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12月6日) |
柔道是在1882年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創立的日本武術。它一般被歸類於現代武術,後期慢慢演變為搏擊運動及被納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之一。柔道最特殊的一點是其比賽的方式,目的是將對手摔擲出到地上或扭倒在地,再利用壓制使對方無法移動,或是利用關節技或是勒頸等技術使對手屈服。直接手腳擊打或武器防守亦是柔道的一部分,但只容許在形(Kata,形)的訓練中使用,而在柔道比賽和亂取訓練(Randori, 亂取り)中是被禁止的。柔道是當今全球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夾克摔跤形式。
柔道 | |
---|---|
Judo じゅうどう | |
競技形式 | 摔擲、壓制 |
使用武器 | 徒手 |
創立國 | 日本 |
創立年 | 1882年 |
創始者 | 嘉納治五郎 |
源流 | 柔術 |
派生種目 | 巴西柔術、俄羅斯防身術 |
主要技術 | 投技、固技、當身技 |
奧運會項目 | 有(1964年、1972年-至今) |
組織連結 | 國際柔道聯合會 |
日語寫法 | |
---|---|
日語原文 | 柔道 |
假名 | じゅうどう |
平文式羅馬字 | Jūdō |
歷史
柔道起源於日本古代的武術柔術。現今的柔道是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講道館柔道五段)於1882年改良自日本古武道柔術而發展出來的一套運動。他是一位博學家,也是一位教育家。
1911年,日本政府開始協助推廣柔道至全國,並正式列為學校體育課程之一。
柔道以「精力善用」(即漢語「以柔克剛」)「自他共榮」為基本理念,並以鍛練及教育身心為目的,而非單純以競技勝負為目標,正如嘉納治五郎於講道館的遺訓:「柔道是最有效使用身心之道。其修行是以攻擊防禦的練習來鍛鍊休養身體精神,並體會該運動的精髓。如此來完成大我並對世界有所補益,乃柔道修行的最終目的。」[a]
現時柔道已普及於全球各地,並納入奧林匹克競技項目之一。
國際組織
日本的柔道自1964年東京奧運會之後被列為奧運的正式比賽項目[1]。
奧林匹克體育獎牌項目
柔道第一次在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比賽是在1932年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場地,這次柔道比賽是一次柔道示範,由日本人嘉納治五郎與大約200名柔道學生給了示範[2]。1964年第18屆東京奧林匹克世運會正式成為了男子的獎牌項目。 柔道在1988年成為了女子的奧林匹克體育示範項目。四年後正式成為女子的奧林匹克體育獎牌項目。
柔道之技術
柔道的技可以分為3種:分別是投技(摔擲使對手跌倒的技巧)、固技(對手跌倒後,限制對手行動)及當身技(攻擊技巧)[3],柔道以其投技及固技著名[4]。
柔道練習者一般也會花一些時間練習受身,也就是不會造成重大傷害的安全跌倒方式。受身有包括後受身(後滾翻)、橫受身(側後滾翻)、前受身(前滾翻)等[5]。
柔道展示中展示技(投技、固技或當身技)的會稱為取方,展示受身的則會稱為受方[6]。
投技
投技中包括了所有摔擲或絆倒對手(受方)的技術,一般目的是使受方的背部朝下躺在地上。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投技一般的練習會用一種日文稱為uchi komi(内込)的方式,重覆破壞平衡、轉身開始摔擲的動作,但不實際進行摔擲。
投技又可以分為二種:一種是立技,取方在站立姿勢下摔擲對手,另一種則是捨身技,取方為了摔擲受方,自己先行跌倒[9]。
立技又可以進一步分為用手臂摔擲受方的手技、利用腰部上移摔擲受方的腰技、利用腿移摔擲受方的足技[9]。
投技 | 立技 | 手技 |
腰技 | ||
足技 | ||
捨身技 | 真捨身技 | |
橫捨身技 |
固技
固技可以進一步再細分為絆倒及將對方壓制在地的壓制技、利用鎖喉或strangling使對方屈服的絞技、及對關節施力使其疼痛的關節技[10]。
另一個相關的概念稱為寢技,是在非站立姿勢下使用的技巧[11]。
在競技柔道中只允許對肘關節的關節技[12]。
固技 | 壓制技 | |
絞技 | ||
関節技 |
段位和級別
柔道的段位和級別主要以不同顏色腰帶來分別等級,不同顏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級。
段級腰帶顏色:
段級 | 腰帶顏色 |
---|---|
十段 | 紅 |
九段 | 紅 |
八段 | 紅白 |
七段 | 紅白 |
六段 | 紅白 |
五段 | 黑 |
四段 | 黑 |
三段 | 黑 |
二段 | 黑 |
初段(教師級) | 黑 |
一級 | 棕 |
二級 | 藍 |
三級 | 綠 |
四級 | 橘 |
五級 | 黃 |
六級(初學者) | 白 |
裁判指令
1.得分:「一本為一勝結束比賽」、「半勝,兩隻半勝合為一勝」 。
2.指導:如有犯規動作予以指導一隻,滿三隻者出局。
3.規則:不攻擊5~6秒、雙領持握過久、假意攻擊(攻擊構不成威脅)、逃避攻擊、出界、頭觸地、比賽中說話、嬉戲 都會予以指導一隻。
競技體重級別
競技級別大多數是以個人體重分級。但不同團體有不同的分級方式。
講道館之級別為八級。
國際比賽級別如下:
- 1 成人組 二十歲以上:(除無差別級外,均為奧運會正式比賽級別)
男子組 | |||||||
---|---|---|---|---|---|---|---|
60 kg 以下 | 60〜66 kg | 66〜73 kg | 73〜81 kg | 81〜90 kg | 90〜100 kg | 100 kg 以上 | 無限量級 |
