛料。[4]:209-214
沿革
初期
奉天神社始於1915年(大正4年)10月25日,以大正天皇即位典禮為建立契機,其建立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奉天滿鐵附屬地的逐年增加的日本人的宗教需求[4]:211[註 2]。施工始於1916年夏,同年11月本殿及其圍牆、開設在本殿圍牆上的中門、神社圍牆、臨時社務所完工。12月16日,神社舉行鎮座祭,正式開設。此後燈籠、鳥居、手水舍、神輿庫、社務所、制札所等陸續建成。[6]:4
這一階段的神社建設大約耗資16,500日元,由於其用地原本是練兵場,為平整地面,從附近取土墊高地面6尺[註 3]。為了搬運沙土還設置了輕便鐵軌。此外,神社還委託其他機構在其北方的十間房街道(今瀋陽市市府大路)植樹,耗資400日元。[6]:5[7]:61
第二期
1922年(大正11年)1月,神社決議興修拜殿、社務所、正門、宿舍、神社圍牆等。1923年開工,同年12月,拜殿、社務所、宿舍等完工,1924年12月,正門、圍牆完工,並為紀念皇太子成婚在境內植樹。[6]:5
1925年時有神職人員4名。氏子(信仰者)17,899名,都是住在當地的日本人,其中有氏子總代(作為信眾代表協助祭禮)25名,世話係(協助總代的人)175名。每年有大祭、中祭等祭典40個。每年春秋大祭時,奉天滿鐵附屬地各町的日本居民會按照傳統習慣抬神轎遊行[8]。1925年時境內面積9546坪(約31557.02平方米)[9]。1929年時,氏子有約23,000人,神社面積也擴大到3萬餘平方米(1萬餘坪)。奉天神社被譽為「美輪美奐,滿鐵沿線神社之中第一」,在海外神社中屬於規模相當大的。[3]:112[10]:177
第三期
1928年(昭和3年),為紀念昭和天皇即位典禮,神社決議改建本殿及其周邊的祝詞舍、中門、透塀。同年8月開工,次年8月完工。1930年5月5日,獲天皇賞賜300日元。1930年6月,獲得伊勢神宮贈予的寶物,同年神社建設了御神庫、連廊架、新社務所,此後陸續有各種設施增設。[6]:5,6
1937年12月1日,日本在滿洲的治外法權取消,滿鐵附屬地的行政等事務交由滿洲國管理。但神社仍由日本的關東局管理,故而奉天神社包括春日公園仍由日本政府管理。[11]
1940年時,為紀念皇紀2600年,滿洲國各地也舉行了各種慶祝儀式。5月14日、15日在奉天神社也舉行了各種活動,包括劍道大會、銃劍道(刺刀格鬥技)大會、相撲大會、弓道大會等競技。當時滿鐵附屬地的各學校也常在每月1日到奉天神社參拜。[10]
毀棄及原址現狀
神社在1945年6月美軍的空襲中遭受燃燒彈攻擊,有一部分被焚毀[12]:512。日本戰敗,蘇軍佔領奉天,8月19日,蘇軍進駐神社。一部分宿舍遭到毀壞,木製物品都被拆走作為燃料,剩餘2棟宿舍由蘇軍佔用,神職人員及家屬也遭受了暴力,被迫遷往其他日本人家中居住[10][13]:178,184。然而奉天神社的神體在社方的保護之下得到了轉移。1945年12月,在蘇軍的許可之下,奉天神社重新得以運營:蘇軍允許日本人重新使用神社的建築,12月30日舉行了神體奉安儀式。1946年元旦,奉天的日本人仍然到神社參拜。[14]:112,1131946年舉行了升神祭(送神的儀式),宣告神社的終結。[15]
在瀋陽的國民政府統治時代,本殿和鳥居雖荒廢,仍殘存。而在1951年左右,在建造體育館時本殿和鳥居等被拆毀。拜殿仍留存。[4]:221有日本人記錄1958年時拜殿可能被軍隊用作劇場。[16]:49
至1985年時僅神社拜殿仍存在於原址,此後被拆除[17]。2006年8月時,神社故地已無原神社建築,沿街為普通的商業設施,其餘部分為部隊所屬劇場、宿舍、公園等[18]:20。2009年時原址所在區域歸屬於瀋陽軍區軍人俱樂部,但並無門禁,普通人可以任意進入[19]。2011年前後有資料顯示神社的部分北側圍牆尚存[20]。原拜殿前的兩座狛犬在2019年時仍存,位於八一劇場門口[21]。
設施
奉天神社位於滿鐵附屬地琴平町的東北端,因為琴平町的街道恰好延伸到神社門前,所以也可以說是其表參道。神社正門前橫向的街道是北四條通(今北四馬路),是通向大廣場(浪速廣場)的道路。神社東側鄰接奉天警察署[4]:219。神社佔地31,750平方米,外苑佔地20,028平方米[6]:152。
神社正門前自1928年起有鳥居(高32尺4寸[22]:185),鳥居內側左右有石燈籠,再向前進為正門。進入正門後,沿着向左前方延伸的道路前進,兩側有日本國旗旗杆,左側稍遠處有遙拜所。遙拜所設有青銅燈籠和青銅神馬。繼續前行,正前方是拜殿,拜殿前左右有石燈籠和狛犬。拜殿後方為本殿。本殿由透塀(總長73間[22]:185)環繞,在朝向拜殿的方向開有中門。中門內有祝詞舍。[4]:219
1928年之後的本殿建築面積約46平方米(13.85坪),為流造、銅板葺,並在屋頂有置千木,由大連的小野木橫井共同建築所設計,滿洲土建協會奉天支部承建;1915年建成的早期本殿為神明造、鐵板葺,建築面積約20平方米(6坪),設計者為岡大路。正門為木造切妻造銅板葺,有左右耳門,左右寬約4.7米(15.64尺),前後長約3.6米(12尺)。神社的所有設施都由日本人設計,由日本人的公司承建。[4]:220,221
神社西側為外苑,有角力場(相撲場)、大弓場等設施。[4]:220
-
正門鳥居
-
正門
-
遙拜所
-
拜殿正面
-
拜殿(自西南側觀)
-
中門、透塀和祝詞舍。後方可見本殿附有置千木的屋頂
-
從西側(外苑)方向望見的本殿
-
社務所
-
自左至右為拜殿、本殿和社務所。從南向北望
-
神社境內地圖
西塔神社
西塔神社是奉天神社的境外末社,但其建設早於奉天神社。西塔區域是奉天較早的日本人聚居區,劃入滿鐵附屬地後改名為柳町和日吉町。神社最初在柳町和日吉町交界的一角[24]:453,1910年,民眾募集資金,在柳町的三角地(三角公園[1]:128)開始建設西塔神社,1915年完工。西塔神社境內還有附屬的宮地岳神社。西塔神社主祭神為倉稻魂命、大宮比賣命、猿田彥命;宮地岳神社主祭神為宗像三女神(多紀理比賣、多紀津比賣、狹依比賣)和息長足比賣。社殿面積約9平方米,倉庫約24平方米。根據1939年的資料,西塔神社的信奉者為130戶。[6]:25,26[7]:65
西塔神社所在的柳町公園全體被視為西塔神社境內,故而在1937年12月1日,日本在滿洲國治外法權撤銷,滿鐵停止對附屬地的管理之後,柳町公園仍由關東局管理,並未移交給滿洲國管理。[11]
年中行事
奉天神社每年的祭事基本與當時日本普通的官國幣社基本一致。其特有的祭事為3月10日的奉天大會戰紀念報賽祭[註 4]、7月7日「支那事變紀念祭」和9月18日滿洲事變報賽祭這三場紀念日本戰勝的祭事。[7]:62
奉天神社一年間最大的祭事為9月14、15日的秋季例大祭。具體而言,14日夜晚7時開始為前夜祭,15日上午8時開始為本祭,9時舉行神幸祭,其後有御旅所祭和還幸祭:神幸祭後開始神輿巡行,路線為加茂町、富士町、日吉町然後在西塔舉行御旅所祭,午餐後經宮島町、松島町、至高千穗廣場(今新華廣場)休憩,然後經春日町、琴平町回到神社拜殿,進行還幸祭。最後以直會作結。神幸祭始於1921年,當時設置於巡行沿途的注連繩招致了一些中國人的抗議,並且在神輿巡行時有中國人呼喊反日口號,並且有人投石,導致數十名日本人受傷,但巡行並未中止。1922年時,儘管考慮到第一次直奉戰爭的影響,一些人擔憂神幸祭會再次遭遇抗議,由于氏子的支持,最終中日雙方都投入人手保障安全,最終神幸祭得以順利進行。此後儘管又有第二次直奉戰爭、柳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等事件,神幸祭也未曾取消。唯有1927年因大正天皇逝世而未舉行。[7]:62,63
運營
根據1939年的《奉天神社規程》,神社的氏子為居住在奉天市的所有日本人。作為信仰者的氏子具有運營神社的權利和義務,規程中未具體規定的部分以日本駐滿洲國大使館令和日本國內神社規則為準[6]:72。作為氏子代表的「氏子總代」都是日本人,然而自1938年起,神社增設了「崇敬者總代」,「崇敬者」為滿洲國人;1939年有氏子總代82人,崇敬者總代5人[6]:373-387。