女子組 | |||||||
48 kg 以下 | 48〜52 kg | 52〜57 kg | 57〜63 kg | 63〜70 kg | 70〜78 kg | 78 kg 以上 | 無限量級 |
- 2 世界青少年級
年齡由十五歲以上至二十歲以下。
男子 | |||||||
---|---|---|---|---|---|---|---|
55 kg 以下 | 55〜60 kg | 60〜66 kg | 66〜73 kg | 73〜81 kg | 81〜90 kg | 90〜100 kg | 100kg 以上 |
女子 | |||||||
44 kg 以下 | 44〜48 kg | 48〜52 kg | 52〜57 kg | 57〜63 kg | 63〜70 kg | 70〜78 kg | 78kg以上 |
- 3 世界少年級
年齡由十五歲至十六歲。
男子組 | |||||||
---|---|---|---|---|---|---|---|
50 kg 以下 | 50〜55 kg | 55〜60 kg | 60〜66 kg | 66〜73 kg | 73〜81 kg | 81〜90 kg | 90kg 以上 |
女子組 | |||||||
40 kg 以下 | 40〜44 kg | 44〜48 kg | 48〜52 kg | 52〜57 kg | 57〜63 kg | 63〜70 kg | 70kg以上 |
用品
柔道道服通常是白色的純棉衣服,這是嘉納治五郎於1907年設計製造並使用的。現代比賽加入藍色柔道衣,以便區分。
相關條目
腳註
- ^ 日文原文:「柔道は心身の力を最も有効に使用する道である。その修行は攻撃防御の練習に由って身体精神を鍛錬修養し、斯道の神髄を体得する事である。そうして是に由って己を完成し世を補益するが、柔道修行の究竟の目的である。
參考
- ^ 陳偉勝 白志標. 日本谋空手道入奥阻中国武术 巴赫新政助举办国. 廣州日報. 2014-12-05 [201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 ^ 福田敬子成为柔道十段女性第一人 创下世界纪录. 商網-河南商報. 2011-08-17 [2015-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Daigo (2005) p. 8
- ^ Numerous texts exist that describe the waza of judo in detail. Daigo (2005); Inokuma and Sato (1987); Kano (1994); Mifune (2004); and Ohlenkamp (2006) are some of the better examples
- ^ Kano (1994) pp. 45–54
- ^ Ishikawa and Draeger (1999) p. 179
- ^ Kano (1994) pp. 42–43; Mifune (2004) pp. 41–43
- ^ 8.0 8.1 Kano (1994) p. 44; Mifune (2004) p. 44
- ^ 9.0 9.1 Daigo (2005) p. 10
- ^ For full coverage of katame waza techniques extant in current judo competition rules see Adams (1991), Kashiwazaki (1992) and Kashiwazaki (1997)
- ^ Koizumi, Gunji. Ne-waza (Groundwork) and Atemi-waza (blows) in Judo. Judo. Budokwai Judo Quarterly Bulletin. [11 Sept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7).
- ^ Adams (1991)
- 參考書目
- Adams, Neil, Armlocks,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1
- Daigo, Toshiro, Kodokan Judo Throwing Techniques, Tokyo, Japa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2005
- Inokuma, Isao; Sato, Noboyuki, Best Judo, Tokyo, Japan: Kodansha International, 1987
- Ishikawa, Takahiko; Draeger, Donn F., Judo Training Methods, Boston, Massachusetts: Tuttle Publishing, 1999
- Kano, Jigoro, Kodokan Judo, Tokyo, Japan: Kodansha, 1994
- Kashiwazaki, Katsuhiko, Shimewaza,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2
- Kashiwazaki, Katsuhiko, Osaekomi, Judo Masterclass Techniques, London: Ippon Books, 1997
- Mifune, Kyuzo, The Canon of Judo: Classic teachings 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okyo, Japan: Kodansha, 2004