氏子有義務向神社繳納「神社維持氏子供進金」,除軍人以外,日本的法人以及自然人戶主需要繳納該費用。費用每年分4次繳納。最初由神社組織收繳,從1921年起,神社設置了「集金事務員」,依照滿鐵公費(共30等)、居留民會公課金(共16等)的等級確定了神社收費等級(共14等)。最高一等每季度收費15日元,最低一等每季度收費0.15日元。1929年,收費等級數從14等增加為15等,對於原先不必繳納費用的其他自然人每季度徵收0.1日元。1933、1934年神社下調了收費金額。1937年,滿鐵將附屬地行政權讓渡給滿洲國政府,但收費等級依然沿用原滿鐵附屬地時代的劃分。1939年,神社又改革收費制度,法人每季度繳納金額與之前最高等級相同,為15滿洲國圓,而自然人僅需戶主每月繳納0.1圓或0.05圓[6]:81,82。
奉天神社自興建之時就由奉天滿鐵附屬地的日本人和滿鐵共同建設和管理。在興建之時,滿鐵還將撫順站的木造舊宿舍充作資材撥給神社用以建造宿舍。[6]:5
滿鐵撥給神社的補助金不限於前述規章所定的神饌幣帛料,1932年度滿鐵撥給奉天神社的經費為16,000日元,在滿鐵附屬地神社中為最多(然而低於同年度撥給大連神社的26,000日元)。[25]:111
截至1939年,自奉天神社奉請分靈的神社有蘇家屯神社、大虎山神社、新民府神社、溝幫子神社、海倫神社、橫道河子神社、赤峰神社、山城鎮神社、朝陽鎮神社。[7]:64[6]:60有觀點認為奉天神社也曾經試圖基於國家神道的觀點升格為奉天神宮未果,但由於在滿洲各地都有直接從奉天神社而非自日本本土奉請分靈的神社,奉天神社實際上成為了滿洲神社的中心。[26]:87
影響
截至1939年,到奉天神社參拜的日本皇族(包括原大韓帝國李王家)有十幾位王、親王,以及李家的兩位公爵。很多關東軍、滿鐵和滿洲國要人參拜了奉天神社。[6]:9-20
奉天神社是滿洲國時期奉天名勝之一。根據1939年奉天交通株式會社的宣傳冊子,該公司開設有奉天遊覽巴士,其線路沿途景點中就有奉天神社。[27][28]
根據大本教書籍的記錄,1929年,世界紅卍字會的一些中國人曾在訪日後,歸國途中經過奉天並與日本人一同參拜,是第一次中國人進行的參拜。[29]
《華商晨報》一篇署名文章稱,每逢春秋兩季和溥儀「訪問日本的紀念日」,日方都要強迫中小學生到奉天神社等處進行祭祀活動[註 5],是日本對中國人進行奴化教育的一部分,不過該文章中有不少常識性錯誤[註 6]。[30]《三聯生活周刊》一篇無署名文章認為,此神社是日本用於奴役中國人精神的工具之一[2]。
註釋
關聯條目
參考來源
- ^ 1.0 1.1 福田1983
- ^ 2.0 2.1 三聯生活周刊2005
- ^ 3.0 3.1 3.2 3.3 3.4 新田1984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津田2007
- ^ 遼寧日報2015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奉天神社1939
- ^ 7.0 7.1 7.2 7.3 7.4 嵯峨井1998
- ^ 楊2018
- ^ 要覽
- ^ 10.0 10.1 10.2 山內2010
- ^ 11.0 11.1 滿洲日日新聞1937
- ^ 滿蒙終戰史1962
- ^ 新田1997
- ^ 北條
- ^ 西牟田2010
- ^ 谷澤1962
- ^ 工藤
- ^ 堀內2006
- ^ 橫山2009
- ^ 柳塘寒士2011
- ^ 21.0 21.1 工藤2019
- ^ 22.0 22.1 佐藤1999
- ^ 新保1982
- ^ 嵯峨井
- ^ 關東長官官房1934
- ^ 橋谷2004
- ^ Ruoff2014
- ^ Ruoff2015
- ^ 大本1964
- ^ 華商晨報2007
論文、報告
- 新田光子. 海外神社研究のための一考察. ソシオロジ. 1984, 29(2): 105–128. NCID AN00134944 (日語).
- 津田良樹; 中島三千男; 堀內寬晃; 尚峰. 旧満州国の「満鉄付属地神社」跡地調査からみた神社の様相 (PDF). 人類文化研究のための非文字資料の體系化 (神奈川大學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研究推進會議). 2007-03, 4: 203–289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1) (日語).
- 堀內寛晃. フィールドノート 中国東北部、旧満洲の旧神社跡地調査報告 (PDF). 非文字資料研究 News Letter (神奈川大學 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 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 2006-12-31, 14. NCID AA12764799 (日語).[永久失效連結]
- 稲宮康人. 海外神社跡地から見た景観の持続と変容 (PDF). 研究成果報告書 (神奈川大學 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 非文字資料研究センター). 2014-03-20 (日語).
第10章:神社跡地の撮影を続けるにあたって
[永久失效連結] - Kenneth Ruoff. Japanese Tourism to Mukden, Nanjing, and Qufu, 1938—1943 (PDF). Japan Review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2014, 27: 171–200 [2018-08-0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9-10) (英語).
- Kenneth Ruoff. 1938~43年、日本人は奉天、南京、曲阜をどう旅したか[3]奉天――「アジア的文明」の遺産として.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2015-03-13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日語).
- 山內磐夫. 平和祈念事業特別基金 , 編. 敗戦の辛苦 (PDF). 労苦體験手記(引揚編) (平和祈念展示資料館). 2010, 7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3-19) (日語).
- 橫山宏. 水岡ゼミ巡検報告 2009.8.21 奉天. 一橋大學經濟學部. 2009-08-21 [2018-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8) (日語).
- 佐藤弘毅. 資料紹介戦前の海外神社資産一覧『宗教団体の在外資産調査』の報告書をもとに. 神社本廳教學研究所紀要 (神社本庁教學研究所). 1999-02, 4. doi:10.11501/4428690 (日語).
書籍
- 奉天神社誌. 奉天神社社務所. 1939-06 (日語).[失效連結]
- 西牟田靖. 僕の見た「大日本帝国」. 株式會社アドレナライズ. 2010-07-01 (日語).
- 關東長官官房. 關東廰要覽. 1934 (日語).
- 大本七十年史編纂會 (編). 大本七十年史 上. 大本. 1964 [2018-08-07]. NCID BN09744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7) (日語).
- 満蒙同胞援護會 (編). 満蒙終戦史. 河出書房新社. 1962 (日語).
- 嵯峨井建. 満洲の神社興亡史. 芙蓉書房出版. 1998 [2022-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日語).
- 福田実; 藤川宥二. 満洲奉天日本人史: 動乱の大陸に生きた人々. 謙光社. 1983 (日語).
- 橋谷弘. 帝国日本と植民地都市. 吉川弘文館. 2004-03-01. ISBN 9784642055741 (日語).
- 大陸神道聯盟. 嵯峨井建 , 編. 大陸神社大観. ゆまに書房. 2005-09. ISBN 978-4-8433-1935-2 (日語).
- 新田光子. 大連神社史―ある海外神社の社会史. おうふう. 1997-03: 265. ISBN 978-4273029289 (日語).
- 北條秀一. 道は六百八十里 : 満洲から日本へ. 引揚者団體全國連合會出版部. 1948. doi:10.11501/1658964 (日語).
- 谷沢惣四郎. 中共のうらおもて. 白雪 : 創立四十周年記念号. 白雪會本部. 1962-08. doi:10.11501/1701370 (日語).
- 新保條市. 奉天難民生活. 瑞穂村開拓刊行委員會 (編). 第三次開拓団あ丶瑞穂村. 瑞穂村開拓刊行委員會事務局. 1982-08. doi:10.11501/11991510 (日語).
新聞
- 奉天省に迎える歴史的飛躍の日. 満州日日新聞. 1937-11-19 [2024-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9) (日語).
- 楊樹. 沈阳庙会:消失的东北移民派对. 澎湃新聞. 2018-02-17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1).
- 馮翔. 沈阳满洲灵庙曾是靖国神社 供奉汉奸. 華商晨報. 2007-06-15 [2018-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5).
- 張昕. 一边加紧侵华一边大建神社. 遼寧日報. 2015-06-10 [2018-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6).
- 工藤和直. <コラム>桜の北限、瀋陽市に戦後もあった「奉天神社」を訪ねて. Record China. 2019-02-19 [202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9) (日語).
- 工藤和直. <コラム>中国で破壊され、台湾で保存された日本の神社の現在の姿. Record China. 2018-06-02 [2020-05-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 (日語).
雜誌
- 日本侵略沈阳遗迹地图. 三聯生活周刊. 2005-03-29,. 2005(11)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小冊子
- 奉天神社要覽, 奉天神社社務所, 1925, doi:10.11501/1909875 (日語)
博客
- 柳塘寒士. 沈阳八一剧场院内的日本神社遗迹. 2011-04-07 [2018-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